第三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讲解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和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和评价




二、评价方法的选用


选用评价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 针对 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和比较, 慎重选用。 必要时, 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方法对同一对象进 行分析评价, 使用多种方法可以综合分析、互相 补充、相互验证,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评价方法时应考虑下列4个问题:


1.建设项目特点 (1) 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进行选择: 随着建设项目规模、复杂程度的增大, 有些评价 方法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和费用相应地增大,甚 至超过容许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应先用简捷的 方法进行筛选, 然后确定需要评价的详细程度, 再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2) 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型和特征进行选择: 不同 类型的项目其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类型、分布等情 况不同, 预评价项目与控制效果评价项目的特点 存在差异,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特征也不尽完全 相同, 选择评价方法时都应予以考虑。





三、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主要依据有四个方面:


(1) 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技 术规范,是编制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2) 国内外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 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分析危害 因素,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作为职业病危害评价 检查的内容。 (3) 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职业病危害部位及防护 对策,也是检查表的重要编制依据。 (4) 研究成果。编制检查表的依据必须是最新的 知识和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颁布 的法规和标准。




六、示例
检查表法在某拟建项目总体布局评价中的应用。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一2010) 中有关总体布局的规定, 编制检查表, 对拟建 项目的总体布局情况进行评价, 检查结果见表 2-2。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

加强培训和教育, 提高员工对职业危 害因素的认知和自 我保护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 业,避免因操作不当 导致职业危害。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职业病或职业 相关疾病,采取相应措 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记录职业卫生相关信 息,为预防和控制职 业危害提供依据。
健康监护:定期 对员工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 职业病隐患
职业病报告制度: 建立职业病报告 机制,确保及时 上报和处理职业 病情况
业健康档案
监测目的:及时发现和预防职 业危害,保障员工健康
监测内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 浓度、噪音、振动等
监测方法:定期检测、在线监 测、个体监测等
检测仪器:气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内容:介绍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及防范措施 培训方式: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 培训周期:定期进行,确保员工掌握最新职业危害因素知识和防范技能
评价标准:根据职业 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暴露程度和防护措施 等因素进行评价
指标:包括危害因 素的性质、浓度、 暴露时间、防护措 施等
评价方法:可以采 用定性、半定量或 定量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根据评 价结果确定职业危 害因素的等级和优 先控制顺序
收集职业危害因素相关资料 进行现场调查与检测 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分布 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档案管理:建立 员工健康档案, 记录员工健康状 况和职业病情况
培训教育:加强 员工职业病防治 知识和技能的培 训,提高员工自 我保护意识
定期对职业危害因 素进行监测和评估, 确保预防措施的有 效性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 制,对预防措施的 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和检查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第一节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评估和预测[目的要求]1。

掌握工作环境评估的意义以及接触评估的概念和方法生物监测概念2.熟悉健康监测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以及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和内容3.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学习点]: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危害健康的职业有害因素,首先要通过工作环境评估、生物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和健康风险评估,全面识别、评价和预测职业有害因素的性质、程度和工作条件,并估计长期影响的风险程度,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1、工作环境评估(1)工作环境评估的目的和意义1。

通过工作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分析了工作环境中职业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和时空分布。

2。

估计操作人员的暴露水平,为分析暴露水平-反应(或效果)提供依据;3.了解工作环境的卫生质量,评估工作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的要求;4.检查预防措施的效果;5。

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有害因素、制定和修订健康标准提供依据(2)暴露评估的概念1。

暴露评估的概念暴露评估是通过询问、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它是工作环境评价的核心。

2。

暴露评估的目的是评估一般人群或不同亚人群(如接触某些化学品的职业人群)对有害因素的暴露程度或可能程度,并为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暴露数据和暴露条件。

3。

接触评估内容(1)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如接触人群的数量、性别和年龄分布;(2)接触途径和方法的评估,如有害因素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和接触的时间分布;(3)接触水平的估算不仅要通过工作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数据来估算接触水平,还要注意其他接触方式,如食物、饮用水和生活环境等。

-1-4。

接触评估的主要功能是为评估接触-反应(效果)关系和风险分析提供依据2。

接触评估方法(1)调查研究是最常见的接触评估方法,也是接触评估的重要依据询问的内容包括专业历史、联系群体的特点、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联系时间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2014.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2014.

患者于1956年3月至1961年7月一直 担任北京某空军连队工程兵钻工。
实验研究
1. 细胞直接毒性
2. 细胞功能损伤
3. 活性氧释放
4. TNF-alpha(肿瘤坏死因子) ——致纤维化
流行病学调查
0.8
0.7
Silicosis (Dachang tin mines) 0.6 Silicosis (Limu tin mine)
1. 临床病例观察
动物实验 器官 体外测试系统 细胞 分子
2. 实验研究
3. 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患者男,57 岁。主因咳嗽、咳痰、胸闷来院就诊。 不吸烟,既往健康。 体格检查:血压 18/12kPa。营养中等,无杵状指、紫绀,心脏未见异常,两 肺呼吸音粗糙,肝脾未触及。 肺功能测定:VC56.8%,FEV46.1,MVV53.2%,中度混合性通气障碍。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沉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正常。 X 线胸片所见:两侧肺门轻度扩大,密度增高,结构紊乱;两侧肺纹理增多, 增粗,部分粗曲变形;两中下肺区有圆形小阴影,间有不规则小阴影( p/密集度 Ⅰ级) ;主动脉弓突出。胸膜未见改变,心正常。
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
因素或条件。

含义:1. 职业活动中各种因素的危险性
2. 职业活动中是否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原理
因果关系:职业性有害因素 事物的规律性 健康损害
流行病学研究
事物的相似性
事物变化的依存关系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
(一)未知职业有害因素
式和强度,广泛查阅、检索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综 合分析后做出判断。
劳动者个 体易感性 职业性 有害因素 职业性 病损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类比法
检查表 分析法
职业病危害
其他
作业分级法 评价方法
43
评价过程
44
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
(采用类比法)
职业病危害评价
补充措施与建议
(控制职业病危害)
给出评价结论
评价过程—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
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项目概况、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 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 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 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 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
气态状呼吸危害:有毒蒸汽
有毒有害蒸气
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的 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 形成的气体。 如:汽油、油漆涂料、 溶剂、汞等,可导致各 种急慢性中毒,有些致 癌,如苯。
一、职业有害因素识别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1.噪声的识别: 主要包括对声源、
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 布、噪声暴露时间特 性等的识别。
8
式中:TWA -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 -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h;
。 8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33
评价要点
34
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
36
一、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

物理因素
噪音
Hale Waihona Puke 振动高温辐射
生物因素
病菌传播:如结核病、流感等
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弓形虫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毒感染:如肝炎、艾滋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动物咬伤:如鼠类、蛇类等
心理社会因素
工作压力: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工作场所的冲突和压力。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职业倦怠: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可能导致职业倦怠,表现为疲劳、无助、失去动力等。
01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对人体的影响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中毒等 长期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察觉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接触时间和浓度密切相关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职业性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员工身 体不适,影响工 作效率。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 监测与评估:定期 对工作场所进行监 测,评估其对员工 健康的影响。
员工健康监护:建 立员工健康监护档 案,对接触职业性 有害因素的员工进 行定期检查。
事故报告制度:发 生职业病或疑似职 业病时,及时向相 关部门报告并进行 调查。
信息共享与交流: 加强信息共享与交 流,及时掌握职业 性有害因素的发展 趋势和影响。
劳动者也有权了解和监督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确保自己的健康权益得到保障。
监管机构与职责
监管机构:国家职业卫生监管部门 主要职责:制定职业卫生标准、监督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监管方式: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群众举报等 监管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控制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与测定课件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与测定课件
分类
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不良的劳 动环境条件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
生产工艺流程中产生 的有害因素,如工业 毒物、粉尘等。
劳动环境条件不良产 生的有害因素,如高 温、高湿、照明不足 等。
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 产生的有害因素,如 噪音、振动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个体防护
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 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 罩、手套等,以减少有害 因素对员工的直接接触。
岗位调整与轮换
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岗 位特点,合理安排工作, 避免过度暴露于有害因素。
管理规定与要求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 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和工作要求。
健康监护
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 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和 职业相关疾病。
结论
该案例提醒企业应关注 员工听力健康,采取有 效措施降低噪音对员工
听力的影响。
06
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与 保健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防护眼镜
对于可能产生飞溅、辐射等有害物质 的作业环境,应佩戴防护眼镜以保护 眼睛不受伤害。
使用防护手套
在接触有害物质或进行危险作业时, 应佩戴防护手套以保护手部皮肤不受 损伤。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筛选、转换等,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结论和建议 。
04
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与 管理
控制策略与措施
01
02
03
工程技术控制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 设备和设施,降低职业性 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与测定PPT课件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与测定PPT课件

相对评价法
选定一个参照对象,将作 业环境有害因素与之进行 比较,从而作出评价。
指数评价法
将有害因素的测定结果转 化为指数,通过指数大小 来评价有害因素的危专业人员的经验、知识和判 断能力,对作业环境有害因素进
行直观定性评价。
类推法
利用相似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 体健康影响的资料,来类推评价目 标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介绍常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测定方法 和技术,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 等。
通过对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危害。
课件内容概述
职业性有害因素概述
简要介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定义、分类及来源。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
详细阐述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危害识别、风 险评估、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
加强监测技术研发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监测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提高监测效 率和准确性。
推动数据共享与应用
建议政府部门建立职业卫生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各行业、各地区实现数据共享。同时,鼓励企业和研究 机构利用共享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职业性 有害因素,可引起慢性中 毒,表现为神经衰弱、肝 肾损害、免疫力下降等。
致癌致畸
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还具 有致癌、致畸等远期效应, 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03 评价方法与指标
定量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法
以职业卫生标准或卫生限 值为依据,对作业环境中 的有害因素进行定量测定, 并直接作出评价。
不确定度分析
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以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05 实例分析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1、化学毒物危害识别的基本方式 熟悉生产工艺过程,掌握从原材料到成品之
间的所有工艺和化学物 化学物料安全清单(MSDS) 反应性化学危害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2、过程危害分析:识别和分析化学品加工、处理 过程中潜在危害的有组织、系统性的方法。
一、职业环境检测对象的确定
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
(一)采样方式 1.个体采样 2.定点区域采样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个体采样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定点区域采样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二)采样的测定方式
1.全天一个样品连续测量 2.全天多个样品连续测量 3.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 4.瞬(短)时多个样品测量----5分钟
的危害因素,发现引起不能正常运转的各个问 题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第二节 职业环境监测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对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
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 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第三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 识别、评价与控制
2007级预防医学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目录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 职业环境监测 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及危险度评价 生物监测 工作场所安全卫生评价 工作场所的通风与照明 个人防护用品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判定职业有害因素的方法原理:流行病学 研究的因果关系判断法则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因,健康损害是果。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判定职业有害因素的主要依据
临床病例观察 实验研究 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建设项目管理
职业危害严重 的项目
可行性论证
初步设计
施工
职业危害预评价
三同时
竣工验收 控制效果评价
域采样与最高容许浓度比较。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第三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 及危险度评价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 (一)接触评估的概念
Exposure assessment----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 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 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监测工作环境中物理性有害因素的强度 特定环境中作业接受个别物理性因素的累计强度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四、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
1、经常性卫生监督:最少每年监测1次,不符合标准 的,每3个月监测1次-直至合格。
2、预防行卫生监督:连续采样测定3次 3、个体采样与国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比较;定点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不得 清退受害员工。而联建科技负责人坚持“不离职得 不到公司的赔偿”。大部分员工治愈后回到车间工 作,少部分员工在签订苛刻的免责协议后离职,根 据伤残等级的不同,他们将获得8万至14万不等的 赔偿金作为终身补偿。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2010年,在苹果公司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即 联建科技),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已烷环境,健 康遭受不利影响。正已烷是一种用于清洁某些制造 工序使用的零部件的化学品。该工厂重新装配过车 间,但没有更换通风系统。
职业卫生技 术机构介入
建设项目业主
政府监管
职业卫生技 术机构介入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苹果公司正已烷事件
2009年8月,25岁的贾景川在苏州联建科技工作期 间因正己烷中毒入院治疗,经过10个月的治疗后病 情好转出院。2011年他被因神经性损伤被鉴定为9 级伤残,随之而来的是联建科技安全卫生部门主管 施加的离职压力。
生产过程的危害 先前发生的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各种事故适用
于危害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失效的可能后果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时间:1984年12月3日 原因:储气罐阀门失灵
后果:52万人口受到严重损 害,15多万人中毒,5万多人 失明,2500人死亡。 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
职业史
接触方式 接触途径
接触时间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接触评估的内容
(1)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包括人群的数量、性别、 年龄分布等。
(2)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包括鉴定有害因素进 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的时间分布等。
(3)接触水平的估测:作业环境及生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食 物饮水、生活环境的接触。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二)接触评估的方法
1.询问调查
接触人群特征
印度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
安徽理而工造大成学的医惨学案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过程危害分析的常用方法
1. 假设模式方法:设备因素、人为因素、其他外 部因素
2. 清单方法:一系列针对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问 题清单
3. 假设模式/清单方式方法 4. 危害和操作性能研究:识别安全、卫生和环境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三)样品的采集
1.气体和蒸汽 ★主动采集----动力系统 ★被动采集----被动式采集仪 ★用可与待测物起化学反应的液体吸收 ★用真空袋或真空容器采集 ★用直读式检测仪 2.采集空气中的颗粒性物质:滤膜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三、工作场所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量
据了解,苹果在2月15日发布的2011年供应商责任 进展报告中指出的另一起正己烷中毒事件发生在苏 州运恒五金,这家为苹果生产标签的代工厂目前仍 有中毒工人尚未康复,但随着当地政府的关闭处理, 工厂已在工商部门注销。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报告称,苹果公司查实,所有受到影响的工人均 已成功得到治疗。苹果公司会继续跟踪工人们的 病历,直到他们完全康复。胜华科技已按照中国 法律要求为患病工人和处于康复期的工人支付了 医药费和伙食费,补发了工资。137名工人中的大 部分已经返回该工厂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