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咏物诗四首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及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及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11课咏物诗四首单元检测一、基础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新(jīnɡ)(茎) (2)芙(qú)(蕖)(3)蓬hāo(蒿) (4)línɡ(凌)云2.下列各项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顾况的《子规》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亡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B.韩愈的《葡萄》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思想感情。

C.《赏牡丹》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鲜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的直接对比的写法。

D.杜荀鹤的《小松》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

答案 C解析“褒贬鲜明”、“直接对比”错。

3.诗句翻译。

(1)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仙山著子规?译文:倘若所有冤魂都能像杜宇那样化为啼鸟,那么人间受冤而死的冤魂将无处安息。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只有牡丹是一国中姿容最美的,花朵怒放时轰动京城。

(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目光短浅的人不会认为小松是栋梁之材,直到长到高耸入云时才称道它的高大挺拔。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两首《蝉》,完成4~5题。

蝉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国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4.虞诗中的“蝉”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虞诗中的“蝉”,诗人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5.李诗中的“蝉”代表的是什么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李诗中的“蝉”代表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被诬陷而失去自由的伤感。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1王维诗四首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天才诗人层出不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之说;又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豪、诗佛”之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

其中王维被称为“诗佛”,可见他的诗别有一番禅意。

生活,是一门艺术。

王维,恰到好处地诠释着这句话。

王维也一定渴望建功立业。

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课内挖掘】纷纷开且落:本是王维描写辛夷花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的情景。

寄托了诗人悠闲恬静的心境。

但在一个善于读诗、善于感悟的读者眼里,这种意境能触动他的心绪,生发出许多感触。

千里暮云平:在踏进军营之际,将军的一个“回看”,看到千里无垠的大地啊,暮云笼罩着原野静悄悄。

这种以景结尾的方法,显示出将军的豪兴未尽,读来别有韵味,具有了余音绕梁的含蓄之美。

【课外运用】纷纷开且落,是一种洒脱的寂寞,或者说,是一种恬然的情怀。

如果我们非要给那些花儿赋予一种情感一种精神,我们觉得更应该是这种,至少能不让我们伤情喟叹,能给我以静静的怡然和感悟。

就像那些太多太多的平凡的人,他们的一生也从不落入别人的眼睛,而他们就那样生活着,不纷争不在意,一种悠长悠远的幸福。

我们是为自己活着,而不是活给别人看,所以即使平凡,也美丽。

花落而实成,其实也是一种绽放。

一种美丽过后,总有另一种美丽来延续。

人也是如此,一种辉煌的过去,会有另一种美好来替代,若是长久地沉湎于过去的美好,就会错过许多接踵而来的美好。

那么就去珍惜着眼前当下,即使花儿谢落而没有果实,只要记得曾经的灿烂,就是一种得到,一种收获。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蒸藜炊黍饷.东菑饷:送饭B.积雨..空林烟火迟积雨:久雨不停C.草枯鹰眼疾.疾:疾病D.罟师..荡桨向临圻罟师:渔人,此指船夫解析:C项,疾:锐利。

答案:C2.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写田家劳作生活。

高考语文 2.11《咏物诗四首》测试(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考语文 2.11《咏物诗四首》测试(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咏物诗四首一、课内诗歌鉴赏1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清平调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注,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侍新妆。

注:“红艳露凝香”喻牡丹花。

诗人此处借牡丹花来赞美杨贵妃体态丰腴美丽。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比较一下李诗中的“枉”“借问”与刘诗中的“真国色”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妙。

2刘诗在标题中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李诗开头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妙在哪里参考答案:1李诗中“枉”与“借问”二词,贬低神女和赵飞燕,褒扬杨贵妃,人花相映,古今类比,手法极尽变化之妙,跌宕有致之势回旋其中。

刘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2刘诗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李诗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激发诗人思接千古的浮想,尽现诗人对杨贵妃的赞美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二、课外诗歌鉴赏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咏物诗四首 学案(广东)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咏物诗四首 学案(广东) 含解析

错误!错误!快乐的密码我住在姐家的时候,常常要去买菜。

一次,我去买菜,菜市场中有个中年男子,笑得让人觉得不买他的菜就欠了他的情似的。

他给我选了几个茄子,“四块。

”他说。

我非常舒坦地交给他一张百元大钞。

“找不开啦!姑娘."可是我当时没有零钱。

“这样吧,你先拿去,我明天早上要回乡下,两三天回不来,等我回来再还给我吧!”“怕不方便吧?”他豁达一笑:“没事没事,只要你记得,一星期也可以。

”于是我坦然地把那几个茄子拎回了家。

三天后,我在众多的摊贩中找到了他.他一见我就笑了:“买点什么吗?”并不提钱的事。

我选了几条黄瓜,连那天的4元算在一起,给了他7元。

他照样笑了:“小姐好讲信用啊!"我说:“是你先信任我的。

”彼此道了声再见,转身走在脏乱不堪的菜市场中,忽然发现自己心情很好.信任别人,也值得别人信任,这就是快乐的密码.微感言: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明道语录》赏读:诚(这个道德概念)是符合天道(自然规律)的;敬(这个道德概念)是人际之间的根本。

能够做到敬,便能做到诚。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子大全》赏读:处理事情的要点是: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

做一个廉洁、公正、明理的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集》赏读:倘若有利于国家民族,应该不顾什么生和死,哪能因为有福就前往,有祸却去躲避呢?这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告别家中人时口头吟诵的,显示出他的铮铮爱国情怀.一、作者视窗《子规》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人,号华阳真人(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

晚年隐居茅山。

生性诙谐,诗名较著.作品有《华阳集》。

《葡萄》韩愈(768-824),字退之,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第11课咏物诗四首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第11课咏物诗四首

第11课咏物诗四首顾况(约727-约820),唐代诗人。

字逋翁,海盐(今属浙江)人。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

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公子行》。

有《华阳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曾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

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

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有《昌黎先生集》。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

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自称为“诗豪”,世称“刘白”。

其诗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

有《刘梦得文集》。

杜荀鹤(846-907),唐代诗人。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还旧居。

天祐元年(904),朱全忠奏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其诗晓畅清逸,语言通俗,对唐末社会动乱及民生惨苦,反映颇多。

有《唐风集》。

《子规》借咏子规,抒发了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此诗是顾况在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创作主张的指导下写成的。

《葡萄》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咏物诗四首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咏物诗四首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1.诗歌的第一句“杜宇冤亡积有时”与题目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歌化用典故,子规即“杜宇”。

答案:诗歌开始第一句使用杜宇冤亡身化子规的典故开篇,点名诗歌的内容是写“冤”,为下文展开议论作铺垫,也暗中照应了题目。

2.《子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答案:《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

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诗人在诗的标题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赏”是赞赏的意思,题目中列一“赏”字,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就十分显豁了。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4即景抒情诗四首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古筝春江花月夜是我百听不厌的曲子,每次听来都有不同的感受。

听此曲,仿佛置身大江边。

如梦、似幻、如醉、如痴。

【课内挖掘】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推敲”的佳话: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云: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

乃具言。

愈曰:“敲字佳矣。

”遂并辔论诗久之。

【课外运用】精益求精(节选)“精”有许多种解释:精细、精密、精明。

当你去钻研一件事情时,叫精细;当你思考一件事很周全时,叫精密;当你耳聪目明,吃苦能干时,叫精明。

精益求精也可以解释为:在精细的基础上精密,在精密的基础上精明。

在真正了解了“精”的含义后,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一个“精”字蕴含了多少汗水与艰辛。

在有限的时间内粗略地去做几件事,不如精细地做好一件事。

只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才可以有所收获,胜人一筹。

唐朝的贾岛在吟诗上就是精益求精的典型代表。

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的第三节。

韩愈得知他闯进自己仪仗队的原因后,也帮贾岛推敲,最后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王维诗四首 优化演练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王维诗四首 优化演练 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P8~9])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理解诗歌描写的景象,要抓住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这两句写了芙蓉花所在的位置“木末”,颜色“红”,状态“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小片,含苞欲放的样子。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春天图景。

辛夷花含苞欲放,其花开在枝条的最末端上。

红萼是辛夷花红色的蓓蕾,春天来临之际,花的蓓蕾在山中怒放,灿烂无比。

2.有人说这首诗的结尾一句格调不高,有失落之情。

你是怎样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两句,写环境的宁静和冷寂,花开花落正悄然进行。

结合诗人的思想和追求分析即可。

答案:诗人写春天不永,花开花落,山中的居室空寂冷落,无声无息,只有纷纷扬扬的辛夷花洒下片片落英,悄悄结束了它美丽而略显短暂的花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1.诗歌的第一句“杜宇冤亡积有时”与题目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化用典故,子规即“杜宇”。

答案:诗歌开始第一句使用杜宇冤亡身化子规的典故开篇,点名诗歌的内容是写“冤”,为下文展开议论作铺垫,也暗中照应了题目。

2.《子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答案:《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

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诗人在诗的标题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是赞赏的意思,题目中列一“赏”字,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就十分显豁了。

答案: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表明本诗是对牡丹的赞赏。

4.请分析“真国色”用字炼意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

答案:“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加强语气,使牡丹的神韵毕现,雍容华贵,艳压群芳,如此高的评价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顺势引出末句。

二、语言运用5.以“人生”为对象,依照例句仿写两句话,要求:内涵相近,字数与结构相同。

例: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便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审读例句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效果,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即可。

答案:如果把人生比作歌曲,那么,便有起承转合,高亢低沉,喜悦悲伤。

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那么,便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起伏升降。

6.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序号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

①辛辛苦苦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③浩浩荡荡④放怀一笑⑤是亦足矣⑥著二百五十余卷书⑦吾其归乎⑧流播四方(1)上联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内容上,上联与事业有关,下联与思想心态有关;在句式结构方面,①③、②⑥、④⑧、⑤⑦对仗。

再结合句意排序即可。

答案:(1)①⑥⑧⑤(2)③②④⑦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芍.药媒妁.韶.光B.渐觉.咀嚼.比较.C.蓬蒿.长篙.枯槁.D.芙蕖.渠.道身躯.解析:选C。

A项,sháo/shuò/sháo;B项,jué/jué/jiào;C项,hāo/ɡāo/ɡǎo;D项,qú/qú/q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B.庭前芍药妖无格..无格:没有资格C.花开时节动.京城动:轰动,惊动D.池上芙蕖..净少情芙蕖:荷花解析:选B。

无格:这里指格调不高。

3.按照下面几句咏花的诗句,依次排列花名,正确的一项是()①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③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A.①梅花②菊花③水仙花④荷花B.①菊花②梅花③荷花④水仙花C.①菊花②梅花③水仙花④荷花D.①梅花②菊花③荷花④水仙花解析:选A。

注意季节和特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A.①④⑥②③⑤B.②③④⑥⑤①C.③④⑥②①⑤D.⑤③②④⑥①解析:选D。

“不仅仅”后应该是更进一层,所以选⑤,根据“也只能”三字可知②④相连。

这样答案即出。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早梅齐己①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

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②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5.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全诗虽然无一字写“早”,但处处能体现“早”字,抓住梅花开放的时节、特点分析即可。

答案: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写“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

全诗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围绕“早”字落笔。

6.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是咏物抒怀,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志向,这首诗也是这样。

结尾两句语意双关,既写梅花,也写自己。

答案:尾联语义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人。

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7.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诗歌的三、四两句中,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

答案:本诗中三、四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美丽。

8.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诗歌的第三联中,诗人抛开了描写的对象海棠,写美女莫愁懒于粉黛临窗观海棠,善于画海棠的梁广也迟于动笔,是从侧面描写海棠之美。

答案: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

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三、语言表达9.根据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空中。

(只填序号)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__。

________。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________。

________。

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