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高管持股探究——以宁波银行为例

合集下载

宁波银行深度研究-看好中长期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

宁波银行深度研究-看好中长期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

宁波银行深度研究-看好中长期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宁波银行深度研究-看好中长期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一、引言:高水平+高稳定性的盈利能力宁波银行是中国银行业最优秀的银行之一。

2010-2020年净利润CAGR高达26%,近五年CAGR接近20%,上市银行排名第一。

2021Q3末,ROE排名上市银行第二,仅次于招商银行,不良率最低,拨备覆盖率排名第二,仅次于杭州银行。

通过对宁波银行盈利驱动的拆解,发现其核心驱动因素具备持续性。

清晰的客户定位和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带来稳定的高收益和低成本,轻型非息收入对ROA贡献不断提升,金融市场投资能力和多元化利润中心是强有力的保障。

当前支出结构符合业务特征和发展阶段,信用成本和税收成本低是长期经营经验的沉淀,战略性管理费用主投人员和科技,体现出经营战略的前瞻性。

展望中长期,继续围绕机构下沉和利润中心建设巩固核心竞争力,盈利增长动能强劲:一是本地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异地渗透将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预计未来3年贷款增速20%以上,规模增长可观。

二是财富管理潜力较大,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专业化经营体系,区域、客群优势加持下,全员财富营销理念深化、财富开放平台上线将进一步加速财富管理业务蓬勃发展。

三是资本补充资金到位,业务拓展、规模扩张、盈利增长有保障,未来3年外部再融资必要性下降。

宁波银行拥有上市银行中最高估值,近两年PB估值中枢在2X左右,除了高盈利性高成长性的解释之外,估值溢价更多给到了长期经营呈现出的稳定性,盈利周期特征淡化。

通过拉平拨备覆盖率(不同银行设定恒定拨备覆盖率),不论行业经历怎样的周期波动,宁波银行还原后的利润增速波动相对较小,增速始终为正,且绝大部分时间保持在20%以上,稳定优于可比同业,盈利能力穿越周期。

二、收入成本双优,人员和科技投入力度大近年来,宁波银行表现出的持续优于可比同业的高成长性、高盈利性,ROE总量和结构双优:(1)收入端,高息差和高非息兼备,息差优势主要得益于依靠核心产品切入形成的低成本负债,尤其是远低于可比同业的存款成本率、对公定期存款率,背后是较强的业务粘性和议价能力。

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对公司高管与员工的股权激励案例适用:其他支付计划与劳动效率;工资结构案例内容:1、宁波银行股权激励引争议1高比例的员工持股是宁波银行股权结构的一大特色,也正是宁波银行路演的“卖点”之一。

目前,宁波银行高管持股比例发行后达到1.88%;管理层和内部员工持股比例高达19.4%。

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投资者及业界专家惊诧于宁波银行的造富光环,对其股权激励的过程等提出种种质疑。

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宁波银行2001年至2006年间共进行了三次定向发行及股权转让。

2004年对本行员工以每股1元发行了3.6亿股;2006年管理层分别以每股1.15元和每股1元的价格增持了近3800万股。

目前,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持有700万股、行长俞凤英持有600万股、监事长张辉持有600.9万股、副行长洪立峰持有600万股、行长助理罗维开持有522.19万股、行长助理任智水持有537万股、行长助理陈雪峰持有520.36万股。

“贵行在申请上市前短时间内对高管层进行增资扩股的初衷是什么?如何看待投资者提出的‘高管层有利用其权利为自身谋利的嫌疑’?在金融领域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高管持有如此高比例的股份是否合适?”社会舆论一系列质疑萦绕着宁波银行股权激励的问题。

宁波银行财经公关——九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负责宁波银行项目的包丽亚接受记者电话采访以及随后的正式回函中表示:“员工高比例持股的目的是希望银行的高管及其员工建立一种互信互利的关系,宁波银行的经营业绩也证明了当时的决策是有利的。

”回复结果与宁波银行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内容无异。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宁波银行内部员工持股的几次变化中,宁波特克轴承有限公司扮演了一个很特殊的角色。

”另一位业内人士说:“宁波银行高管2006年增持股份的价格不仅低于净资产,也大大低于其战略投资者新加坡华侨银行购买宁波银行股权每股2.28元的价格。

当时宁波银行已基本确定上市计划,而公司高管却能得以用比较低的价格大量购买宁波银行股份,如此闪电增持让人生疑。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以宁波银行为例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以宁波银行为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一个公司能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得到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来对其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形成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如此才能保障其有序运行。

除此之外,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不仅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对其进行规划,更需要能对其有效实施规划的存在。

社会在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也在不断加固。

经过长时期的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变得很稳定与健全。

然而,其必定不能考虑到各个方面,在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仍旧会遇到不少问题。

内部审计拥有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功能,不仅能促使其合法合规化,更有使其改善经济管理状况、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功能。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巨大作用。

作为公司监督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对其要求主要有两点:其一,利益分配;其二,权力安排。

当今,经济全球化已然进入深入阶段,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着许许多多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例如,某些公司运转不畅、资金周转不灵、公司效益低下、持续发展能力弱,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通过对这方面问题的探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漏洞,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这样,内部审计体系便会得到改进,才会更好地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得公司治理水平向高层次发展。

一、相关理论分析(一)概念和定义1.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为了实现公司有限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有效合理配置,规范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的包括监督、组织的一整套体系的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集中体现了对公司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参与到公司治理的各个参与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是公司资本各出资主体向受托人委托经营管理权,出资代表内部化的制度安排。

一般而言,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公司,其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四大板块组成。

宁波银行个股分析课题论文

宁波银行个股分析课题论文

个股简介------ 宁波银行股票公司简介公司简称:宁波银行,股票代码:002142 ,证券类别:中小企业板,总股本:288382.05万股,流通股:247934.46万股,所得税率:25.00%1996年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以《关于筹建宁波城市合作银行的批复》(银复字[1996]425号)同意本行筹建。

1997年3月18日,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市联社代表其原股东与宁波市财政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财务公司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

共同发起设立“宁波城市合作银行”。

1997年3月31日,人民银行以《关于宁波城市合作银行开业的批复》(银复[1997]136号)同意本行开业1997年4月10日,本行在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并于4月11日取得人民银行核发的D100133200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

成立时,本行经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存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债券,代理收付款、保险业务,保管箱服务。

1998年6月2日,经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批准,本行更名为"宁波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4月13日,经银监会批准,本行更名为"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业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的委托贷款业务;外汇存款、贷款、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结汇、售汇;同业外汇拆借;外币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担保。

主营业务: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和资金业务对股票的基本分析Array个股价值评估11市盈率是股价和每股收益的比值,市盈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这里以市盈率评价依据,给予0到100之间的一个评分,评分越高,越具备投资价值。

(完整版)宁波银行资本分析

(完整版)宁波银行资本分析

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分析——以宁波银行为例宁波银行简介1、历史2007年5月1日,宁波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宁波银行(BANK OF NINGBO)。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4月10日,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5亿元。

全行下辖70个分支机构(包括1家营业部)。

几年来, 宁波银行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 秉承以客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努力探索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办行路径和管理模式, 在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快速发展的同时, 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需要的业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初步建成了运行高效、管理科学、规范有序的扁平化业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流程, 在同类银行中成为一家资本充足、运行良好、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

2、战略(1)市场定位明确: 立足中小企业, 兼顾其他客户。

宁波银行一直把中小企业看作重要的服务对象。

目前, 宁波银行80%以上的客户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70% 以上的贷款投向这些企业。

同时, 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 也有效地避开了宁波银行与国有四大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正面交锋。

(2)业务主要面向本土经营, 信用风险较低。

宁波银行作为地方性的商业银行, 长期以来立足地方, 贴近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广大的社区居民, 熟悉所服务客户的资信水平与经营状况, 与这些客户群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有助于预防和解决贷款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

此外宁波银行还与地方政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能够从地方政府中获得稳定的客户资源、优惠的政策支持。

3、资本结构2012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资本充足率为14.71%,较去年末减少0.65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71%,较去年末减少0.4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0.72%。

截至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规模2776.43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71.46亿元,增幅6.58%;各项存款2044.62亿元,比年初增加277.25亿元,增长15.69%,各项贷款1362.75亿元,比年初增加135.30亿元,增长11.02%;不良贷款率为0.72%,较去年末增加0.04个百分点;其中,逾期贷款较去年末增长10个百分点至9.84亿元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在上市银行中,资本充足率最高的是宁波银行,其资本充足率为15.22%。

商业银行的股东背景与股权结构

商业银行的股东背景与股权结构

外资股东的监管要求
02
对外资股东的监管要求主要包括维护国家安全、促进金融业对
外开放、保障外资股东合法权益等方面。
外资股东的持股比例限制
03
在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外资股东的持股比例通常有一定的
限制,以防止对商业银行经营决策产生不适当的影响。
05
案例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案例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其股 权结构由国家持有大部分股份,同时也有一 部分股份由国内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持 有。这种股权结构有助于确保工商银行在国 家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并为其提供稳定的资 金来源。
国有股东的作用
国有股东通常在商业银行中拥有较大的股权比例,对银行的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他们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政府 背景,能够为银行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政策支持。
国有股东的优缺点
国有股东的优点在于能够为银行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有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稳健发展。但同时, 由于国有股东的行政色彩较浓,有时可能导致银行的经营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外资股东
01
外资股东的定义
外资股东是指持有商业银行股份的外国企业或个人。
02 03
外资股东的作用
外资股东通常在商业银行中拥有一定的股权比例,对银行 的经营决策产生一定影响。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 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为银行带来国际化的业务合作和 管理经验。
外资股东的优缺点
外资股东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的管理经 验,能够为银行带来国际化的业务合作和管理经验。但同 时,由于外资股东的文化背景和经营理念与国内银行存在 差异,有时可能导致沟通协作上的困难和文化冲突。
民营股东
要点一

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学生姓名:王X X学生学号: 20xxxxxx院(系):年级专业: XXXX指导教师:刘X X 教授助理指导教师:李X X 讲师二〇〇X年六月摘要近几年来,公司治理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而股权机构作为公司治理的重心之一,受到了更大力度的研究和讨论。

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我银行危机是有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必然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

商业银行是所有银行中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最大的银行,其经营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

特别是在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市场竞争的潮流下,很多商业银行纷纷上市并进行股份制改革。

但这些过程都发生在一个较短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设置怎样的股权结构才能促进经营绩效的提升仍然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本文先介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相关理论,接着综述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特点与问题,从多个方面探究了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引出了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提升的股权结构方式,最后从改善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优化商业银行的股权属性结构、合理引入战略机构投资者、增强对银行股东的监管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优化股权结构以增强经营绩效的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经营绩效,股权集中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always been a problem of the society, while the equity firms as one of the focu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been studied and discussed more aggressive. Especially with the last few years I was a banking crisis occur, the equity structure of the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for the impact of the inevitable is a question worth considering. All commercial banks are the Bank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role of the largest banks, whose business performance large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our 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joint-stock reform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market competition, many commercial banks have listed and joint-stock reform. But these processes take place in a shorter process, how to set up commercial bank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ssue of ownership structure to enhance operating performance continues to be a need to discuss.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n review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many way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leads to help shareholding structure in the way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finally improve the concentration of equity from commercial bank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property ownership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introduction of rational strateg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o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of four bank shareholder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optimization ownership structure to enhance operating performance strategy.Key words Ownership structure;;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concentration of ownership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绪论 . (1)一、相关理论概述 (2)(一)股权结构 (2)1、股权结构的内容 (2)2、股权结构的类型 (2)(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2)二、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现状 (3)(一)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总体特点 (3)(二)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3)1、地方政府的股份过多 (3)2、股权的流动性较差 (4)3、股权结构单一 (4)三、城市商业银行股权机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5)(一)股权集中度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 (5)1、经营激励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 (5)2、监督机制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 (5)3、控制权市场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 (5)(二)股权性质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6)(三)提高经营绩效的商业银行股份机构 (6)1、多元化的股权主体 (6)2、股权主体的能力与权力相统一 (7)3、合理的流动性 (7)4、收益和风险的对等 (7)四、优化股权结构以增强经营绩效的策略 (8)(一)改善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 (8)1、降低大股东的股份比例 (8)2、构建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 (8)(二)优化商业银行的股权属性结构 (8)(三)合理引入战略机构投资者 (9)1、战略机构投资者的引入背景 (9)2、战略机构投资者的目标 (9)3、战略机构投资者的引入 (10)(四)增强对银行股东的监管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5)绪论在当今社会中,金融行业已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法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与治理

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与治理
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与治理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目录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概述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优化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监管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控制
01
商业银行股பைடு நூலகம்结构概述
股权结构的定义与类型
股权结构定义
指公司中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股东间 的持股分配比例,包括国家股、法人 股、外资股和流通股等。
股权结构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对风险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风险承担意愿越强,风 险控制能力越弱。
股东性质对风险的影响
国有股比例较高的银行,风险承担意愿较弱, 风险控制能力较强。
股权制衡对风险的影响
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股权结构下的风险控制策略
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东 结构、提高中小股东参与度等方 式,降低股权集中度,提高股权 制衡度。
股权分散
指公司中有多个大股东,通过相互制 衡来避免一股独大的情况。
一股独大
指单一股东持有公司较大比例股份, 对公司决策有较大影响。
股权制衡
指公司股份分散在众多股东手中,没 有单一股东持有较大比例股份。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特点
1 2
3
国家股主导
我国商业银行中,国家股通常占据较大比例,体现了较强的 政府影响力。
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例如,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较强, 而分散的股权结构则可能导致更多的外部监管和制约。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商业银行高管持股探究城市商业银行高管持股探究 ————以宁波银行为例以宁波银行为例以宁波银行为例2016年11月16日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特殊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特殊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以前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是在以前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适用于适用于《《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

》。

经人民银行批准经人民银行批准经人民银行批准,,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于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主要从事存贷款主要从事存贷款、、结算结算、、汇兑汇兑、、中间业务等金融业务中间业务等金融业务。

近几年来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加重。

2007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上市,三家银行均存在高管持股现象。

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高管在上市公司中担负着日常管理和决策的作用,其行为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高管人员作为公司内部知情人士,其增、减持股票行为又往往成为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风向标。

而对高管人员自身而言,减持股权又是其管理个人财务的行为。

高管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减持股权行为的多重影响。

一、宁波银行高管持股现状分析宁波银行高管持股现状分析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于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我国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宁波银行一直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

到2007年为止,宁波银行已经实现跨区域经营,成立了上海分行。

宁波银行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加大风险排查力度,主动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统筹调配公司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以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至2015年12月末,宁波银行总资产达到6714亿元人民币。

过去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特点是国有股份一股独大,尤其是地方政府牢牢掌控着城市商业银行控股权。

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在城商行资本中所占比例很小。

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地方政府还是保持着城商行最大股东的地位,但其所持股份的比例明显在下降,如宁波银行,其国有股份占比从2005年末的72.73%下降到2012年末的12.13%。

国有股份中宁波市财政局持股比例在近5年来明显降低,从2006年的31.83%下降为2012年的12.08%,这可以有力地说明现在政府的控制力大大减小。

而大量民间资本及部分外资资本的进入,使得城商行股权结构呈现出多元分散化发展的趋势。

高管持股属于公司股份结构中的限售股,近年来,城商行高管持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城商行的高管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稳健性等存在着密切联系。

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上市银行从2007年上市以来,高管持股比例均发生了明显下降。

而宁波银行的高管持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家上市城商行,大约是他们的十倍。

宁波银行高管,是指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与其他公司一样,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于高管持股与减持行为也有具体的规定。

高管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能超过股份总数的25%,股票上市1年之内不得转让等。

然而从2008年3月开始,宁波银行高管及其亲属持续减持所持股权,并于2012年创下该行单日高管减持的最高纪录,且高管减持行为仍在继续。

如表1所示,从2007年宁波银行上市以来,高管的持股占比在日益下降。

2008年的高管持股比例为1.26%,而到2015年12月31日为止,高管持股比例已经下降为0.26%。

如图1所示,此图记录了从2007年宁波银行上市以来高管减持的具体波动状况,期间发生过几次小数目的增持,在本文中忽略不计。

宁波银行高管减持动机分析二、宁波银行高管减持动机分析(一)资本利得套利动机2008年以来,我国股市市场一直“熊霸全球”,绝大多数高管对股市情形持看空态度,因此,高管们急求实现资本利得而尽可能快地实现套利。

通过研究宁波银行高管减持的规律,不难看出,高管持股比例从2008年解禁以来一直呈下降态势,套现特征明显。

另外,宁波银行的股权激励制度并不完善,高管持股引发了极高的套利动机,高管辞职甚至带走管理团队,对公司本身带来了很多不利。

从宁波银行频繁的高管辞职次数不难看出,高管们的资本利得动机明显。

上市公司由于政策法规限制,不能立马实现资本利得套现,所以造成很多高管不惜辞职以实现股票套现。

(二)道德风险逐利动机企业高管是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人,对企业更加了解,有比普通投资者更多的内部信息优势。

研究发现,大多数高管的减持行为是在公司公布利好消息之后发生的,而大多数增持行为是在公司公布利空消息之后发生的。

公司的盈利能力往往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因素。

盈利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股东未来收益情况。

而一个具有持续高盈利能力的公司则会受到投资者长期的青睐,从而激励其对公司股权持有的行为。

本文选取宁波银行ROE值与高管减持数据进行分析,由图2可见,高管持股与ROE值无明显相关性。

可见宁波银行高管减持并不与公司的财务绩效相一致,财务绩效对于普通股东的影响比较大,而高管更善于利用内部优势,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实现自身的逐利行为。

(三)股价趋势激励动机由于股价在股票市场交易中有着激励作用,往往会成为买卖的直接动因,对于高管人员也不例外。

有理论认为,价格的极度偏高会促使高管人员的套利行为。

而同时又有理论认为,价格高低决定于个人对市场的判断,不构成其减持动机,同时由于高管人员持股成本极低,几乎在任意价格的减持都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根据宁波银行高管减持数据,可以得出高管减持与股价关系如图2所示。

在宁波银行股价的几个高峰期,恰好是高管抛售的高峰期。

股市整体下跌,但是偶尔也出现增长强势,但是在高管看来,这可能只是抛出股票的好时机,于是经常出现高管逢高就抛的套现策略。

从2008年7月到2010年7月,宁波银行股价处于向上攀升阶段,高管减持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加,两者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2009年12月份,宁波银行股价达到2007年底以来第一高峰,同时也达到了宁波银行高管减持最高峰。

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股价处于单边下跌阶段,高管减持数量也随之减少,下跌的市场行情对高管减持具有负激励作用。

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6月底,出现又一次股价小上升,高管再一次大幅减持。

另外,通过仔细观察高管减持具体时间,可以发现,宁波银行高管减持的时间节点略滞后于股价的拐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市场趋势对高管减持行为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四)股票解禁激励动机限售股只有解禁之后才能发生减持行为。

但是解禁并不等于减持,减持需要发生在解禁之后。

如表2所示,宁波银行第一次解禁高峰发生在2009年12月份,第二次发生在2010年12月份,第三次发生在2012年12月份。

高管减持尤其集中地发生在公司解禁之后,高管持股属于限售股,限售股解禁后,意味着公司高管可以有机会套现。

2013年10月25日,宁波银行实现所有股本上市流通,高管持股比例达到历史新低:只有0.5%。

宁波银行高管持股出路探究三、宁波银行高管持股出路探究截至到2015年12月31日,宁波银行高管持股比例为0.26%,持股数为1032.42万股。

对于以后宁波银行高管持股出路问题,存在很多的争议。

有的研究认为,应该增加国内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以增加高管对公司绩效的负责态度,加强企业管理,真正为股东谋利益。

但也有的研究认为,控制权与经营权应该分离,特别是金融业这样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应该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监督性质,对高管形成有利的监管;高管应致力于公司管理运行,避免道德风险和盈余操纵问题。

笔者认为,宁波银行高管可以参照北京银行、南京银行高管稳定的持股行为,促进公司稳定性,减少对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宁波银行应该加强自身关于股权激励设施的建设,通过更完善的机制健全高管股权激励制度,增强宁波银行管理机制,使宁波银行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一)宁波银行发展分析宁波银行是专注于中小企业领域的区域性商业银行。

宁波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善于运用地理优势,制定了符合公司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

宁波银行定位为城市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相区别,将核心客户定位为中小企业,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使公司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处于所有上市银行前列。

浙江地区块状经济区位特点赋予宁波银行规模扩张的较高效率;华侨银行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在中小企业业务的经验、特点与风险定价技术与宁波银行相互契合,而且其在风险定价上具有经验和技术优势,贷款议价能力位于上市银行较高水平。

公司在存贷比和资本金方面压力显著低于其他上市银行,为其未来规模扩张的延续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宁波银行具有显著优势,且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善于运用地区优势并且合理开拓创新。

几年来,宁波银行一直走在城市商业银行前列。

同时,宁波银行股票价格走势也比较稳定。

宁波银行高管可以适当稳定股票持有比例,并且可以合法合理地通过股权激励增加持股比例,减少道德风险和盈余操纵,真正做到为公司谋发展,为股东谋利益。

(二)完善高管持股制度——对控制权和经营权的有效管理1.完善股权激励约束制度。

目前我国股权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探索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股权激励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尤其是完善股权激励发生后的监管和约束制度。

对于股权激励要实行严格的审批规范程序,对于股权的变动数量、变动比例和变动时间,以及如何加强股权激励与业绩的联系,都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特别是对于宁波银行这类的金融类上市公司,更应该严格进行股权约束,减少经营风险。

如果宁波银行可以在股权激励制度方面完善约束机制,严格做好内部控制,未来宁波银行可以适当增加高管持股比例,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并且将高管薪酬更多比例地体现在股权收益上面,将高额的薪酬与高责任、高义务的经营能力相对应。

2.法律监督。

目前我国虽然有针对高管人员持股的限制性法律规定,但是高管辞职减持现象很严重,在对于高管离职方面缺乏有效的制约。

同时,在规定的限制年限之后,高管的抛售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盈余操纵的风险,公司亟须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和监督约束。

法律约束是对高管持股行为最有效的监管形式,宁波银行的股权激励措施需要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3.加强高管行为约束。

宁波银行的股权激励制度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对公司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同时高管套利现象严重。

上市公司高管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企业经营的责任与义务,更承担着公司上市后股东的利益。

公司上市后,市场影响力增大,必须要严格约束高管行为,尤其对高管减持行为以及盈余操纵问题,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进行有效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