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教案课程
基础会计学教案[1]
![基础会计学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07046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0.png)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程名称: 基础会计学学时: 64适用专业: 管理类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根据会计学科体系的特点,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和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通过基础会计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用会计符号和语言反映经济业务的能力, 对实务中企业披露的信息能予以理解和利用。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对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方法等进行概括地说明, 概括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 是会计学最一般的理论基础, 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教学, 要求学生: 了解会计的起源、发展与现状;了解会计的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由单式簿记发展为复式簿记, 会计方法也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
2、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通过专门的方法, 对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系统。
(二)会计的对象1、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扩大再生产过程、资金运动、经济业务、会计事项、会计要素、会计对象。
2、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三)会计的职能1、会计职能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2、会计核算职能(1)会计核算的概念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2)会计核算的内容(3)会计核算的要求(4)会计核算的程序3、会计监督职能(1)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会计监督是依据监督标准, 通过会计的专门方法, 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的指导、控制和检查。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第一章:会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3.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职能2. 会计目标3.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4. 会计要素5. 会计等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会计基本原则和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2. 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会计基本原则和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
2. 理解账户的概念和作用。
3.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账户的概念和作用3. 账户的设置和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概念和作用,账户的设置和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账户的设置和运用。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2.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概念和作用,账户的设置和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账户的设置和运用。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账户在会计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评估2. 课堂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借贷记账法。
3. 了解会计分录的编制。
二、教学内容1.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2. 借贷记账法3. 会计分录的编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的编制。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2. 课时安排:本章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3.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b.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分类和会计等式c. 培养学生对会计科目的认识和理解4.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5.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指南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a. 会计的定义b. 会计的作用和重要性2. 会计职能和目标a. 会计的四大职能:记录、分类、汇总、报告b. 会计的目标: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明智的选择3. 会计要素的分类a. 资产b. 负债c. 所有者权益d. 收入e. 费用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a. 会计等式的意义b. 会计等式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目标a. 引入课程,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b. 讲解会计的四大职能和目标c. 案例分析: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2. 第二课时:会计要素的分类和会计等式a. 讲解会计要素的分类和特点b. 讲解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c. 案例分析:会计等式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会计科目a. 讲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b. 讲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c. 小组讨论:会计科目在企业会计系统中的作用4. 第四课时:复习和总结a. 复习本章重点内容b. 学生提问,解答疑问c. 总结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和会计要素的分类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会计职能和目标的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会计要素分类和会计等式的理解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含会计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分类和会计等式的讲解2. 案例材料:涉及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实例3.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步骤六、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方法a. 会计分录b. 日记账和分类账c. 会计凭证和账簿2. 会计循环过程a. 交易和事项的识别b. 记录会计分录c. 调整和试算平衡d. 编制财务报表3. 财务报表的编制a. 资产负债表b. 利润表c. 现金流量表d.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七、教学过程1. 第五课时:会计记录的方法a. 讲解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b. 讲解日记账和分类账的设置和使用c. 案例分析: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应用2. 第六课时:会计循环过程a. 讲解交易和事项的识别方法b. 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过程c. 讲解调整和试算平衡的步骤d. 案例分析:财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3. 第七课时:财务报表的编制a. 讲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b. 讲解利润表的编制方法c. 讲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d. 讲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e. 案例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实际应用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记录方法的掌握2. 会计分录练习:评估学生对会计分录编制的准确性3. 财务报表编制练习:评估学生对财务报表编制流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九、教学内容1.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a. 会计政策的概念和选择b.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处理c.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2. 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标准a.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b. 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c. 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衔接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a. 可靠性b. 相关性c. 可理解性d. 实质重于形式e. 重要性f. 谨慎性g. 及时性十、教学过程1. 第八课时: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a. 讲解会计政策的概念和选择原则b. 讲解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处理方法c. 讲解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原则d. 案例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2. 第九课时: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标准a. 讲解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和特点b. 讲解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基本内容c. 讲解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衔接方法d. 案例分析: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企业的应用3. 第十课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a. 讲解会计信息质量的八大要求b. 分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企业财务报表编制中的应用c. 案例分析: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实际案例十一、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理解2. 会计准则练习:评估学生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掌握3. 会计信息质量分析练习:评估学生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十二、教学内容1. 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a. 预算编制和控制b. 成本计算和控制c. 财务分析与评价2. 会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a. 投资项目的评估方法b. 现金流量分析c. 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的计算3. 会计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应用a. 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b.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c. 每股收益(EPS)和市盈率(P/E)的计算十三、教学过程1. 第十一时课: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a. 讲解预算编制和控制的方法b. 讲解成本计算和控制的原则c. 讲解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d. 案例分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2. 第十二课时:会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a. 讲解投资项目的评估方法b. 讲解十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a. 现金流量的概念和分类b.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步骤c.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d. 案例分析: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十二、财务报表分析a. 财务比率分析b. 杜邦分析体系c. 财务趋势分析d. 案例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十三、会计信息系统a.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构成b. 会计软件的选择和使用c.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管理d. 案例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效益十四、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a. 会计伦理的基本原则b. 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c. 会计舞弊的类型和预防d. 案例分析: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十五、课程总结和复习a. 复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b. 学生提问,解答疑问c. 总结会计学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的作用d. 展望会计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十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现金流量表编制和分析的理解2. 财务报表分析练习:评估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掌握3. 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对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系统管理能力4. 会计伦理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十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含现金流量表编制、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伦理等内容的讲解和案例分析2. 案例材料:涉及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会计伦理实践等方面的实例3.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步骤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基础会计学》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会计要素的分类和会计等式,会计记录的方法和会计循环过程,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标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会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会计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应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以及课程总结和复习。
基础会计学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学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1.2 会计基本原则与假设介绍会计基本原则(如会计等式、收入确认原则、费用匹配原则等)讨论会计假设(如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假设等)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记录方法介绍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分类讲解会计记录方法(如借贷记账法)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式2.1 会计要素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点2.2 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讲解会计方程式及其应用演示如何根据会计方程式进行会计记录和分析2.3 财务报表的编制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内容第三章:会计记录与账务处理3.1 会计记录的方法与工具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介绍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3.2 账务处理程序与会计循环讲解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讨论账务处理程序(如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等)3.3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讲解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方法第四章:财务报表分析4.1 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与目的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目标讨论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4.2 比率分析与现金流量分析讲解常用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介绍现金流量分析的原理和主要指标4.3 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讨论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第五章:会计软件与应用5.1 会计软件的概念与功能解释会计软件的定义和特点讨论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和应用范围5.2 会计软件的选用与实施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介绍会计软件的实施和运行方法5.3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讨论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区别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和挑战第六章:存货与成本计算6.1 存货的分类与计价方法介绍存货的种类及其特点讲解存货的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6.2 存货的核算与控制讨论存货的核算方法及其在会计记录中的应用分析存货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和分析6.3 成本计算与管理讲解成本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讨论成本计算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第七章:固定资产与折旧7.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解释固定资产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特点7.2 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讲解固定资产购置的会计处理方法讨论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7.3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与计算介绍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目的讲解各种折旧方法(如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及其计算第八章:长期投资与合营8.1 长期投资的分类与核算解释长期投资的概念和分类(如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讲解长期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8.2 合营企业的会计处理讨论合营企业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合营企业会计处理的原则和方法8.3 长期投资收益的确认与计量讲解长期投资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讨论长期投资收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第九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9.1 负债的分类与核算解释负债的概念和分类(如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讲解负债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9.2 所有者权益的组成与核算解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组成讲解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9.3 债务重组与财务困境讨论债务重组的概念和原因分析债务重组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及其解决财务困境的策略第十章:审计与内部控制10.1 审计的概念与目的解释审计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审计的目的和作用10.2 审计程序与审计报告讲解审计程序的流程和主要步骤介绍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10.3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的讨论内部控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会计基本原则与假设会计基本原则是会计准则的基础,对于理解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第一章:会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3. 了解会计科目、账户及其分类。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职能4.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5. 会计科目、账户及其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定义、作用、基本原则、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会计科目、账户的分类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基本原则、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科目、账户的应用案例。
3.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材、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会计科目、账户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
4.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强调会计科目、账户的重要性。
六、作业与练习:1.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
第二章:账户与会计科目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方法和账户的分类。
3. 了解账户的余额和会计科目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其关系2. 会计科目的设置方法3. 账户的分类4. 账户的余额5. 会计科目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其关系、会计科目的设置方法、账户的分类和余额、会计科目的性质。
2. 教学难点:账户的分类和余额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其关系、会计科目的设置方法、账户的分类和余额、会计科目的性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实际应用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教案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1. 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理解企业会计的基本流程和要素,掌握相关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3. 能够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并运用会计知识进行核算和分析;4. 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读方法,并能够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5. 了解会计伦理和规范,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学概述1.1 会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会计职能和作用1.3 会计信息的特征和要求2. 会计基础知识2.1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2.2 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和环节2.3 货币和比较等级计量单位的应用3. 会计的要素和会计凭证3.1 企业会计的要素和分类3.2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3.3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分录方法4. 会计账簿和账户4.1 会计账簿的种类和用途4.2 各类账务的处理和填制要求4.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与管理5.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读5.1 利润表的编制和解读5.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解读5.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解读5.4 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方法6. 会计伦理和规范6.1 会计职业道德和职责6.2 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6.3 会计信息的保密和安全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教师的授课,向学生传达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读等内容。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核算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互动法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或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会计伦理和规范等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评价方式本教案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等形式。
学生应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相应的作业并参与课堂讨论。
评价将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基础概念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定义,说明会计是一门记录、整理、分析和解释经济活动的学科。
强调会计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1.2 会计要素介绍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1.3 会计基本原则和假设介绍会计基本原则,如会计等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
解释会计假设,如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周期假设、货币单位假设等。
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解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展示如何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
2.2 记账方法介绍记账方法,包括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介绍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解释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展示如何进行试算平衡的编制。
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3.1 资产负债表介绍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解释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部分,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3.2 利润表介绍利润表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解释利润表的各个部分,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3.3 现金流量表介绍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解释现金流量表的各个部分,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第四章:账户式会计分录4.1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解释账户式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会计记录中的重要性。
4.2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介绍账户式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包括借方和贷方的记录方式。
4.3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应用实例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实例,展示如何使用账户式会计分录记录不同的经济活动。
第五章:财务分析5.1 财务分析的概念和目的解释财务分析的概念和目的,强调其在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5.2 财务比率分析介绍财务比率分析的概念和常用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等。
5.3 财务报表分析介绍如何使用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会计学授课教案

会计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技巧; 3. 熟悉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4. 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会计学概述•会计学的定义和起源•会计学的发展和研究领域•会计环境和会计伦理2. 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和账户分类•金融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3. 会计核算方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收入和费用的核算•成本和期末盈余的确定4. 财务报告和分析•财务报表的分类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分析指标和方法•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5. 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预算编制和控制•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运营分析和绩效评估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 -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
-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会计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 讨论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提问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 实践操作:安排实际的会计软件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会计核算的过程。
四、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讨论表现、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评估。
2. 作业和实验报告: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验,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报告,根据报告质量进行评估。
3. 期中考试:设立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于会计学概念和核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立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信息应用的理解和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会计学,本课程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1. 教材:选用经典的会计学教材作为参考书,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2. 幻灯片:教师将提供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计要素的定义2、会计要素间的关系
难 点
六个会计要素的定义
课堂教学设计
(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基本的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是财务报表项目的基本框架,也是会计账户记录的具体内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可以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前者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后者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四、收入 五、费用 六、利润
参考资料
杨承亮主编的《基础会计》
作 业
小 结
让学生对会计要素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你手头的小工作其实正是大事业的开始,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意味着你能否做成一项大事业。人们常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我说:“不想做财务总监(CFO)的财会专业的学生也同样如此。”
参考资料
杨承亮主编的《基础会计》
作 业
会计的定义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小 结
让学生对会计的概念、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基本单元设计模板(以2学时为一个基本单元)
授课章节
第一章 总论第六节、第七节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的含义
授课时间
2017年 8 月30日
教学目的
掌握会计要素的定义、特点、内容及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运用讲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导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演示教学
出版时间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基本单元设计模板(以2学时为一个基本单元)
授课章节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授课时间
2017年 8 月 28 日
教学目的
1、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会计的作用2、掌握会计的概念、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及其特点3、理解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职能及会计任务间的关系
会计学教案课程
《会计学》 课程教学教案
授课院(中心)
商学院
授课教师
杨慧杰
学生层次
本科生(√);专科生( )
课程名称
会计学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
授课专业
电子商务
授课班级
1601/1602
考核方式
考试
总学时数
48
周学时数
4
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崔婕
出版社及
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砌墙工人的命运——要有做财务总监(CFO)的抱负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第三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运用讲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导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演示教学
重 点
1、会计的概念 2、会计的职能
难 点
会计的基本职能
课堂教学设计
(内容及过程)
着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曾经说过:所有从事经济管理的人都应学好会计。在现代社会中,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会计的人如何去管理经济、经营企业,甚至管理自己的家庭。有关资料表明,经济管理所需信息的80%来自会计。
《会计学》 课程教学教案
授课院(中心)
商学院
授课教师
杨慧杰
学生层次
本科生(√);专科生( )
课程名称
会计学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
授课专业
电子商务
授课班级
1601/1602
考核方式
考试
总学时数
48
周学时数
4
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0
教材名称
基础会计
作 者
崔婕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