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知识百题问答试题及参考答案

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知识百题问答试题及参考答案

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知识百题问答试题及参考答案1、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28字方针是什么?答: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

2、同时具备哪5个基本条件,才能申报国家卫生成市?答:①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0%; 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30%,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人均绿地面积≥5平方米:④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TSP)北方城市≤0.35毫克/立方米,南方城市≥0.25毫克/立方米:⑤城区除四害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

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爱国卫生组织管理:②健康教育;③市容环境卫生:④环境保护:⑤公共场所、饮用水及窗口单位卫生:⑥食品卫生:⑦传染病防治; ③城市除四害:⑨单位和居民区卫生:⑩访问、座谈、民意测验。

4、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答:①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③具有较强的意志:④人际关系好:⑤行为和谐: ⑥反应适度。

5、健康城市的标准是什么?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城市的十条标准?①为市民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环境:②为市民提供食品、饮水、能源,具有有效的垃圾清除系统:③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需求:④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改善城市健康而协调工作:⑤能使市民一道参与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的制定:⑥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⑦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市民(不分其种族或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特;⑧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利;⑨做出不懈努丸争取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卫生服务;⑩能使人们少患疾病并健康长寿。

6、何谓全球环境“三大公害”?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臭氧空洞)、酸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三大公害。

爱国卫生运动基本知识

爱国卫生运动基本知识

附件1:爱国卫生运动基本知识一、爱国卫生运动的由来及发展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发动,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卫生工作方式。

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并使用细菌弹。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泽东主席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伟大号召。

1952年3月为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防疫委员会,周恩来总理任主任。

各地政府亦陆续成立了相应机构。

同年12月政务院发出《关于1953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明确各级防疫委员会,以后统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至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5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赋予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的任务。

由此“除四害”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特殊使命。

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加强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

即使在十年“文革”时期这一运动虽一度遭受挫折,但周恩来总理还是多次要求继续把这一伟大运动开展下去。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爱国卫生运动重新焕发生机,迈入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时期。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把这一运动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各级迅速恢复和健全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极其办事机构,把卫生运动切实领导起来”。

由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作为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以“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指导,社会监督”为工作方针,对涉及社会各部门的公共卫生工作进行高层次协调和组织发动。

1988年4月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保护人民健康”以国家根本大法的规定为标志,爱国卫生运动被完全固化为各级政府必须领导并认真开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群众性工作。

1989年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鉴于社会卫生和除害防病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应当把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包含的内容

爱国卫生运动包含的内容

爱国卫生运动包含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实践中,十分重视开展群众的卫生运动,以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

讲究卫生,预防、减少以至消灭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加快我国有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发展。

随着人们文化卫生素质的提高与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对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卫生、健康、幸福的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1发展历史爱国卫生运动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把组织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搞好卫生防病工作,当作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件大事来抓。

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

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把开展全地区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

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

1949年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继续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

1952年春,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

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

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

党中央肯定了这个名称并指示各级领导机构,以后统称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在此同时,把“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原则。

毛泽东同志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拥护和参与,而且受到国际上的赞誉。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显示出它的“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伟大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49-1952年在1949-1952年,即国民经济恢复期间,为了改变旧中国不卫生状况和传染病严重流行的现实,在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相关内容

爱国卫生运动相关内容

爱国卫生运动相关内容爱国卫生运动是指国家和社会组织发起的一项全民参与的卫生行动,旨在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爱国卫生运动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推广。

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卫生、交通卫生等。

首先,环境卫生是指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清洁,如街道、公园、学校、医院等,通过清扫、清洗、消毒等措施,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为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其次,个人卫生是指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等,这些习惯和行为对个人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食品卫生方面,爱国卫生运动提倡公众选择新鲜、卫生的食品,避免食用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食品,同时也提倡公众合理膳食,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交通卫生也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普及,提醒公众注意交通安全,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素质。

同时,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各类卫生宣传活动,如讲座、宣传展览、义务清扫等,提高公众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国卫生运动对于促进全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使个人更加注重自身卫生和健康,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其次,它可以改善社区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再次,它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爱国卫生运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大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和环境,确保爱国卫生运动的顺利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基本常识

爱国卫生运动基本常识

爱国卫生运动基本常识1、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概念爱国卫生运动是指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协调作用,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组织社会力量,进行除害灭病、革除陋习,增强社会卫生意识,改造自然、改善环境、消除影响危害健康因素,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卫生素质及健康水平的卫生活动。

2、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公共卫生工作方式。

是除害灭病、抗灾防疫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健康效益的最佳途径之一。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符合国情,能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它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具有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伟大意义。

3、爱国卫生运动的核心是什么?爱国卫生运动的核心是:组织动员群众自觉行动起来,运用医学、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同不卫生的环境、不卫生的行为作斗争,创造出整洁、清新、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培养文明进步的爱国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4、爱国卫生运动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根本任务是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和生活条件,消除影响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不良因素,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提高社会成员的公共卫生意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防病能力。

5、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一要坚持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二要坚持把除害灭病作为爱国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三要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群众动手、部门协调、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四要坚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经检查督促为机制,以强化长效管理为手段的主要措施;五要坚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

6、爱国卫生工作及方针是什么?爱国卫生工作是增强公众的社会卫生意识,消除危害健康因素,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全民卫生素质和健康水平的社会性卫生活动。

爱国卫生方针: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必须坚持什么方法和形式?8、具有中国特色爱国卫生运动的特点是什么?9、爱国卫生活动“48个爱国卫生日、4个爱国卫生周、1个爱国卫生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年中有四十八周每周五定为爱国卫生日,组织单位职工集中卫生大扫除并开展卫生评比;四个爱国卫生周即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十·一节前开展为期一周的爱国卫生整治活动;每年四月为爱国卫生月。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基本常识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基本常识

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国家级的大型健康运动,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善卫生环境,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全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常识:
1. 运动的目的:爱国卫生运动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卫生环境和提高公众卫生知识,来预防各种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促进人民健康。

2. 重要性: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3. 健康教育: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通过传播卫生健康知识,可以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使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4. 卫生设施:政府在进行爱国卫生运动时,也会提供并改善卫生设施,如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等,以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5. 环境卫生:爱国卫生运动强调保持环境清洁,如清扫街道、清理垃圾、防止空气和水污染等。

6. 参与者:爱国卫生运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卫生,同时也可以在工作和社区中参与各种卫生改进工作。

7. 法规:各级政府都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这包括对公共卫生设施、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的规定。

爱护公共卫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爱国卫生运动及除四害知识

爱国卫生运动及除四害知识

爱国卫生运动及除四害知识文字:电教中心 [添加时间:2008-4-25] 点击:1176一、爱国卫生运动的起源与发展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置国际公法于不顾,用飞机、大炮对我国东北一些地区投放含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10余种病菌的苍蝇、跳蚤等生物。

对美国的这一罪恶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开展了大规模的反细菌战。

1952年3月14日,政务院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周总理为第一届主任。

1952年在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为大会题词:"动员起来,计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

十年动乱,爱国卫生组织曾一度受到破坏。

1978年4月3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李先念任主任委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宪法作出了"开展群众性卫生工作,保护人民健康"的规定,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有效地防止传染病和地方病"。

1989年3月7日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爱国卫生和防治疾病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方法是:"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

爱卫会办公室是具体办事机构,担负着委员会日常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承上启下的参谋作用的工作任务。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989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更名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92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族的卫生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把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环境、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爱国卫生的长期任务坚持下去,抓紧抓好。

爱国卫生运动宣传资料

爱国卫生运动宣传资料

爱国卫生运动宣传资料一、爱国卫生运动的概念二、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1.保障人民健康:爱国卫生运动可以提高卫生意识,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营造美好环境:爱国卫生运动可以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卫生,提升城乡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

3.增强国家形象:爱国卫生运动可以体现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承诺,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4.推动可持续发展:爱国卫生运动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性。

三、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内容1.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劳逸结合、均衡饮食等。

2.公共卫生: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妥善处理垃圾和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3.环境卫生:保护水源、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空气和土壤污染,提倡绿色出行等。

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方法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例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向公众宣传卫生知识,提高卫生意识。

2.支持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推动卫生工作的有序进行。

3.建立志愿者队伍: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参与卫生活动,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维护卫生环境。

4.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的打击和惩治力度,通过重罚和曝光,形成警示效果,引导公众自觉遵守卫生规范。

五、爱国卫生运动的倡议在实施爱国卫生运动中,呼吁广大公众:1.倡导文明卫生习惯,从自身做起,通过良好的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改善社区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做出贡献。

3.呼吁政府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和管理,提升卫生设施和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卫生保障。

4.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鼓励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制度建设、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强化监督检查等方式,倡导人民积极参与,提高卫生意识,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健康,积极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卫生运动基本知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附件1:爱国卫生运动基本知识一、爱国卫生运动的由来及发展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发动,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卫生工作方式。

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并使用细菌弹。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泽东主席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伟大号召。

1952年3月为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防疫委员会,周恩来总理任主任。

各地政府亦陆续成立了相应机构。

同年12月政务院发出《关于1953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明确各级防疫委员会,以后统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至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5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赋予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的任务。

由此“除四害”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特殊使命。

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加强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

即使在十年“文革”时期这一运动虽一度遭受挫折,但周恩来总理还是多次要求继续把这一伟大运动开展下去。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爱国卫生运动重新焕发生机,迈入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时期。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把这一运动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各级迅速恢复和健全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极其办事机构,把卫生运动切实领导起来”。

由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作为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以“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指导,社会监督”为工作方针,对涉及社会各部门的公共卫生工作进行高层次协调和组织发动。

1988年4月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保护人民健康”以国家根本大法的规定为标志,爱国卫生运动被完全固化为各级政府必须领导并认真开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群众性工作。

1989年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鉴于社会卫生和除害防病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应当把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化建设同步发展”。

201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体会议,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做好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维护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爱国卫生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但都与我们国家各个阶段的国情相适应。

特别是在历次救灾防病及重大疫情防控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群众需求的不断提高,60年来,爱国卫生运动的范围不断扩展,内涵不断丰富,内容也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我省爱国卫生工作发展较快,工作内容由单项到多项,工作范围由点到面,不断扩展,特别是在卫生创建、病媒生物防制、改水改厕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

二、城乡卫生创建活动城乡卫生创建活动是为了营造一个城市干净、整洁、卫生、舒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的卫生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城市人民的幸福指数和健康水平。

创建工作是爱国卫生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来,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内容,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创建工作内容在不断充实,方法在不断改进,标准在不断完善。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爱卫会印发《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全爱卫[89]第52号)文件开始,对全国455个城市进行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并初定每两年组织一次,当年就有50个城市被评为“卫生城市”和“十佳卫生城市”。

威海市成为我国第一个“全国卫生城市”。

1992年以后改为每三年组织一次。

由全国爱卫会统一组织城市卫生检查团,分赴全国大、中城市进行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全国爱卫会进行综合评比评出名次并通报表彰。

1990年、1992年、1995年和1998年先后进行了四次全国城市卫生大检查,简称“国检”。

1999年由于形势任务发生变化,经全国爱卫会研究决定,不再进行全国性的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全国卫生城市”的检查评比成为历史。

同年,全国爱卫会印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办法》的通知(全爱卫发[1999]第7号)。

截至2012年4月,全国爱卫会已经累计命名了153个国家卫生城市,32个国家卫生区,其中比较多的是江苏、山东、浙江,卫生区比较多的是北京、上海,国家卫生城市中地级以上的城市有96个,县级54个。

省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标准条件是分别由省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国家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制定的,目的在于使全国、全省各个城市(各地市、县区是主体)以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大力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根据全国爱卫会制定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04年甘肃省爱卫会制定下发了《甘肃省城市卫生考核管理办法》、《甘肃省卫生村、社区、单位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甘肃省镇(乡)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甘肃省城市卫生检查考核标准》、《甘肃省县城卫生检查考核标准》、《甘肃省单位卫生检查考核标准》、《甘肃省社区卫生检查考核标准》、《甘肃省行政村卫生检查考核标准》。

2010年7月甘肃省爱卫会又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对上述办法及标准进修了重新修订并实施。

甘肃省卫生城市标准适用于全省各市及县级市,范围涵盖被检查城市的全部建成区。

涉及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制、窗口单位卫生、单位和居民区卫生、民意测验等11项内容。

“甘肃省卫生城市”荣誉称号的有效期为3年,获得甘肃省卫生城市”的各市、州爱卫会须于每年12月底向省爱卫会递交专题督查或自评报告。

近年来,全省卫生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成效显着。

嘉峪关市于本世纪初开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几年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2007年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实现了我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零的突破。

金昌市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于2009年提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目标,2010年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我省第2个“国家卫生城市”。

兰州市、庆阳市、武威市、天水市、酒泉市、张掖市、白银市、定西市、敦煌市、临夏市、玉门市2009年被命名为“甘肃省卫生城市”。

全省初步形成了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先进单位、卫生社区、卫生村等一系列创建活动联创互动的良好局面。

到2011年底,全省共创建了2个国家卫生城市,11个省级卫生城市、33个省级卫生县城和一批、卫生村、卫生社区和卫生先进单位。

三、病媒生物防制病媒生物防制源于除“四害”,是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定职责,是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

80年代后期,全国开展创建灭鼠、灭蝇、灭蟑螂先进城区达标活动。

90年代以来,除“四害”达标活动列入了创建卫生城市的必备条件。

目前病媒生物防制已成为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城市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全球发现病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源体200多种,在我国法定报告的39种传染病中,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肾综合症出血热、钩体病、斑疹伤寒、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炭疽、狂犬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由其引起的发病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数的5%--10%,但死亡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死亡数的30%--50%。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和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甘肃省自90年代末发现有蟑螂侵害以来,目前蟑螂已在全省14个市(州)及部分县(区)迅速扩散蔓延。

2006年在我省长江流域和渭河流域发现有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孳生。

病媒生物的主要危害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播疾病:鼠疫、乙型脑炎、出血热、疟疾等。

二是影响休息:蚊虫叮咬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质量。

三是损害财物:鼠类啮咬电缆,破坏电器设备,给供电与通讯等电器设备带来隐患,可能导致停电事故、通讯中断、甚至火灾的发生。

因此,目前我国在一些大型活动中,将病媒生物控制纳入了活动保障内容,是体现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举措,如2008北京奥运会,2009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广泛、卓有成效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应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

但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中,能够快速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的防制方法仍以化学防制为主。

在病媒生物的防制中应以媒介生物的生态学为基础,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把种群数量抑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并争取予以清除,以达到除害灭病的目的。

家鼠的繁殖高峰是春、秋季,因此春、秋季是开展灭杀的重要时机。

灭鼠一般有物理捕杀和药物诱杀两种方式。

灭蝇采取综合防蝇措施,才能收到满意效果:做好粪便处理,采用密封或三格化粪池,防止苍蝇繁殖;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清除各种孳生地;对特殊行业如屠场、酿造厂等要落实防蝇设施和措施;饮食服务行业可采用药物喷杀、粘捕、诱捕、拍打等方法灭蝇。

蟑螂侵入居室的主要途径有随同食品的容器、行李等货物“乔迁”入室,经门窗、墙壁的缝洞、水电管线、下水道等由户外或邻近的住房潜入室内。

蟑螂的消杀以环境治理为主,主要采取清理垃圾、堵洞、抹缝等方式。

四、农村改水改厕水是生命之源,清洁卫生的饮用水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改水是防病治病的关键措施,兴建农村自来水厂、改良大、小口井是改水的主要形式。

多年以来我国政府把解决高氟、高砷、缺碘等地区的饮水问题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使千百万人挖掉了“病根”和“穷根”。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不断增加,农村饮水的次生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对保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卫生厕所是广大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卫生设施。

在农村建设卫生厕所,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是疾病综合防治的治本措施,也是改善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促进农村创建文明卫生村镇建设的重要手段。

同时,农村使用卫生厕所,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开发大量的有效能源。

改厕是改变农村卫生状况的突破口,也是一场破千年旧俗的革命。

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地区厕所蝇蛆滋生,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体健康,造成肠道传染病等发生。

在农村地区建造卫生厕所并进行正确的管理,对防控粪源性传染病的传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