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孙权劝学 知识点

合集下载

归纳总结孙权劝学

归纳总结孙权劝学

归纳总结孙权劝学孙权是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崇尚学习的明君。

他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教育,并积极提倡士人勤于学习。

本文将对孙权劝学的相关事迹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孙权注重培养人才。

他深知只有具备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孙权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人才。

他设立了文学馆、讲学堂等场所,吸引了许多杰出人士前来学习。

此外,孙权还大力奖励那些勤奋钻研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其次,孙权提倡勤于学习。

他曾多次亲自上阵,带头向士兵示范勤学的重要性。

他告诉士兵们,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孙权自己也以身作则,他经常与文人学士进行学术交流,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和兵法战略。

他深知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和智慧,才能在治国安邦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孙权还推崇文化教育。

他相信只有通过文化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观念和强烈国家意识的大批人才。

孙权不仅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广泛邀请文人学士来宫廷,授课讲学。

他还亲自参与文化活动,在庙堂之上追求艺术的享受。

孙权认为,只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才能更加强大。

总结来说,孙权劝学的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他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勤学,推崇文化教育,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进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归纳总结孙权劝学,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像孙权那样注重学习,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并有所作为。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真题一、文学常识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二、课文诵读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重点词句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同“耶”2.古今异义(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②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3)见往事耳①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②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义:耳朵(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独(5)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等到今义:以及(6)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3.一词多义(1)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2)当①当涂掌事掌管②但当涉猎应当(3)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4)事①卿今当涂掌事政事②何见事之晚乎事情4.重点实词与虚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3)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4)蒙乃始就学于是,就(5)及鲁肃过寻阳经过(6)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7)即更刮目相待擦拭5.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孙权劝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二、通假字:1.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

三、一词多义:1.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正)2.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四、古今异义:1.博士: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古,只。

今,转折连词。

3.耳:古,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今,耳朵。

4.孤:古,王侯的自称。

今,独自,孤独。

5.岂:古,难道。

今,常用作反问,哪里,怎么。

6.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7.事:古,指历史。

今,事情。

8.虽:古,即使。

今,虽然。

9.如此:古,这样。

今,这样。

五、词类活用:1.卿今当涂掌事(名词作动词,执政)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作名词,研究儒家经典)3.卿今者才略(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和谋略)4.见往事耳(形容词作动词,了解)5.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军中多务辞”)六、特殊句式:1.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2.省略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成语:1.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八、重点语句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宝元年间中进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ǎn)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zhu àn)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二、课文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谓:告诉,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掌:主管,掌握。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以:用。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欲:想要。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为:做,当,成为。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通“耶”,表反问语气。

译: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罢了。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

若:比得上。

译: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记知识点总结

孙权劝学记知识点总结

孙权劝学记知识点总结
通过阅读孙权劝学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修身齐家
在文章中,孙权首先强调修身齐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即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其次要齐家,即要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维系家庭和睦。

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二、勤学苦练
孙权在劝学记中多次强调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需要勤奋刻苦,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他还指出,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方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勤学苦练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石,也是立身之本。

三、志存高远
孙权强调了志存高远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树立崇高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只有志存高远,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虚怀若谷
孙权在劝学记中还提到了虚怀若谷的观念。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谦逊谨慎,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骄不躁,不自负自满,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所成就。

虚怀若谷的态度既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也能使个人不断进步。

通过对孙权劝学记的阅读,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孙权对学习和人生的看法,还能够汲取其中的智慧,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劝学记所体现的思想观念不仅对当代的学生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也对每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专注教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双击可编辑删除 1。

《孙权劝学》总结知识点

《孙权劝学》总结知识点

《孙权劝学》总结知识点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受孙权派遣前往地方巡视,途经一所学校时,看到一些学生虽然天资聪颖,但因为懒惰和散漫的态度,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作者鼓励这些学生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努力,终将有所成就。

文章以"圣人畏己乎躬修而市人"开头,此语道出了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

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劝学的观点,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勤奋钻研、倡导精益求精和推崇社会责任感。

首先,文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君子之学中,要以学富五车、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不断学习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未来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

而在职场中,学习也同样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竞争力。

所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学习方向。

其次,文章提倡了勤奋钻研。

作者讲到"嗟乎,君子之学也至其至也,天行有常而不为方;日月有光而不为明;四时有变而不为胜。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学习要达到至其至的程度,要比日月星辰更加显赫。

钻研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一个人的进步必须有不断的钻研,才能做到至其至。

因为知识是很大的,而且知识还在发展,因此,只有不断钻研,才能取得进步。

勤奋钻研,才能走到成功的道路上。

第三,文章倡导精益求精。

作者讲到:“君子之学也,则不验以勤;不逮其心则不得;不输其力则不能成。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学习不能可以没有勤奋,没有精益求精。

要想获取真正的学问,就必须不断的勤奋,用心钻研,精益求精。

所以,精益求精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在现实中,我们也要注意这点,只有精益求精,我们在社会中才能脱颖而出。

最后,文章推崇社会责任感。

作者在文章中讲到了“故君子之学也,心恬。

不以内忿不及人,不以外言如非。

”意思是说,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会以私怨暴露在外,也不会加重外人的伤痛。

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孙权劝学》课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2.作品、作者介绍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

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另外。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
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重要句子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用军中: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 学官吗?
(治:研究。 经:儒家经典。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 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但:只。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 服而愿意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 五、文章中心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 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揭示了读书学习 大有好处的道理,启发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疏于学习。
就就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
待人或事物。
问题探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 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历史。 耳: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翻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更:重新。 刮目:擦擦眼。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 用新的眼光看待。)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
后分别了。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重点句翻译、课文理解】
孙权劝学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当权)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 “学”的可能性。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看出 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 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 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