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讲课稿
《什么是哲学》PPT课件

• 现象界只是平铺之事实,无价值亦无意义,故维 特根斯坦曰:“意义在世界之外”。若任由此无 价值无意义之事实作无底止之串系增长,则宇宙 必是一虚无“流”。此非吾人所能安,故必由觉 解而来之终极价值提挈住此“流”,从而安住人 生,照亮世界。故知解只是事实,但未必是真实, 而觉解则是最后之真实。此分际万不可妄自菲薄。 最后之真实在世界之外,此世界是指可说之世界。 故吾常曰:知解与知识来自可说之世界,而觉解 与智慧来自不可说之世界。
• 马克思主义与国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 马克思主义的“××化”,如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其产物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等.现在,各国的共产党都在提 “××化”,如马克思主义印度化,越南 化或尼泊尔化.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 一,是时代的产物.西方中世界以后,文 艺复兴时期更强调了世俗化的生活,而极 大地刺激了科学的发展(中国在此方面一 直是强调儒家的德治思想,故科学不能发 展),机械工业和制造业代替了原来的手 工作业,使得19世纪上半叶,西欧各国 先后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但经济的发展 又使得整个社会时常处在不定期的经济危 机之中.这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 性质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
英国的宪章运动
• 英国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时被称为“世界工厂”。多少年来在这个以实行 “议会民主”而闻名的国家里,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人 才有选举权,广大工人被排斥在议会大门之外。 • 1842年5月2日,伦敦街头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工人队 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 全国宪章派第二次请愿书。 • 请愿书上写道:“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说,既不是 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 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
《哲学是什麽》课件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来获得知识,认为人类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内在的 理性和观念,而非经验或感觉。
理性主义强调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认为只有普遍和必然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只能达到理性和观念的层面,而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 实存在。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主张通过感觉和经验 来获得知识,认为人类的认识 只能来源于外在的经验和感觉 。
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和观察的重 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 验才能获得真正可靠的知识。
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只能 达到经验和现象的层面,而无 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实存在 。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者认为真理是相对于实 践的结果而言的,一个观点或理 论是否为真,取冠于它在实际应
用中的效果和实践结果。
实用主义者强调实践和应用的重 要性,认为理论和实践应该相互 结合,理论的价值在于其实践效
无限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和标准。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认为 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和关系的分析才能真正理 解其本质和意义。
结构主义强调对事物的结构和关系的分析,认为事物 的本质在于其内在的结构和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只能达到结构和关系的层面 ,而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实存在。
果和实践结果。
实用主义者认为真理是相对的, 因为实践结果会受到具体情境和
应用方式的影响。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认为个体自由选择和行动是实现自我价
值和意义的关键。
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经验和主观性,认为 个体的经验和感受是最重要的,而客观 知识和理性只是个体经验的工具和手段
。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 相对的,因为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行动是
介绍哲学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哲学的一些思考。
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自古以来就是探讨人生意义、宇宙真理和道德规范的学科。
今天,我将从哲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来为大家介绍这门古老的学问。
一、哲学的定义哲学,源于古希腊文“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
哲学是一门研究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既关注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命运,也探讨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试图用理性思维的方式去解答这些问题,以期达到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二、哲学的发展历程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此后,哲学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阶段,不断发展壮大。
1. 古希腊哲学: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主要探讨知识、道德和宇宙的本原等问题。
2. 中世纪哲学:以基督教哲学为主,强调信仰与理性的统一。
3. 文艺复兴哲学:强调人文主义,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4. 启蒙运动哲学:倡导理性、自由、平等和民主,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现代哲学:关注科学、语言、存在、心灵等议题,形成了众多哲学流派。
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 指导人生:哲学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人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推动社会进步:哲学关注社会问题,提出解决之道,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支持。
3. 丰富人类文化:哲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4. 促进学科发展:哲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推动各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关乎我们的人生、社会和宇宙。
在现代社会,哲学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让我们共同关注哲学,探索人生,追求真理!谢谢大家!。
哲学是什么讲课稿

哲学是什么讲课稿
———————————————————————————————— 作者:
———————————————————————————————— 日期:
ﻩ
大常非常之大,短短的10分钟根本没有办法把它讲清楚,所以也只能粗略地给大家讲一些东西。因为我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同学对哲学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认为哲学抽象、玄妙,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啊,甚至学哲学学多了会疯。那我了,就是希望通过今天这样一个短短的10多分钟让大家能够对哲学的看法有哪怕一点点的改变,那我今天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这一块,哲学是体现人类的终极关怀,这个了,说起来就比较麻烦了,但是又不得不说,为什么因为这涉及到哲学为什么会产生?我们讲关怀嘛,我在想着今天中午吃什么,明天我要怎么过这都是一种关怀,但这仅仅是对于我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大学生的一点很low的关怀,我们放眼全人类,人类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是为了什么啊?苹果从4,到4S,5s到底是为了什么啊?还不是让我们人类更好地生存在这样一个星球上嘛,不求荷尔德林诗意地栖息,起码得活的有滋有味啊。所以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当然是人类的一种关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嘛,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人类的为什么要生存?生存的意义何在?人类为什么能够作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人类会不会有一天也会像恐龙一样消失了,我想在这儿就涉及到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了。在这儿了?我不想用什么原始人智慧的开化啊,理性思维的诞生的啊,哲学始于对世界的好奇啊,惊异啊等等这些观点,我想试图用基督教《圣经》里面的故事来向大家说明终极关怀是什么?我给大家看一张简易图。《圣经》旧约里讲上帝耶和华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然后看亚当太寂寞了,就取下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了亚当的老婆夏娃,所以有这样一种不成文的说法,说一个男人在遇到他命中注定的那个女人之前,他的胸口一直会隐隐作痛,兄弟们,你们还痛吗?那么亚当和夏娃就住在美丽的伊甸园中,后来撒旦变成的蛇引诱夏娃吃下智慧之果,夏娃又让她老公也吃了。后来耶和华回来,看见亚当夏娃用无花果树的叶子遮挡私处,就知道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也就是智慧之果嘛,就把亚当夏娃赶出伊甸园,但是亚当夏娃堕落人间,有没有像猫啊,狗啊这些动物一样完全成了动物了?没有!因为他们吃了伊甸园的宝物啊,什么?智慧之果啊,对不对?人还有一部分神性,这种神性就体现为人类的理性,而动物,我们说只有动物性。动物性是什么?就是说猫啊、狗啊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自然给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而人就不一样,人可以去主动地去认识自然,甚至改造自然,动物就不行。因为动物只有感性,人有理性。支撑动物的行动的只是感性的欲望,而支撑人的活动的除了感性欲望之外,还有理性支配下的道德法则。但是,貌似这样说亚当夏娃在人间日子过得蛮潇洒的嘛,也不是。人有智慧、有理性也不见得就是多好的事,为什么?因为智慧会给人带来痛苦。为什么这样说了?首先,动物没有智慧,吃了睡,睡了吃,他们当然没有痛苦。但是人不一样,人有智慧啊,那么人就知道自己是有限的存在,所以人要追求一种无限的存在,人的一部分神性让人时时刻刻都在企图摆脱有限的存在,摆脱这样一种自然命运的束缚,而成为一个无限的存在。那么,我们说终极关怀就有了,终极关怀就是人不满足自身的有限性,暂时性,而想重新回到伊甸园获得一种无限性与永恒性。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这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仍然对死亡充满着恐惧,也就是怕死。那么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与对“永生”的无限渴求之间就构成了这样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有限与无限之间矛盾最直接可感的例子。其实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见,哲学研究的问题离我们其实并不远,生与死的问题离我们很远嘛,对不对?
学哲学用哲学课件备课讲稿

二、唯物论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 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 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 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 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 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 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四、认识论
2、一论——认识论 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 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 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 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 实践。 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学哲学用哲学课件
目录
1 哲学的含义 2 唯物论 3 辩证法 4 认识论 5 《实践论》和《矛盾论》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哲学是有严密逻辑 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 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使人深邃,数学使人严密,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
二、唯物论
③实践观: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哲学课三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思考——关于哲学课的三分钟演讲。
哲学,这个看似遥远而神秘的词汇,实则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哲学课的理解。
一、哲学课,开启智慧之门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哲学是智慧之学。
”这句话揭示了哲学的本质。
哲学课,正是为我们开启智慧之门。
在哲学课上,我们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通过哲学课,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首先,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思考。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往往因为缺乏思考而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哲学课教会我们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道德哲学时,我们会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道德。
这种思考能力将使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其次,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
在哲学课上,我们不仅要学习概念,还要学习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我们会分析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使我们更加具备洞察力,更加善于解决问题。
最后,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解决问题。
哲学课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哲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伦理学时,我们会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困境。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我们更加具备智慧,更加善于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哲学课,丰富人生体验哲学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哲学课,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首先,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宽容。
在哲学课上,我们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例如,在学习西方哲学时,我们会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哲学思想,从而学会尊重多元文化。
其次,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反思。
哲学课教会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什么是哲学PPT课件.ppt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二)为什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1、任何哲学派别回避不了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从哲学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 3、研究和解决其它一切哲学问题前提和基础 (从哲学理论本身进行分析) 4、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1、世界本原问题;(本体论问题)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派生的,意识第一 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2、同一性问题(认识论问题) 意识与物质是否同一;意识能否反应物质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四)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如“水、木、土、火、金”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把“元素”等作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宇宙间存在着一种离开人而“客观”存在的精神实 体,如“神”“理念”“绝对观念”“道”等,世 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们派生和决定的。 代表者: 柏拉图(古希腊):“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德):“绝对精神”统摄一切而为一切基 础” 朱熹(中国·宋):“理在事先”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意识,如“感觉”“观念”“经 验”“心”等看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代表者: 贝克莱(英):“存在就是被感知”
哲学演讲稿简单

哲学演讲稿简单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哲学的。
哲学是一个深奥而又广泛的领域,它涉及到我们对世界、人类、知识和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在短暂的演讲时间里,我将会简单地介绍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哲学的兴趣和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哲学的起源。
哲学源于希腊语的“φιλοσοφία”,意为“爱智慧”。
相比于其他学科,哲学不局限于对具体事物的研究,更加关注的是人类认识和存在的本质。
它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例如: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人的意识和意义是怎样产生的?自由意志和确定论之间是否存在?这些问题既深刻又复杂,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哲学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息息相关。
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存在的问题”。
人们一直对自身的存在和意义思考着。
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们对人的灵魂、真理和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现代哲学家如康德和尼采等则关注我们如何获得真知和实现人的自由。
对于哲学的理解和思考,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思辨”。
思辩是指通过思考、讨论和辩论来寻求真理和认识的过程。
它要求我们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问题,不断质疑和探索。
思辨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像这次演讲,就是我对哲学的思辨和表达。
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帮助我们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它鼓励我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进而提供指导和启发。
哲学也帮助我们发展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认知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世界相互作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忙于日常琐事,缺少对于自身生活和思想的反思。
然而,哲学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思考实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还能够丰富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为了哲学的研究和思考更好地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辨。
我们可以阅读哲学著作,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或者参加哲学讨论会、辩论赛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的话题叫做“哲学是什么?”显然,这个问题非常非常之大,短短的10分钟根本没有办法把它讲清楚,所以也只能粗略地给大家讲一些东西。
因为我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同学对哲学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认为哲学抽象、玄妙,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啊,甚至学哲学学多了会疯。
那我了,就是希望通过今天这样一个短短的10多分钟让大家能够对哲学的看法有哪怕一点点的改变,那我今天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好,下面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那么今天,我只讲一个话题:就是哲学是什么?或者说哲学的定义。
那么,这个问题呢,在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
它既是最简单的又是最复杂的。
简单是因为,它不过就是定义嘛,这是最基本的;而复杂的是因为,我们说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于“哲学”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因为我们一般不会追究物理是什么?化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但是对于哲学,我们一定要去追问,因为还是那句话:所有的哲学问题的出现,包括哲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法其实都是在解决哲学是什么这样的一个难题。
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这样一个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
比如像大家熟悉的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霍布斯说哲学是从原因推结论,从结论推原因的一门学问,比如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相当于没说,比如海德格尔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等等等等,所以,今天我也可以提出我的这么一个观点跟大家分享,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那么,我根据自己的这样一个学习经验,也提出了自己的这样一个看法。
我给哲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以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哲学是一门研究“难题”的,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抽象晦涩的学问。
首先,大家看这一块,就是哲学是研究“难题”的,如何理解?难题对应的是什么?是“问题”。
哲学是研究难题的,科学是研究是问题的。
英语里面,难题叫做problem,而问题了?问题叫做question。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哲学研究的是problem,而科学研究的是question了?problem与question的区别体现在哪里?先说question,question是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的,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答案的,这里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说最终的答案,而是此时此刻大家公认的答案。
比如说18世纪,18世纪的人们是把牛顿经典物理学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奉为圭臬的,但是我们说牛顿物理学并不是物理学的终点,爱因斯坦还会用相对论推翻牛顿物理学,但是起码在18世纪大家都是公认的,好像老牛说的蛮有道理的。
所以说,对于question,就像2*X=0,这样一个方程,它是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的,就是X=0,不管你数学如何发展,它一定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那么,我们在看难题,难题是什么?难题就是指没有一个确定答案的问题,解决难题的过程就像盲人摸象,好像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说的通。
比方说古希腊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某个东西,比如古希腊哲学家说了很多,像什么水啊、火啊、气啊等等。
我们也可以说是某种精神的东西,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等等。
这时候,大家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哲学问题总是problem,而不是question?为什么哲学问题就不能够像科学问题那样乖乖的有一个确定答案了?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答案了?那是因为哲学问题往往是超验的,超出经验范围的,什么叫经验范围,无非就是看到的,听到的,也就是人的感官能够感受到的。
那对于哲学问题,我们也要去证明啊,你不能瞎说啊,当然这样的证明也只能是经验的证明,去看呗,听呗,做实验呗。
那么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你用经验的方式去证明一个超验的问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发现哲学家的证明最多只能从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窥探了超验世界的一隅,而不可能把握超验世界的全貌,因为经验与超验之间的鸿沟,你没法跨过去不是嘛!那么这也就造成了对于这样哲学“problem”的解决众说纷纭。
但是人类对于problem就束手无策了?也不是,还是有哲学家这样的勇士存在!但是你会发现所有哲学家的证明到最后一定是一个不完全证明。
但是哲学家又想把他的理论变成一个完整的圈,所以最后一定会流于纯粹思维的猜想或者宗教的不证自明。
总之一句话,problem的解决归根到底是是见仁见智的,只能是自圆其说,你就别指望大家都公认了。
所以说,对于难题,我们也举一个方程:0*X=0,1也可以,2也可以,甚至100也可以,就看你怎能么说了。
所以学习哲学不在你最后知道了多少,而在于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
【板书:科学:question,哲学:problem。
两个方程】其次,我们再来看这一块,哲学是体现人类的终极关怀,这个了,说起来就比较麻烦了,但是又不得不说,为什么因为这涉及到哲学为什么会产生?我们讲关怀嘛,我在想着今天中午吃什么,明天我要怎么过这都是一种关怀,但这仅仅是对于我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大学生的一点很low的关怀,我们放眼全人类,人类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是为了什么啊?苹果从4,到4S,5s到底是为了什么啊?还不是让我们人类更好地生存在这样一个星球上嘛,不求荷尔德林诗意地栖息,起码得活的有滋有味啊。
所以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当然是人类的一种关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嘛,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人类的为什么要生存?生存的意义何在?人类为什么能够作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人类会不会有一天也会像恐龙一样消失了,我想在这儿就涉及到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了。
在这儿了?我不想用什么原始人智慧的开化啊,理性思维的诞生的啊,哲学始于对世界的好奇啊,惊异啊等等这些观点,我想试图用基督教《圣经》里面的故事来向大家说明终极关怀是什么?我给大家看一张简易图。
《圣经》旧约里讲上帝耶和华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然后看亚当太寂寞了,就取下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了亚当的老婆夏娃,所以有这样一种不成文的说法,说一个男人在遇到他命中注定的那个女人之前,他的胸口一直会隐隐作痛,兄弟们,你们还痛吗?那么亚当和夏娃就住在美丽的伊甸园中,后来撒旦变成的蛇引诱夏娃吃下智慧之果,夏娃又让她老公也吃了。
后来耶和华回来,看见亚当夏娃用无花果树的叶子遮挡私处,就知道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也就是智慧之果嘛,就把亚当夏娃赶出伊甸园,但是亚当夏娃堕落人间,有没有像猫啊,狗啊这些动物一样完全成了动物了?没有!因为他们吃了伊甸园的宝物啊,什么?智慧之果啊,对不对?人还有一部分神性,这种神性就体现为人类的理性,而动物,我们说只有动物性。
动物性是什么?就是说猫啊、狗啊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自然给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而人就不一样,人可以去主动地去认识自然,甚至改造自然,动物就不行。
因为动物只有感性,人有理性。
支撑动物的行动的只是感性的欲望,而支撑人的活动的除了感性欲望之外,还有理性支配下的道德法则。
但是,貌似这样说亚当夏娃在人间日子过得蛮潇洒的嘛,也不是。
人有智慧、有理性也不见得就是多好的事,为什么?因为智慧会给人带来痛苦。
为什么这样说了?首先,动物没有智慧,吃了睡,睡了吃,他们当然没有痛苦。
但是人不一样,人有智慧啊,那么人就知道自己是有限的存在,所以人要追求一种无限的存在,人的一部分神性让人时时刻刻都在企图摆脱有限的存在,摆脱这样一种自然命运的束缚,而成为一个无限的存在。
那么,我们说终极关怀就有了,终极关怀就是人不满足自身的有限性,暂时性,而想重新回到伊甸园获得一种无限性与永恒性。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这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仍然对死亡充满着恐惧,也就是怕死。
那么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与对“永生”的无限渴求之间就构成了这样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有限与无限之间矛盾最直接可感的例子。
其实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见,哲学研究的问题离我们其实并不远,生与死的问题离我们很远嘛,对不对?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这一个,就是哲学的晦涩难懂的问题。
大家或许有这样一个疑问,说这些哲学家有话不好好说,其实我想为这些哲学家将几句公道话。
不是哲学家有话不好好好说,故意搞得很抽象、玄妙的样子。
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哪个思想家不想自己的思想广为流传,被大多数人所知晓啊,对啊?谁愿意自己出的书放在书架上落灰了对不对?那哲学书籍的抽象性是为什么了。
我想是由于人类语言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我们只有一种语言,那就是日常用语,主要是用来沟通用的,而这样的语言肯定是主要停留在经验世界之中,那这时候哲学家就犯难了,要用经验世界的语言表达超验的观点,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哲学家只能自己创造一些词,比如始基(ache),阿派朗(apeiron),存在(being)这些表达自己超验性观点的抽象词汇,由于这些词汇并不是能够在经验世界中直接感受到的,所以我们往往会感觉到抽象,玄妙,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所以,从上面讲的三个方面,我想从哲学研究的对象、哲学产生的原因以及哲学语言的特征的三个角度来看,我想大家对我的这样一个定义一定可以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
那么,最后了,我们说了这么多,我想请大家休息一下。
看一张美丽的月夜图。
看到这张图,大家会想到什么,我猜,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我们中学学到的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那么,喜欢西方文化的同学,可能会想到一个人,亨利·戴维·梭罗。
梭罗从哈佛毕业之后,没有找工作,而是放下了所有,一个人来到瓦尔登湖,建起一座小木屋,面朝瓦尔登湖,春暖花开。
点一根雪茄,独钓一天星湖。
太惬意了,是不是。
但是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当我第一次在百度图片上看到这一图片时,我想到我喜欢的哲学家。
他在1788年出版的《实践理性批判》的末尾说过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今天在这里,同样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有两样东西,征服了整个精神的历史,我们愈是思索,就愈是难以抑制赞叹和敬畏。
头顶上的星空和心灵的道德法则。
我建议大家可以可以读一读这位哲学家的书,虽然晦涩,但是一定能够对你的中国式的思维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他有一本书叫做《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还是比较好读的。
他出生于东普鲁士的边陲小镇格尼斯堡,活了80岁,尽管身高只有1米5,从小体弱多病,长得不是很好看,但是他的思想最可以照亮整片欧洲思想界的天空,他的名字叫做伊曼努尔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