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ppt
【精品课件】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章大阶段高考总结化学基本概念课件

大阶段高考总结(一) 化学基本概念
本阶段的基本概念非常多。主要包括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物理 量;两种重要反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在 命题方向上主要有:①以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为载体的有关粒子计算 与判断,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③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 断与得失电子守恒计算。高考命题难度主要以中档题为主,题型可以 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典例 3】 (2021·广州高三二模)下列实验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书写正确的是( ) 实验 编号 试剂 a
含氯物质
现象
① NaHS 溶液 新制氯水
出现乳黄色沉淀
② NaHCO3 溶液 新制氯水
产生无色气体
③ KClO3 溶液 浓盐酸 产生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④ NaHSO3 溶液 浓盐酸
D [1 L 0.1 mol·L-1 NaClO 溶液中 NaClO 物质的量为 0.1 mol, ClO-水解,因此含有 ClO-的数目小于 0.1NA,故 A 错误;将 1 mol NH3 完全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是可逆反应,因此所得溶液中 n(NH3)+ n(NH3·H2O)+n(NH+ 4 )=NA,故 B 错误;1 L 0.1 mol·L-1 NaHSO4 溶液 中 NaHSO4 物质的量为 0.1 mol,NaHSO4 电离出钠离子和氢离子,因 此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 0.2NA,故 C 错误。]
C.50 mL 18.4 mol·L-1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 SO2 分子 数目为 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 0.1 mol N2 和 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 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6NA
【高考调研】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用稀氯化铁 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但是 一种元素不一定只能形成一种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 (C)、石墨、C60等,它们之间具有同素异形体关系,不 是同一种分子,应属于混和物。所以该说法不正确。
①交叉 ②树状 ③纯净物 ④金属 ⑤非金属 ⑥ 氧化物 ⑦酸 ⑧碱 ⑨盐 ⑩置换反应 ⑪分解反应 ⑫化合反应 ⑬复分解反应 ⑭离子参加或生成 ⑮电子 转移 ⑯可逆 ⑰不可逆 ⑱放热
(5)戊同学将Fe(OH)3胶体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 电极,接通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 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
解析 (1)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把饱和FeCl3 溶液逐滴加在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立即停
止加热;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①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区分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间的分散系为胶 体,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 ②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2下列几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①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 一、透明的分散系。 ②是否通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 能通过滤纸。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课件

______C_u_S_O__4+__2_N__a_O_H__=_=_=_C_u_(_O_H__)2_↓_+__N__a2_S_O__4____( 先与水反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一节 及其化合物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物质的多样
1.掌握钠的主要性质 及其应用。
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 物的主要性质及其 应用。
性,能从钠元素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性 质,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 探究价值的有关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 究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续表)
名称 与H2O 反应 与CO2 反应 与盐酸 反应 稳定性
氧化钠(Na2O)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 +H2O
不稳定
过氧化钠(Na2O2) 2Na2O2+2H2O=== 4NaOH+O2↑ 2Na2O2+2CO2=== 2Na2CO3+O2 2Na2O2+4HCl===4NaCl +O2↑+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的目的是排除 O2 的干扰 B.步骤ⅲ证明白色物质是 Na2CO3
C.步骤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 CO2↑+2SO2↑+2H2O
D.根据以上实验推测:CO2 与金属 K 也可以发生反应并被 还原
解析:通入 CO2 至澄清石灰水浑浊后,可以排除试管内原 有氧气的干扰,A 正确。将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溶于水,未见 气泡产生,说明不存在 Na2O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取白色沉淀加入盐酸,产生气体,说明白色固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其次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分。
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22·全国卷ⅠT 8/全国卷ⅡT 7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12·全国卷T 8(C 、D)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基础学问自查]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①纯洁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应用体验]1.请依据交叉分类法说明NaHCO 3是哪类物质? [提示] 盐、酸式盐、钠盐、碳酸盐。
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如图的括号中:①氯气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⑨氧化铜[提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挨次)②③⑤⑥⑧⑨⑦④①②③⑤⑦⑨⑧[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01-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D.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2025 高考一轮复习用书
[解析] 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受热均分解生成碳酸盐、二氧化碳和水,
A项正确;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 O2 ,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 O,B
项错误;常温下镁不能和水剧烈反应,C项错误;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
2025 高考一轮复习用书
[解析] N2 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B错误;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难溶于水的晶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错误;
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D错误。
2025 高考一轮复习用书
2. (2023·山东济宁三模)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错误的是( A )
FeCl3 + NaOH
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Cl2 + KI
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
Fe + CuSO4
易溶物制难溶物
Na2 SO4 + BaCl2
Fe3+ + 3OH −
Fe OH 3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2+++ Fe − Cu + Fe2+
( × )
(6) 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
( √ )
2025 高考一轮复习用书
2. (新教材改编)酸性氧化物一般不具有的性质是( D )
A. 与水反应生成酸
B.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C.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 均属于电解质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第一讲

2012年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2014年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 封包装 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 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5年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 品干燥剂
氢化物的分类
1.定义:元素与氢化合生成的化合物。有且只有两种元素 组成 金属氧化物: NaH CaH2 LiH KH 非金属氧化物: CH4 NH3 H2O HF
酸的分类
1.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氧化性酸: 浓H2SO4、HNO3 、HClO、HClO3、HClO4 含氧酸:H2SO4、 HNO3 、H3PO4 、 H2CO3 按是否 含氧: 无氧酸: HCl、HBr、HI、HF、H2S 一元酸: HCl、HBr、HNO3、CH3COOH 按提供氢 二元酸: H2SO4、H2CO3、H2C2O4 酸 离子数目: 多元酸:H3PO4 挥发性酸: HNO3、HCl、HF、HBr、HI、H2S 按挥发性: 难挥发性酸: H2SO4、H3PO4
5.锌钡白是一种白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 的锌盐 和钡盐,它们是 [ ]. (A)ZnCO3和BaCl2 (B)ZnCl2和BaCO3 (C)ZnS和BaSO4 (D)ZnCO3和Ba(NO3)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
向
②化合态:元素以__化__合__物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互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图2-3-1所示
动
探
究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由__同__种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_____。 (2)混合物:_由__几__种__不__同__的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
4.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因涉及电解质的电离、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气体摩尔体积等知识,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准确把握概念、公式, 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以及溶液的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剖析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和含义。了解原子团 的定义。
1.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有不同的分类,高考中往往 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溶液内容仍围绕 S、w、c 命题;胶体内 容有考查胶体的基础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的趋势。
2.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是物质的量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目是高考的热点,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知识、电化学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 教学时要注意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一切知识都是从物质的量入手的。在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运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物质的量入手,明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 阿伏加德罗常数渗透到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中,综合性强,对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要 求比较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返回目录
知识点解读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的热点是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 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某些物理量(如体积、质量或密度)的大小;或者根据反应 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推断气体产物的化学式。由于推导出的结 论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容易弄混,学习时感到困难。对于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解题时注意所给条件,仔细审题。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命题规律及 主要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课时作业加以强化巩固,紧扣相关理论的本质,提高学生 认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考点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 ⑵萃取 ⑶分液 ⑷蒸馏(分馏) ⑸吸附 ⑹渗析 ⑺盐析⑻胶体聚沉 ⑼电泳 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 (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 ⑵裂化 ⑶硫化 ⑷老化 ⑸炭化 ⑹干馏 ⑺脱水 ⑻蛋白质变性 ⑼水解 ⑽同素异形体互变 (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例2](2008·广东中山)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到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CaCO 3)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考点三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树状分类:混合物化合物 氧化物氢化物 酸、碱 盐 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纯净物 物质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过氧化物第2讲 化学用语考点一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人们确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 化物,如Na2O2。
23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4
25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化解合反反应应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 学
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非子离反子应反应
反 应
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非化氧还化原还反原应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不逆可反逆应反应
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放热热反反应应
26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27
答案:A
10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11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 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存在3种同分异构体,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14
2.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NO、C2H5OH、HNO3、I2 B.CaO、N2、HCl、H2O C.NH3、H2S、Si、CO D.CO2、SiO2、CH3COOH、H2SO4
15
解析:B中的CaO是离子晶体,C中均不 能真实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 答案:A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 物
A.①③⑤⑥⑦
B.②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⑦
18
解析:①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②正确。 ③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④正确。⑤错误, Na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2,不符 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⑥、⑦错误,如Al2O3是两性 氧化物。 答案:B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 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单化质合:物:只由由一多种种元元素素组组成成的的纯纯净净物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19
4.(2016·江西南昌模拟)下列各项中所列举的物质 与所属类别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 B.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 C.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石墨烯,金刚石 D.混合物:铝热剂,纯净矿泉水,盐酸,漂白粉
20
解析:B中氯气为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 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B
4.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归类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 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 熔化、汽化、液化、
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 酸化
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升华、萃取、分液、
脱水、蛋白质变性、同素异形体互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 和分类
1
【最新考纲】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 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 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7
3.常见无机 化合物的分类
8
【典例1】 (2014·四川卷)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9
解析: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 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 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 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 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 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 子化合物,D项错误。
21
【归纳提升】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 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 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 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 合物。前者如氧气,后者如O2和O3的混合物。 (3)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4
5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概述。 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 用科学方法。 ②分类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 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6
(2)分类法。 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 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 别。
16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 3.(教材改编)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 组合为( )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SiO2是两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17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 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 物
12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元素组成 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 组成
13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 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 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