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优秀教学设计(两课时)(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说课第【1】篇〗【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
试着再举出几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词语: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从容、豁达、积极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理解。
代赠二首唐代: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优秀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优秀9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丁香结》篇一《丁香结》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宗璞。
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
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一、重视导入部分的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倒入至关重要,而且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我始终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
”的原则。
我在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的时候,从植物的象征意义入手,来设计。
导入语这样来说: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
那么丁香结又象征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这段话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而且提出的问题又是学生们认真读课文就能够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这样,学生们会极力高度集中的,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语文,本身姓“语”。
因此读是必不可少的。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学生们读课文的环节是必备的,也是必须的。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感,感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我在要求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从来都是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疒不是漫无目的的,放羊式的让学生去为读课文而读课文。
比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这是第一步。
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后三个自然的写的是什么?这样就暗示孩子们给课文分段。
课文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突出的是作者(赏)花。
最新-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体悟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面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1、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学习比喻、拟人描写的方法。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再试着想出几例,与同学交流。
2.图片欣赏“丁香花”二、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
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预习反馈: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1.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2.解释下面的生词: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雅”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划分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丁香的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图片,学生仔细观看,交流感受,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案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丁香结)明确:“丁香结”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实际指人生中的很多问题。
以此为题,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1928年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红豆》,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宅院缀满幽雅断断续续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模糊恍然愁怨顺心平淡◆需注意的字音:“缀”和“拙”是翘舌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作bó;“恍”是后鼻音,注意不要读错。
◆需注意的字形:“雅”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或“佳”;“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2《丁香结》(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丁香结,你会经历怎样的生活?
-以丁香结为线索,写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一个关于成长、勇气或爱的故事。
3.思维导图作业:请学生制作一份关于《丁香结》的思维导图,包括以下内容:
-丁香结的形态和特点
-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文本解读技能
-语言表达技巧
2《丁香结》(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丁香结》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陆蠡。本文以丁香为线索,通过对丁香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丁香结的形态和特点,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文本解读技能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解读的技能。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本解读技能。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课文《丁香结》,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丁香结的形态、特点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在行为习惯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认真听讲和完成作业。但是,他们可能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丁香结(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丁香花的特点,了解“丁香结”的意思•能够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崇敬之情,体味到诗歌的美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教学重点•了解“丁香结”的意思•能够体会作者对丁香花的崇敬之情,体味到诗歌的美感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1)教师首先介绍丁香花的特点,接着出示“丁香结”的图片并请学生作出反应。
(2)为引入本课文,教师可先向学生朗诵“丁香节”的诗歌。
鼓励学生直观领略这些羞涩清香的芳香,感受诗歌的美感。
2. 讲解课文(1)情感交流通过阅读课文,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作者对丁香花的热爱之情。
(2)语文表达教师可请学生自由表述对丁香花的感触,以及《丁香结》这篇课文中特别打动你的地方。
3. 课文分析(1)重点词句的讲解教师解释并讲解《丁香结》中的生词和常用语句。
(2)文学鉴赏从课文描述的丁香花比喻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入手,学生感受到了明清时代古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4. 课文拓展(1)课外知识交流让学生分享对其他花卉的了解。
(2)艺术欣赏鼓励学生欣赏、模仿、创编一首属于自己的花卉诗歌。
5. 课堂归纳通过讲解、分析和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并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作业布置1、整理所学生字,归纳丁香花的特点,以及自己最喜欢的花的几个方面的特点和感受。
2、写一篇文章,主题为:“我的最爱——温馨花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一片花海,通过观察和动情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花海的美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逐渐接近丁香花这一主题所展现出来的人情美感,愈发感受到多彩多姿人间万物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传递知识为万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养成优美的语言表达习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丁香结》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丁香结备课时间 9月2日教材分析《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这是一篇宗璞写的语言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
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山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
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做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从写法上来说,作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了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本文从赏花再到悟花写出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联想,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
结合课文和实际,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情分析关于“想象和联想”,统编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对词、句、课文内容等进行了想象的训练。
但由于六年级学生是首次接触统编教材,对前期的铺垫、序列化训练是缺失的。
人教版中虽未系统的进行单元整体化训练,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想象和联想”并不陌生。
教学目标1.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2.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PPT前置作业内容1.有关宗璞的资料要求:把围成的图形画出来。
思考: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呀,我们借助课后习题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还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课《丁香结》。
二、自主学习月下丁香和春来窗外的丁香,分享交流1.梳理第二部分内容,概括小标题。
第2课《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课题 2 丁香结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并学会运用。
学习重难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景物的描摹是他们的薄弱环节,而本文中的描写自有独到之处,这对于学生的写作具有相当的借鉴和促进作用,因此应引导学生品味其妙处,进行练笔,达到语言运用的目的。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
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2.绘制思维导读: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出示课件):赏花悟花4过渡:课文为什么以“丁香结”为题。
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悟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美感,体会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二:欣赏雨中丁香,体会人生哲理1.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思考: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1)学生阅读古诗句,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预设】“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愁怨与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吗?【预设】:“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些诗句都描写哀怨忧愁的意境,古人常用丁香结表达忧郁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香结》优秀教学设计(两课时)(部编
本六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
试着再举出几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
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词语: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
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
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
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
从容、豁达、积极
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理解。
代赠二首
唐代: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此处丁香结有何寓意?
---楼上玉梯芭蕉不展丁香结;
欲望还休孤寂无聊;
女子与恋人不能相会的愁绪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
2.“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丁香结有何内涵?
---青鸟不传云外信
没有故人音信相思之愁
郁结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一件一件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
五、作业设计
必做:背诵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选做:阅读《语文读本》中的《野草》。
第二课时
一、作业检测:
1、检查背诵
2、李商隐的“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
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愁”连绵不断,哪句诗能体现出来?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探”“窥”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花可爱的情态。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问题))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特点?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
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3、那十字小百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照耀”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照耀”一词写出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
写出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
4.“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
用“积雪”和“莹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
修辞手法上:
积雪是借喻(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莹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业设计
体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
友情提示: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