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志愿者事迹
退休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退休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奉献一生退休教育工作者的事迹》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退休教育工作者,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退休教育工作者的事迹,让我们共同致敬和感恩他们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这位教育工作者名叫李老师,他曾在一所中学担任数学教师长达三十年。
作为一名教师,他不仅对学生负责,更对教育事业负责。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用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困惑和烦恼,耐心解答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因此,无论是在学术竞赛中还是在升学考试中,他指导的学生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退休后,很多人选择了享受安逸的生活,但李老师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自愿教育工作中。
他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志愿者服务,为农村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数学辅导。
他用退休后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去传播教育的火种,让更多学子得以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
在社会上,李老师被誉为“默默奉献的教育使者”。
他的事迹鼓舞了很多人,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用他的敬业精神去教育下一代,用他的奉献精神去影响更多人。
在退休教育工作者中,李老师的事迹并非孤例。
他们中有许多
人都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为了教育的事业默默付出。
希望我们能更多关注和感恩这群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800字

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80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志愿服务工作是社会上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旨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
在这个领域中,有很多先进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个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的主要事迹:这位先进的志愿者名叫张华,是一名退休教师。
他在退休之后选择了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孤寡老人提供帮助和照顾。
张华每天早上都会到附近的孤寡老人家中帮助他们做家务、购物、搞卫生等等。
他耐心细致地照顾每一个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除了照顾孤寡老人,张华还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组织义工团队去孤儿院、敬老院等地进行探望和慰问。
他不仅带给孩子们欢乐,也给老人们带去了温暖。
张华的热心服务赢得了广大老人和孩子们的喜爱和尊重。
在志愿服务方面,张华也是一位先进的榜样。
他勤勉、细心地服务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计报酬,将自己的退休生活奉献给了志愿服务事业。
他的事迹感染了身边的人,吸引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
张华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援助和关怀。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情无价,奉献无限”。
张华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他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通过张华的事迹,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为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正能量,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张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先进的志愿者,是因为他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弱势群体有着深厚的同情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勤奋。
张华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志愿者,他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人间大爱,影响了更多的人,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有爱心和奉献精神,就能够改变社会的面貌,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和和谐。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向张华学习,为志愿服务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爱心传递,让阳光普照。
感动人物的事迹(3篇)

第1篇在我国的乡村,有一群默默无闻的教书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灯塔,为乡村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李明,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他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乡村教师赞歌。
李明,男,35岁,河南省某乡村小学教师。
自2008年毕业以来,他一直扎根乡村教育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
一、扎根乡村,倾心教育事业李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面对艰苦的乡村环境,他毫无怨言,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李明所在的学校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差。
为了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他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步行1个多小时到学校。
放学后,他又步行回家,每天来回奔波,风雨无阻。
二、关爱学生,传递爱心正能量李明深知,乡村的孩子更需要关爱。
他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
在他的班级里,没有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区别,只有平等和尊重。
有一次,学校组织去城里参加比赛,费用需要家长承担。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很多学生无法参加。
李明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学生们垫付了参赛费用。
在他的带动下,学生们积极参与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李明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他的关爱下,许多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
三、勤学苦练,提升自身素质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李明深知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他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他每天坚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研究教学方法。
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李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打扫卫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退休个人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退休个人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退休教师的先进事迹》
某某某,男,今年67岁,是一名退休教师。
他在教育事业上
投入了40多年的心血,秉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育
理念,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爱戴。
某某某退休后并没有选择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将自己的爱心与知识传承深入到了乡村中。
他组织志愿者团队,走进偏远的山区学校,为孩子们免费补习功课、进行文明素质教育,使得当地孩子的学业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他的帮助下,不少孩子考上了城市的重点中学,有的甚至考上了名牌大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在退休教师的带领下,义务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他不断呼吁和组织社会爱心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和物资,改善了很多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他的影响下,更有很多年轻人加入到了支教队伍中,为乡村的孩子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和智慧。
退休教师某某某,用他的行动展现了一个先进典型的风采,他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崇尚的榜样。
希望更多的退休人员能够学习他的榜样,将自己的爱心和知识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银龄志愿者事迹材料

银龄志愿者事迹材料
《银龄志愿者:爱心长青,奉献不止》
在社会各界对长者关爱的呼吁下,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为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老师,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她加入了银龄志愿者团队,经常参与社区的各项志愿活动。
每周五,她都会到社区敬老院去,陪伴那些孤寡老人,给他们讲故事、唱歌、做手工,甚至给他们做瑜伽保健操。
她说:“我希望能带给他们一些欢
乐和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情。
”
在另一家敬老院,有一位叫张爷的老人,他虽然已经耄耋之年,但仍然义务为院里的植物浇水、打扫卫生。
每天早晨,他都会提前起床,去院子里浇水,还经常帮忙拾柴火、擦桌椅。
他说:“我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我不想无所事事地在家里无
所事事,加入志愿者团队,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除了在敬老院和社区活动外,一些银龄志愿者还参与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
他们参加义工活动,在流浪动物收容所给流浪猫狗喂食、清理环境;他们参加环保活动,自发组织垃圾分类、清理环境活动;他们还参加扶贫济困活动,到农村去开展帮扶活动。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长者有尊严、
长者有价值”的社会理念,也为社会传递了一种正能量。
“爱心长青,奉献不止”,这是银龄志愿者们的座右铭。
无
论是在社区敬老院里陪伴孤寡老人,还是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奉献爱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信息。
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的银龄志愿者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美银龄志愿者事迹材料

最美银龄志愿者事迹材料
《最美银龄志愿者事迹材料》
自从退休以后,李老师就成为了一名热心的银龄志愿者。
每周三次,她都会来到社区的义工站,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各种服务。
她总是笑容满面,乐意帮助他人,因此她成为了社区里最受欢迎的志愿者之一。
李老师在义工站主要负责照顾孤寡老人。
她会带着一份温暖的午餐和一些生活用品,到他们家中进行探访。
她不仅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近况,还为他们做饭,收拾房间。
有时候,她还会陪他们一起做做手工,或者听听老歌。
李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让孤寡老人感到温暖和幸福,他们都非常感激李老师的付出。
除了照顾孤寡老人,李老师还参加了一些邻里活动。
她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义工团队,去附近的福利院或孤儿院进行志愿服务。
他们给孩子们送去了书籍、玩具和食物,还进行了文艺表演和游戏互动。
这些活动,让这些孩子们感到了关怀和温暖,也促进了社区和谐。
李老师的志愿服务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她不仅仅是一个热心肠的志愿者,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者。
她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展现了银龄志愿者的风采。
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传承她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让社会更加美好。
退休后乐于奉献的事迹材料

退休后乐于奉献的事迹材料
《退休后乐于奉献》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退休后,有些人选择享受生活,有些人选择继续奋斗,而还有一些人选择用乐于奉献的精神来回报社会。
李大爷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并没有选择闲坐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而是积极地投身公益事业。
每天早晨,李大爷都会去当地福利院,给孤寡老人们送去慰问和关爱。
他会陪他们聊天,给他们讲故事,还会帮助院内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无论是风雨飘摇的寒冬还是骄阳似火的盛夏,李大爷都义无反顾地守护着这一群需要关爱的老人们。
他说,自己虽然已经退休,但心中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育理念永远没有停止过,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人,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除了做公益,李大爷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志愿者活动,如帮助流浪动物寻找家庭、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组织环保活动等等。
他总是乐观向上,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尽一份力量,就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退休后乐于奉献的事迹正是李大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他用自己晚年的时光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
也激励着更多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乐观、助人为乐的人生态度,也感受到了爱与奉献的伟大
力量。
愿更多的退休者能够像李大爷一样,用自己的余暇时间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让这个社会充满爱与温暖。
社区退休教师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

社区退休教师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一、简介社区退休教师优秀志愿者X先生(以下简称X先生),现年XX岁,毕业于XX大学,曾在公立学校任教多年。
退休后,他积极投身社区志愿者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帮助和支持。
二、家访关怀X先生以关怀为己任,利用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经常拜访社区中有特殊需求的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和残障人士。
他耐心倾听他们的困难和心声,有时会陪他们聊天,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温暖和鼓励。
在一次家访中,X先生发现了一位丧失能力行动的老人。
他立即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相关的医疗和护理支援,并帮助老人申请社会福利补贴,确保他能够得到合适的照顾。
通过这样的关怀和帮助,X先生为社区居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义务教育X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社区中的贫困孩子。
他积极参与社区义务教育活动,为那些无法负担补习班费用的孩子提供免费辅导。
每周,他都会开设教学小组,为孩子们补充课外知识,提供作业辅导,并分享他的教学经验。
在帮助一名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时,X先生发现孩子家庭贫困,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与社区合作,为这个家庭筹备学习用品和教学资料,并帮助孩子申请教育资助金。
在X先生的帮助下,这位学生开始逐渐改变态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他的成功不仅源于X先生的专业辅导,更源于X先生对他的关注和激励。
四、公益活动为了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X先生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他组织社区居民清理环境、义务植树以及参与社区公园的设施维护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还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除此之外,X先生还策划了“邻里关爱”项目,每周定期与社区居民分享健康管理知识,并组织居民一起进行健康体检。
他还亲自制作健康食谱,并与居民分享健康膳食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X先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健康指导和支持。
五、荣誉与荣誉由于他的杰出贡献,X先生多次获得社区的表彰和奖励。
他被评为“社区优秀志愿者”和“社区先进个人”,并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休教师志愿者事迹
篇一:优秀志愿者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郎坤,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一个漂亮的80后女孩。
和许多同龄人不一样的是,她的寝室里没有化妆品,没有首饰,没有名牌衣服,而她每年的奖学金,几乎都捐给了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她的课余时间,也花在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上。
本科4年,她是武汉农民工子弟学校“屋顶小学”的编外教师;毕业后,又志愿去贵州山区支教。
“屋顶小学”来了大学生老师
4月21日,小雨初晴。
经过一路颠簸,从常青花园站下车,穿过几条曲折狭窄的小巷,再绕过一片破旧的房屋,郎坤和她的3位同学拎着大包小包带给孩子们的小礼物,赶到“屋顶小学”成才分校门口。
“郎姐姐来了!”郎坤刚刚进校园,就被同学们发现了。
“屋顶小学”名叫凌智小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高家台菜市场的屋顶。
楼顶平台就是孩子们升旗、做操、游戏的地方。
郎坤提出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
最初一个月里,她往返“屋顶小学”17次。
从此以后,无论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每周去一次“屋顶小学”,成为郎坤和同学们风雨无阻的“必修课”。
为了能给学生们上好课,郎坤反复观看和琢磨优秀课程视频,听课记录和心得写了厚厚一大本。
就这样,郎坤坚持了4年。
4年里,她和志愿团队还募集衣物1200余件、学习用品500余件、资金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
10月19日,郎坤组织“屋顶小学”部分孩子走进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参观,“一路上,孩子们兴奋得又是叫又是唱,边走边看边在本子上记”。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将写的观后感给朗坤看。
贵州山区开放支教花朵
,本科毕业的郎坤成功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并担任队长。
郎坤主要承担龙里县城关三小毕业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该校90%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
经过不懈努力,郎坤倡导的“快乐英语、激情英语”教学活动初见成效。
“之前是上课困难,一个月以后下课却成了最难的事情,几次都要班主任亲自出面,强制下课。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200多名学生毕业考试平均分达到了91分。
当听到这一消息时,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正当教学步入正轨,郎坤却在第二学期开学时遇到了另一个难题:5个孩子因贫辍学了。
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郎坤终于来到一个学生家。
除了让孩子们能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
郎坤她们主动承担起龙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在几所学校中建立了“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站”,下设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
少先队大队部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在那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自信,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富有爱心。
郎坤的坚守,感染了身边很多同学。
课余时间,朗坤还到武汉周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调研。
篇二:退休老人优秀事迹
退休老人优秀事迹:她用爱温暖邻里心
XXX,高新区宁海街道的一名退休教师,已年过60,仍坚持大爱情怀,默默奉献。
说起XXX为人,周围邻居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大家都说:“她可是个好人,热情、善良、有爱心!”既是舞迷,也是奉献者
年轻时XXX就非常喜爱舞蹈,并鼓励村里妇女跟她一起跳。
这几年,她还一直义务教村民跳舞,从未间断,即便是自己有事,也是先给大家放好音乐。
一到傍晚她就在老时间,推着音箱来到社区广场播放音乐兼领舞。
先是跳一个小时的适合老年人跳的有氧健身操,然后跳一个小时的适合年轻人跳的广场舞。
XXX说,一般最少一个星期教大家跳一曲新舞,到现在已经教了26支曲子。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今年以来,凤山数十位老人在XXX的指导下已学会了《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10多首抗红歌。
在问到这些健身舞都是从何学来的,XXX笑着说:“都是从网上学的。
”她告诉记者,是子女帮着从网上下载下来视频,一点点照着学习。
最让大伙感动也最让舞友们敬佩的是,舞友原来提供的那套音响因为经常发生故障,几次找人修理也没有解决。
前不久,XXX干脆就到商场自费为大家购买了一大一小两台音箱和平板电脑,共花费1500
多元。
保障了大伙跳舞的顺畅进行。
每晚七点至九点,一般至少二十人,多则达到五十人。
他们伴随着音乐边跳舞边交流,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
“这个跳得好。
”“队形整齐,队员精神面貌真喜庆。
”围观群众边看边议论,并用相机、手机拍下她们的精彩表演。
“小老人”帮助“老老人”
20XX年XXX退休后,带头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
在社区里,XXX 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哪家有个大事小情,总有她忙前忙后的身影。
XXX笑称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老人”,以帮助老老人为乐,以为邻里做好事为乐。
邻居徐老太不幸丧偶,XXX数次登门,如亲人般伴其左右,问冷暖、解心结,并千方百计动员她参加社区活动,让老人重焕活力、绽放笑容;邻里83岁空巢老人吴老爷爷身患重病行动不便,XXX主动了解情况,嘘寒问暖,还成为了他的“编外”子女,小到跑腿买菜,大到看病取钱,无论刮风下雨,都能尽自己的能力满足。
最令人敬佩的事,XXX悉心照料八旬老母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孝道,受到了村民的点赞。
今年5月,老母股骨头骨折住院动手术,XXX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在医院陪伴老人,给她喂汤喂药。
出院后老人行动不便,XXX每天骑车3里多路为老人煲汤送菜,从不间断。
夏天高温连连,酷热难耐,XXX还将”每日一探”改为“每日两探”。
XXX把社区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看待,桩桩小事都温暖着邻里的心。
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老师奶奶”
从教36年的XXX,退休后与老伴搭档创办了“留守儿童家庭辅导站”,
开设“四点半学校”,坚持每天下午放学后,将无人接送与管理的留守儿童召集起来,主动担任他们的“代理家长”,进行作业辅导,游戏活动。
暑假期间,她不仅组织学生看书看报、讲故事、做游戏,还邀请回乡度假大学生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并通过远程教育视频下载一些视频资料,让孩子们掌握许多生活小常识。
她引领孩子们到“知识宫”、“动脑筋王国”里遨游远航,和他们一起探索宇
宙的奥秘;给他们传授防水、防火、防电的安全知识;组织他们参加《周报》《阳光少年》举办的征文竞赛。
她对留守儿童实施“十个一”关爱法:一张亲情联系卡、一本代理工作记录、每月一次亲情交流活动、每月一次学习检查指导、每月一次家访活动、每月一封亲人家书、每月一次与父母视频对话、每月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每人一本成长记录册、每人教会一门实用技术。
在她心目中,关心下一代是自己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快乐所在,她倾注一”片爱心,把村里的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带,村里的孩子都称她为“老师奶奶”。
近3年,她无偿辅导学生3000多人次,其中还包括父子两代人。
近年来,XXX先后被评为“海安好人”“社会妈妈”“南通市十佳巾帼志愿者”。
在荣誉面前,XXX一直保持着平常心态。
她挂在嘴边常说的一句话是:“是党培养了我,我应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
篇三:爱心奉献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爱心奉献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爱心奉献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自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
奉献”的誓言,并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
31个春秋,在三尺讲台上,她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
她就是广安区大安一校教师李庆华。
在31年的教学生涯中,李庆华努力钻研业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既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年来,她所教学科升学成绩都名列年级第一名,她撰写的教育教学文章在多家教研杂志上发表,同时她还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除了教师这个身份外,李庆华还是一名优秀志愿者。
20XX年,她加入了广安义工联合会。
平时教学任务重,她便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走村串户,走访贫困孩子,甚至还到校区外走访特困生,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送到“蓝天下”助学网站,为面临失学的贫困学子能得到好心人的资助创造条件。
在20XX年下学期的一次语文课上,学生陈青兰脸色苍白,无精打采。
通过仔细询问后,李庆华得知,陈青兰的妈妈在她才4个月大时就离家出走了,至今也没有回过家,在外打小工的爸爸也不关心她和奶奶,从没有寄钱回家。
汶川>地震时,陈青兰家的危房不幸垮塌了,在政府的帮(:退休教师志愿者事迹)助下才得到重建。
陈青兰的奶奶常年多病,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所以建房款一直难以偿还,婆孙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苦。
得知情况后,李庆华利用课余时间到陈青兰家走访,看到的情况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