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五上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3. 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学习。
2.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3.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演唱和表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3. 分析歌曲: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4. 演唱练习:分组或个人演唱,老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姿势。
5. 表演练习:分组或个人表演,老师指导并纠正动作和表情。
6. 总结: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踏雪寻梅》。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3. 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有所提高。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 乐谱:提供给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八、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学习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
2. 第二课时:分析歌曲艺术特色,进行演唱练习。
3. 第三课时:指导表演方法,进行表演练习。
4. 第四课时: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九、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踏雪寻梅》。
2. 学生回家后,思考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写下自己的感悟。
十、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踏雪寻梅》的合唱表演。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进行比较学习。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踏雪寻梅》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踏雪寻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位歌曲的风格韵味。
2、了解合唱知识,初步学习二声部演唱第一乐段。
3、分别尝试改变歌曲的速度、节奏,体会音乐不同表现方式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初步学习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铃儿响叮当》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心情?描绘了那些景物?
(二)新课:
1、老师来配乐朗诵歌词。
学生简短讨论诗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
教师解释霁:是雪后放晴的意思。
“灞桥”指的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多媒体课件出示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引出课题
2、欣赏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配合歌谱听录音,考虑一下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再听一遍,跟随小声哼唱。
学生说一下自己喜欢那一句,与同学分享。
学生跟琴整体演唱一遍,找出难点集体解决
3、老师分别用两种方法演唱其中一乐句,请同学们听辨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4、欣赏合唱版歌曲,体会合唱的特点。
学习二声部
(三)、拓展训练
播放同一首歌曲的不同风格让学生欣赏,体验让学生分组自行创造改编歌曲。
(四)课堂小结。
歌曲《踏雪寻梅》教案

歌曲《踏雪寻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音乐的认识。
2. 学会歌曲《踏雪寻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歌唱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歌唱技巧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歌曲《踏雪寻梅》的高音部分。
2. 理解歌曲寓意,感情到位地演唱。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2. 乐谱和歌词。
3. 音响设备。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音乐的认识。
2. 学会歌曲《踏雪寻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歌唱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歌唱技巧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歌曲《踏雪寻梅》的高音部分。
2. 理解歌曲寓意,感情到位地演唱。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2. 乐谱和歌词。
3. 音响设备。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和作者。
2. 学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高音部分。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
4. 演唱展示: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七、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寓意1. 讲解歌曲《踏雪寻梅》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 分析歌曲中的意象,如“踏雪寻梅”、“明月照积雪”等,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通用2024)

播放经典的《踏雪寻梅》演奏版 本,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和 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策略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教师详细讲解《踏雪寻梅》的背 景、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同时 通过现场演奏或多媒体展示进行 示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学习
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共同 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
与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首以《踏雪寻 梅》为灵感来源的新音乐作品,并进行
排练和表演。
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对《踏雪 寻梅》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共同
制定一份演出计划或方案。
实践性作业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积极展 示自己的才艺和表演能力。
学习并掌握《踏雪寻梅》中的一首或多首独奏乐曲, 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
构和特点。
讲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和表达的情 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
意义。
巩固练习
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或录音演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歌曲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 力。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对歌曲进行个性化的演绎和创作,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 造力。
归纳小结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演出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演 奏技巧和舞台表现力,感 受音乐的魅力。
05
教学过程
导入
01
播放《踏雪寻梅》音乐,让学生 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
02
询问学生对歌曲的第一印象和感 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介绍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 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 音乐元素,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
踏雪寻梅小学音乐教案

篇一:歌曲《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
五年级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的演唱《踏雪寻梅》
2、技能目标: 理解歌曲意境,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 歌曲的意境。
3、情感目标 : 感受歌曲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演唱和用探索的音响和方式为歌曲作表演唱。 解决办法:为巩固二声部,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如男女声二声部、班级分组二声部、 挑选部分同学小合唱二声部等等。 在用探索音响为歌曲作表演唱时, 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和创造性,用合适的音响再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教学方法手段: 情景教学法、自主实践法、讨论法
(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 篇二:八年级上册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踏雪寻梅》
2 篇三: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踏雪寻梅》 课程名称:《踏雪寻梅》 使用的教材:人音版《音乐》第
15 册第六单元《冬之韵》
适用年级:八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梅花在冬雪里傲然绽放;初听歌曲引导学生想象
5、再听歌曲,随乐律动,感受歌曲愉悦的情绪。
同学们,刘雪庵先生骑着自己的小毛驴
踏雪寻梅,多开心呀!现在,让我们也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到雪地
里走走,欣赏美丽的雪景和梅花。小毛驴在哪呢?就在我们的脚下。
(带领学生用脚踏着节
拍××︱××︱模拟骑驴踏雪寻梅的情景 )
6、带领学生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
同学们,刚才大家骑着小毛驴去看雪景、赏梅花,心
的学生时代生活描绘了出来。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踏雪寻梅》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踏雪寻梅》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踏雪寻梅》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和歌词意义。
3.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1. 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踏雪寻梅》歌曲和相关图片。
2.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录音机、音响等。
3. 教学资料:歌曲乐谱、歌词翻译、相关文章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踏雪寻梅》的歌曲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
2. 歌曲学习:先教学生歌词,教授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3.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演唱练习:分组让学生练习演唱,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指导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特点和演唱要点。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意义和音乐特点。
2. 示范法:老师或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提高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演唱表现。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发音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练习的情况,包括歌词记忆和演唱熟练度。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踏雪寻梅》的歌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舞台表现力。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传统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歌曲踏雪寻梅音乐教学设计

歌曲《踏雪寻梅》音乐教学设计引言: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经验,还能激发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本文将以歌曲《踏雪寻梅》为例,设计一堂富有创意与活力的音乐教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踏雪寻梅》的歌曲背景和情感表达;2. 学会演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曲,并表达出歌曲所传达的情感;3. 通过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艺术表现能力;4.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准备:1. 课堂音响设备;2. 《踏雪寻梅》的音乐原声;3. 统一的歌曲歌词;4. 贴有关键字的课堂海报。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和呼吸操,为音乐活动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如拍击手掌、踩脚步等。
2. 歌曲欣赏与讨论(15分钟):- 播放《踏雪寻梅》的音乐原声;-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互动,讨论歌曲的背景和歌词意义。
3. 歌曲学唱(25分钟):- 分发统一的歌曲歌词;- 按照逐句的方式,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注意发音和感情的表达;-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多次练习,提高歌曲的演唱水平。
4. 创意表演设计(3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随机分配词语关键词;- 每个小组根据分配的关键词,设计一段与歌曲表达相匹配的创意表演;- 每个小组进行排练,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逐个小组展示创意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针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这堂课的感受和体会;-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培养。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评价学生的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3. 评估学生在创意表演中的舞台表现和团队合作精神。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踏雪寻梅》的歌曲背景和意义。
2.学习《踏雪寻梅》的歌曲内容和旋律。
3.表达与歌曲相关的情感和情绪。
4.欣赏和分析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
教案步骤:第一步:介绍歌曲(10分钟)在开始学习歌曲之前,向学生介绍《踏雪寻梅》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人在雪地中寻找梅花的情景,同时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强调歌曲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享受寻找美的过程的情感。
播放一段歌曲示范。
第二步:学习歌曲的歌词(15分钟)分发歌曲的歌词给学生。
要求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的各个部分。
鼓励学生尝试跟唱,并帮助他们理解歌词的意义。
第三步: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0分钟)示范演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可以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进行演奏,或者播放原版歌曲。
鼓励学生模仿演奏并尝试进行自己的表演。
第四步:情感表达与演唱(15分钟)通过讨论和练习,引导学生表达与歌曲相关的情感和情绪。
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寻找美的渴望。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感进行演唱,并向他们展示如何传达感情和情绪。
第五步:欣赏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20分钟)播放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例如古典、民谣、流行等不同风格的演唱版。
引导学生聆听并比较各个版本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鼓励他们就自己喜欢的版本进行描述和评价。
第六步:小组合作演唱(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练习并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小型演唱会。
鼓励学生运用他们所学习的技巧和知识,表达和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情绪。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进行演唱。
第七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唱,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表演。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在结束之前,回顾学生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以及他们对歌曲的新的认识和体验。
这个以《踏雪寻梅》为主题的音乐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中国民歌。
通过学习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设计者:阿城第三中学张庆翔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
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二声部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
师:(看完短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听梅)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
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2.复听歌曲:
问题: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有利于歌曲的演唱。
3.又听歌曲:
问题:歌曲的伴奏模仿了什么样的节奏?
师:还有很多人唱过这首歌曲,比如彭丽媛、范晓萱、陈慧琳等等,而且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出对歌曲的喜爱。
(选择欣赏其中的1—2首)下面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伴奏型,为演唱二声部做准备。
四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
难点处跟唱。
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
“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
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
写在音符上面。
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 3 1 5.
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五课堂小结(畅想)
(略)
六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
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快乐。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设计者:阿城第三中学张庆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