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酒店食物中毒案例并分析

酒店食物中毒案例并分析20xx年x月x日,连云港市某县某大酒店发生一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就餐的1281人中相继有202人发病。
该县防疫站立即派人赴现场作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监督处理。
1、中毒基本情况:20xx年xx月x日中午和晚上,该大酒店承办6家喜庆宴席共121桌,累计1281人就餐。
从10月2日17时到第三日上午10时许,在进餐者中,陆续发生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轻微发热等症状为主的病人191名。
该县防疫站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填写了《食物中毒报告登记表》,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局,并派人到医院和大酒店现场作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监督处理,进行个案调查,组织卫生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⑴有191例中毒者填写《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食物中毒总罹患率14.91%(191/1281),其中中餐68桌的710人中,发病161人,罹患率为22.68%(161/710);晚餐53桌571人中,发病30人,罹患率5.25%(30/571);无死亡病例发生。
⑵调查的191例病人中,男性93人,占48.69%,女性98人,占51.3%;年龄最小2周岁,最大68岁;在县级医院治疗98人,乡级医院治疗10人,村级卫生室治疗81人,自行服药2人。
⑶病人分布县城区及周边五个乡镇。
来自苏州、北京、泰州等地在该酒店就餐人员也有发病。
⑷餐后5小时发生首例病人,潜伏期5--34小时,83%的病例集中在8--15小时后发病,平均潜伏期11.58小时(见附表1)⑸临床表现:中毒病人表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伴低热等症状。
其中恶心占83.77%(160/191);呕吐1次以上37.70%(72/191);腹痛表现为上腹部绞痛转至全腹痛为主,占95.29%(182/191);腹泻1次以上占100%(191/191),以稀水样便为主,无脓血便;头痛占39.27%(75/191);头晕占33.51%(64/191);部分重病人有脱水症状(见附表2)。
养老院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养老院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一、背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使得养老院成为了许多老年人的居住选择。
养老院的饮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析一起养老院食物中毒案例,找出原因,总结教训,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参考。
二、案例概述2021年某月,我国某养老院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20名老年人受到影响,其中5人病情较重。
经过紧急救治,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无生命危险。
事故原因经调查确认是食物中毒,具体原因为沙门氏菌污染。
三、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食品原料采购: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原料可能是采购过程中未能严格把关,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养老院食堂。
(2)食品加工: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未能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如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等。
(3)食品储存: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温度控制不当,导致细菌滋生。
(4)食品配送:配送过程中可能存在容器清洁不当,导致细菌传播。
2. 过程分析(1)事故发生:老年人食用了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病情发展:患者病情迅速恶化,部分患者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3)紧急救治:养老院发现病情后,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同时报告有关部门。
(4)调查处理: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四、教训与建议(1)加强食品采购管理,严格把关原料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2)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加强培训,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
(3)完善食品储存制度,确保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防止细菌滋生。
(4)加强食品配送管理,确保容器清洁,防止细菌传播。
(5)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养老院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五、总结养老院食物中毒事件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暴露出我国养老院食品安全管理的不足。
通过本次案例分析,我们应吸取教训,加强养老院食品安全管理,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有答案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有答案
未充分解冻案例
2013年秋,某区一学校食堂将未解冻的鸡切块后,立即烹饪加工制成咖喱鸡块,在室温下放置4个多小时后,供应给学生食用。
l50名食用该食品的学生中,有45人在食用后出现恶心、头晕、寒战、冷汗、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剩余的咖喱鸡块中检出沙门菌,确认这是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
【评析】
本案例是由于未解冻的鸡块仍按平时新鲜鸡块的烹调方式加工,致使未能将存在于鸡块中的沙门菌全部杀灭,含沙门菌的咖喱鸡块在危险温度带放置4个多小时,造成沙门菌迅速生长繁殖,数量达到可使人中毒的水平,导致了本起食物中毒。
【标准做法】
冻货解冻时要按照“缓慢解冻”的原则充分解冻,不得以“紧急需求、来不及”为借口而违反解冻流程。
充分解冻后要经厨师长确认合格后才可使用。
烹调时,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
幼儿园饮食安全案例解读

幼儿园饮食安全案例解读案例一:某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事件概述:某幼儿园的近20名幼儿在午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经确诊为食物中毒。
调查发现,餐厅的糕点师在制作蛋糕时,将过期的鲜奶油作为材料使用,导致糕点中毒。
案例分析:该案例反映了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不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食品原材料采购监管不到位。
幼儿园餐厅在采购鲜奶油时没有严格把控过期情况,导致过期鲜奶油被用于食品制作,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其次,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不严。
糕点师未对原材料进行全面审核,也未正常进行食品加工控制,导致过期鲜奶油被无意间添加进食品中。
最后,食品安全意识不足。
幼儿园餐厅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过期鲜奶油对食品安全的危害,也未对糕点师的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和指导。
可以看出,幼儿园餐厅的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着很多漏洞,为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案例二:某幼儿园食品添加剂问题事件概述:某幼儿园的家长发现,幼儿园餐厅的食品标签上标注了多种食品添加剂,其中不少是有严重安全隐患的添加物。
家长对此表示担忧,并要求校方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该案例反映了幼儿园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在购买添加剂时,对添加剂的成分及使用情况了解不够,导致选购了不安全的添加剂。
其次,餐厅的管理人员缺乏对食品安全、添加剂使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和管理,没有制定科学的添加剂使用标准和管理制度。
最后,幼儿园餐厅的家长监督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
为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确保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和使用能力。
其次,建立科学、规范的添加剂使用标准和管理制度,缩小添加剂使用范围,减少对孩子健康的潜在危害。
最后,加强家长监督,建立安全投诉机制,出现问题及时得到处理,确保孩子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由霉菌引发的食品中毒案例分析

由霉菌引发的食品中毒案例分析案例标题:食品中毒案例——霉菌引发的食品中毒事件案例背景:时间:2008年10月地点:某城市当事人:李某、王某、旺旺食品厂事件经过:2008年10月初,李某购买了旺旺食品厂生产的一批香脆饼干。
在食用过程中,李某突然感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并迅速就医。
医生初步判断为食物中毒,并建议李某报警处理此事。
随后,李某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并将购买的香脆饼干提供给警方进行检验。
经过分析鉴定,警方发现香脆饼干中存在霉菌污染问题,且霉菌超标严重。
为了确认问题的原因,警方联系并调取了旺旺食品厂的生产记录。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旺旺食品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过期的原材料,且生产环境卫生状况不佳。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香脆饼干中出现了霉菌污染,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在进一步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旺旺食品厂在此之前曾发生过类似的霉菌污染案例。
2010年前后,该厂曾两次被曝光使用过期原料,并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食物中毒事件。
然而,由于当时相关法律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够严格,旺旺食品厂并未受到较大的处罚。
案件进展:李某作为受害者,委托律师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旺旺食品厂承担侵权责任并给予相应赔偿。
律师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及相关的相关法律法规,强调旺旺食品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旺旺食品厂方面辩称,霉菌污染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与其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无关。
但律师通过呈现相关证据,如生产记录和调查报告,证实了旺旺食品厂存在生产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使用过期原料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食品中毒事件发生。
法院判决: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旺旺食品厂存在生产月饼时使用过期原料、生产环境卫生不合格等违法行为,导致香脆饼干霉菌超标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旺旺食品厂赔偿李某一定的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及经济损失费。
律师点评: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食品安全侵权案件,旺旺食品厂因使用过期原料、生产环境卫生不好等问题,导致生产产品发生霉菌超标严重的情况,并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威胁。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2010年10月8日,四川甘孜州海螺沟景区明珠花园酒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造成35人中毒,1人死亡。
食物中毒事故原因系厨师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误用导致。
——因亚硝酸盐的高毒性,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全面禁止使用亚硝酸盐。
2. 某零售企业的生鲜区租户,因在加工过程中用盛装生鱼、生禽的容器盛装快餐,且快餐中的鱼肉与禽肉未煮熟煮透,导致七十余人副溶血弧菌中毒。
——手与容器的清洁不足、生熟交叉污染和食物未煮熟是零售业最主要的食物中毒诱因。
3. 某门店需冷藏销售的包点在常温中销售,消费者把这些包点买回去后发现大量包点发霉。
——商品储存与销售时应按照其储存要求操作。
4. 深圳樱桃食品有限公司,销售因受沙门氏菌污染的三明治致166人食物中毒。
——该公司使用鸡蛋时未彻底清洗,用这些鸡蛋制作的三明治受到鸡蛋带入的沙门氏菌污染,消费者吃后引起食物中毒。
5. 2011年1月,广州一家“好又X”超市销售的大米、香菇、粉丝等散装食品被人恶意投毒、勒索。
超市报案时已有部分商品售出。
但由于召回较迟,消费者极度不满。
——超市应对散装销售产品加强管理,专人销售,并在发现销售的商品存在潜在风险时暂停销售并召回。
6. 从2005年开始,泉州开始出现一些“进口食品”专营店,主打食品均标明来自欧洲、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国。
尽管所售食品价格不菲,但这些食品商店还是受到了不少市民的频频光顾。
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一些进口食品几乎都没有中文标签。
全韩文、日文的包装不仅让人看不明白,更让人担忧这些商品到底是不是正牌货?——凡进口食品、化妆品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必须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相关程序的审核,同时必须附上合格的中文标签。
如果没有贴上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存在着来路不明的嫌疑,有可能是走私进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假冒产品是不允许销售的。
关于食物中毒的案例

关于食物中毒的案例
案例一,2018年某地一家餐馆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有数十名食客因食用该餐馆的食物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该餐馆存在食品卫生隐患,食材保存不当,厨房卫生状况较差。
最终,该餐馆被责令停业整顿,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案例二,一家食品加工厂生产的某种罐装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后,引发了大规模
的食物中毒事件。
经过检测发现,该批次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有毒物质,严重超标。
事件曝光后,该食品加工厂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相关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三,某学校食堂在一次食品采购中购进了过期食材,导致数十名学生因食
用食堂饭菜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学校立即停止使用该批食材,对食堂进行了全面清洁和消毒,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以上案例反映了食物中毒对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也呼吁我们要高度重
视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就餐,注意餐厅的卫生情况和食品的新鲜程度。
其次,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品,尤其是生鱼片、生蚝等海鲜。
另外,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避免购
买过期食品。
最后,做饭时要注意食材的新鲜程度,烹饪过程中要彻底煮熟食材,避免食用
生熟不分的食物。
总之,食物中毒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食品安全
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的餐桌更加安全和放心。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案例分析和总结
中毒原因分析
食物来源污染
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 受到污染,导致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有害物质超标。
食品储存不当
食物在家庭或餐饮企业储存过程中, 由于温度、湿度控制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致食物
变质、腐烂。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
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使用超标或使 用不当,导致食品中化学物质残留过 多。
收。
免疫系统削弱
食物中毒可能引发免疫系统反 应,降低身体抵抗力,容易感
染其他疾病。
神经系统损伤
某些食物毒素可能对神经系统 造成损害,导致意识障碍、抽
搐等症状。
肝肾损伤
食物中毒可能对肝肾等器官造 成损害,影响代谢和排泄功能
。
食物中毒的严重程度和分类
轻度食物中毒
中度食物中毒
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一般通过休息和适 当治疗即可恢复。
条件。
对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进行培训 和指导,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
能力。
建立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信用 体系,对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限
制和处罚。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和预 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分 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 再次发生。
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通报和发 布,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 识和警惕性。
症状
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
发生地点和原因推测
发生地点
该餐厅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平时生 意兴隆。
原因推测
可能由于食品储存不当或食品加工过 程中交叉污染,导致细菌或毒素滋生 ,进而引发食物中毒。同时,餐厅卫 生状况也可能存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市**镇初级中学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典型案例分析一、案例**年*月*日上午,**市食安办接信称**镇初级中学在晨检的过程中发现约有**名的学生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疑为食物中毒。
二、事件概况**市**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
其中寄宿生630名,通学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
根据学校报告,**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状,**6日上午7点30分向**镇卫生院报告,**镇卫生院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后于8点30分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并于9:20分到达现场。
**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向**市卫生局和湖南省疾控中心报告后,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于13时到达现场。
**7日请省疾控中心专家一起,再次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
**市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有关部门奔赴现场,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名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处置得当。
三、问题分析(一)、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认真详细分析自**5日17:20出现首发病例后,截止**7日11时,共发生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94例。
**7日11时后无新发病例。
1、病例定义:**年**5日中餐在该校食堂就中餐,出现呕吐或24小时腹泻3次及以上,伴或不伴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的学生作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病例定义,截至**7日11时共核实符合病例定义病例94例,后无新增病例。
2、首发病例:**,女,13岁,125班走读生,于**5日17:20出现不适,主要为呕吐(3次)、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疼痛为主,并有头痛、头晕症状,6日8时左右前往**医院就诊,入院后出现体温升高(38.2℃),经积极治疗,患者已痊愈出院。
3、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腹泻(黄色水样便)、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低热。
详见表1。
表1 病例临床症状统计4、病例的三间分布人群分布:所有发病均为学生,无教职员工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69(35/59)。
年龄最大16岁,最小12岁。
寄宿生64例,走读生30例。
班级分布:学校22个班级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班级聚集性。
时间分布:病例潜伏期最短为5小时,最**为47小时。
中位数为13小时。
**5日发病23例,**6日发病70例,**7日发病1例。
发病在时间上出现聚集性。
4、临床实验室结果共收集了140人的血常规结果,白细胞升高39人,中性粒细胞升高的86人。
部分病例碱性磷酸酶升高。
收集了24人大便常规检查结果,OB(+)7人,个别伴有WBC或RBC(+-++)。
(二)、对现场卫生学进行细致调查1、食堂基本情况学校有两个食堂,分为学生和教师食堂,两个食堂共用一个加工制作间,就餐地点分学生和教职工食堂。
学校食堂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4名无有效健康证明,3名有健康证明可查。
食堂工作人员自述近段时间身体无不适症状。
食堂加工制作间防蝇防鼠设施不齐全,卫生状况一般,食品冷藏设施容量不足,过夜食品(熟食)未进冷柜冷藏。
餐具无专用消毒设施,现有的消毒池用于洗菜,餐具保洁柜内有污物、霉斑。
食堂所有中、晚餐食用原料当天购买,前一天买第二天早餐的原料;所有米面、配料、鸡蛋等配料分段统一从相关食杂店采购。
2、发病前2天食谱调查研究**4日至5日学生的食谱如下表2:表2 **4日至5日该校食堂供应食谱餐次**4日**5日早餐干豆角炒肉、豆笋、包菜莴苣炒肉、香干、干菜蛋汤、黄瓜炒香肠中餐黄豆炒肉、火焙鱼、卤菜莴苣炒肉、青辣椒炒蛋、包菜、豌豆肉骨汤晚餐小炒鸡肉、香干子、辣椒炒肉、莴苣、豆腐湘粉教师的菜谱除包菜改成蒸豆角外,其余与学生菜谱一致,另学生的青椒炒鸡蛋,教师则为干椒炒鸡蛋。
3、共同暴露餐次详细调查所有学生和教职工均在学校就中餐。
寄宿生在学校就早、中、晚三餐。
走读生均在学校就中餐,均不在校进晚餐,有个别走读生在学校进早餐。
因此**5日中餐为所有病例的共同暴露餐次。
据调查,病例大部分进食了食堂提供的四个菜,有的食其中1个或2个或3个,各不相同。
据部分病例反应,5日中餐的菜有异味。
对25名就中餐未发病的学生了解,多数也食用了中餐的每个菜,只因除汤菜以外其它三个菜感觉有异味,所以就食量很少。
4、可疑食物详细调查鸡蛋:经过对**2日学校鸡蛋供应商了解,近段时间同样鸡蛋销售过十几个地方,其余地方均未反映出现相似情况。
进一步跟湖北仙桃鸡蛋生产商电话了解,鸡蛋均为新鲜鸡蛋,且其余供应地方也未反映出现类似情况。
莴苣、包菜:针对**5日莴苣和包菜两位供应商进行了解。
两位供应商均为附近村农民。
到莴苣农户家及菜地进行了解查看,该农户称莴苣施肥的肥料为菜饼、沼气废渣,且最近20日未施肥,近段时间也未喷洒农药,菜地周围环境一般。
到包菜农户家及菜地了解查看,该农户称包菜施肥就是栽种前施了一次猪粪水,且近段时间未喷洒农药,菜地周围环境差,菜地旁为一养猪场,废水从菜地旁一条小沟排出,臭气熏天,遇大雨情况有废水漫入菜地的可能。
食用油:**4日食堂从一黄姓村民(**镇金田社区)处购进了380斤菜籽油,**5日中餐使用了30-40斤左右,因学生反应油有异味,晚餐就停止使用该食用油。
经过对同样购买与学校**5日中餐使用的同样食用油的8户居民进行调查,均表示未发现该食用油有异常,自身也未出现相似异常情况。
对油销售的村民进行调查,为一私人作坊,属土法生产油,生产工艺简陋,直接用菜籽经榨油机直接榨油,经二次榨油后再加热过滤,变成成品油。
现场原材料菜籽闻有霉味,卫生状况一般。
5、食品制作过程调查经对学校食堂工作洗菜人员了解,称各种菜均分开清洗,且每种菜炒前至少经过两次清洗。
莴苣买入时已削粗皮,清洗后经切片机一端切片,用盐腌几分钟后再用水清洗后待炒,所有肉由切片机另一端切成,工作人员称每日进行绞肉机清洗,但无清洗记录和相应管理制度。
鸡蛋为两手各拿一只进行相撞,敲破后蛋液落入大盆内,等够用后再放入锅内进行炒制。
所有菜均分不同批次炒熟,加入的调料与平时无异。
老师的菜与学生的菜分不同批次炒熟。
每样菜品的炒制大概为5-10分钟左右。
6、饮用水卫生调查学校水源有自来水和自备水源。
自来水仅用于新教学楼卫生间、新学生公寓。
学校自备水源为40米井,位于该校篮球场中,有井盖,井旁围栏有一缺口,水井口与地面相平,且水井所处地势较低。
井水通过水泵抽入20m高的水塔,再通过水塔管网供应学校各处(除新教学楼卫生间、新学生公寓),包括食堂用水。
学校自备水源未办理卫生许可证,未见管水人员健康证。
经校管水人员称,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均对水塔内部进行清洗消毒;每周两次打开水塔底阀对管网进行冲洗;每周对水塔投漂白精片40片进行消毒,有消毒记录。
学生饮水为学校统一配备的直饮水,水源为自备水源,学校称直饮水机进行过清洗,但现场未见消毒记录。
由于**5日上午学校停电,无法供应直饮水,学生饮水自行解决或在学校商店购买瓶装水喝,经对学校商店调查,所进水均为三证齐全,来源清晰。
(三)、对可疑病原体进行严谨的病原学检测疾控部门共采集了末梢水、直饮水、剩余食物、留样食物、病例的呕吐物、粪便及肛拭子、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厨房用具、菜籽、菜籽饼、菜籽油、学校食用油等61个标本,分别进行霍乱、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变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病原学检测和霉菌培养、有机磷类、杀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黄曲霉毒素B1、酸价、过氧化值等多项检测。
结果如下:1、从一名病例的粪便和3名病例的肛拭子中检出沙门氏菌。
2、从食品留样中的包菜和莴苣炒肉中检出沙门氏菌。
3、从食堂末梢水中检出细菌总数为 6 cfu/ml,大肠菌群为2MPN/100ml,学校直饮水样细菌总数为120cfu/ml。
4、菜籽霉菌计数1.5×104/g。
5、从菜籽、菜籽饼、菜籽油中检出抗蚜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四)问题分析的初步结论根据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临床检验结果以及病人粪便、肛拭子标本及相关食物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事件为一起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餐次为**5日中餐,可疑中毒食物为“包菜、莴苣炒肉”。
可疑中毒原因为食品被污染或食品加工环节交叉污染。
食用菜籽油异味可能导致部分进餐人员发生心因性反应而就医。
原因分析结果如下:1、所有病例有共同就餐史,发病时间非常集中,发病曲线呈点源暴露模式。
2、发病潜伏期符合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特点。
病例潜伏期最短为5小时,最**为47小时。
中位数为13小时。
3、所有病例临床症状符合。
以头晕、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腹泻以黄色水样便为主,部分有发热病例。
4、从病例标本和剩余食品中均检出沙门氏菌。
5、食堂工作人员有4名无健康合格证,食堂卫生状况一般,食堂炒制生熟不分,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
6、学校食用油由非正规渠道采购,私人榨油,生产作坊工艺简陋,菜籽闻有较重的霉味,霉菌计数达1.5×104/g。
同时从菜籽、菜籽饼、菜籽油中检出抗蚜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菜籽油中抗蚜威浓度为0.02mg/kg。
虽然抗蚜威含量不足以导致急性中毒,也不是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但部分学生可能因油的异味而出现心因性反应而就诊。
7、虽然本次事件的水样中未直接检出沙门氏菌,但末梢水中检出大肠菌群、直饮水中细菌总数超标,且学校水源水不符合卫生学要求,可能成为水污染事件的隐患。
四、事件处置措施及过程1、第一时间启动市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组织落实,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对事件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合理处置。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政策、规定,进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并按照要求向省、市各级相关部门与领导逐级进行报告。
2、开展科学高效的现场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快速地评估了事件的整体情况、判断出事件性质、中毒餐次、可疑中毒食物及原因。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事件发生地对发病人员、学校食堂食品的来源、保存、清洗、制作加工、储存等环节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学校饮用水、食堂工作人员、就餐人员进行详细调查,掌握情况,积极开展病例对照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查找事件原因。
并请省疾控专家对我市的调查处理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3、全力开展病例的救治工作,积极安排就近的医疗机构专门对病例进行救治,各医院成立了专家牵头的救治小组,确保了没有发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