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寻访小动物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叶片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或即将被提出。

在这种背景下,教材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延伸为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

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本课是《动物》单元的起始课,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是从“寻访小动物”开始的。

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关于小动物的信息。

教材安排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教材提出一个话题进入动物单元的学习,“秋天,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以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周围小动物的经验和认识。

因为学生还不具备科学的描述方法,不清楚应该怎样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介绍给同伴。

所以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描述,描述哪些方面。

同时,在黑板上对学生的口头描述进行整理,帮助学生从他人的描述中获取重要信息,使各方的信息得到传达与交流。

这种表达并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使之变成一种惯用的表达方式,贯彻到日常生活之中。

而且这项活动不仅仅在课堂进行,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尝试进行调查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势必会发现很多现象,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一解决。

当然,也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如果回避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可以将教学的重心侧重于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方法以及遇到哪些问题。

但是,并不要求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明确了研究的范围:(活动——寻访;主体——学生;目的——观察;对象——小动物;活动范围—附近。

)教材插图有两个作用:一是以实例的形式暗示了“小动物”的大致界限。

教科版科学三上2.1《寻访小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2.1《寻访小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2.1《寻访小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寻访小动物》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周围的动物展开,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动物充满兴趣。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探究。

此外,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难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让学生说说它在干什么,有什么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小动物,如蚂蚁、蜗牛、蜜蜂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如外形、颜色、大小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章《寻访小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探究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的小动物,掌握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方法,认识常见的小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小动物标本、观察记录表。

学具:放大镜、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小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小动物,以蜗牛为例,进行示范。

3. 随堂练习:分组观察校园内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外貌、生活习性等。

4. 小组讨论:讨论观察过程中发现的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寻访小动物》2. 内容: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外貌、生活习性等,分析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观察,给出合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保护,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掌握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方法,认识常见的小动物。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a. 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栖息地、气候等;b. 观察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分析这些特征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c. 分析小动物的行为习惯,如觅食、繁殖等,探讨这些行为如何影响它们在环境中的生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动物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动物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0

《不一样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课理念】科学新课程标准重申要面向全体学生,倡议研究式学习的基本理念。

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到处着眼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舞学生勇敢猜想、自主研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寻访小动物》。

【教课目的】科学观点目标:动物拥有多样性,动物的生计依靠于环境,不一样的环境中生长着不一样的动物。

科学研究目标:经历初步的在察看活动前提出问题,试试解决察看活动中的问题,发现更多察看内容的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亲密和着重四周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惜小动物、爱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领会生活中到处有科学。

【教课要点】知道动物拥有多样性,不一样的动物生活在不一样的环境里。

【教课难点】让学生懂得爱惜小动物,爱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课准备】放大镜、察看记录表、笔【教课过程】:一、课前预热与铺垫:找不一样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认真察看,找出不一样。

二、设谜导入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个对于小动物的谜语,猜猜它们是谁?1)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

棉花喜爱它,捕虫最有名。

(七星瓢虫)2)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

田里抓害虫,丰产立功绩。

(青蛙)3)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

摆下八卦阵,专捕飞来将。

(蜘蛛)4)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

素来不唱戏,喜爱吊嗓子。

(公鸡)2.小朋友们一定知道像七星瓢虫、青蛙等小动物。

它们能保护农作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此刻,我们找寻小动物朋友的研究活动就要开始了。

3.让我们先往返想一下从前见过的小动物们,课件出示常有的小动物图片。

三、秋季的校园里,我们能寻访哪些小动物?1、校园里,假如我们此刻去寻访小动物朋友,预计你能找到哪些小动物呢?2、学生展望,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3、我们可以在校园的哪些地方找到它们呢?4、学生再次展望,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和推动同学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舞同学亲近和关注四周环境中的小动物。

2、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看争论小动物的活动,在寻访调查活动中,尽量多的发觉在四周活动的小动物,并能说出其中的一二种小动物的栖息地。

3、在寻访调查活动中能留意对生态环境的爱惜,能做到不损害小动物,以活动经受和体验的形式对同学进行疼惜小动物珍、爱生命、爱惜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预备:1、在校内里(或四周)踏勘一块可供同学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班级同学那样地寻访调查一下,估量一下同学能发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活动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思考一下怎样关怀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2、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看一下这个范围里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

3、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简洁的调查记录,必要时供应同学参考。

4、考虑一下同学在校内内外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平安问题,预备好教学对策。

教学过程:一、引入。

1、争论动物的活动开头了。

先做个玩耍性的测试:☆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刻消失出来的是什么动物?☆假如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假如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

二、四周能观看到哪些小动物。

1、九月里,我们能在四周观看到哪些小动物?2、估量一下,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生疏的校内里的树上(或者花坛、草地等),老师观看到哪些小动物?猜猜会有多少种小动物?老师可以画一棵树或者贴一张事先画好的树,在大家的估量猜想中一张张地呈现粘贴课前预备的自己所发觉的小动物的卡片。

寻访小动物(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寻访小动物(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寻访小动物(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三章《寻访小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探究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会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认识到小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行为,以及分析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小动物观察记录表、放大镜、饲养箱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章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去校园或户外寻找小动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行为。

4. 例题讲解:以蚯蚓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行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饲养箱内的小动物,填写小动物观察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1. 小动物的外形特征2.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3. 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4. 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分析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行为,但在分析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小动物的知识,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带领学生寻找小动物的过程。

2. 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方法讲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掌握寻找和观察小动物的方法,认识常见的小动物,并学会如何保护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2. 学会使用观察工具,掌握寻找和观察小动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认识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增强生物多样性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小动物,以及如何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寻找和观察小动物的方法,以及认识常见小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小动物观察记录表、放大镜、镊子、小桶等。

学生准备:小动物观察记录表、放大镜、镊子、小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寻找和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如:使用放大镜、镊子等工具,注意事项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寻找和观察校园内的小动物,填写小动物观察记录表。

4. 知识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观察记录表,讲解常见小动物的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观察小动物的过程和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1. 《寻访小动物》2. 内容: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寻找和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常见小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附近的小动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2. 答案: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课堂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保护小动物的活动,如参加环保志愿者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小动物,以及如何保护小动物。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范文
执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时,我与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一道在植物园仔细寻找,一名同学惊奇的发现一个奇特的小动物,为了不打扰它,我在离它一米外给它拍了照,我们把它暂时列入不知名虫子系列,我鼓励大家帮忙找回它的真实姓名,并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有的同学回家翻阅资料,有的同学跑图书馆,有的同学到附近的书店,有的同学上网查询,有的同学甚至动员家庭所有成员参与。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将收集的资料交到我手中,有手抄的`、有复印的、有打印的,也有将网上查询的图片拷贝给我的。

综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我们终于找回了它的真名──马陆。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

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

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

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

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马陆约有一千多种,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为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

同学们兴奋,我也由衷高兴。

为不知名的小虫找回真实姓名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和探究过程,过程的探究才是最宝贵的,给人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
1
寻访小动物
2014-9-10 寻访小动物
1
什么是小动物
动物
通常我们可以用例 举法来理解词语。
大动物
老鹰 大象 鲸鱼
小动物
蝴蝶 蚂蚁 蚯蚓
2
秋天里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秋天,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 动物? 猜猜在校园里的树上、花坛、草地 等地方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猜猜会有 多少种小动物?
12
你还想说什么?
13
你最想说什么?
14
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观察要求:
1、以4人一小组为单位寻访校园的小动物, 观察时间10分钟。 2 、有秩序地出去,不能喧哗影响隔壁班上 课,观察完后全班先集合,一起回教室。 3、带好笔和纸,做好记录。
15
我会判断
我们在寻访时应该做到安静、细致,不打 1、 搅小动物。 ( √ ) 为了方便观察小动物,我们必须把小动 2、 物抓在手上才行。 ( X ) 3、 观察小动物时,我们不能伤害它们。 ( √ ) 树洞里可能有小动物,我们可以将手伸进 4、 寻找。 ( X)
16
发现地点 花坛 花坛泥土里 砖块下 草丛中 草丛中 草丛中

观察到的动物 蝴蝶 蚯蚓 不知名小虫 蟋蟀 蝗虫 瓢虫
班 姓名: 17
3
鼠妇 麻雀
毛毛虫
瓢虫 蜗牛
4
蚂蚁
蛐蛐 蜗牛
蝗虫
5
蚯蚓
蚯蚓
蛐蛐
蝗虫
草地
6
蚂蚁

蝎子
蜈蚣
树洞
7
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 好些小动物的地方?如果进行一次寻访 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 呢?
8
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主要任务: 了解这个季节里我们能在 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其他任务: 各小组和个人自己设置。 计划:时间、地点、小组内部的分 工、调查记录的设计。 调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问题 解决方法的讨论。 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记录的问题, 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
9
调查记录
发现地点 观察到的小动物
提示:不知名的小动物也要记录下来哦!
观察到的小动物共有____种
三年(Βιβλιοθήκη )班10 姓名______
温馨提示
寻访小动物的准备----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 2、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3、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4、不要忘记记录呦!
你想说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