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原因探究
中国的封建礼教与女性地位

中国的封建礼教与女性地位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一直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女性地位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地位总体上较低,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制约,然而,女性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仍然有少数勇敢的妇女借助各种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为后代的妇女地位的提高奠定基础。
封建礼教对于中国女性地位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封建礼教限制了女性的社会参与。
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普遍以男性为中心。
女性被视为弱者和家庭的附属品,生活在男权统治下。
她们被限制在家务劳动和家庭角色中,而缺乏机会去接受教育、参与政治或追求自己的事业。
其次,封建礼教在婚姻制度中给予女性较低的地位。
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中,严格遵循“门当户对”、“嫁娶聘送”等观念,重视家族的地位与财富,而忽视了婚姻中女性的个人意愿。
女性往往成为结婚对象时的“商品”,其个人的价值和权益被忽视。
女性在婚姻中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而丈夫却享有更多权力和支配权。
第三,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教育途径进行了限制。
在封建社会中,男子才可上学、读书,女子则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
由于教育水平的比较低下,女性往往处于知识和文化的弱势地位。
这也限制了女性在社会上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尽管封建礼教对女性地位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中国历史上仍然有一些重要的女性为争取自身权益做出了努力。
例如,古代文学中出现的一些女性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红楼梦》中的贾母和王熙凤等,她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毅力和勇气,在封建礼教压迫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意愿。
此外,历史上也有一些女性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和地位。
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借助自己的权势和智慧,成功掌握了封建社会中的实际统治权,并且对国家政务做出了重大贡献。
封建礼教对于女性地位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也有一些个别的例外。
这些勇敢和坚持的女性为后代妇女争取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为中国现代女性地位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中国女性地位变迁的历史考察

中国女性地位变迁的历史考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历经了数千年的漫长过程,经历了封建社会、近代、现代等多个历史阶段,其中有荣辱、有苦痛、有坎坷,也有喜悦、有胜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女性地位变迁的历史考察。
一、封建时期的女性地位在封建时期,男尊女卑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压迫。
首先,女性出身决定了她们的地位。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将“嫁妆”视为重要的礼仪,这意味着女性的嫁妆越多,家庭地位地位就越高。
其次,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很低下。
女性必须遵从男性的命令,尤其是在婚姻生活中,女性得遵守家庭的规矩,服从丈夫的安排,没有个人自由。
此外,女性在经济和教育上也受到了限制。
女性无法拥有财产,甚至无法独立从事职业或获得教育。
二、民主革命时期的女性地位随着民主革命的兴起,女性地位有了比较大的改善。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普查数据显示,女性的读写能力和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此外,民主革命时期也涌现出一些杰出的女性人物,她们是中国女性地位变迁的重要推动者。
比如,宋庆龄、秦淮兰等人在教育和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中国的女性问题也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社会学家和妇女组织的关注,如1915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革命妇女联合会和1924年成立的中国妇女产业联合会,她们积极探索妇女解放之路,推进女性地位的改善。
三、新中国时期的女性地位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女性地位有了比较大的改变。
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妇女解放论》中提出: “妇女解放是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并进一步引导全国妇女“丢掉长长的尾巴,挺起高高的头,站起来”。
此后,新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颁布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
此外,新中国对女性教育和就业的帮助也有力地推动女性地位的改善。
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与生活状态

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与生活状态封建社会是各种制度规则严格、等级制度分明、人文思想受限制的社会形态。
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女性的地位与生活状态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生活状况。
一、家庭强制婚姻制度封建社会中,婚姻制度十分严格,女性难以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
在当时,有些家庭会将女儿早早地嫁出去。
这种婚姻往往是为了解决父母的困难和问题,或者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女性无法自主选择婚姻对象,也没有享受人生、自由和平等机会的权利。
而且,由于女性在封建社会中不受尊重和地位低,在婚姻关系中,她们更容易受到暴力和性别歧视的伤害,很难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
二、思想和文化的限制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和文化活动都很有限,她们被刻板的观念束缚,很难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封建社会中,对于女性的角色定位和思想观念普遍存在着强烈的性别刻板印象和社会道德规范。
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孝敬父母,贤惠持家。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界定为子女和妻子的家庭成员,主要是为了照顾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这就使得女性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很难独立行动,更不用说寻求和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权利。
女性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很难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自然也就少了个人思想与自我表达的机会。
三、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限制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女性通常被视为母亲和妻子,应该在家庭中负责料理家务和照顾子女,而不应该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虽然女性在某些地方也有一些特殊领域的职业机会,但是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依旧十分低下。
女性经济自主权受到限制,她们被迫接受自己的处境,无法谋求自己的利益。
封建社会中,女性处于被动和局限的地位,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女性也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她们不断地探索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尽管封建社会与当代社会有划时代的巨大区别和不同之处,但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的是,在当代,我们是否已经纠正了过去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是否为女性提供了更加平等和自由的机会和资源,以支持她们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完全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审视各种文化传统和制度,拿捏把握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克服传统文化的种种负面影响和消极因素,以建立一个更加平等、自由和尊重人权的社会。
封建社会的礼教与女性地位的演变

封建社会的礼教与女性地位的演变封建社会是一个历史时期,其特征是等级森严、地位固化、礼教束缚。
在这个社会中,女性地位相对较低,受到各种限制和束缚。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封建社会的礼教对女性地位的影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封建社会的礼教对女性地位的束缚封建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封建社会的礼教强调男尊女卑,认为女性应该依附于男性,言听计从。
早期的封建社会,女性的主要使命就是成为丈夫和家庭的贤妻良母。
女性在这个时期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完全依靠男性来维持生活。
此外,女性还受到封建礼教的限制,需要遵守种种礼仪和规矩,服从男性的支配。
二、封建社会的转变与女性地位的演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封建社会开始逐渐发生转变,女性地位也不再受到束缚。
首先,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变革中,女性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权利。
例如,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女性开始接受教育,并参与到文化和文学的创作中。
近代女性作家如端木蕻良和李清照等,为女性地位的改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社会的进步也为女性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随着农业经济向商业经济的转变,女性开始参与到商业活动中,逐渐摆脱了家庭的束缚。
由于经济地位的改变,女性开始拥有了一定的财产和独立的经济来源,从而增加了自主权和话语权。
此外,法律的进步也为女性地位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封建社会中,女性没有法律地位,缺乏保护。
然而,随着法律的进步,女性逐渐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在婚姻、财产和继承等方面获得了平等的法律地位,这为女性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当代女性地位的挑战和机遇尽管女性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当代女性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家庭责任的压力等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正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与机遇。
当代女性的地位与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涉足各个领域,展现出自身的才华与能力。
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严重的压迫和歧视。
对于女性来说,封建社会的存在,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解放,反而使她们长期处于一个被压迫的地位上。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面临着很多种不同的凌辱和虐待,这些虐待来自于社会制度和家庭观念的双重压制。
一、法律上的歧视封建社会的女性在法律上地位非常低下,她们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
女性不能继承财产,也不能担任官员,这给女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这种歧视妨碍了她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婚姻家庭中的不平等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观念非常保守和传统,女性的婚姻地位极为脆弱。
大多数女性异地嫁娶,在新家中完全失去经济和社交的资源。
妻子需要遵循丈夫要求,唯一的身份就是做母亲和妻子,她们没有地位、没有权利,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被重视。
三、教育权利上的剥夺封建时期的女性大多数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因为这是男性的专属权利。
对于女性来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技能,这使得女性的独立和自由非常的受限。
在封建社会中,男性认为女性只需要会做家庭和生孩子,不需要受到更多的教育。
四、言论自由上的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女性不能发表自己的言论,不能追求自己的真正权利。
女性发表自己的观点,遭受的压力和反对甚至比男人更大,因为这会被视为破坏封建伦理。
这种压制绝不仅仅是来自女性家庭,更是源于封建社会共同的目标。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深重、广泛,影响深远。
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家庭的补充和传宗接代的工具。
女性没有自主权、话语权和官方身份,她们的存在完全取决于男性,这种不平等的关系直至今日都是一个大的问题。
封建时代妇女地位变迁的研究

封建时代妇女地位变迁的研究封建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长的一个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时期妇女的地位一直处于相对低下的位置。
然而,在封建时代的漫长岁月中,妇女地位的变迁从未停止。
那么,在封建时代,妇女地位是如何变迁的?本文将会进行分析论述。
一、封建时代妇女的地位1、家庭地位在封建时代,家庭是妇女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封建时代的家庭虽然主要以男性为中心,但妇女作为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有其在家庭中的位置。
在封建社会中,男女的角色分工非常明显,男性主要负责生产、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等,而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庭生活、家务劳动、养育儿女等等,这种家庭分工对于封建时代的妇女地位影响较大。
2、婚姻地位在封建时代,婚姻是妇女们的重要人生事件。
封建时代的婚姻主要是通过“媒妁之言”的方式来进行安排。
封建时代的女性在婚姻上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嫁妆,嫁入异姓家庭,成为对方的仆人;二是嫁娶,嫁到同姓家庭,哥哥、弟弟、侄子等亲属成为其主人。
不难看出,封建时代婚姻对于妇女的地位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于女性的地位。
3、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也非常低。
首先,封建时代女性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其次,女性在封建时代属于从属地位,在家庭内部和社会环境下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二、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变迁随着历史的进程,封建时代的妇女地位开始发生变迁。
妇女的地位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民主革命时期在民主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了自我解放的步伐。
尽管民主革命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并不彻底,但其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对于妇女地位的争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新中国成立后期在新中国成立后期,妇女地位的提高非常迅速。
这一时期妇女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妇女的权益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障。
3、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变迁更加明显。
改革开放后的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一时期的妇女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人生价值。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女性地位与社会角色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女性地位与社会角色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女性地位长期处于低下的状态,社会角色受限,受到严格的男权制度约束。
本文将从婚姻家庭、教育、政治与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及社会角色,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在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中,女性地位受到极大的限制。
首先是嫁娶制度,父母通常会为女儿选择合适的婚姻对象,女性缺乏自主权。
其次是婚前教育,女性的教育重心通常放在家务事和嫁娶技能上,缺乏对知识的培养。
再次是婚后角色,女性主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生育,缺少独立发展的机会。
这些因素导致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低,缺乏自主权和个人发展的空间。
二、教育中的女性地位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只需掌握基本的家务知识,而不需要接受正规的学问教育。
因此,女性往往无法接受与男性同等水平的教育。
这种教育差距使女性缺乏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限制了她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三、政治与社会角色中国古代政治与社会角色中,女性的地位受到严格限制。
在政治层面上,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封建制度,男性担任家族的代表和社会参与者,女性的政治地位较低。
在社会角色方面,女性主要承担家庭的责任,缺乏独立的社会身份。
古代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较为盛行,这进一步削弱了女性在政治和社会中的地位。
四、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原因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男尊女卑的观念被广泛传播。
儒家对于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强调,将女性定位于传统美德守护者的角色,缺乏对女性自主权和独立发展的关注。
其次是封建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实行封建制度,将男性置于家族的核心地位,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
封建制度的存在,限制了女性在政治和社会中的地位。
另外,家族价值观与传统习俗也对女性地位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中国古代,重男轻女的观念被广泛接受,男性被视为家族延续的希望,而女性则被看作是附庸品。
中国历史中的女性地位与权利变迁

中国历史中的女性地位与权利变迁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与权利的变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古代到现代,女性的地位在不同的朝代和社会背景下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中女性地位与权利的发展和变化。
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普遍较低,家族制度和父权制现象使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压迫。
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女性一般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缺乏自主权利。
女性的教育程度较低,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
而婚姻制度中,婚姻由父母包办,女性往往没有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的权利。
因此,古代女性缺乏主动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处于相对较为被动的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女性权益逐渐得到关注与改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较为突出的一个时期。
在唐朝,女性在文学、政治和社会活动方面都有所参与。
在唐诗中,女性作家如杜牧、李清照等被广泛赞誉,并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此外,唐朝还有一些女性参与政治的例子,如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女性的地位。
进入宋朝,女性地位又逐渐下降。
宋代出现了一种肢体纠索的文化现象,使女性不再被允许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此外,宋代出现了一系列束缚女性的礼教规范,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权利。
明清时期,封建思想更加严重,妇女被束缚于家庭和婚姻之中,地位进一步下降。
女性在这个时期往往只是家庭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人身权利。
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使得女性成为丈夫和家庭的财产,几乎没有任何选择和发言权。
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极为被动,一旦出现家庭变故,如丈夫去世或家庭破产等,女性往往陷入困境而无法摆脱。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女性参与革命活动成为一种新生事物。
在这个时期,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开始呼吁赋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和平等地位。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女性地位与权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女性解放和平等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许多女性参与了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展现了强烈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原因探究
摘要:
私有制形成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女性短暂辉煌的时代被推翻,男性逐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女性的地位在总体上一落千丈,虽然女性也有过不屈的抗争,但在总体上来说在往后的几千里都未曾改变。
关键词:
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原因思想毒害觉醒意识
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也有过短暂的提高,但是女子的附庸地位为何却没有乘此契机而崛起,是一个值得思索和探究的问题。
一、生不逢时,无力转乾坤。
人类两性地位的变化,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分不开的。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及其低下,社会充满了恐惧与威胁,人们经常因为各种原因死亡,导致人口数量锐减,而人口数量对于一个氏族的生存尤为重要。
于是人们一方面想办法让自己活下去,另一方面则把希望寄托于生出更多的孩子来,这使女性受到人们的崇拜,这应该是中国古代女性最值得骄傲的时期-----母系氏族时期。
生活在这时的女性应该说是“生正逢时”。
虽然她们不能和现代的女性相比,但是最起码在男人面前还是有身份有地位的。
然而封建私有制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她们的命运,而且这一改变就是两千多年。
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的封建时期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对后世影响之深,流传之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从女性的地位来看,却是一段苦难的历史。
生活在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女性,与其说是在生活,不如说是在炼狱,她们除了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还能怎样选择呢?!封建社会在前期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转变以及西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等因素影响下,男子已完完全全占统治地位,封建“家长制”度也已形成。
妇女在男权的统治下逐渐退出了国家政治经济领域,没落到家庭领域的最底层,从而导致女性作为社会人身份的缺失。
其表现在:
在封建家庭中,一切财产的支配权和家务的管理权都统一掌握在男性家长手里。
“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七出”中有一出就是“窃盗出”,而这窃盗指的却是私自拿自己丈夫家的东西,可见妇女在家庭中是没有地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剥夺了女性的财产继承权。
不仅如此,女性连支配自己嫁妆的权力也没有。
《唐律》规定妻子嫁妆的所有权属于丈夫;明清法律规定女子嫁妆由夫家掌管,寡妇改嫁时财产任由前夫家处置。
封建社会的女性可谓是彻底的“无产者”。
即使她想反抗,也是无力扭转。
二、男子权力的膨胀,男权偏见意识的增强。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道德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从三纲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专门服务于男性的,旨在加强男子的权力。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男子的权力得到了极度的膨胀,男子对女性的偏见意识的极度增强。
男子天生的悲悯情怀也消失殆尽了。
从辩证的观点看,男子权力的进一步加强是建立在女性地位的逐渐沦丧之上。
男性权力的膨胀首先使女性退出了经济舞台。
她们生产的丝织品不能独立的处置,必须依附于男性才能体现其价值,她们独立向国家交的赋税也被分配在男人的名下,这都说明女性已经失去了独立的经济支配权,她们的人生价值将通过男人来实现。
而女性一旦失去了独立的经济能力,那么意味着她已经沦落为男人的附属品,至此对于男人而言,他便确立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
其实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女人一但失去经济能力,那是很可悲的。
封建社会还通过贞操观念束缚与掌控女性,也是男子霸权的一种体现。
《礼记》倡导女子应该“终生侍一夫”。
秦始皇掌握政权后鼓励女子守节;西汉宣帝首次颁布守节奖励令,奖励贞洁顺从的女子以绸缎;宋代进一步强调处女贞操及寡妇不得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了元明时期发展到女子还要为未婚夫守节,无意间被男子戏弄也要以死保节;清朝对女子的婚姻束缚达到最高点:
寡妇再嫁为耻,丈夫或未婚夫去世要终身不嫁或以死殉节。
这种观念在宋代尤为严重。
因而女子在宋代的命运也更为悲惨。
男子喜好欣赏玩耍“三寸金莲”,是男子至高权力的畸形发展。
民间谚语说得十分形象:
"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
缠足开始的年龄,一般从
4、"5岁开始,耗时
3、"4年,到
7、"8岁初具模样。
缠足前以热水烫脚,趁着脚还温热,将脚拇趾外的四个脚趾向脚底弯曲,紧贴脚底,并在脚下趾间涂上明矾,时间一长,脚缠得弓弯短小,使脚底凹陷,脚背隆起,脚的长度会被缩短。
这个痛苦的过程是用言语不足以描述的。
而一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小就要经受这样的痛楚,不情愿的忍受这种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摧残。
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这简直是对女性身体摧残,人格的侮辱。
而古代的男人,却把这作为求得心理愉悦的方式。
足见其变态的心理。
三、女性自我觉醒意识的缺失。
在封建社会,女子一出生便被赋予了贫贱的地位,《诗·小雅·斯干》最后两章说: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贻罹。
”意思是说,生了儿子,要把他放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裤,让他玩玉器。
他那响亮的哭声,光彩闪耀的衣服,都表明他将来高官厚禄,可以振兴家业。
而生了女儿,只能用布包起来,将她放在地上,给她玩纺锤,只要她将来能操持家务不用父母担心就行了。
可见女子一生下来就不得人欢喜,生而贱这是封建社会的普遍认识,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现在有的地方重男轻女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不生男不罢休。
由此看来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当时的社会占有着怎样的高度。
封建社会的女子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权利去学校接受教育,只能在家中接受有别于男子的有限的“女教”即用规劝告诫的方式诱导、劝说妇女从小到大的言行举止应该如何做,以符合封建礼教的规范,使得妇女从内心到外表自觉自
愿地服从父权和夫权。
根本不可能像现在的女性可以接受和男子等同的关于社会,自然,经济、人生等的教育,因而,“三从四德”便成了她们认识社会和处世的社会道德规范,恭顺便成了她们的生存准则,生育便成了她们的生活意义。
“女子无才便是德”。
就成了一句极富赞美的话了。
可是我们从这声赞美中听到的却是来自远古的悲凉。
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在一天天,一年年的生活成长中固守着心中那早该荒芜清除的杂草,而且这份固守越来越坚定。
就像祥林嫂,是她固守的信念杀死了她,她死了丈夫被迫再嫁,她反抗,可是她反抗的又是什么呢?一妻不恃二夫。
对于她们,我们能做什么呢?除了同情和怜悯,就是希望未来社会的女性能够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