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共33页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件 【人教课标版】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课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
鼎城三中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
鼎城三中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7
9.其
①君知其.难也
代词,那
②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③必先苦其.心志(《孟子》)
代词,表第三人称,他的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语气词,表反诘,难道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应为“以之为”,“之” 代指“郑国”)
译文: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 待过客)的主人。
可编辑课件PPT
12
(三)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译文: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2.佚之狐言于郑伯。(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 言”)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若亡郑而于 君有益”) 译文: 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什么好处。
1.兵
①秦兵.旦暮渡易水 ②不得持尺兵. ③不及召下兵.
军队 兵器 士兵
可编辑课件PPT
17
2.发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出发 打开 发射
3.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副词,果真 副词,实在
4.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连词,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
文言文现象归纳
可编辑课件PPT
1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同“矣”,译为“了”,句末语气词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译为“供给”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ppt

4
(五) 掌握下列虚词:
1、 以 (1) 以其无礼于晋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
2、 而 (1) 今急而求子 (2) 夜缒而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6
• 觉今是而昨非
并
• 门虽设而常关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列 转折
固定结构
40
特殊句式
• 宾语前置句
• 不然,籍何以至此? • 今日之事何如? • 客何为者? • 大王来何操? • 沛公安在?
41
•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之以事 •良曰:“长于臣。”
42
•我持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此亡秦之续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15
❖ 8、左右乃曰 ❖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6
❖ 11.持千金之资币物
❖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30
❖ 被动句 ❖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1
❖ 倒装句
❖ 1.常痛于骨髓
❖ (状语后置句)
❖ 2.嘉为先言于秦王
❖ (状语后置句)
❖ 3.燕王拜送于庭
❖ (状语后置句)
❖ 4.使毕使于前
❖ (状语后置句)
❖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句)
❖ 6.群臣侍殿上者
(五) 掌握下列虚词:
1、 以 (1) 以其无礼于晋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
2、 而 (1) 今急而求子 (2) 夜缒而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6
• 觉今是而昨非
并
• 门虽设而常关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列 转折
固定结构
40
特殊句式
• 宾语前置句
• 不然,籍何以至此? • 今日之事何如? • 客何为者? • 大王来何操? • 沛公安在?
41
•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之以事 •良曰:“长于臣。”
42
•我持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此亡秦之续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15
❖ 8、左右乃曰 ❖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6
❖ 11.持千金之资币物
❖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30
❖ 被动句 ❖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1
❖ 倒装句
❖ 1.常痛于骨髓
❖ (状语后置句)
❖ 2.嘉为先言于秦王
❖ (状语后置句)
❖ 3.燕王拜送于庭
❖ (状语后置句)
❖ 4.使毕使于前
❖ (状语后置句)
❖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句)
❖ 6.群臣侍殿上者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总结ppt

向北,名→状。 马上,名→状。 走上前,名→动。 用匣子,名→状。 远方,形→名。 以……为迟,形→意动。 向上,名→状。 以……为怪,形→意动。 象簸箕一样,名→状。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词) 2、取之 ( 以 ) 百金 ( 省略介词 ) 3、欲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 谓语 ) 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之 ) 留待 ( 省略介 词宾语 )
词类活用 ㈠名词用如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2、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告诉,动词) 3、沛公欲王关中(为王、称王,动词) 4、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5、吾得兄事之(做事、侍奉,动词) 6、籍吏民(登记,动词) 7、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动词) 8、刑人如恐不胜(施加肉刑,动词) 9、道芷阳(取道,动词)
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 奈何:怎么……,表疑问。(下文“为之 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 有所:有……的人 ( 东西 )。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 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 岂……乎:是否……呢,表揣度。 6、荆卿岂无意哉 岂……哉:难道……吗,表反问。 7、仆所以留者 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 句,译为:……的原因。 (“事所以不成者……” 意同。)
•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课件(127张)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于晋无礼)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C.佚之狐言于郑伯 (佚之狐于郑伯言) D.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2021/9/132021/9/132021/9/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32021/9/13September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 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 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 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 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 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上 枢密韩太尉书>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2021/9/132021/9/132021/9/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32021/9/13September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 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 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 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 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 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上 枢密韩太尉书>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课件

•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古今异义
• 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 秦王还柱而走 古义:跑。今义:步行。
• 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 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文言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文学常识
编年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著作。相传 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 左丘明 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 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有 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又 《春秋左氏传》 称 《左氏春秋》 、 。因为《左 《公羊传》 《谷梁传》 传》、 、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 所以被称为 。 “春秋三传”
词类活用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 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当晚
•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黄昏
词类活用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好处
• 越国以鄙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方、边远的地方
• 肆其西封
形容词作动词,延伸、扩张
• 因人之利而敝之
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文言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
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 子长 ,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 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 纪传体通史 国第一部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 共130篇,分为 十二 “ 本纪”、“ 世家”、 三十 七十 “ 列传”、“ 表”、“十 书”。 八
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
•
⑺那么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
•
1、用于定语和中心 词间,无实义
2、的 3、的 4、的 5、的 6、的 7、的
•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8、的
• 9、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 ⑾凌万顷之茫然。
6、连词,表假设。
•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与“已〞连用,表陈说语气。
• 如是而已。
〔二〕 、焉
• 1、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
• 〔兼词,于之,从 这里〕
• 2、积水成渊,蛟龙 生焉。
• 〔兼词,于之,从 这里〕
• 3、积善成德,而神 明自得,圣心备焉 。
• 〔句末语气助词, 了〕
•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 者彰。
• ⑸惑而不从师。
•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 往也。
•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
•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特。
•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
• ⑾而不知其所穷。
•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 归。
2、连词,表修饰。
• ⑴吾尝整天而思矣。 • ⑵吾尝跂而望矣。 • ⑶登高而招。 • ⑷顺风而呼。 • ⑸那么群聚而笑之。 • ⑹倚歌而和之。 •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1、东望武昌。
• 1、〔向东〕
• 2、顺流而东也。
• 2、〔东下,东进〕
〔十三〕、然
• 1、凌万顷之茫然。 • 1、〔……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 遂拔以击荆轲
❖ ⑥箕踞以骂曰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 【为】 ❖ ①乃为装遣荆轲 ❖ 动词,准备 ❖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介词,被 ❖ 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 介词,替
实词
❖ 1.亲 ❖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动词,亲近,接近。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名词,父母。 ❖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 形容词,亲生的。 ❖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 副词,亲自。
❖ 8、左右乃曰 ❖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 11.持千金之资币物
❖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
• 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③夫晋,何厌之有? • ④是寡人之过也。
《荆轲刺秦王》
---知识点复习检查
二、古今异义
❖ 1、仰天太息流涕 ❖ 古义:眼泪。 ❖ 今义:鼻涕 ❖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 今义:年长之人
虚词
四、一词多义
❖ 【之】
❖ ①使工以药淬之
代词,代“匕首”
❖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代词,代“秦舞阳”
❖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结构助词“的” 也可不译
❖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而】 ❖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③荆轲和而歌 ❖ 伏尸而哭 ❖ 自引而起 ❖ 秦王还柱而走 ❖ 倚柱而笑
动用法,使…..作 为 疆界。)
•⑦夜縋而出 ⑩与郑人盟 ⑾共其乏困
•
(四)本文古今异义:
• ①行李之往来 •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 ④亦去之 •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
❖ 4、将军岂有意乎 ❖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 ❖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 7、终已不顾 ❖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感吾生之行休
悟以往之不谏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5/古之学者必有师 6/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提宾作用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动词“去,到”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代人或事“这些、这类
音节助词,无实义
• 吾尝跂而望矣 1. 时矫首而遐观
2. 吾尝终日而思矣
修
饰
• 鸟倦飞而知还
1.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顺承 假设
3、 焉 (1) 子亦有不利焉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3)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 且焉置土石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 盘盘焉,囷囷焉
4、 (1) (2) (3) (4) (5) (7)
其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可怪也欤
• 5.之 • 臣之壮也,尤不如人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唯君图之 • 因人之力而敝之
之
1/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
❖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 13.诸郎中执兵
❖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三、词类活用
❖ (一)名词的活用
❖ 1.名词作状语
❖ ①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 ②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 ③ 发尽上指冠 ❖ ④ 箕踞以骂曰
高中语文必修一
——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检查
《烛之武退秦师》
---知识点复习检查
(三)本文的词类活用 • ①晋军函陵 • (名词作动词) •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④越国以鄙远 •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 •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使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 ① 前为谢曰 ❖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 ③乃朝服,设九宾 ❖ (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 (二)动词的活用
❖= ]❖=
连词,表修饰
却,连词,表转折
❖ 【以】
❖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 ❖ 以故荆轲逐秦王
介词,因
❖ ②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而乃以手共搏之 ❖ 使工以药淬之
介词,用
❖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③以次进
介词,按照
❖ ④日以尽矣
通“已”已经
❖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
❖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三)形容词的活用
❖ 1.形容词作名词
❖ 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 2.形容词作动词 ❖ 则秦未可亲也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 3.形容词的意动 ❖ ①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 ②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五) 掌握下列虚词:
1、 以 (1) 以其无礼于晋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 而 (1) 今急而求子 (2) 夜缒而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1. 觉今是而昨非
并
2. 门虽设而常关 3.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列 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