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系统——课程设计(Flexsim)
flexsim期末课程设计

flexsim期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包括模型构建、仿真运行和结果分析。
2. 使学生能够运用FlexSim软件解决实际物流、生产等系统中的问题,并对系统进行优化。
3. 帮助学生掌握FlexSim软件与其他仿真软件的异同,了解其在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FlexSim软件进行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FlexSim软件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乐于探索仿真领域的知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适用于具有一定编程基础和数学基础的高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新技术和新软件有较高的兴趣,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身技能。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FlexSim软件基础知识:介绍FlexSim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界面,使学生了解软件的框架和基本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FlexSim软件概述- 内容列举:FlexSim软件特点、安装与启动、操作界面介绍。
2. FlexSim建模与仿真:学习如何使用FlexSim软件构建模型、进行仿真以及分析结果。
- 教材章节:第二章至第四章 建模与仿真基础、模型组件、仿真运行与结果分析- 内容列举:模型构建方法、组件属性设置、仿真参数配置、运行与调试、结果数据分析。
Flexsim仿真优化课程设计

立体仓库最重要的两个性能参数是仓库仓容量和出入库频率。
库容量是指仓库能容纳物品的数量,是仓库内除去必要的通道和间隙后所能堆放的最大数量。在规划和设计仓库是首先要明确库容量。
库容量一般以托盘单元为单位来描述。库容量是指仓库能容纳物品的数量,是仓库内除去必要的通道和间隙后所能堆放的最大数量。,出入库频率可用“t/h”或者“托盘/h”来表示。此外,决定仓库性能的还有以下一些因素和参数,包括:储存物品的特性、托盘及其辅助工具的尺寸、仓库的自动化程度、出入库平均作业时间、仓库约束条件(如运输条件、仓库高度、面积及地面承载能力等)等。
2.4.10利用有效空间原则:由于自动化仓库需要大量建筑和各种设施,要占用经费,因此要充分利用库房内外的空间存储物料,避免空间的浪费。
2.4.11复合操作原则:尽量吧几种操作合并在一起进行,便于出库与入库穿插进行。
2.4.12简化流程原则:美中操作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要尽量减少操作。
2.4.13最短移动距离原则:以物料和设备最短的移动距离达到指定的目的地,移动距离越长,所需时间和费用越多。
2.5立体仓库系统设计……………………………………………….9
2.7基于Flexsim的立体仓库系统建模仿真……………………………….12
2.8仿真结果的获取……………………………………………………………18
2.9仿真结果分析……………………………………………………………….22
2总结……………………………………………………………………………………24
2.3.3机械设备的利用系数:机械设备的全年平均小时搬运量与额定小时搬运量之比。可用次系数来评估机械设备系统配置的合理性。
2.4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原则
物料搬运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目录题目:物料搬运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课程设计的内容 (2)2. 建立仿真模型和实验改进 (3)步骤(1)构建模型布局 (3)步骤(2)定义物流流程 (3)步骤(3)编辑对象参数 (3)步骤(4)模型运行和数据报告 (10)步骤(5)数据分析 (13)步骤(6)模型优化 (14)3. 实验感想 (16)4. 参考文献 (16)1. 课程设计的内容某生产线同时生产三种产品,然后被送到监测车间的缓存区。
检测车间有三台监测系统分别对这三种产品进行检测后,通过各自的传送带将产品运输到缓存区,然后通过叉车把合格的产品放到货架上(同层放置同种类型的产品)。
该产品检测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产品检测流程图约定时间单位为秒,长度单位为米。
发生器到达产品时间间隔:normal(10, 2)秒,即均值10秒,标准差2秒的正态分布。
队列最大容量:25。
检验时间:exponential(0, 15)秒,即平均15秒的指数分布。
输送机速度:1米/秒。
流动实体路径:类型 1到检验台 1,类型2 到检验台 2,类型3到检验台3叉车最大速度2米/秒,加速度1米/秒;检测器的预置时间:常数值3秒。
产品搬运:操作员从起始处的队列搬运产品到检验台。
叉车从输送机末端的队列运输产品到货架上。
输送机尾端队列:容量=102. 建立仿真模型和实验改进根据以上条件运用flexsim软件建立以下仿真模型,步骤如下:步骤(1)构建模型布局根据上面系统描述和流程图1,从flexsim对象库中拖放所需的对象到建模视图中,建立结构布局如图2所示。
图2.建立结构布局步骤(2)定义物流流程按住A键,同时用鼠标左键点击Source(发生器)对象并且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然后拖动鼠标至Queue(缓存区)对象。
此时会出现一条黄线连接Source(发生器)和Queue(缓存区)对象。
flexsim课程设计(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Flexsim应用设计课程设计——某公司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及优化分析小组成员:20131889 胡连东目录一、系统概述 (2)1.部件检验入库 (2)2.组装出库 (2)二、系统仿真目的 (3)三、仿真建模及步骤 (3)1.仿真模型描述 (3)2.概念模型 (3)3.实体参数设置 (5)4.仿真模型 (7)四、仿真结果分析 (8)1.检验系统分析 (8)2.组装系统分析 (9)五、仿真优化步骤 (10)1.检验系统优化 (10)2.组装系统优化 (10)六、仿真优化结果分析及对比 (11)1.检验系统优化分析 (11)2.组装系统优化分析 (13)3.优化结果总结 (14)参考文献 (15)一、系统概述A公司是一家小型玩具生产企业,专门制造可组装型的玩具,对玩具的部件生产检验及组装要求极为严格,现根据其中一款主营玩具X的流程进行模拟仿真,在X玩具的制作流程中有一个对玩具基础部件的检验入库过程和一个对玩具的组装包装出库过程。
1.部件检验入库玩具X由3种部件组装而成,在对原料进行加工后产生的3种部件A、B、C进行检验,不合格的回收重新加工,合格的输送到暂存区进行分类后入库。
2.组装出库在收到顾客订单后,需要对部件进行加工组装,组装完毕后进行质量检验,检验不合格的回收,合格的最后通过包装区进行包装,包装完成后进入暂存区等待出库。
X玩具生产流程如图1-1。
二、 系统仿真目的实践一个实际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过程,一方面通过对实际系统的数据采集、建模和仿真分析,全面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离散事件系统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提供一种系统仿真工作常见的团队协作方式的实践体验,培养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仿真对实际系统运行进行模拟,以找出系统运行的瓶颈所在,好对实际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减少系统运行的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本课程设计主要对X 玩具在其部件检验入库和组装出库过程中通过仿真模拟以优化其流程中存在的问A/B/C 部件 检验回收客户订单 分类存储成品组装 包装出库不合格合格 图1-1 X 玩具制作流程 检验 合格题,减少流程中的浪费,提高运行效率。
flexsim课程设计说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东北林业大学《物流系统仿真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配送中心系统仿真学生: 20091648指导教师:讲师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专业:物流工程3班2011年12月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课程设计步骤 . (2)3.1 模型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模型运行 (27)3.4 数据统计 (27)3.5 系统问题 (29)4附录 (29)1 课程设计题目配送中心系统仿真2 课程设计内容1)某一配送中心负责3种类型商品的配送业务,该3种商品按照均值20s 的指数分布时间间隔到达该配送中心。
(2)该3种商品类型分布为①a=(学号mod 30)%(注:模值为0时取30); ②b=(学号mod 40)%(注:模值为0时取40); ③c=1-a-b 。
(3)三种商品分别进行独立包装、检验直至最终打包配送流程如下图所示:(4)商品1独立包装工序所需时间服从三角分布,均值为24s ,最小值为5s ,最大值为110s 。
2台设备可选。
(5)商品2、3工序相同,所以共用一种设备,有2台该种设备可选。
商品2包装时间服从三角分布,均值32s ,最小值6.4s ,最大值287s ;商品3包装时间服从三角分布,均值46s ,最小值9.3s ,最大值320s 。
(6)商品经独立包装后需进行两项检验,两项检验不分先后,但缺一不可。
每道工序检验后不合格商品比例为10%,需重新包装,返回商品优先得到包装。
(7)最终包装工序根据订单,拣选3种商品,使用托盘进行打包。
2台设备可选。
(8)订单产生的时间间隔服从均值10min 的指数分布,共有6种类型如下表所示,按均匀分布随机产生。
Flexsim系统建模仿真课程教学设计 —以《物流综合实训》为例

Flexsim系统建模仿真课程教学设计—以《物流综合实训》为例引言物流管理专业是以管理科学理论为依托、面向现代经济社会领域跨行业活动的新兴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强调管理、经济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融合,具有很强的知识交叉和实践应用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1]。
我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能力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提出应用型物流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方针。
强调物流管理专业需积极开展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加强虚拟仿真教学,将学科前沿、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
物流仿真是通过建立物流系统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运行检测和更改参数,使模型不断的优化,从而达到最优化状态。
系统仿真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物流系统设计规划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仿真教学,让学生在建模的过程建立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将抽象理论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计算机仿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流工程领域和工业工程领域。
在物流领域,主要利用仿真技术来辅助供应链系统、生产物流系统、仓储系统、配送中心系统等等的规划和设计,对多种方案进行建模仿真验证,找出瓶颈所在,从而进行改进,最终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为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总而言之,物流仿真技术已经成为物流工程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2]。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项实践课之一。
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会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和实习,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企业参观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只能取消,因此改为利用计算机仿真和学校实训室教室实操作为代替。
仿真模拟具有经济安全、不受环境限制、不受气候影响的优良特点。
在2020年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进行真实的实践教学基本不可能,系统仿真技术就成为十分重要的替代工具,体现了其在物流教学过程中绝对的优势地位。
第六章 Flexsim实训第二讲

案例二 物料搬运系统
该模型的流程图如下:
检验台1 临时实体 暂存区1 检验台2
输送机 输送机 暂存区2 吸收器
操 作 员 捡 取
检验台3
输送机
运 输 机 搬 运
案例二 物料搬运系统
模型数据:
检测器的预置时间:常数值,10s; 产品搬运:操作员从暂存区到检测器,叉车从输送机末端的暂存区到吸收器:
案例二 物料搬运系统
4 暂存区临时实体流设置使用操作员
双击打开属性视窗 选择临时实体流选项卡,选中使用运输工具选框,此时将激活按下列请求运输
工具下拉菜单,它将根据端口号来选择利用那个操作员搬运临时实体
点击确定按钮,关闭视窗
案例二 物料搬运系统
5 为检测器的预置时间配置操作员
为了使检测器在预置时使用操作员,必 须连接每个检测器和分配器的中间端口:
输工具下拉菜单,它将根据端口号来选择利用运输机搬运临时实体 单击确定按钮,退出视窗
案例二 物料搬运系统
12 选择实体进行统计
以统计暂存区状态为例,在菜单栏“统计”下拉列 表中选择Dashboard,拖动右方出现状态饼状图到
Dashboard,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实体选择暂存区。如
智慧物流系统flexsim设计方案

智慧物流系统flexsim设计方案智慧物流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旨在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
FlexSim是一款强大的仿真软件,可以用于模拟和优化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运作。
以下是一个智慧物流系统FlexSim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
1. 系统架构设计:智慧物流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前端、后端和数据库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 前端:前端是用户界面,包括一个直观易用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它与系统进行交互。
- 后端:后端是系统的核心逻辑部分,包括各种算法和规则,用于处理用户的请求和实现各种功能。
- 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商品信息、订单信息、仓库信息等。
2. 功能设计:智慧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货物管理、仓库管理、订单管理、运输管理和数据分析。
- 货物管理:包括货物的入库、出库、库内移动等操作,通过RFID等技术实现货物的跟踪和管理。
- 仓库管理:包括仓库的布局规划、货架管理、库存管理等操作,通过优化仓库的物理结构和流程来提高效率。
- 订单管理:包括订单的生成、分配、跟踪等操作,通过智能算法来优化订单的处理流程和配送路线。
- 运输管理: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车辆调度、路径规划等操作,通过优化运输流程来减少成本和时间。
- 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生成运营报告和决策分析,帮助用户做出优化和改进的决策。
3. 仿真模型设计:在FlexSim中,可以建立一个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不同的场景和情况,评估和优化系统的性能。
- 建模: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将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建模,包括仓库、运输工具、货物,以及相关的处理和运输流程。
- 参数设置:设置模型的各种参数,如仓库的容量、车辆的速度、运输时间等,以及各种算法和规则的设定。
- 仿真运行:进行仿真运行,模拟不同的输入条件和操作策略,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性能指标,如吞吐量、时效率等。
- 优化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进行优化和改进,如调整仓库的布局、改进运输路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
1、设置发生器(source),位置坐标为(-70,0,0),产生5种不同类型的产品;
设置方法为:打开属性对话框,在“source”选项卡中的“Item Type”选项设置为5,并利用“Quick Properties”将发生器的位置坐标设置为X=-70,Y=0,Z=0。
2、将发生器产生的5种产品的类型设置为1、2、
3、
4、5的均匀分布;
设置方法为:发生器Triggers选项卡中的OnCreation选项设置为“Set Item type and Color”,并将“Item Type”属性设置为“duniform(1,5)”。
3、产品使用“托盘”装载;
设置方法:发生器source选项卡中的“FlowItemClass”选项设置为Pallet。
4、发生器产生的产品时间间隔设置为参数为5的负指数分布,即平均每5秒钟产生1个产品;
设置方法:发生器source选项卡中“Arrival Style”选项设置为“Inter-Arrival Time”,并单击“Inter-Arrival Time”选项右端的下拉菜单,选择“Statistical Distribution”,打开对话框,在“Distribution”
中选择“exponential”,在“Scale”中设置为“5”。
5、产生的产品进入暂存区排队等待加工,暂存区位置坐标为(-50,0,0),暂存区排队容量设置为50;
设置方法:暂存区“Queue”选项卡中的“Maximum Content”设置为50,并利用“Quick Properties”将暂存区控件的位置坐标设置为X=-50,Y=0,Z=0。
6、设置5台加工设备,其位置坐标分别为(0,40,0)、(0,20,0)、(0,0,0)、(0,-20,0)、(0,-40,0),5台加工设备的加工时间均设置为负指数分布,均值分别为3秒、2秒、4秒、5秒、1秒;
设置方法:(1)放置5个加工设备控件(Processor),并利用“Quick Properties”将加工设备控件的位置坐标设置为(0,40,0)、(0,20,0)、(0,0,0)、(0,-20,0)、(0,-40,0);(2)依次选择5个加工设备控件,打开属性对话框,单击Processor选项卡中的“Process Time”选项右端的下拉菜单,选择“Statistical Distribution”,打开对话框,在“Distribution”中选择“exponential”,在“Scale”中分别设置“3、2、4、5、1”。
7、对5台加工设备加工的产品类型进行指派,要求:第一台用于加工类型为1的产品,第二台加工类型为2的产品,第三台加工类型为3的产品,第四台加工类型为4的产品,第五台加工类型为5的产品;
设置方法:单击暂存区Flow选项卡中的“Send To Port”选项右端的下拉菜单,选择“By Expression”(指定端口)。
由于产品有5种类型,类型设置分别为1、2、3、4、5,设置为“By Expression”(指定端口)后,暂存区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类型分配不同的离开端口。
8、在暂存区和加工设备之间放置3个操作员和2台叉车完成暂存区和加工设备之间的搬运任务,操作员的最大搬运速度为2.5米/秒,叉车的最大搬运速度为4米/秒;
设置方法:(1)在暂存区和加工设备之间放置3个操作员(Operator)、2台叉车(Transporter)和一台分配器(Dispatcher);(2)将分配器和暂存区进行中间端口连接(按下键盘上的“S”键进行中间端口连接);(3)将分配器与3个操作员、2台叉车进行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4)打开暂存区属性对话框;(5)选择“Flow”选项卡,在“Use Transport”前面的副选框中打上对勾,并单击其右端的下拉菜单,选择第一个选项“Object Connected to a center port”;(6)打开操作员(Operator)属性对话框,选择“Operator”选项卡,在“Max Speed”选项中设置为2.5;(7)打开叉车(Transporter)属性对话框,选择“Transporter”选项卡,在“Max Speed”选项中设置为4。
9、在发生器(Source)和暂存区(Queue)之间设置1台叉车,并安排行走路径,路径为(-70,0,0)、(-70,-13,0)、(-50,-13,0)、
(-50,0,0)。
设置方法:(1)放置4个网络节点(NetworkNode),坐标分别为节点1(-70,-3,0)、节点2(-70,-13,0)、节点3(-50,-13,0)、节点4(-50,-3,0);(2)将各网络节点进行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3)第1个网络节点和发生器建立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4)第4个网络节点和暂存区建立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5)叉车和第一个网络节点建立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6)叉车和发生器建立中间端口连接(按下键盘上的“S”键进行中间端口连接);(7)打开发生器属性对话框,在“Flow”选项卡中选中“Use Transport”选项,并选择第一个选项“Object Connected to a center port”。
10、设置5台加工设备,每台加工设备前分别安排2名操作员,5台加工设备的加工时间分别设置为5秒、8秒、6秒、4秒和7秒;
设置方法:(1)在加工设备旁重新放置一台分配器(Dispatcher)和10个操作员(Operator);(2)将分配器和5台加工设备进行中间端口连接(按下键盘上的“S”键进行中间端口连接);(3)将分配器与10个操作员进行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4)打开加工设备属性对话框;(5)选择“Processor”选项卡,在“Process Time”后面分别设置各台加工设备的加工时间,即分别设置为5、8、6、4、7;(6)在“Processor”选项卡的“Use Operator(s) for Process”
副选框中打上对勾,在其后的“Number of Operators”后设置2。
11、加工后的产品放到传送带上,放置5条传送带,坐标分别为(5,40,0)、(5,20,0)、(5,0,0)、(5,-20,0)、(5,-40,0)、,输送速度分别设置为2米/秒、3米/秒、1.5米/秒、1米/秒、2.5米/秒,传送带的长度设置均设置为30米;
设置方法:(1)放置5个传送带控件(Conveyor);(2)利用“Quick Properties”将5个传送带控件的位置坐标设置为(5,40,0)、(5,20,0)、(5,0,0)、(5,-20,0)、(5,-40,0);(3)打开传送带控件的属性对话框,在“Conveyor”选项卡的“Speed”选项中分别将传送带的速度设置为2、3、1.5、1、2.5;(4)利用“Layout”选项卡中的“Length”选项,将5条传送带长度均设置为30米。
12、放置3个货架,坐标分别为(66,55,0)、(66,10,0)、(66,-30,0),货架1设置为5列5层、货架2设置为8列8层、货架3设置为6列6层;
设置方法:(1)放置3个货架控件(Rack);(2)利用“Quick Properties”将3个货架控件的位置坐标设置为(66,55,0)、(66,10,0)、(66,-30,0);(3)打开货架控件的属性对话框,在“Size Table”选项卡的“Advanced”选项中,利用“Delete Bay”和“Duplicate Bay”删除或增加货架的列数;(4)在“Size Table”选项卡的“Level Heights”选项中,利用“Delete Level”和“Add Level”删除或增加货架的层
数。
13、将5条传送带分别与5个加工设备连接,传送带1和货架1连接,传送带2、3和货架2连接,传送带4、5和货架3连接;
设置方法:(1)5台加工设备和5条传送带设备进行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2)传送带1和货架2进行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3)传送带2、3和货架2进行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3)传送带4、5和货架3进行标准连接(按下键盘上的“A”键进行连接)。
14、为5条传送带各配置1台叉车;
设置方法:(1)在5条传送带设备旁各配置1台叉车;(2)将传送带设备和叉车进行中间端口连接(按下键盘上的“S”键进行连接);(3)打开传送带设备属性对话框;(4)在“Flow”选项卡中选中“Use Transport”选项,并选择第一个选项“Object Connected to a center port”。
15、设定仿真比例1:20,运行仿真模型10分钟,利用“Statistics”下拉菜单中的“Reports and Statistics”选项生成数据报告。
设置方法:(1)单击“Statistics”下拉菜单中的“Reports and Statistics”打开对话框;(2)选择“Summary Report”选项卡;(3)单击对话框右下角的“Generate Report”生成Excel数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