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
第五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的形式进行。
的形式进行。
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 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 依据),如下面三种变式图:
光合作用
碳出 入生 物群 落的 途径
碳进入 生物群落
化能合成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碳出 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
温室效应 (1)成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 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 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 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措施 ①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 ②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讨 论:
维持生态系统所 需的大量物质,例如 氧、水、氮、碳和许 多其他物质,亿万年 来会不会被生命活动 所消耗完?
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
形式: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石
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在生物群落中,C的存在的形 式:有机物中。
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循环形式
(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
B杯中加入30 mL蒸馏
水 是否含有微生物
优 秀 课 件 尽在 海波飞扬 优秀 课件 尽在海波飞扬
更多精彩:
联系作者:zhbghost@
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C、H、O、N、P、
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 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 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 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组成生物体的C、H、O、P、S 生 无 基本元素 物 机 群 环 反复循环 落 境
高中生物《第五章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打破了碳 循环平衡
2、“温室效应”的危害
会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 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禁止乱砍滥伐,同时大力植树造林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物质循环
特点 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范围 生物圈内,具全球性
食物链、食物网
6、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哪些?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7、碳以什么形式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
CO2
讨论:从图片分析中,我们可以得
出什么结论?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 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循环过程: 无机环境
二.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CO2 含碳有机物
2、碳在生物群落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有哪些?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4、碳以什么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CO2
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
5、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思考: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
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 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 全球性 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物质循环的特点:
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三、“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防止措 施
1、“温室效应”的形成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人类乱砍滥伐
2、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准确: 1、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 无机环境之间。( √ )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 相对独立的过程。( × )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
往返循环、具全球性
范围 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 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 金属、化学农药),通 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 量积聚的过程。因为这 些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 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 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 排出等特点,所以,生 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 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两者之间循环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碳循环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循环形式:
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碳循环过程
(1)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碳酸盐 (2)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 (3)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 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6)碳返回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与社会的联系
如果乱砍滥伐森林、大量燃烧煤、石油等 化石燃料,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 有何影响? 破坏碳循环 的平衡 大气中CO2 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温室效应的危害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开发新能源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增大绿化面积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特点
C
1、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 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联前系后]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相关成分或结构间的相互关系
(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关系: 垂体与其他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之间为双向箭头,其 他腺体与下丘脑以及下丘脑与垂体之间为单箭头,故图 2 中 1 是下丘脑,2 是垂体,3 是其他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4、循环过程:
CO2
无机环境
光合组作成用生、物化体能的合元成素作用
生物群落
呼吸反作复用循、环分解作用、化
石燃料燃烧
练习巩固1:
判断正误
(1) (2014·江苏)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温室效应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4.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 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 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 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 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 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必修③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默写: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__态__系_统__组___成__成_分_, _营_养__结__构_。 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__食__物_链___和_食__物__网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 系统的_能_量__流__动__ 和_物__质_循__环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高中生物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 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
解析 欲证明树叶的分解是由“某种细菌”所引起
的,应先将树叶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
干扰,同时应将灭菌后的树叶分两组,一组接种该细
菌,另一组不接种,两组均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以
便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乙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 用、___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 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①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 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每平方 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
实验现象 ①如果支持所作的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 ②如果不支持所作的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解析 题目未要求确定某种微生物,而是将土壤微生物 作为整体予以研究。总体思路:本题为探究性实验,要 先作出“是”或“否”的假设;据所给药品可知,碘是 检验淀粉的,斐林试剂是检验还原性糖的(即淀粉水解产 物);据实验步骤(2),可知实验分为A、B对照;所以综 合起来讲,围绕假设通过A、B的显色情况作出结论。
答案 B
碳循环
【例1】 右图是生态系统中
碳循环示意图,“→”表示
碳的流动方向,其中代表分
解者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⑤
2024年《yw》公开课教案

2024年《y w》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公开课选自2024年教材《Y W》第五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解释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现象。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讲解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解答实际问题。
5.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2)举例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3)谈谈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2. 答案:(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过程,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能量流动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物质循环则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2)例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肥料施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垃圾分类回收等。
(3)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共同维护地球家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应用方面还需加强。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78张PPT)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
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 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 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 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 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 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 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 个国际大城市。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A
练习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描述的是( )A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 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 水合成糖类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并将 无机氮的化合物通过反硝化作用返回到大气中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
碳的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
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 还有化能合成作
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不难看出,碳在生
(画出该生态系的结构模型)
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关系:
蚕
粪
茎叶加工物叶Biblioteka 水稻粪粪尿
桑
塘
泥
鱼
鱼粉 猪
粪尿
粪尿
提示:将废料变原料,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利用。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1张PPT)

。
注意:
1.物质: C、H、O、N、P、S等基本元素。
2.范围: 生物圈
3.循环: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4.特点: 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
二、碳循环的过程
思考讨论: 1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
碳是如何分别进入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各个环节的?
3 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
1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问题探讨: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 所需大量物质,例如 氧、水、氮、碳和许 多其他物质,亿万年 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 所消耗完?
• 你所呼出的CO2都 去了哪里?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元
素,在 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 之间往返循环利
用的过程,又称为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3、缓解“温室效应”措施 (1)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洁净能源。
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为载体
主要是无机物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循环利用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b 进入无机环境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
小结:碳循环的特点
(1)循环形式:主要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 与循 环有关 的活动
1.碳进生 光合作用 物群落 化能合成作用
2.碳在生物 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通 体之间传递:过食物链(网)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生活
某农户有如下经营模式:
肥料(买) 肥料(买) 饲料(买)
水稻 桑 鱼
猪 蚕
请你根据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建 立新的经营模式,使农户减少投入,从而增加收入 。
(画出该生态系的结构模型)
16
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关系:
蚕
粪
叶 粪
水稻
粪 尿
茎 叶 加 工 物
桑
塘 泥
鱼
鱼粉 粪尿
呼 吸 作 用
消费者
分解作用
分解者
6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CO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有机物
2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6)碳进入大气的活动: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这种 元素的循环利用,但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A、B、C、D各是什么 生物? A 绿色植物 B 植食性动物 C 肉食性动物 D 腐生细菌、真菌等 (2)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燃烧 (3)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 。用箭头在图上表示。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从A指向CO2的箭头) (4)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种类有腐生细菌、真菌等 。这些生物 的新陈代谢类型:同化作用方式属于 异养型 ,异化作用方式属 于 需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 。 (5)可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① 带有全球性、 11 ②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
C
D B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C D 分解 过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过______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能量 结合在一起。 石油、煤炭等 形式储藏在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_______________ 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CO2 形式存在。
2、CO2增多的原因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沿海城市被淹没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开发新能源
增大绿化面积
19
20
21
22
23
24
P104基础题 1.(1)√;(2)╳。 2.A。3.B。 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 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拓展题 提示: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 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 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 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P101旁栏思考题 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 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 体的排放。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 ③ 呼吸作用 ④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⑤
水循环: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95%, 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 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
氮循环: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 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体
物质
【第1课时】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 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 到 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 到无机环境 的循环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 特点:具有全球性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
这里的物质是指?
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
在哪两者之间循环? 生物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 无机 环境 群落 反复循环
氮循环示意图
14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物质 形式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以无机物形式循环
往复循环、全球性 生物圈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 固定、储存、转移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联系 (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
9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 CO2的方式。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呼吸作用 ③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④__________ 呼吸作用 ⑤_______ 燃烧 CO2 形式进行循环。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_______ 绿色植物 和大气之间 的循环。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7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其中代表分 解者的是 ,代表生产者的 是 。
8
例、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 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生产者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C]_____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 CO2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 递是以 ________ A 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B为 分解者 。
特点:具有全球性
3
碳的循环过程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 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 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4
碳的循环过程图解
5
C循环的图解
化石燃料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燃 烧 作 用
生产者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大气环境
猪
粪尿
提示:将废料变原料,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利用。
17
关注社会
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 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破坏碳循环 的平衡 大气中CO2 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
18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CO2过多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