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进展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全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XX:一.引言。
随着GJ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加强,矿山开采时所产生的环境破坏因素也越来越被重视。
矿山开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科学进展的辅助支撑,在矿山开采中,对地质环境因素的破坏不仅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更关系到采矿地区地质环境整体。
面对矿山开采后带来的环境破坏和影响,GJ政府部门也制订了很多方案,同时相关部门也进行改善监督。
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
矿山采矿易诱发地质灾害、影响大气环境,造成酸雨等,使土地和水均遭到破坏,产生“三废”污染等。
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对矿山治理中,受到GJ的高度重视。
在GJ“十一五”建设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被列入重点工程之中。
近些年以来,国土资源治理部门通过对各省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摸底,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规划,开展矿山公园的建设工作,保护矿业的遗迹,同时也加大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力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矿山治理缺乏经验参考,缺乏技术指导。
我国开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大型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则是在近些年来才得以重视。
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由矿山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影响区域也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较严峻。
由此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长期战役。
通过国土资源治理部门的规范和调控,在总体上看来,有所改善,但由于治理工作巨大,问题相对比较突出,这对矿山地质环境后期治理工作增加了压力。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治理中很难借鉴以往的经验,需要通过分析检讨,制定治理方案。
由于无治理经验可以借鉴,在对矿山环境治理中导致缺乏技术性指导,不利于治理工作的开展。
2.2传统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内容

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内容1、了解从(州市、县、镇)至矿山的里程(km)。
2、调查进入矿山区域的道路情况,道路路基和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坍塌滑坡现象(拍照)。
3、调查矿山周围村庄情况,几户、人口数、经济收入、外出人口数,人均收入、经济作物、动植物等等(列表)。
4、调查村庄房屋情况,询问村庄里有没有房屋开裂、塌陷等若有做仔细描述,询问村庄附近山体有没有发生过开裂、蹦塌、滑坡,村庄附近的冲沟、泥石流等情况(拍照)。
5、调查村庄和矿山饮用水情况,村庄的河流、溪沟其水流量、流向、河流宽度、水质(拍照)。
6、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坡度、高差、排水情况),矿山植被(覆盖率、物种)等(拍照)。
7、调查矿区气象水文,年最高和最低降雨量,年均降雨量,区域属哪个水系支流有几条。
8、调查矿山周围有没有古(新)滑坡体,其稳定情况、上覆地层、滑距、滑向、植被情况(拍照、列表)。
9、调查矿山道路边坡和平硐口是否有崩塌、不稳定斜坡体,其稳定情况、上覆地层岩性结构构造、崩塌体和不稳定斜坡体大小、坡度和产状、植被情况(拍照、列表)。
10、调查矿山周围是否有泥石流沟,其物质来源、冲沟两岸地层和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沟两岸的植被情况、坡度和坡降比、流向、形状“U”或“V”、对下游的危害情况(拍照、列表)。
11、调查矿山区域内岩溶是否发育,是否有溶洞、溶槽、溶蚀洼地等,其高度、宽度、长度,上覆地层、植被、稳定情况(拍照)。
12、调查矿山岩土体风化情况,岩土体风化程度描述、植被发育情况(拍照)。
13、调查矿山各个老硐和新硐位置,洞口岩层稳定性、洞口植被、围岩体、涌水量(拍照)。
14、调查矿山地表采空区和地下采空区,露天采空区的大小,周围岩性、采空区深度,采空区周围植被,地下采空区大小,地表是否开裂或塌陷,植被发育情况(拍照)。
15、调查矿山工业场,地层岩性、周围的排水设施和拦挡设施。
16、调查矿山排矸场、堆渣场,其高度、宽度、堆放位置、稳定程度、周围排水设施、拦挡设施、危害对象等。
矿山修复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矿山修复整治工作情况汇报一、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对矿山修复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各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为了促进矿山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矿山修复整治工作的投入和督导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汇报旨在总结和评估矿山修复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矿山修复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任务完成情况(一)已完成的工作1. 矿山环境调查评估:通过地质勘查和环境监测,对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为后续的修复整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 修复整治规划编制:结合矿山地质特征和生态环境需求,编制了矿山修复整治规划,明确了修复目标和工作方向。
3. 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对已废弃的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植被恢复、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等工作,逐步恢复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
4. 矿山治理设施建设: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如矿山排水处理设施、尾矿库处理设施等,有效防止了矿山对环境的污染。
5. 监测评估和效果检验:对修复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监测评估,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二)正在进行的工作1. 未完成的生态恢复工程:一些规模较大、历史较久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还在进行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力度。
2. 矿山地质环境隐患治理:对一些可能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隐患进行了初步排查,准备开展治理工作。
3. 环境保护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已建设的环保设施需要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生态监测和评估:对已修复的矿山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 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矿山修复整治工作的投入不足,导致了未能及时完成生态环境修复任务。
2. 监管不到位:一些矿山修复整治项目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环境保护设施运行不畅,影响了整体修复效果。
3. 部分项目规划不科学:一些项目的修复整治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导致工程实施效果不佳。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0509d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8.png)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 定义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框图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4.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矿山基本情况及远景规划、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等。
矿山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与重建调查报告

矿山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与重建调查报告前言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之一。
矿产资源的开发推动了近代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目前95%的一次能源,80%的原材料,要靠开发矿产资源提供。
另一方面,矿产资源是有限的,绝大多数开采后不能再生。
中国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初,还将处于矿产资源消耗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工业增长加上人口增长,对矿产资源构成强大的需求压力,在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同时,大大改变了矿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同时由于传统价值理论的缺欠,认为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可以无偿占有、无偿使用,加上急功近利的思想,实践中只顾追求产值增长速度,忽视对资源基础的维护,以至掠夺性地开发,导致经济产值虚幻增加,不可再生资源基础的持久削弱,并成为诱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重要社会济根源,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外一些矿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前苏联、捷克和斯洛伐克等,比较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起步早,起点高,相继颁布了有关工作的法律法规或条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生物系统工程和运营管理措施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治理重建工作起步并不算晚,但是主要由于长期以来无法可依,资金、技术、管理均不能适应治理重建工作的需要,发展较为缓慢。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的治理重建工作基本上处于零星、分散的状态,各地各部门要求不一,矿山难以适从,迫切需要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重建工作有个统一通盘的战略考虑。
为此目的,先要摸清矿区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目前的控制、恢复治理重建情况。
因此,调查和掌握矿区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及重建状况,了解其综合利用及恢复重建水平,评价污染的危害和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和对策,对制定环境规划和管理政策,搞好矿区开发的综合整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勘查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勘查措施左瑞琦(河北省地矿局地质勘查技术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1)摘 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能源开采、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矿山开采区周边地质会出现坍塌、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矿企要重视对矿山周边的地质环境保护,采取相对应的恢复治理措施,以降低矿山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质勘查措施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4-0193-2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easuresZUO Rui-qi(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Hebe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Shijiazhuang 050081,China)Abstract: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energy exploit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For example, geological collap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will occur around the mining area, which will damage the surrounding ecosystem. Mining enterpri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min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restora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mining and utiliz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mines.Keywords: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easures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
山西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及恢复治理方法对策分析

172矿山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地质灾难频频发生,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目前,矿山环境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不仅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1]。
山西省五台县某矿由于开采活动造成了不少地质环境问题和土地方面问题,直接影响了矿山的正常发展,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山建设及矿山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矿山地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工作的开展已经迫在眉睫。
1 概况1.1 矿山基本情况该矿位于五台县城北21公里处,豆村镇上苇地村北西,行政区划隶属五台县豆村镇管辖。
矿区地处五台山中西段南麓,区内地势陡峻,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多呈“V”字型沟谷,地貌类型为中山-高中山区。
矿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矿区西北部的坡盘梁,海拔2096.3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部,海拔1540m,海拔最大高差556.3m。
井田内植被较发育,无大的河流。
1965~2017年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7℃,七月份最热,一月份最冷,最高温度21℃,最低温度-10℃;雨季为七至九月份,年平均降雨量590mm左右,年蒸发量平均为1873mm,年平均风速为2.8m/s;无霜期130天左右,冰冻期为10月至次年4月下旬,冻土深度1.2~1.5m。
矿区内无村庄,距离矿区最近的村庄为上苇地村,位于矿区外东部约1.2km。
目前矿山开采水平在1688标高,对原有的PD1部分进行利用,平硐出口西南侧的山沟布置有废石场。
目前正在开采Ⅰ-1号铁矿体,设计服务年限为4.5a。
1.2 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五台群台怀亚群柏枝岩组(Ar 3b)以绿泥片岩、绿泥钠长片岩夹磁铁石英岩、石英片岩及绿泥绢云片岩为主、第四系上更新统(Q 3)由冲、洪积亚砂土,砂砾石层组成。
构造较简单,出露地层呈单斜层状,总体岩层产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8~4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家对各项能源矿产的开发也在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威胁人们日常居住环境和矿山开采的程度。
在这一前提下,绿色矿业已经势在必行,如何合理开发矿山地质资源,并减小其不利影响,是我们现在急需考虑的内容。
本文不但提出了要保证矿山地质资源的有序开发,同时也以注重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今后调查研究的方向与内容,由此推动矿山地质环境研究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和谐进步。
一、什么是矿山环境地质学在我们的认知中,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环境保护工作一般都相对薄弱,并由此还会产生一些地质问题。
并且,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与地质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一般是地质环境所造成的。
除此之外,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由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产生更大的环境伤害,使得地质变化过程更加复杂。
矿山地质资源具有的双重特点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它的双重特点是什么?即资源性与环境性。
如果,这两点比较好的地方则会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反之,则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将直接影响到矿山资源的合理利用。
纵观历史,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矿山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人们有效开发的问题,另外,矿山地质环境产生的变化一旦超出当地的合理容量,将会产生更多的次生灾害或者环境污染等,这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正常活动。
正因如此,矿山环境地质学应运而生。
在人类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由此产生很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过程,这些破坏过程的出现最终将导致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相互矛盾。
就如同矿山地质资源一样,由于其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而矿产资源又是我们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样。
使得我们在对待矿产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工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只用注重矿产资源的利用才能使得我们的社会得到发展,只用注重环境的保护才能更好的利用矿产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
轻度恶化( -3—0)
35.91%
轻度好转( 0—3)
56.90%
明显好转( >3)
5.99%
0.55% 0.65 % 18.40% 17.51 % 采煤引起 75.32% -18.42 % 采煤引起 5.73% 0.26 % 人工绿化
煤炭开采区 未开采区
3、采煤对植被生态的影响
沟床边喜水的柳树已干枯死亡
煤矿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严重区:新疆乌鲁木齐、塔城、阿克苏地、伊犁煤矿区; 青海祁连县煤矿区;甘肃窑街、阿干镇、华亭、靖远、山丹煤矿区;宁夏石 嘴山、石炭井-汝箕沟煤矿区;陕西渭北、神府、安康煤矿区等。
金属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区主要分布:青海锡铁山铅锌矿、祁连山铜矿、化隆 拉水峡铜镍矿、谢坑铜金矿、夏卜浪铅锌矿、三江源砂金矿开采区;甘肃镜铁山 铁矿、金川镍铜矿、白银铜矿、厂坝铅锌矿;小秦岭潼关金矿区、西成-凤太铅 锌矿带、旬阳汞锑矿带、略阳铁矿。
活鸡兔矿采空形成的塌陷裂缝
(一)采煤对水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现状
2、采煤对水环境的影响
张家渠煤矿矿坑排水,污染环境
3、采煤对植被生态的影响
➢近年来植被生态总体好转,但采空区植 被生态好转的幅度明显小于相邻,说明煤 炭开采对植被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指标
大柳塔 条件相近 矿区 的非采区
变化
备注
明显恶化( <-3)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
国土资源大调查于2002年启动了以省为 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 初步 摸清了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潜在危害。 截至2005年底全部完成了全国31省(区、市)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这项工作为 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规划、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矿山占地面积581.94万公顷; 全国矿山矿坑水年产出量达60.89亿m3; 矿山固体废弃物累积达到了219.62亿吨。
元阳老金山采矿区滑坡
1996年5月3日
死372人,伤146人. 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1970-5-26四川冕宁县泸沽铁矿盐井沟泥石流导致104人死亡
(3)划分出了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
2002
水位标高m
大柳塔水井
1081.6
1081.2 1080.8
1080.4
1080 1079.6
1079.2
9 10 11 12 1
234
567
8 9 10 11 12 1
234
56
2000
2001 时间
2002
采矿引起地下水位下降
土地沙漠化趋势预测
影响较小区
影响较大区
图8-5
缓慢发展区
缓慢逆转区
沟床边喜水乔木出现干枯病态
谷坡上喜水的杨树、柳树病态枯黄而耐旱 的杏树生长茂盛
黄土梁峁上灌草生长正常
3、采煤对植被生态的影响
林海煤矿突水后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植被影响示意剖面图
沙蒿、沙打旺和蒿草为主
非敏感区
柳树、杨树、杏树、 榆树、苹果树为主
高大柳树杨 树为主,胸 径 20— 40cm , 最 大56cm
非金属矿山环境地质严重区:西安市-宝鸡市,陕南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石灰岩、大理岩、 石棉、砂石、瓦板岩矿区;酒泉市—张掖市及白银市及陇南地区的平凉市—天水市石灰 岩、花岗岩、萤石、石棉矿区;青海察尔汗钾盐湖、芒崖石棉矿、祁连小八宝、双岔~ 黑剌沟石棉矿、共和县—互助县石灰岩矿区;宁夏镇北堡砂石场;新疆乌鲁木齐周边建筑 用砂采砂场、若羌县石棉矿区等。
沙蒿、沙 打旺和蒿 榆 树 呈 草为主 枝条状 生长
水位下降 敏感区
约20m
非敏感区
4、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煤矿开采形成了局域最低 排泄基准面,改变了地下水 动力场,降低了地下水位, 或疏干地下水,导致井水和 泉水干涸。
2100 流量 (L/s)
1800
1500
林海煤矿涌水实测流量曲线图
1200
煤炭资源分布及煤层埋深图
开展了采煤对水资源影响区划 提出了煤采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调查思路与方法
➢通过研究侏罗纪煤炭资源分布区水文地质结构、煤
层上覆基岩工程地质特征、冒落带与导水裂带高度预 测,进行采煤对水资源影响区划,提出煤采区水资源 保护对策。
(一)采煤对水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现状
1、采煤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005年5月21日泉水干 涸,原泉水12.12L/s
2005年5月21日突 水,流量2m3/s
狼窝煤矿
2005年井水干涸,原井水位 埋深4.6m,井深10.20m
林海煤矿
张家沟民井干涸,原水位 4.6m,井深10.2m,水位下
降大于5.6m,
泉水干涸后村民挖井取水
泉 水 干 涸
林海煤矿2005年5月21日开始涌水,到2005 年6月5日照片拍摄时煤矿涌水量仍达903.8L/s
(1)建立了31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 共录入数据113149组。
(2)摸清了我国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包括: 地质灾害(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 矿山“三废”排放造成矿区环境污染; 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地貌景观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含水层被疏干和破坏等。
引发各类地质灾害12000多处,死亡4200多人, 直接经济损失161.63亿元;
西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分区49处,面积311518㎞2;较严重分区29处, 面积491898㎞2;其余地区划属一般区,面积1546384㎞2 。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亟待恢复治理分区46处,一般恢复治理分区31 处,加强保护分区13处。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 影响严重区共94个, 较严重区83个,一般 区76处。 ◆严重区和较严重区 主要分布在山西山地、 燕山及阴山山地、鄂 尔多斯及呼伦贝尔高 原和华北平原西部的 山前平原。 ◆严重区和较严重区 多为煤矿、铁矿、金 矿、铜矿、建材、灰 岩、石膏矿区。
Qp2eol
J2a
J21--22y 2-2
3-1 4-3 5-3上 5-3
Ⅳ
N2
J2a J2z
1-2
J1-2y 2-2 3-1 4-2 5-2 Ⅴ
神府矿区
Qp2eol
N2
J2a J2z
1-2
J1-2y 2-2
3-1 4-2 5-2
Ⅵ
窟野河
J2z
1-2
J1-2y 2-2 3-1 4-2 5-2 Ⅶ
I—毛乌素组+萨拉乌苏组+白垩系+煤系地层
开展了采煤对含水层影响区划 提出了煤采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 勘查区煤炭资源包括府谷石 炭纪煤田和榆神府侏罗纪煤 田,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 构成威胁和影响的是榆神府 侏罗纪煤田。
➢ 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含煤8 层,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1~ 8号煤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 3~7层,属中下侏罗统延安 组(J1-2y)。
1.晋陕蒙能源基地(陕北地区)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
强度沙漠化
毛乌苏沙地
丰富的萨拉乌苏组含水层 侏罗纪煤层
采矿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含水层疏干(大柳塔)
流量l/s
双沟泉
7
6
5
4
3
2
1
0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2000
2001 时间
亟待恢复治理区102个 一般恢复治理区85个 禁采区171个 限采区39个。
重点恢复治理区(6个) 中期重点防冶保护区(9个) 中期防治保护区(11)
1.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 2. 区域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专题调查 3. 重点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专项调查 4. “十二五”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构想
截止2004年末,东三省 矿山企业总数14930个; 露天矿山8499座,占矿 山总数的62.9%;地下 开采矿山为4294座,占 矿山总数的31.8%;其 它占5.3%。能源矿山占 24%,非金属矿山占65 %。
东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分区
11处较轻区
老工业基地 -阜新、抚 顺等煤矿区、 鞍本铁矿区
煤 矿 涌 水
林海煤矿持续涌水情形 (2005年6月25日摄)
(二)采煤对水资源与环境影响区划
1、煤田水文地质特征
煤田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图
➢根据煤田地质结 构和含水层类型, 将陕北能源化工基 地侏罗纪煤田划分 为7个主要的煤田 水文地质结构类型。
榆横矿区
榆神矿区
Qheol Qp3al+1
Qheol Qp3al+1
900
600
300
0 05:5:31
05:7:31
05:9:30 05:11:30
冰冻 06:1:31
06:3:31
06:5:31
时间(年:月:日) 06:7:31 06:9:30
泉水消亡后显露的 烧变岩泉口
泉水消亡后干涸的沟床
煤矿 涌水 导致 泉水 干涸
4、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2004年泉水干涸, 原泉水5.119L/s
资源破坏
土地、林地及草地的占压与破坏,地形地貌、地 质遗迹、自然及人文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等;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 流失、土地沙化等;
环境污染 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煤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模型
1.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 2. 区域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专题调查 3. 重点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专项调查 4. “十二五”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构想
Qheol Qp3al+1
Qheol Qp3al+1
Qheol Qp3al+1
Qp2e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