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18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试题分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试题分析新乡市一中语文组(2018年6月15日)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从文本题材上看,今年节选的是杨国荣的《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属文化、哲学范畴,仍旧是千字左右,选文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化内涵深厚。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大题依然设置3个小题,均为单项选择,两道选择错误项,一道选择正确项,总分值没有变化,依然是9分。
3.考查内容上,第1题侧重于对主要概念的理解,第2题从2017年开始出现的重大变化依然延续,考查对文段整体论证的把握,这点在备考上尤其需要注意,第3题侧重于对文中观点的正确理解。
4.从考查难度上,整体难度不大,设置陷阱依然是七大类型,因此学生在做题时不能总是停留在找寻原句的阶段,应该特别注意训练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归纳、整合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 文章从体裁上看,本次所选择的小说与传记类文本有相似之处,在小说的形式下融入了很多真实的历史资料。
2. 从对试题的解析来看,4、5两题较为简单,从文中可直接获得有效信息,题型也较为常见。
第6题难度较大,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并不普遍,学生可能在练习中所见并不多,但是因为本篇小说阅读理解难度不大,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还是能做出来的。
这道题告诉我们,小说阅读做题固然重要,但不能机械,切实提高阅读能力才是根本。
3.从命题规律来看,文学类阅读改成必做以来,小说文本阅读难度有所降低,主题较为明显,2017年的《天嚣》与2018年的《赵一曼女士》理解起来都不太难。
另外从主题来看,对正面人物、英雄、正能量的歌颂呈延续状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从文本选材上看,材料围绕“量子通信”,由三则材料组成,就材料选取而言,理科学生在对量子通信发展的理解上更占优势,与论述类文本选取的诸子之学,一文一理,遥相呼应,毫无偏颇。
2.从命题规律上来看,与2017年相比,试题形式变双选为单选,即两道单选题和一道主观题,总分值不变,且该题并未加入图表的考查形式。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语文组李坤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
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
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
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
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
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
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
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评析详细答案-人教版[整理] 精品
![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评析详细答案-人教版[整理]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69866d86137ee06eff918b0.png)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题评析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长度有所缩短,思维含量明显增加。
全卷题目从去年的25道减至21道,其中第Ⅰ卷选择题由14道减至10道。
近几年一直作为必考内容的一些常规题目,如字音、词语选用、文言实词、现代文阅读双选题等,今年高考没有涉及。
但一些能够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思维含量较高、侧重鉴赏评价的试题,反而加大了比重,如文言文翻译、古诗鉴赏和散文阅读等。
以下是各小题评析:1.[考点]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B。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
A项“斐然成章”;C项“烦躁”;D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A。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词语特别是成语的能力。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
形容十分出众。
A项句子强调的是人才稀少的意思,可以改为“凤毛麟角”。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个考点通常包括对现代汉语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考查,今年主要考查了成语的使用,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3.[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D。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成分残缺,应当把“北京大学电影节”放到开头。
B项不合逻辑,“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
C项搭配不当,应当把“能否”去掉。
4.[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C。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语义性病句的能力。
C项句子中“批评的人”可以是文章中批评到的人,也可以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
这是典型的歧义句。
5.[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A。
[分析]A项仅仅强调中条山的山势特点,不能作为它“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的证据。
6.[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C。
[分析]A项与原文第二段“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的说法不一致。
2018年全国卷Ⅰ语文试题解析

高中学习交流群:9854211/9850646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答案】1.D 2.A 3.B【解析】这篇文章属于文化类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
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1.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D项混淆是非。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
2.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
根据原文信息“‘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
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
全国I卷2018语文全国卷Ⅰ命题分析

全国卷Ⅰ命题分析01整体分析1.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
实用类文本和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语段材料的现代科技的主题,和作文中国家大事纪事表的材料,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时代结合起来,放眼国家、关注社会。
2.注重文化自信的彰显,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论述类文本选取倍含思想厚度和历史渊源的“诸子学”,文言文渗透着对古人思想、智慧的领会与理解,诗歌表现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致力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加强基础考查,注重综合运用。
在阅读方面试题选取多种体裁文本,包括小说、新闻、诗歌、启事、传记、学术论文等文体,材料组合更加自由灵活,如非连续性实用文本阅读和以语段综合考查的语言文字应用题。
试题的设置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命题思路倾向于将答案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现个性。
02试卷结构考核能力等级:A:识记 B:理解 C:分析综合 D:鉴赏评价 E:表达应用 F:探究全卷共22题,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共70分,包括现代文阅读36分,古诗文阅读34分。
表达题80分,包括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
全卷的难度中等,对学生的能力考查集中在B级“理解”和E级“表达应用”之间,注重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分析和语言的表达,不设偏题怪题,注重命题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符合最新考纲的考核要求。
03模块分析(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文本信息,主动获取知识。
选取关于先秦诸子学说的文章,从继承和发展角度论证如何研究学习诸子之学。
与现在提倡的国学热契合,与时代紧密联系。
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依然是三道单项选择题。
重难点主要是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以及在筛选基础上的整合、分析。
2.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文学形象赏析能力和鉴赏表达能力,主要让考生通过阅读文本,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如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对文学形象、文本语言、文章主题赏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分析修改稿

2017年Ⅰ卷现 2018年Ⅰ卷 现代文阅读答案 代文答案 现代文答案 表述风格改变或回归 5. 5. 省去了许多不 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 必要的叙述交 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 代,使情节更 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 简洁; 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 集中描写人物 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 在特定环境下 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 的状态与感受, 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 使主题更突出。 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2017全国Ⅰ卷现代文阅 读主观题答案(190字)
5.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 代,使情节更简洁; 集中描 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 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6.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 这样写很真实; 故事戛然而 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留 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2018全国Ⅰ卷现代文阅读 主观题答案(379字)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合肥七中语文组 刘孝峰
2016~2018高考全国卷Ⅰ套
阅读量(选文+题目)、答题量的增加 现代文阅读答案表述风格的改变或回归
Ⅰ卷 现代文 阅读 古代诗 文阅读 语言文 字运用
写作
小结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3998 4579+2图 5470 322 193 379 1875 1930 1954 272 177 190 现代文阅读 1115+图 1166 1180+图 阅读量、答题量增加 119 94 149 75+1图 195 390 800 800 800 7063+2图 1513 7870+2图 8994+1图 1264 1518
5.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 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 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 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 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完整版)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新翰高中紫枫叶高考语文卷包括三个部分:阅读、语言文字基础题和写作,各大题分值分别是70分、20分和60分。
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在语文高考题中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写作水平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多了,写作必然不在话下;能写好作文,阅读亦肯定不会差。
故两者的学习可以齐头并进,同步提高。
今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总体来说,除了“语言文字运用”稍有变化之外,其它题型和去年基本一致。
一、阅读分为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分三种: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1、论述类阅读,三道选择题,9分。
文本内容常是和传统文化、哲学、心理、社会现象等有关的较深奥论述文。
所以要应对此类阅读,不但需要考生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内容的差别,还需要良好的文字概括能力与较强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2、文学类文本基本出自名家作品,一道选择题,两道分析题,15分。
今年的文学类文本出自著名作家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
文本不难看懂,但要真正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全面立体地分析赵一曼女士的形象,明白作者所使用的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述方式,那么仅仅看懂就远远不够。
考题需要考生从文本的每一细节中去体会人物的风采,认识英雄在当下的现实意义等等,需要考生较强的小说阅读鉴赏能力。
3、实用类文本与当下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题,12分。
引用《人民日报》、《自然》杂志和《参考消息》的文字,来展现中国科技的发展、经费投入及中国研究团队的贡献。
除了要多关注当今时事,了解国事天下事,我们也需对文本的大段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提炼,最终组织文字答题。
古诗文阅读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句名篇默写组成。
1、名句默写6分,情景式默写,只能平时多积累背诵。
2、古代诗歌阅读文本主要是名家作品,一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9分。
常考的诗人有李白、杜甫、李贺、苏轼等。
鉴赏诗词需要我们平时多了解阅读诗人的人生经历,即知人论世。
2018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卷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卷评析作者:佚名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第07期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变化,教育专家对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做出了以下评析。
整体难度系数?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作文?★★★2018年是高考改革全面推进的第二年,全国Ⅰ卷作为标杆性试卷始终走在高考前沿。
与2017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结构上基本保持稳定,着重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应试能力。
全卷分Ⅰ、Ⅱ两部分,22道题目,总分150分。
题型设置和分值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阅读量稍有增加。
试卷整体上贯彻教育部要求的“一体四层四翼”(一体指高考评价体系;四层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本原则,也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决心。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整体上延续了2017年的试卷结构,又略有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文学类文本阅读,今年全国Ⅰ卷延续了前几年的文体,依然选择小说阅读,但主观题增加1分,共15分。
2.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围绕“量子通信”,由三则材料组成,与去年相比,该题并未加入图表的考查形式。
3.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晋书》,其选材范围也打破《元史》《明史》的魔咒。
4.古代诗歌鉴赏,与去年相比,该题减少2分,共9分。
5.名篇名句默写,考查形式为理解性默写。
与去年相比,该题增加1分,共6分。
6.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形式有较大变化,一改前几年的出题形式,将3道选择题放到文本阅读中,可谓新颖。
两道客观题也转化为分别考查语言得体及图文转换。
7.作文,共60分。
题目类型为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材料作文。
全国Ⅰ卷的试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走探索路:立德树人2018年高考继续深入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精准落实“立德树人”考查重点,凸显高考育人功能。
此次考试也体现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巨大影响,比如:①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相关内容,如文学类文本题目《赵一曼女士》,通过对赵一曼这位烈士的形象描绘,表达出对革命烈士的尊敬、爱戴;②古诗文背诵占比增加,如古诗文背诵的分数由5分提高到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新翰高中紫枫叶
高考语文卷包括三个部分:阅读、语言文字基础题和写作,各大题分值分别是70分、20分和60分。
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在语文高考题中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写作水平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多了,写作必然不在话下;能写好作文,阅读亦肯定不会差。
故两者的学习可以齐头并进,同步提高。
今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总体来说,除了“语言文字运用”稍有变化之外,其它题型和去年基本一致。
一、阅读分为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分三种: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1、论述类阅读,三道选择题,9分。
文本内容常是和传统文化、哲学、心理、社会现象等有关的较深奥论述文。
所以要应对此类阅读,不但需要考生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内容的差别,还需要良好的文字概括能力与较强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2、文学类文本基本出自名家作品,一道选择题,两道分析题,15分。
今年的文学类文本出自著名作家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
文本不难看懂,但要真正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全面立体地分析赵一曼女士的形象,明白作者所使用的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述方式,那么仅仅看懂就远远不够。
考题需要考生从文本的每一细节中去体会人物的风采,认识英雄在当下的现实意义等等,需要考生较强的小说阅读鉴赏能力。
3、实用类文本与当下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题,
12分。
引用《人民日报》、《自然》杂志和《参考消息》的文字,来展现中国科技的发展、经费投入及中国研究团队的贡献。
除了要多关注当今时事,了解国事天下事,我们也需对文本的大段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提炼,最终组织文字答题。
古诗文阅读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句名篇默写组成。
1、名句默写6分,情景式默写,只能平时多积累背诵。
2、古代诗歌阅读文本主要是名家作品,一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9分。
常考的诗人有李白、杜甫、李贺、苏轼等。
鉴赏诗词需要我们平时多了解阅读诗人的人生经历,即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诗作的背景,对其诗作的理解就不会困难。
诗歌《野歌》的作者李贺被剥夺了考进士资格,因为其父李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别人说要避家讳,故考官取消了他的考试资格。
诗人本有着“仰天射落衔芦鸿”之才华之信心,没想到只能“麻衣黑肥冲北风”。
考生知道诗人的这段经历,才能理解第三联的“男儿屈穷心不穷”,即诗人的理想遭受破灭,陷入困窘之地,但诗人依然保持乐观之心,发出“寒风又变为春柳”之感叹。
故对诗歌的鉴赏不仅要了解其人其诗,还要扣住诗中的每个字眼整体分析。
3、文言文阅读题有断句、文化常识内容解说三道选择题和2道翻译题,翻译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以及固定句式,19分。
2018年较为简单,尤其是翻译题,没有比较难翻译的字词。
断句、文化常识与内容概括题,均不是太难。
文化常识的题要多积累,“践阼”即“登基”,“践”是“登上”,“阼”是台阶,根据其部首可以判断,故选项提到“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是错误的。
文言文水平的提高,除了课本的文言字词语法要过关,考生亦要在课外的文言阅读中多积累琢磨,不放过难点重点,有耐心恒心信心,认真仔细,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语言文字基础题,20分。
1、今年病句、成语、补写句子9分都放在一个文段里考,这是这几年来此题的一个变化,需要凭语感及认真的思考分析。
2、应用文是启事5分,故其语体色彩需凸显,不能处处口语化,对口语的5个词要进行修改,变成书面语。
3、文字介绍题,要把流程图用文字完整准确地描述出来,注意无需形容词,用简洁的文字把图之意表达清楚即可。
三、写作题60分
六十分的写作是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的。
今年的全国卷I和去年的相似,都和时代国家的发展相关,材料内容与当今年轻人的成长环境紧密联系。
这是多角度、开放性的材料作文题,不容易离题,但也不易写好得高分。
从材料内容看,包括人口、社会事件、科技、文化等方面。
要求考生从自己与时代的发展为立足点,再根据作文中的要求“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故议论文必须写到“我/我们、时代/中国/成就、2035年的他/他们”。
议论文的写作除了要多积累生活社会经验,还要关注国事天下事,培养自己对事物对世界的思考分析能力,锻造自己的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
总之,高考语文卷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要想在高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
首先平时要多阅读经典,多读名家名作;
其次,多做题,多琢磨出题规律及答案要点;再次,高考卷阅读题量大更需要我们摆正心态,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