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教案1人教版 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第八節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名詞:1、同化作用(合成代謝):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儲存能量,這叫做~。

2、異化作用(分解代謝):同時,生物體又把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並把代謝的最終產物排出體外,這叫做~。

3、自養型:生物體在同化作用的過程中,能夠直接把從外界環境攝取的無機物轉變成為自身的組成物質,並儲存了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

4、異氧型:生物體在同化作用的過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物製成有機物,只能把從外界攝取的現成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儲存了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

5、需氧型:生物體在異化作用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從外界環境中攝取氧來氧化分解自身的組成物質,以釋放能量,並排出二氧化碳,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

6、厭氧型:生物體在異化作用的過程中,在缺氧的條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機物分解,來獲得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

7、酵母菌:屬兼性厭氧菌,在正常情況下進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條件下,酵母菌將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學能來合成有機物的方式(如硝化細菌能將土壤中的NH3與O2反應轉化成HNO2,HNO2再與O2反應轉化成HN03,利用這兩步氧化過程釋放的化學能,可將無機物(CO2和H2O合成有機物(葡萄糖)。

語句: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異同點:①相同點都是將無機物轉變成自身組成物質。

②不同點: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無機物氧化產生的化學能。

2、同化類型包括自養型和異養型,其中自養型分光能自養--綠色植物,化能自養:硝化細菌;其餘的生物一般是異養型(如:動物,營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數細菌);異化類型包括厭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蟲、乳酸菌是厭氧型;其餘的生物一般是厭氧型(多數動物和人等)。

酵母菌為兼性厭氧型。

3、新陳代謝的類型必須從同化類型和異化類型做答。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一、教材分析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

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

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
需氧型、厌氧型
〔二〕概念和举例
〔填表〕
〔三〕化能合成作用
1.举例:硝化细菌
2.概念:一些自养生物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体外环境中无机物氧化所释放出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并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这种合成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
引言: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较详细地认识了动物、植物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第九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一〕概念:
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
〔二〕新陈代谢与同
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
〔三〕新陈代谢的意

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实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二、新陈代谢的类型
〔一〕基本类型
1.同化作用类型:
自养型、异养型
2.异化作用类型:
提问:新陈代谢与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以及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如何?
回答:从作用上看,新陈代谢分为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从代谢物的性质上看,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中,都包含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反之亦然。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纠正,并出示投影片,代替板书。〕
提问:新陈代谢在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提问: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你是如何具体理解这一概念
的?请根据细胞结构图讨论〔出示投影片〕。
〔学生讨论,然后由多个同学回答,互相补充。教师引导,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活细胞不断从细胞外吸进水、无机盐离子、氧、二氧化碳、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2.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内,色素吸收光能使二氧化碳和水在酶的催化下,通过一系列连续化学反应形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代谢平衡的概念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掌握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及相关概念。

3.能够应用代谢平衡的知识解释生物体内的反应过程。

二、教学重点:
1.代谢平衡的概念及其含义。

2.代谢平衡调节机制及相关概念。

三、教学难点:
1.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2.代谢平衡与生物体内功能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1.代谢平衡的概念及含义。

2.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3.代谢平衡与生物体内功能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示范和实验。

2.讨论与互动。

3.课堂练习及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体内代谢平衡调节的现象引入课题。

2.讲授:介绍代谢平衡的概念及含义,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观察代谢平衡的调节过程。

4.讨论:带领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体内代谢平衡与功能的关系。

5.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与实验中的表现。

2.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代谢平衡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八、拓展延伸:
1.生物体内其他代谢平衡的探讨。

2.生物体内代谢平衡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生物由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组成,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让课堂更有效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

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

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

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

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能够解释新陈代谢与生物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新陈代谢的两大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新陈代谢与生物体的健康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2. 理解新陈代谢对生物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介绍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过程分析: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呼吸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3.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案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新陈代谢与生物体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解释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3. 学生能够理解新陈代谢对生物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新陈代谢的过程。

3. 组织学生研讨新陈代谢在不同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影响。

教案编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ATP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ATP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ATP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理解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2、理解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4、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对于ATP的分子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分子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对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材中首先介绍了ATP水解和重新合成的过程:ATP与ADP的转化中,ATP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的末端,能很快地水解断裂,于是ATP转换为ADP,能量随之释放出来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也容易加上第三个磷酸,使ADP又转化为ATP。

在ATP与ADP的转化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活细胞内这个过程是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的。

同时还介绍了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ATP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很少的,如肌细胞中的ATP只能维持肌肉收缩2钞钟左右。

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观点。

3、对于ATP的形成途径,教材是在介绍了ADPATP循环的基础上,从动物(包括人体)和绿色植物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动物而言,产生ATP途径是是氧化磷酸化,即呼吸作用;对植物而言,产生ATP 的过程包括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和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新陈代谢基本类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新陈代谢基本类型

新陈代谢基本类型一、知识结构同化作用的两种类型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新陈代谢基本类型(B:识记)。

(二)能力调练通过学习自然界各类生物代谢类型,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应用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新陈代谢基本类型(2)解决办法:通过复习提问、讨论、归纳阅读课文解决。

2.难点及解决办法(1)难点:新陈代谢概念为教学难点。

(2)解决办法:从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为基础,阐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使学生懂得任何物质变化伴随着相应的能量变化。

来解决代谢概念。

3.疑点及解决办法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应同时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类型。

师生共同举例、讨论、分析说晓以达真正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总结、归纳,讲述难点。

让学生相互讨论,对比分析来理解代谢概念和类型。

六、教具准备表解,思考题、练习题。

七、学生活动1.学生回顾动、植物新陈代谢的知识。

2.学生讨论、比较、归纳新陈代谢的类型。

3.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教师所提的思考题。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1.理解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

2.理解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的异同。

3.准确判断各种生物新陈代谢的类型。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通过对绿色植物和高等动物新陈代谢的学习,我们已经懂得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的活动过程。

生物体的运动、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的。

那么什么叫新陈代谢?一、新陈代谢的概念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作答。

教师归纳: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都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物质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能量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问:生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悬怎样实现的呢?教师指出:新陈代谢过程中,包括两大作用,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命的新陈代谢
第九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目的: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B:识记)。

教学重点: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
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学用具: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投影片;课堂讨论题投影片;新陈代谢概念图解投影片;
代谢类型的概念和类型举例的投影片。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述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第九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一)概念: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

(二)新陈代谢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
(三)新陈代谢的意义:
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实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二、新陈代谢的类型
(一)基本类型
1、同化作用类型:自养型、异养型
2、异化作用类型:需氧型、厌氧型
(二)概念和举例 (填表)
(三)化能合成作用
1、举例:硝化细菌
2、概念:一些自养生物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体外环境中无机物氧化所释放出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并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这种合成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较详细地认识了动物、植物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是生物
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今天,我们在前面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新陈代谢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
请同学们阅读本节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5分钟。

)
提问:本节教材中讲解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回答: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
提问:对于新陈代谢的概念,我们在本章第一节中已经学习过,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什么叫新陈代谢? (回答:略。

)
提问: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

你是如何具体理解这一概念的?请根据细胞结构图讨论(出示投影片)。

(学生讨论,然后由多个同学回答,互相补充。

教师引导,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活细胞不断从细胞外吸进水、无机盐离子、氧、二氧化碳、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2、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内,色素吸收光能使二氧化碳和水在酶的催化下,通过一系列连续化学反应
形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

3、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糖类在酶的催化下通过一系列连续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
释放能量,形成ATP。

4、在核糖体内,氨基酸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组织蛋白质。

在细胞核内,核苷酸经过一系列化学
反应形成DNA和RNA。

5、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最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等不断排出细胞外。

由此概括总结出细胞中全部的化学反应总称为新陈代谢。

)
提问:新陈代谢过程中包括哪两个方面? (回答:略。

)
提问:什么叫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回答:略。

)
提问: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
小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者相互对立:如: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二者相互依存: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为异化作用的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异化作用分解有机物,又为同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能量。

二者不仅同时进行,而且同化作用过程中包含有物质分解,异化作用过程中包含有物质合成。

如糖类分解产生丙酮酸,经脱氨基作用和氨基转换作用形成丙氨酸。

提问:从代谢的性质看,可包括哪两个方面? (回答: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
提问:什么叫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回答:略。

)
提问:二者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
小结:物质合成伴随能量储存,物质分解伴随能量释放,二者不可分割。

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提问:新陈代谢与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以及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如何?
回答:从作用上看,新陈代谢分为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从代谢物的性质上看,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中,都包含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反之亦然。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纠正,并出示投影片,代替板书。

)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把分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释放能量。

提问:新陈代谢在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讨论回答: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通过代谢使生物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在此基础上,生物体才能进行生长、发育、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

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 提问: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逐渐在新陈代谢方式上形成不同的类型。

那么,新陈代谢分哪几种类型?
(回答:按同化作用方式分自养型、异养型;按异化作用方式分需氧型、厌氧型。

) (出示投影片,代替板书。

)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讨论总结各类型的概念,对每一种类型举1—2例进行说明,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请看下表。

(学生填表后,教师注意逐一校正。

讲述自养型时,插入“化能合成作用”。

)
讲解:自养型生物举例——绿色植物、硝化细菌。

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除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外,还有少数细菌能以不同方式合成有机物。

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转化为HNO2,再转化成
HNO3,利用这一氧化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这种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叫做化能自养生物。

讨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点。

讲述:相同点:都是将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

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提问:前面提到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星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各种复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试想,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否只有这么界线分明的四种代谢类型? (回答:不可能。

)
讲述:确实,在自养型与异养型之间,需氧型和厌氧型之间,都存在一些中间类型。

如: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两种方式均能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所以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又如,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含叶绿体及色素,在有光照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在无光照时,则通过体表吸收周转水环境中溶解的有机营养物质,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可见绿眼虫是兼自养与异养为一身的类型。

因此,生物界的代谢类型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

下面,我们结合刚才所学知识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出示投影片):
1、乳酸细菌、蘑菇、蓝藻各属哪种代谢类型。

2、在生命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代谢类型出现的顺序应如何。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两方面的知识,也是新陈代谢一章的总结课。

大家要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深刻理解新陈代谢这一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并注意观察周围生物体的代谢类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
分析上图中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