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景句及答案
2020高考语文病句修改和得体专题复习

(2018·全国卷Ⅱ)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 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 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 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为报纸栏目征集新闻线索。根据 语境,注意词语的正确搭配、语体色彩及其表达效果等。
1.“参加”的一般是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而“重大事件”既非“组织”,亦 非“活动”,可用“参与”或“亲历”。
“快来了”改为书面语“将至”或“将临”。
“光临”是指宾客到来,敬辞,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 或“参加”。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敬辞,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奉 上”“奉送”或“敬赠”。
“先睹为快”指以先看到为快事,形容殷切盼望。不能说恩师殷切盼望看到自己 的书,该词用于此处不得体,应改为“指正”或“斧正”。
• (1)语中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 (2)为使语意明确,应把“免费”一词加入A、B、C、D的 处。
• (1)“为感谢广大顾客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语序不 当)
• (2)B
• 8.下面一则征稿启事的草稿片段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 征稿(文)启事:征稿
• ①大家送来的许多礼物(语序不当)。
• ②“从前”和“往事”重复,改为“回忆起了从前的事”或“回忆起了 往事”。
七年级语文练习5.诫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诫子书
建议:10分钟 答案:P8 总分:14分 得分: _____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一、(福建莆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_题___。_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 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 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 饿的意思。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不 ___挨___饿___、__不___受___冷__就___满___足__了___,___何__必___贪___图__吃___好___的__、___穿___好__的___呢___?_ (_“___寒__”__“__足___”__“__图__”___“__着__”__各___0_._5_分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字词:寒,寒冷。足:满足。 图:贪图。着:穿。
3.本文运用了_设__喻___的写法,阐明了_施___行__仁__义__(_每__空___1_分__)的道理。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本文通过林、鸟、水、鱼的关系来 讲施行仁义的道理,是设喻。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树林广袤就有飞鸟
栖息,水域深广就有鱼儿游弋,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人们都 知道害怕、躲避灾害,不知道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发生。仁义之道, 应当在心中思索,常常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如有片刻懈怠,就 会远离仁义之道。这就好比用饮食来保养身子,要让肚子经常吃饱, 才能够维持生命。”
《诫兄子严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诫兄子严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
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诫兄子严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诫兄子严敦书两汉:马援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
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
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境默写及答案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境默写及答案
(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境默写及答案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借用“”比喻,说明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借用“”比喻,说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警拔有力,发人深省。
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作者希望兄长的儿子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后能像听见了他们父母的名字时所应采取行为是“,”。
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说明郡里的将领们和州郡内的百姓对杜季良意见很大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 2.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3.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
2。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闻人过..(),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1),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节俭,廉....(),口无择.()言,谦约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2);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3)。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 )辄切齿..(),州郡以为言..()不愿子孙效也。
”...(),吾常为.()寒心,是以难点释义:施衿结缡:施,结,佩戴;衿,带子;褵,佩巾。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导。
刻鹄不成尚类鹜:指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
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老虎不成,却象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二、重点句子翻译1、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4分)2、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
(4分)参考答案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讥讽、议论),而通.(交往)轻.(轻佻)侠客。
援前.(前往)在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还书(向家写信)诫之曰:“吾欲汝曹..(你们)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对错)正法(朝廷的法令制度),此..(过失),妄.(胡乱的评论)是非吾所大恶..(特别厌恶的)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的原因)复言者,施衿结缡(1),申.(反复地陈述)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诫兄子严敦书的诗词练习以及答案

诫兄子严敦书的诗词练习以及答案诫兄子严敦书的诗词练习以及答案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
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
②正法:正当的法制。
③衿:佩带。
缡:佩巾。
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④谨敕:谨慎。
6. 对文中下列加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书诫之曰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轻通侠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所以复言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陷为天下轻薄子吾从北方闻子为梯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9.翻译下列。
(6分)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诫兄子严、敦书》)(3分)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专题08 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名句默写专练(八)

2021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名句默写专练(八)1.补写句子。
(1)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邻国之民不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也?(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4)养生丧死无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民不加多斧斤以时入山林王道之始也申之以孝悌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寡”“斧”“悌”“莩”。
二、情景默写2.名句名篇默写。
(1)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后,接着运用“______________”的事例加以论证。
(3)韩愈《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圣人和其所从的老师进行评价,以实例证明了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答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
易错的字有:齿、智、欤、郯、苌弘、襄、聃、贤。
3.(1)《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择师不以身份和年龄为标准。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专项训练 5 篇(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1-5 题。
(20 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 ;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 ;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 分)申父母之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③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数郡毕.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①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4 分)(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景句及答案
1、马援对侄子马严、马敦的“,”行为很是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
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
2、马援自比侄儿父母,语重心长,反复叮咛的原因是,,。
3、马援认为龙伯高的优点是什么,,,。
4、马援认为杜季良为人处世的特点是,,,。
5、马援用“ ”、“ ”两个比喻句,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
警句。
1.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2.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3.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4.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5 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