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基本之易混淆字辨析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1、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初中语文 易混同(近)音字、词辨析

初中语文易混同(近)音词辨析1、包含——里面含有。
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包涵。
2、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
如:学习必须刻苦。
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
如:你必须离去。
必需——一定要、不可缺少,动词。
如:煤和铁是工业上所必需的原料。
3、辨明——辨别清楚。
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辩明——分辩清楚;辩论清楚。
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
4、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能带宾语。
如:变换位子;适应季节的变换。
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地或奇异地变化。
不能带宾语。
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5、不和——不和睦。
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
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作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这一事件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利。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的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文字(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10、“采”与“彩”“采”与“彩”这两个同音字,字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
书报刊上常常“采”与“彩”不分,造成用词错误,如把“光彩”写成“光采”,“喝彩”写成“喝采”,“风采”写成“风彩”等等。
要区别“采”与“彩”,关键在于辨清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
“采”主要表示人的容貌、姿态、神情和精神境界,如神采、风采、文采、神采奕奕、风采动人、无精打采、兴高采烈等。
初中语文易错字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易错字词归纳总结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是学生们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学好语文,不仅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还需要对常见的易错字词进行归纳总结。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语文中常见的易错字词,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和记忆。
一、同音字1. 针 vs 真这是一个经常容易混淆的同音字组合。
针字指的是缝补衣物的针状器具,而真字则是表示事物实际的真相。
当我们写作时,应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使用的字。
2. 汽 vs 奇汽字指的是蒸汽和汽车,而奇字则是表示奇特、罕见的意思。
在语文中,同样要注意根据语境来选择正确的字。
二、近义词、反义词1. 实际 vs 现实实际和现实在意思上都与实际情况有关,但是实际更偏重于真实、具体的情况,而现实则强调事物的客观存在。
2. 维持 vs 保持维持和保持在意思上都有保持某种状态的意思,但是用法上有所区别。
维持更侧重于继续保持原有的状态或状况,而保持则更偏重于持续维持某种状态。
三、多音字1. 重 vs 冲重字有多种读音,比如“重量”读zhòng,“重视”读zhòng。
“冲”字也有两种读音,比如“冲击”读chōng,“冲洗”读chòng。
学生在书写和阅读时应结合上下文确定正确的读音。
四、易混淆字1. 纪念 vs 纪年纪念指的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或者某个人而开展的活动,而纪年则是通过年号来标记历史事件的发生。
2. 创造 vs 创作创造指的是创立、发明新的事物,而创作则是指创造艺术作品,比如写诗、画画等。
五、易错用词1. 了 vs 了解了字是表示动作的完成,而了解则是指对某个事物的了解、理解。
2. 逗 vs 读逗字是指引起笑的意思,而读则是指通过视觉获取信息,阅读。
在语文学习中,如果掌握了常见的易错字词,就能避免许多错误和困惑。
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注意,通过课文、练习和阅读来加深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起来,初中语文易错字词主要包括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和易混淆字。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常见的易混易错字辨析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常见的易混易错字辨析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易混易错的字,这些字在形状和读音上非常相似,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
正确辨析这些易混易错字,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准确表达和阅读理解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对常见的易混易错字,并提供正确的用法和例句。
1. 贪与嗔贪(tān)和嗔(chēn)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容易引起混淆。
贪有贪婪的意思,而嗔有生气、发怒的意思。
例句:贪者多获财,不可不慎。
嗔怒者易伤身,宜多忍耐。
2. 宁与甯宁(níng)和甯(níng)都是表示安宁、宁静的意思,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稍有差别。
例句:宁静而致远,可以长久用功。
甯静而无为,可享人生安康。
3. 讠与讧讠(yán)是“言”的意思,而讧(hòng)则表示争论、争吵。
慎言是为上策,勿讧是为上人。
4. 筵与罨筵(yán)是酒席、宴会的意思,而罨(yǎn)则表示阻挡、遮蔽。
例句:盛世筵开,万国宾朋皆至。
罨去形迹,隐姓埋名。
5. 斩与暂斩(zhǎn)表示砍、割、截,暂(zàn)表示暂时、暂且。
例句:立志于斩寇,振兴我国。
暂停一切行动,等待上级指示。
6. 焉与兹焉(yān)表示处所或举行的地点,兹(zī)表示此、在这里。
例句:孰焉能幸免此劫?兹地乃我家乡。
繁(fán)指繁复、复杂,篆(zhuàn)是一种古代的字体。
例句:思绪繁杂,难以入眠。
学书法时,要掌握篆字的基本形态。
8. 畏与惧畏(wèi)表示害怕、忌惮,惧(jù)表示畏惧、恐怖。
例句:畏责任者智谋不足。
惧人者少勇气。
9. 论与谮论(lùn)表示讨论、辩论,谮(zèn)表示诽谤、中伤。
例句:善于论道者言之有理。
莫谮人者志节可嘉。
10. 始与式始(shǐ)表示开始,式(shì)表示形式、样式。
乐观是成功的始基。
我国的写作式多种多样。
以上是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常见的易混易错字的辨析。
初一语文常见错别字辨析与纠正

初一语文常见错别字辨析与纠正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说,语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错别字的困扰。
错别字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语文成绩,还可能导致对文意的误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初一语文常见的错别字进行辨析与纠正。
一、因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写错的字1、“在”与“再”“在”表示存在、正在等意思,如“我在家”;“再”表示又一次、第二次等意思,如“再见”“再次”。
很多同学会把“再”错写成“在”,比如“我下次在来”,这里就应该用“再”。
2、“进”与“近”“进”有进入、前进的意思,“近”则表示距离短。
“走进”不能写成“走近”,“附近”不能写成“附进”。
3、“以”与“已”“以”常见的用法有“以为”“以前”等,“已”表示已经。
“我已经做完作业了”,这里不能用“以”。
4、“做”与“作”“做”侧重于具体的动作,“作”侧重于抽象的行为。
“做功课”“做作业”要用“做”,“作出贡献”“作报告”要用“作”。
但也有一些固定的搭配,如“作为”“当做”等。
二、因字形相似而写错的字1、“辩”“辨”“辫”这三个字非常相似。
“辩”侧重于通过语言来争论、辩解,如“辩论”;“辨”侧重于分辨、辨别,如“分辨是非”;“辫”则与头发有关,如“辫子”。
2、“崇”与“祟”“崇”有高大、尊敬的意思,如“崇高”“崇敬”;“祟”表示不正当的行为或鬼怪,如“鬼祟”。
注意“祟”字上面是“出”,下面是“示”。
3、“己”“已”“巳”这三个字的字形很接近。
“己”是自己的意思,“已”表示已经,“巳”读音为sì,用于地支的第六位。
4、“戍”“戌”“戊”“戍”读shù,意思是防守,如“戍边”;“戌”读xū,用于地支的第十一位;“戊”读wù,在天干中排第五位。
三、因意思理解错误而写错的字1、“迫不及待”这个词常被错写成“迫不急待”。
“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及”是达到的意思,而不是“着急”的“急”。
2、“再接再厉”很多同学会写成“再接再励”。
“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
中考常考易混字辨析

中考常考易混字辨析A【暗黯】暗:光线不足、秘密的或糊涂不明白。
黯:阴暗,多用于形容忧郁伤感的样子。
“暗淡”可作“黯淡”,但“黯然”不可作“暗然”。
B【暴瀑爆曝】暴:突然而且猛烈,如“暴涨、暴风雨、山洪暴发”;凶狠,残酷,如“暴君、暴行”;暴烈急躁,如“暴脾气”;糟蹋,如“自暴自弃”。
瀑:Bào,瀑河,水名,在河北;pù,瀑布,如“飞瀑”。
爆:猛然破裂或迸出,如“爆炸、爆出火花、火山爆发、爆发战争”;一种烹调方法,如“爆肚儿”。
曝:bào,曝光;pù,晒,如“一曝十寒”。
【弊毙毖】弊:欺骗行为或毛病、害处,如“舞弊、弊端、利大于弊”。
毙:死(用于人时多含贬义),如“枪毙、毙命、击毙”。
毖:谨慎小心,如“惩前毖后”。
【辨辩】辨:辨别、分辨,如“辨认、辨析、明辨是非”。
辩:辩论、辩解,如“争辩、辩驳、辩护、答辩”。
【搏博膊】搏:搏斗、对打,如“拼搏、肉搏”;跳动,如“脉搏”。
博:(量)多、丰富,如“渊博、地大物博”;通晓,如“博古通今”;博取、取得,如“聊博一笑、以博欢心”。
膊:胳膊,如“赤膊”。
C【才材】才:才能,如“德才兼备、才华横溢、人尽其才”。
材:材料,如“木材、钢材”;资料,如“教材、题材”;某类人,如“栋梁之材”。
【采彩】采:表示动作,如“采集、采用、采访”等;表示精神状态,如“丰采、风采、神采奕奕、兴高采烈”等。
彩:用于表示颜色、花样、赞赏的欢呼声,如“光彩照人、彩霞满天、丰富多彩、喝彩”等。
【残惨】残:表示不完整,残缺,如“这部书很好,可惜残了”;表示剩余的,将尽的,如“风卷残云”;表示伤害,毁坏,如“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凶恶,如“残忍之至、残酷无情”。
惨:悲惨,凄惨,如“惨绝人寰、惨不忍睹”;程度严重,厉害,如“敌人又一次惨败”;凶恶,狠毒,如“惨无人道”。
【崇祟】崇:形声字,声旁是“宗”,意思是像山一样又高又大,如“崇山峻岭”。
祟:借指不正当的行动,如“作祟、鬼鬼祟祟”。
易混淆字辨析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
5.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6.BP机,是BEEPER的缩写,不要写成BB机;可直接写成寻呼机。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9.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10.辨与辩,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辩证。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12.们:表示确定数目的名词,后面不能加们字。
如:不能说三个孩子们;但名词前的数量短语是不确定的数目,可以加们字,如可以说全体同志们那些孩子们诸位先生们......13.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
14.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15.布署不是一个词,它是部署的误写。
16.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
17.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18.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
19.长年累月不能写作常年累月。
20.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词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
21.彩与采,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
中考语文 易混淆二字词语辨析

中考语文易混淆二字词语辨析1. 安适安详安适——重在强调环境的“舒适”性。
安详——多用来形容人的神态平静、举止从容稳重。
(1)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恒久的幸福,只有瞬间的惬意和安适。
(2)我们时常可以见到三五成群、满头白发的老人们凑在一起晒太阳、下棋,阳光洒在他们满是皱纹的脸上,看上去是那样的从容而安详。
2. 斑斓斑驳斑斓——灿烂多彩。
斑驳——多形容颜色的杂乱。
(1)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
(2)夏夜,院子里的槐树沐浴在月光的清辉里,投下斑驳的碎影。
3. 迸射迸发迸射——强调了放射的强烈。
迸发——主要强调发出的突然。
(1)一道道闪电不时迸射而出,吓得我在墙角瑟瑟发抖。
(2)教室里迸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4. 诽谤非议诽谤——突出说人坏话以致损人名誉。
非议——责备,侧重无端地指责。
(1)生活中总有被人嘲笑,被人诽谤的时候,不要让其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而要让它成为你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2)在一个热爱动物的国家里,有许多人几乎用同样的方式悼念宠物的离去,而这些人的情感表达偶尔也会引发非议。
5. 讪笑嗤笑讪笑——突出笑的勉强。
嗤笑——带有轻蔑之意。
(1)女生抬头看见了一张惊讶而且平凡陌生的脸后,讪笑着后退。
(2)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始终坚持自己的写作,最终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
6. 崇尚崇拜崇尚——客体一般指抽象的“正义”“道义”等。
崇拜——主要是对英雄人物而言。
(1)许多人崇尚理想主义,但它往往带来失望或烦恼。
(2)肖邦是我最崇拜的钢琴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中,渗透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体验。
7. 诚恳诚意诚恳——主要形容主体对象的态度。
诚意——侧重真诚的心意,是名词。
(1)诚恳的态度虽然可以后天养成,但也是一种天性使然。
(2)爱朋友,喜欢朋友,用诚意去对待朋友,但不要依赖朋友,更不要苛求朋友。
能做到这几点,你才可以享受到交友的快乐。
8. 纯粹纯正纯粹——侧重于指材料、思想的不混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说文解字”解字方法:1、造字法解字。
2、词义分类。
3、易混词比较。
4、重点词举例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一、名词字义的辨析使用霭与蔼霭与蔼为形声字,形旁分别为草字头和雨字头。
草字头表和气、和善,如蔼然、蔼如、和蔼可亲;雨字头表云气、烟雾,如烟霭、暮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
“反”做声旁的字片状较硬的物体,如模板、板块、板材、黑板报、板蓝根、跷跷板、跌停板等。
指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如铅板、排版,书籍排印一次为一版,如初版、再版、版权、版式、木版画、第二版(报纸一面为一版)、头版头条。
注意:“版画”不能写作“板画”,“版图”不能写作“板图”。
山坡、斜坡:~上走丸(喻迅速)。
bān1.拉,引,牵,如扳机扳手~动~道岔。
2. 扭转,~回败局。
~本(赌博时嬴回输掉的钱)。
“宾”与“傧”。
“宾”是指客人(跟“主”相对)。
例如:嘉宾、外宾、宾至如归。
而“傧”意义比较狭窄,指古代称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例如:傧相。
壁和璧的意思有墙(铜墙铁壁、家徒四壁)、陡峭的山石(如悬崖峭壁)、营垒,军营的围墙(坚壁清野、铁壁合围、作壁上观)。
,圆而有孔的玉器,如白璧微瑕、完璧归赵、珠联璧合、中西合璧、原物璧还(敬辞)等。
蓖与篦:蓖麻篦子从字形上很好区分。
“词”与“辞”一般说来,侧重词语之意的,用“词”,侧重词语句子等表达方面意思的,用“辞”。
“词”与“辞”这两个字音同义近,有时可以通用,但并非所有语境中都可以通用,应加以辨析,区别使用。
如词典与辞典,词讼与辞讼均通用,按首选词型,应用前者。
辞赋与词赋,辞令与词令,辞章与词章,辞藻与词藻亦通用,按首选词型,应用前者。
词调、词法、词锋、词根、词汇、词话、词句、词类、词牌、词语、词曲、词人、词素、词尾、词性、词序、词义、词韵、词组、词缀等,不能用“辞”。
辞别、辞呈、辞费、辞工、辞年、辞色、辞书、辞岁、辞职、辞退、辞行、辞谢、辞灶、修辞、辞赋、辞藻、楚辞、辞海、《木兰辞》等,也不能用“词”。
成语如义正词严、词不达意、理屈词穷、陈词滥调等,也都用“词”。
才─材才:①才能、才华,如“德才兼备”“才华横溢”“人尽其才”“多才多艺”“才高八斗”“才疏学浅”“恃才傲物”等。
②有才能的人,如奇才、干才、将才③副词,如只有……才能……材指材料:①木材,材料、资料,资质能力等,如就地取材、题材、耗材、大材小用,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
②有才能的人,如人材。
注意:“人才”可写作“人材”。
“大材小用”“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说的还是材料的使用,用的是比喻义,所以仍要写“材”。
“分”是会意字,从八,从刀。
一撇向左、一捺向右的“八”就是分的意思,从“刀”是指以刀剖物,使之分开。
所以“分”的本义是一分为二,分开。
比如,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秋分”就是指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9月23或24日,日光正射赤道,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从而表明季节的变化。
有f ēn 和fèn两个读音。
读fēn时,表示分离、分别、分布、分寸、分红、分析等意思,与“合”相对立,这时不会和“份”混用,如《三国演义》里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分”在读fèn时,就容易和“份”混淆,引起误用。
在报刊上常看到:“过份”“缘份”“份量”“份内”“份外”“看在朋友的份上”等等,这些“份”都用错了,应该用“分”才对。
“分”fèn有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分配、分支、部分、表示分数、比率(如百分之十)的含义。
由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又引申出“分”读作fèn时的成分、职责(权利)的限度、情分、情谊等含义。
“分”在读fèn时,表示的意思大体上有:①表示物质成分,如成分、水分、养分、盐分、糖分等:②指情谊、机缘、资质等因素,如“情分”“缘分”“天分”“福分”;③表示重量,如分量超重、分量不足等;④表示不同身份、职业,如工人成分、农民成分等;⑤表示格外的意思,如分外高兴、分外明亮等;⑥表示工作上本分以内或以外的事,如分内事、分外事;表示职责和权限,如守本分、太过分、恰如其分、分所应得等;⑦表示属于一定阶级、阶层和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分子、先进分子、落后分子、不法分子等;⑧料想,如“自分不能脱”。
“份”是形声字。
从亻(人),分声,表示的意思大体有:①用在有关名词后边表示划分的单位(行政区域和年月等),如省份、县份、年份、月份等;②表示量词,如一份饭、一份报纸、一份礼品、一份账单、一式两份等;③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如股份、等份、份额、份饭、有我的一份等;④表示人的身分,现在通常写作“身份”。
如身份证。
错误举例:“成分”误作“成份”,“年份”误作“年分”。
函涵含函:1)信件,如函件、信函。
2)套子,如函套涵:1)包含,包容,如涵养、海涵、涵泳优游,2)涵洞;桥涵“函”、“涵”音同形近,“涵”可以作动词,表示包含,“函”只能作名词“含”与“涵”都有包含、包容的意思,但用法不尽相同。
“含蓄”与“涵蓄”通用,但一般都用首选词型“含蓄”;“含义”与“涵义”也通用,但一般都用首选词型“含义”。
反映概念的内容,称“内涵”;某一事物包括、包容的内容,称“涵盖”,这里都只能用“涵”。
表示人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叫“涵养”,与此有关的“涵容”“包涵”“海涵”等,不能用“含”。
若表示内藏而不外露的,如含笑、含羞、含悲、含泪、含怒、含恨、含冤、含苞欲放等,只能用“含”,不能用“涵”。
应注意,包含与包涵,两个词常常误用,包含意为里面含有,包涵一般用于客套,表示请人原谅。
“籍”与“藉”(jí)是竹字头,用法有三:①书籍、册子,如古籍、簿籍;②籍贯,如原籍;③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如国籍、党籍、厂籍、户籍、学籍等;④登记,如籍没、籍吏民。
是草字头,意为垫、衬(枕藉)、抚慰(慰藉)、含蓄(蕴藉)等(以上意思读jiè)。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中的“藉”意为践踏。
“藉(jí)”有杂乱的意思,常用词是“狼藉”,可解作乱七八糟。
比如,“杯盘狼藉”是形容吃饭之后,酒杯碗筷和吃剩的东西乱七八糟摆放的样子。
“声名狼藉”是形容人的名声极坏,名誉扫地,乱七八糟。
千万注意,不可将“声名狼藉”和“杯盘狼藉”两个成语中的“藉”字用别的字代替。
古文中,“藉”字还可同“借”通用,解作借。
是利用、假托或借用之意。
“籍”与“藉”均可作姓氏,不要弄错。
表示①留下的痕迹,如足迹、踪迹、印迹、笔迹;②前人留下的遗迹(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如古迹、陈迹;③人们做过的事情,如事迹、形迹、迹象等。
表示①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如纺绩、绩麻。
②业绩,如成绩、功绩、战绩、劳绩、绩优股等。
“先进事迹”也包含业绩的内容,但主要指已做过的事情,所以用“事迹”而不用“事绩”。
“古迹”主要指古代的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所以用“古迹”不用“古绩”。
“兰”“蓝”“篮”指兰花、兰草、玉兰、剑兰、紫罗兰等花草,不表示颜色。
指颜色,如蓼蓝、蓝色、蓝天、蔚蓝、蓝晶晶、蓝宝石、蓝筹股等,感光后变成蓝色的图纸叫“蓝图”,著作所根据的底本称“蓝本”。
“兰”“蓝”也作姓氏,不可混淆。
花篮、菜篮、篮球、菜篮子等,都要用竹字头的,与颜色无关,不能用“蓝”。
繁体字蘭、欄、攔已简化为兰、栏、拦,但“澜”并未简化成“栏”,不能混写。
色彩斑斓,不能写成“斑澜”。
“阑干”与“栏杆”可通用,但古文中不可混淆,如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澹万里凝”中的阑干不是栏杆意思,而是纵横交错之意,写出诗人零乱飘忽的心情,白居易的诗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阑干也是纵横交错之意,而辛弃疾的词“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阑干则是栏杆之意。
衣衫褴褛的“褴褛”可写成“蓝褛”,但不能写成“篮褛”。
“磬”“罄” “馨”“磐”下从“石”,指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也指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用铜制成。
下从“缶”,缶是一种装物品的瓦器,类似缸。
“罄”原指瓦器中空了,后引申为空、尽的意思,如告罄、罄尽、罄竹难书、罄其所有等。
xīn),从香,意思为芳香,散布很远的香气,如~香、馨逸(香气洋溢;芳香远播)、如兰之~、惟吾德馨、垂~千祀(喻长存的英名)。
pán)是指大石,如坚如磐石、磐石无转移等。
注意“涅槃”(pán)一词的写法。
“难”的形近字指河、海、湖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泛指河、海、湖边比岸低的地方,如河滩、海滩、沙滩等;也指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急的地方,如险滩。
主要有四层意思:①摆开、铺平,如摊牌、摊场、烂摊子、把凉席摊在床上,把事情摊到桌面上等;②指设在路边的售货处,如地摊、菜摊、水果摊、摆摊儿等;③分担,如分摊、摊派等;④指烹饪时把糊状食物倒在锅中摊平,如摊鸡蛋、摊薄饼等。
“滩”与“摊” 的区别还在于:“摊”可以作为量词,而“滩”不作量词。
“摊”作为量词时,用于指摊开的糊状物,如一摊血、一摊水、一摊稀泥、一摊污渍等。
“意”与“义”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心思(如意志、意会、意表、意向、意识、意象、~思、~味、注~、~见、~念、~在笔先、~在言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蔡伦立意造纸等),“意”主要表示内心的看法和想法,可作名词和动词。
名词义有意思意图(如本意、意图、意译、意蕴、词不达意、言不尽意)、心愿愿望(如民意、中意、满意、~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等)、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如春~、诗~、惬~、情~、~境、心慌意乱、心猿意马、情投意合、意气用事、意气风发等)等;动词义有料想,如意料、意外、意想、出其不意、意料之中、何意致不厚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为“正义道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主要表示公正的道理或行为,如正~、丈义(主持正义)、义卖、义士、义愤填膺、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形于色、大义灭亲、哥们义气、~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君子喻于义。
本义的文言用法很多: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宋·苏洵《六国论》义还有名词义情谊(~气、恩~、~重如山)、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字义、词义、语义、广义、狭义、同义、反义、歧义、意~、含~、释~、引申义、比喻义、言不及义、开宗明义、微言大义、望文生义、顾名思义)和形容词义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因抚养而成亲属(义父、义女)、人工制造的(义肢、~齿)的意思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