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doc

合集下载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检验目的原材料检验的目的是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客户的满意度。

二、检验内容1. 外观检验: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评估。

2. 尺寸检验: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化学成分检验: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4. 物理性能检验: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方面的评估。

5. 导电性检验:对导电材料进行导电性测试,以确定其导电性能是否达标。

6. 导热性检验:对导热材料进行导热性测试,以确定其导热性能是否达标。

7. 包装检验:对原材料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

三、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目测法、比色法、显微镜观察等。

2. 尺寸检验:测量仪器(如卡尺、量规、投影仪等)进行测量。

3. 化学成分检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4. 物理性能检验:采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如拉力试验机、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等。

5. 导电性检验:采用导电测试仪进行测试。

6. 导热性检验:采用导热测试仪进行测试。

7. 包装检验:目测法、包装材料强度测试等。

四、检验标准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应根据公司的质量要求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确定。

对于没有相关行业标准的原材料,可参考类似材料的标准进行制定。

五、检验记录与报告每次原材料检验都应有相应的检验记录,记录检验项目、方法、结果等信息。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公司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六、检验频率原材料的检验频率应根据供应商的质量稳定性、产品的重要性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确定。

对于质量稳定的供应商和常用的原材料,可以适当减少检验频率;对于质量不稳定的供应商和关键的原材料,应增加检验频率。

七、检验设备与人员原材料检验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检验设备,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判定。

八、检验结果的处理对于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入库并进行标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进行退货或重新加工。

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操作规程
拌放置 15~20min 用中速滤纸过滤,用氯化钾溶液洗涤塑料杯及沉 淀,摇匀。此溶液 E 供测定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 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钛用。 吸取 50.00ml 溶液放入 250~300ml 塑料杯中,加入 10~15ml 淀 3 次。 将滤纸连同沉淀取下置于原塑料杯中, 沿杯壁加入 10ml30℃ 以下氯化钾~乙醇溶液及 1ml 酚酞指示剂溶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 定溶液中和未洗净的酸,仔细搅拌滤纸并随之擦洗杯壁直至溶液呈 红色。向杯中加入 200ml 沸水,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为 红色。 Sio2
操作规程
V_滴定时消耗苯甲酸乙醇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g/ml M_试料质量,g
5.烧失量检验
准确称取约 1g 试样,精确至 0.0001g,放入已钓烧恒重的瓷坩埚 中,将坩埚盖盖上并留有一缝隙,放入高温炉内在 950—1000℃ 的温度灼烧一定时间(生料 30 分钟,水泥 20 分钟)取出,置于 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烧失量百分比含量按下式计算: 1oss%=(m-ml)×100%÷m 式中:m-灼烧前试料质量,g ml-灼烧后试料质量,g
水泥及矿粉化学检验 分析工 第 3 页 共 10 页
单位为毫升 (ml) V24 ——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 m17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在酸性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氟化钾,可将聚合状态的 硅酸解聚生成不会聚合的氟硅酸分子,以抑制聚合状态的硅酸的干 扰,然后在 PH12.8 的强碱性溶液中,以三乙醇胺为掩蔽剂以 MTB 作 指示剂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 分析步骤:从溶液 E 中吸取 25ml 溶液放入 400ml 烧杯中,加入 7l 氟化钾溶液, 搅拌并放置 2min 以上加水稀释至 200ml 以上, 加入 5ml 三乙醇胺(1+2)及少许的钙黄绿素-甲基百香酚蓝-酚酞混合批示剂, 在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出现绿色荧光后再过时 5~8ml, 此时溶 液在 pH13 以上,用用 EDTA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

水泥企业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企业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试剂配制及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作业指导书1.前言1.1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试剂配制及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1.2本作业指导书根据GB/T176—199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提出。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化学分析中试剂配制及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3.引用标准GB/T176—199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4.主要内容4.1试剂的配制4.1.1盐酸(1+1)、(1+5);4.1.2氨水(1+1);4.1.3氢氧化钾溶液(200g/L);将200g氢氧化钾(KOH)溶于水中,加稀释至1L,贮存于塑料瓶中;4.1.4 硝酸银溶液(5g/L):将5g硝酸银(AgNO3)溶于水中,加10mL硝酸(HNO3),用水稀释至1L;4.1.5 氯化钡溶液(100g/L):将100g二水氯化钡(BaCI2〃2H2O)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L;4.1.6 PH4.3的缓冲溶液:将42.3g无水乙酸钠(CH3COONa)溶于水中,加80mL冰醋酸(CH3COOH),用水稀释至1L,摇匀;4.1.7 PH10的缓冲溶液:将67.5g氯化铵(NH4CI)溶于水中,加570mL氨水,加水稀释至1L;4.1.8 三乙醇胺[N(CH2CH2OH)3]:(1+2);4.1.9 酒石酸钾钠溶液(100 g/L):将100g酒石酸钾钠(C4H4KNaO6〃4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L;4.1.10 氟化钾溶液(150 g/L):称取150g氟化钾(KF〃2H2O)于塑料杯中,加水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L,贮存于塑料瓶中;4.1.11 氟化钾溶液(20 g/L):称取20g氟化钾(KF〃2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L,贮存于塑料瓶中。

4.1.12 氯化钾溶液(50g/L):将50g氯化钾(KCI)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 L。

4.1.13 氯化钾—乙醇溶液(50g/L):将5g水氯化钾(KCI)溶于50mL水中,加入50mL95%(V/v)乙醇(C2H5OH),混匀。

白云石、方解石分析作业指导书

白云石、方解石分析作业指导书

白云石、方解石分析作业指导书白云石分析作业指导书第一篇:白云石,又称大理石,是一种常见的矿石。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常见的颜色有白色、灰色、黄色等。

白云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因此在建筑材料、雕刻、装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白云石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样品进行准备工作。

样品应当充分研磨并筛分,确保分析时得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来进行白云石的化学成分分析。

首先,可以采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白云石中的碳酸钙含量。

该方法主要通过滴定剂与白云石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从而确定溶液中的碳酸钙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白云石中可能含有其他杂质,如镁、铁等,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来准确测定。

其次,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法来分析白云石中的有机物含量。

白云石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机物,如脂肪酸、蛋白质等。

红外光谱法主要通过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来确定其中存在的有机物种类和含量。

通过与已知的标准样品进行对比,可以准确地分析白云石中的有机物成分。

此外,还可以采用X射线衍射法来分析白云石的晶体结构。

白云石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法可以确定其晶体结构类型、晶格参数等。

该方法需要使用专用的X射线衍射仪器来进行分析,通过对样品中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解析,可以获取关于白云石晶体结构的详细信息。

最后,还可以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来分析白云石的晶胞成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分析材料中的各种化学成分。

通过对白云石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可以获得有关其晶胞成分的信息。

总之,白云石的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其碳酸钙含量,红外光谱法分析有机物成分,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结构,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晶胞成分。

这些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全面的白云石样品分析结果。

第二篇:方解石分析作业指导书方解石是一种常见的矿石,也叫方石。

化学分析与检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与检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与检验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化学分析与检验的重要性 (3)1.2 常用化学分析与检验方法概述 (3)第2章基本化学分析技术 (4)2.1 滴定分析法 (4)2.1.1 概述 (4)2.1.2 基本原理 (4)2.1.3 操作步骤 (4)2.1.4 注意事项 (4)2.2 分光光度分析法 (5)2.2.1 概述 (5)2.2.2 基本原理 (5)2.2.3 操作步骤 (5)2.2.4 注意事项 (5)2.3 电位分析法 (5)2.3.1 概述 (5)2.3.2 基本原理 (5)2.3.3 操作步骤 (6)2.3.4 注意事项 (6)第3章原子光谱分析 (6)3.1 原子吸收光谱法 (6)3.1.1 基本原理 (6)3.1.2 仪器与设备 (6)3.1.3 实验操作步骤 (6)3.2 原子发射光谱法 (6)3.2.1 基本原理 (6)3.2.2 仪器与设备 (7)3.2.3 实验操作步骤 (7)第4章离子色谱分析 (7)4.1 离子交换色谱法 (7)4.1.1 原理概述 (7)4.1.2 仪器与设备 (7)4.1.3 试剂与耗材 (8)4.1.4 操作步骤 (8)4.1.5 注意事项 (8)4.2 离子排斥色谱法 (8)4.2.1 原理概述 (8)4.2.2 仪器与设备 (8)4.2.3 试剂与耗材 (9)4.2.4 操作步骤 (9)4.2.5 注意事项 (9)第5章电化学分析 (9)5.1 库仑滴定法 (9)5.1.1 概述 (9)5.1.2 基本原理 (9)5.1.3 仪器与试剂 (9)5.1.4 操作步骤 (10)5.2 伏安分析法 (10)5.2.1 概述 (10)5.2.2 基本原理 (10)5.2.3 仪器与试剂 (10)5.2.4 操作步骤 (10)5.3 电化学阻抗谱法 (10)5.3.1 概述 (10)5.3.2 基本原理 (10)5.3.3 仪器与试剂 (11)5.3.4 操作步骤 (11)第6章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1)6.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1)6.1.1 概述 (11)6.1.2 原理 (11)6.1.3 仪器设备 (11)6.1.4 操作步骤 (11)6.1.5 应用 (12)6.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12)6.2.1 概述 (12)6.2.2 原理 (12)6.2.3 仪器设备 (12)6.2.4 操作步骤 (12)6.2.5 应用 (12)第7章光谱成像技术 (13)7.1 红外光谱成像法 (13)7.1.1 基本原理 (13)7.1.2 仪器设备 (13)7.1.3 实验步骤 (13)7.1.4 应用领域 (13)7.2 拉曼光谱成像法 (13)7.2.1 基本原理 (13)7.2.2 仪器设备 (14)7.2.3 实验步骤 (14)7.2.4 应用领域 (14)第8章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14)8.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 (14)8.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步骤 (14)8.2.1 试剂与材料 (14)8.2.2 操作步骤 (15)第9章生物化学分析 (15)9.1 生物大分子分析 (16)9.1.1 蛋白质分析 (16)9.1.2 核酸分析 (16)9.1.3 糖类分析 (16)9.1.4 脂质分析 (16)9.2 细胞与组织分析 (16)9.2.1 细胞形态分析 (16)9.2.2 细胞功能分析 (16)9.2.3 组织结构分析 (16)9.2.4 组织成分分析 (16)9.2.5 细胞与组织损伤分析 (17)第10章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17)10.1 分析质量控制 (17)10.1.1 质量控制原则 (17)10.1.2 质量控制措施 (17)10.2 分析数据处理与评价 (17)10.2.1 数据处理基本要求 (17)10.2.2 数据处理方法 (17)10.3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18)10.3.1 实验室安全常识 (18)10.3.2 实验室防护措施 (18)第1章绪论1.1 化学分析与检验的重要性化学分析与检验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钢材(元素测定)化学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

钢材(元素测定)化学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

钢材化学分析方法1.总则1.1.本细作适用于生铁、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等钢材的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

1.2.本细则依据国标GB22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编写。

1.3.钢样的制备1.3.1.化学分析用试样样屑采用钻头钻取(钻头直径应尽可能的大),对于小断面钢材钻头直径不应小于16mm,对大断面钢材钻头直径不应小于12mm。

1.3.2.制取样屑时,不得用水、油或其它润滑剂,并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层和脏物。

钻取样屑应尽可能成细颗粒状,钻取深度达钢材厚度的2/3处。

1.3.3.钻取的样屑应混合均匀,用试样袋装好,试样袋编写上试样编号、材质规格、分析项目。

2.碳硫元素联合测定方法2.1.适用范围本方法采用GB/T 223.69-2008《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和GB/T223.68-1997《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两个标准编写。

测定范围:C:0.02~1.50%(减少称量可扩大至0.02—6.00%)S:0.003%—0.100%。

适用于生铁、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的碳硫含量的联合测定。

2.2.仪器与试剂2.2.1.仪器:TP-CS2C型碳硫高速分析仪;电炉:0~1600℃/±10℃氧气瓶和氧气减压阀等。

2.2.2.各种溶液的配制:1、各种溶液的配制:(1)水准瓶溶液:100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浓硫酸。

(2)储气瓶溶液:1000ml蒸馏水中加入300~400g氢氧化钾。

(3)滴定瓶碘溶液(A溶液):用天平称取2g碘,置于烧杯中,加少量蒸镏水,称碘化钾20g分批加入,使碘全部溶解。

淀粉吸收液(B溶液):用天平称取2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mL煮沸的蒸镏水中,继续煮沸2—3分钟后冷却取下.将A、B两种溶液混合,用蒸镏水稀释至5000ml,摇匀。

2.3.试验程序:2.3.1.检查仪器各连接部位是否连接正确。

接通电源。

铁、碳钢及低合金钢试样,升温至1250℃左右,不锈钢、高合金钢、高温合金及精密合金升温至1300~1350℃。

铝业化学分析检验作业指导书

铝业化学分析检验作业指导书

铝业版本A化学分析检验作业指导书页码1of 2生效日期制定审核批准一. 目的对生产过程中的铝线进行监测和测量,避免不合格转入下一道工序。

二. 试样准备1. 取样:1)熔炼取样时应在每班抽出的毛丝中或生产时机组上剪2~3cm长的样品,标注所生产的牌号并做好记录。

2)过度丝、成品丝取样时,应在所取样品上做好标记并记录。

2. 试样的准备:1)当某一样品需要化学成份分析时,应小心用台钻钻取一定数量的铝屑于纸上,并在分析天平上称取适当的数量放在烧瓶中并做好标记。

3)在已称取的各样品中,取适量的1:1的稀盐酸溶液小心慢慢加入于烧瓶内摇均匀。

三. 检验方法1. 取上述于准备好的试样烧瓶,置于可调温的电炉上,慢慢加热至沸腾直至试样完全熔化,取下试样烧瓶放于冷水盘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2. 打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源开关,开启金属元素灯开关,预热15分钟。

3. 打开无油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启动压缩机、调整工作压力在0.3Mpa,铝业版本A化学分析检验作业指导书页码2of 2打开高纯乙炔瓶上的阀门并调至所需规定的工作压力,4. 打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的乙炔阀同时用电子点火枪点燃分光光度计火焰燃烧器,调整分光光度计空气、乙炔气流量,使在工作规定的范围内。

5. 调整液晶显示屏所显示的高压、低压、电压,控制在检验所规定的范围内,并左右旋转金属元素灯的角度,使其S、R值在最高数值,然后仪器调零,然后把火焰燃烧器下面的毛细软管插入蒸馏水瓶中数分钟,屏幕显示的数值应在0~1。

注意蒸馏水的质量,瓶内蒸馏水应每天在检验时更换,以防止污染,如遇屏幕数值高于200时,证明蒸馏水不纯应立刻更换。

6. 分光光度计校正好后,应立即依次进行样品分析及标准样品分析,并记下读数值计算出所检样品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

四. 结束工作1. 当操作结束时,应及时把毛细软管移入蒸馏水瓶中,使仪器充分清洗排除一定的酸气以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寿命及化学分析的精确度。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检验目的原材料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对原材料检验的具体操作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检验员进行准确、高效的原材料检验工作。

二、检验范围原材料检验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金属材料、食品原料等。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具体操作可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检验准备1. 确定检验项目: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

2. 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如称量器、试剂、显微镜、卡尺等。

3. 制定检验方案: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包括样品的采集方式、检验方法和标准等。

四、检验步骤1. 样品采集:根据检验方案,采集符合要求的样品,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外观检验:将样品放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外观检验,根据产品的要求检查样品的表面是否平整,是否有破损或污染等。

3. 尺寸检验:使用卡尺等工具对样品的各项尺寸进行准确测量,并与产品要求进行对比,确保尺寸符合要求。

4. 化学成分检验:根据产品的要求,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比如使用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等。

5. 物理性能检验:根据产品的要求,使用相应的设备和方法对样品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如强度、硬度、粘度等。

6. 检验结果记录:将每次检验的结果准确记录,并进行归档,为今后的参考和追溯提供依据。

五、检验风险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原材料检验过程中,检验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风险和错误:1. 个人保护: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以确保人身安全。

2. 样品处理:根据不同的材料和检验项目,确保样品的正确处理,以避免样品的污染或损坏。

3. 仪器操作:使用仪器设备需要按照操作说明进行,确保操作正确、稳定,以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目录标准胶、丁腈胶26、顺丁胶9000、丁苯胶1500、氯丁胶 (3)胎面再生胶 (6)硫磺 (7)促进剂CZ (8)促进剂DM (9)促进剂TMTD (10)促进剂NOBS (11)氧化锌(间接法) (12)氧化镁 (14)硬脂酸 (16)固体古马隆、C5树脂 (17)石蜡 (18)偶联剂NW-2 (18)炭黑N220、N330、N660 (19)白炭黑 (20)轻质碳酸钙 (21)陶土 (23)粘合剂RE (24)防老剂4010NA (24)粘合剂AS-88 (25)防老剂BLE-W (25)防老剂RD (26)软化重油、芳烃油 (27)PVC糊树脂(PSM-31) (29)45%氯化石蜡、52%氯化石蜡、70%氯化石蜡 (29)三芳基磷酸酯 (30)抗静电剂KJ-60 (31)稳定剂 (31)(抗静电剂)乳化剂NP-6 (3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31)二盐基亚磷酸铅 (32)三盐基硫酸铅 (33)磷酸三酯(TCEP) (34)三氧化二锑 (35)氢氧化铝 (36)3.5水硼酸锌 (36)十溴二苯醚 (37)聚磷酸铵 (37)季戊四醇 (38)钴盐 (38)促进剂DTDM (40)促进剂D (41)促进剂NBC (42)促进剂TMTM (43)粘合剂PL (44)稀土稳定剂(JC-310) (44)轻质硬脂酸钡 (44)微晶蜡PR-3 (45)58#石蜡 (45)悬浮树脂SG-3 (46)塑料袋EVA (46)半补强粉 (47)增粘剂ZXT-01 (47)特种抗静电剂ZXC-02 (47)附录 (49)一试剂的配制 (49)二标准溶液的配制 (50)标准胶、丁腈胶26、顺丁胶9000、丁苯胶1500、氯丁胶技术指标:标准胶测试项目技术指标5号10号20号灰分 %≤0.6 0.75 1挥发分%≤ 1 1 1参考标准GB/T8081-1999拉伸强度Mpa≥20 20 18 伸长率%≥750 750 750 硫化:0.29Mpa×20×30×40×50min检验配方:名称比例重量,g生胶100 400硬脂酸0.5 2氧化锌 5 20促进剂M 0.7 2.8硫磺 3 12共计109.2 436.8丁腈胶-26测试项目技术指标挥发分%≤ 1灰分%≤ 1.5参考标准SH/T1611-1995测试项目指标DQJ-270 丁腈-26拉伸强度Mpa≥28 伸长率%≥600永久变形%≤28 硫化条件:0.29Mpa×40×50×60min,其中一个硫化点达到即可检验配方:名称DQJ-270 丁腈-26比例重量,g生胶100 300硬脂酸 1.5 4.5促进剂M 0.8 2.4氧化锌 5 15 槽法瓦斯炭黑45 135 硫磺 1.5 4.5总计153.8 461.4 顺丁胶(BR9000)测试项目技术指标挥发分%≤ 1.30灰分%≤0.20参考标准GB/T8659-2001测试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拉伸强度Mpa ≥15.0 ≥14.5 ≥14.0 GB8660-98 扯断伸长率% ≥385 ≥365 ≥365硫化条件:0.32Mpa×35×50min性能有一点达到即可检验配方:试料名称比例重量,g顺丁橡胶100.0 300.0氧化锌 3.0 9.0SAT炭黑60.0 180.0硬脂酸 2.0 6.0芳烃油15.00 45.00TBBS(NS) 0.9 2.70硫磺 1.5 4.5总计182.4 547.2丁苯胶1500测试项目技术指标挥发分%≤ 1.30灰分%≤ 1.50参考标准GB8655-88测试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拉伸强度Mpa ≥22.1 ≥21.1 ≥21.1GB8656-88 伸长率% ≥480 ≥480 ≥480硫化条件:0.32Mpa×35×50min,有一个硫化点达到即可。

检验配方:名称比例重量,g丁苯橡胶(SBR1500)100 300硫磺 1.75 5.25SAT炭黑50 150氧化锌 3.0 9.0硬脂酸 1.00 3.00促进剂(CZ) 1.00 3.00 总计156.75 470.25氯丁胶测试项目技术指标320型氯丁胶指标230型氯丁胶指标挥发分%≤ 1.5 1.5灰分%≤ 1.5 1.3 500%定伸应力Mpa 1.0-5.0 1.0-5.0拉伸强度MPa≥20 14.7伸长率%≥750 700 硫化条件:0.39MPa×20、30min有一个硫化点达到即可名称比例重量,g生胶100 300氧化锌 5 15硬脂酸0.5 1.5氧化镁 4 12总计109.5 328.5检测方法:一、挥发分的测定1、测定步骤称取有代表性的已剪成约2m m×2m m×2mm的试样约10g,精确至0.0001 g。

置于已干燥恒重的称量瓶称量。

然后放入已保持在105±2℃的鼓风烘箱中内,干燥1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再放入鼓风烘箱内30min,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重复此操作,直至相邻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001g为恒重。

2、测定结果计算:挥发分(%)=m mm21-×100式中:m1——干燥前试样质量,gm2——干燥后试样质量,gm——试样质量,g二、灰分的测定1、仪器容积为50cm3 的瓷坩埚、调温电炉、马福炉。

2、操作步骤将清洁的空坩埚放在温度为550±25℃的马福炉内加热约30mim,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量,精确至0.1mg。

称取已剪碎试样约2g(精确至0.1mg)放入坩埚内,置于已安装石棉板的电炉上,缓慢加热炭化(坩埚不要盖严,注意不要让试样着火,如果溅散或起泡而溢出时,必须重做)。

当橡胶分解炭化后,逐渐升温继续灼烧至仅剩下干燥含碳残渣为止。

将坩埚放入550±25℃马福炉内灼烧至完全灰化,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重。

重复灼烧至恒定。

(相邻两次称量之差大于0.0003g为止)3、结果表示灰分(%)=m mm21-×100式中:m——试样质量,g;m1——坩埚与灰分质量之和,g。

m2——空坩埚质量,g;胎面再生胶技术指标:测试项目技术指标水分%≤ 1.2灰分%≤15参考标准GB/T13460-2008测试项目指标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拉伸强度Mpa≥9.0 8.0 6.5 伸长率%≥360 330 300硫化条件:0.29Mpa×5×10×15min,有一个硫化点达到即可以检验配方:名称比例重量,g再生胶100 500促进剂M 0.9 4.5氧化锌 2.5 12.5硫磺 1.5 7.5总计104.9 524.5检测方法:一、水分的测定1、测定步骤将称量瓶置于80±2℃的恒温箱中烘至恒量,然后称取有代表性的已剪成约2m m×2m m ×2mm的试样约2g,精确至0.0001g。

置于已干燥恒重的称量瓶中。

然后放入已保持在80±2℃的恒温箱中内,干燥2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再放入恒温箱内30min,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重复此操作,直至相邻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001g为恒重。

2、测定结果计算:水分(%)=m mm21-×100式中:m1——干燥前试样质量,gm2——干燥后试样质量,gm——试样质量,g二、灰分的测定1、仪器容积为50cm3 的瓷坩埚、调温电炉、马福炉。

2、操作步骤将清洁的空坩埚放在温度为950±25℃的马福炉内加热约30mim,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量,精确至0.1mg。

称取已剪碎试样1-5g(精确至0.1mg)放入坩埚内,置于已安装石棉板的电炉上,缓慢加热炭化(坩埚不要盖严,注意不要让试样着火,如果溅散或起泡而溢出时,必须重做)。

当橡胶分解炭化后,逐渐升温继续灼烧至仅剩下干燥含碳残渣为止。

将坩埚放入950±25℃马福炉内灼烧至完全氧化成净灰为止。

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重。

重复灼烧至恒定。

(相邻两次称量之差大于0.0003g为止)3、结果表示灰分(%)=m mm21-×100式中:m——试样质量,g;m1——坩埚与灰分质量之和,g。

m2——空坩埚质量,g;硫磺技术指标:测试项目技术指标灰分%≤0.20水分%≤ 1.00参考标准GB/T2449-92检测方法:一、水分的测定1、方法提要试样在80℃烘箱中干燥,称量其失去的质量即为水份。

2、仪器、设备2.1称量瓶,直径70mm,高35mm2.2电烘箱,可控制温度80±2℃。

3、分析步骤将称量瓶放在温度为80±2℃的烘箱中干燥2h,取出冷却、称量,精确至0.001g。

在此称量瓶中称取约25g试样,精确至0.001g。

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置于温度为80±2℃的电烘箱中,干燥3h。

然后,取出称量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精确至0.001g。

重复以上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2g。

如果干燥总时间超过16h仍未恒重,则记录最后一次称量结果。

4、分析结果的表述水分W1(%)=m mm21 ×100式中:m1——干燥前试样质量,gm2——干燥后试样质量,gm——试样质量,g二、灰分的测定1、方法提要在空气中缓慢燃烧试样,然后在温度为800℃~850℃的高温电炉中灼烧,冷却、称量。

2、仪器、设备2.1瓷坩埚:50ml.2.2电热板2.3高温电炉:可控制温度为850±50℃3、分析步骤瓷坩埚在800~850℃的高温炉中灼烧4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0005g。

在此已恒重的瓷坩埚中,称取约1-3g试样,精确至0.05g。

在电热板(或煤气灯上的泥三角)上,使硫磺缓慢燃烧。

燃烧完毕后,移至高温炉内,在800~850℃温度下灼烧40min,取出瓷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0005g。

4、分析结果的表述灰分W2(%)=m/m0×A×100式中:m0—试样质量,g;m—灼烧后的灰分质量,g;A—水分校正值,以100/(100- W1)计算(W1为水分的质量百分数)。

促进剂CZ技术指标:测试项目技术指标初熔点℃≥96.0灰分%≤0.40加热减量%≤0.50参考标准HG/T2096-91检测方法:一、熔点的测定:数显熔点测定仪二、灰分的测定1、仪器:高温炉、玻璃干燥器、瓷坩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