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钢的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二篇)

化学分析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实验室准备工作1.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干净,桌面上不得放置杂物,以免影响实验操作。
2. 实验室应配备充足的安全设备,包括紧急冲淋器、灭火器等,并定期检查其可用性。
3. 所有试剂和试品应储存在指定的柜子或架子上,严禁私自调换位置或乱放。
二、实验操作指导1. 入实验室前应穿戴好实验服、实验鞋,并佩戴好防护眼镜和口罩。
2. 操作前应先对试剂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使用。
3. 操作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试剂,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容器进行操作。
4. 使用强酸或强碱时,应戴上酸碱防护手套,并在操作台上铺上耐酸碱垫布。
5. 使用易燃、易爆的试剂时,应远离火源,并注意静电防护。
6. 涉及有毒或有害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或排风柜中进行。
7.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台面、工具和容器,并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收集容器中。
三、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警觉,避免分散注意力,以防意外发生。
2. 酸碱反应产生的废气应通过排风设备排出,切勿吸入。
3.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如试剂颜色变化、异味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导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报告。
4. 实验操作完毕后,应关闭气源、断开电源,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5. 长时间操作实验时,应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避免过度疲劳。
四、应急措施1. 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和急救设施,并有专人负责急救工作。
2.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并通知有关人员。
3. 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按照消防预案进行疏散和灭火。
五、实验室管理1.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设备的安全性能。
2. 每位实验人员完成实验后,应及时整理好实验台面,并清理周围环境。
3.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4. 实验室应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实验室安全检查1.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SPHE钢种作业指导书)

1.钢种说明1.1产品用途:主要用于普通级酸洗钢板的生产。
1.2规格范围:厚度:0.8~3.0mm宽度:900~1600mm1.3热轧及冷轧以SPHE挂牌。
2.质量要求2.1熔炼成分(质量分数%)2.2机械性能2.3厚度及宽度允许偏差2.3.1根据需方要求,在供方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按相应要求执行。
2.4 表面质量2.4.1钢带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气泡和夹杂等对使用有害的缺陷,不得有分层。
2.4.2由于在连续生产过程中,钢带表面的局部缺陷不易发现和去除,因此,钢带允许带缺陷交货,但有缺陷的部分应不超过每卷总长度的6%3.炼钢工艺控制4.1铁水预处理铁水处理后S≤0.010%,铁水扒渣干净。
4.2 转炉控制4.2.1参考装入量控制:总装入量315t±1.5t,目标出钢量290t;4.2.2 转炉终点控制:出钢温度:1650~1680℃,C:0.03%~0.050%;4.2.3 出钢时间控制:出钢时间≥6分钟;4.2.4 脱氧合金化:出钢过程不进行脱氧合金化;4.3 精炼控制4.3.1RH精炼控制4.3.1.1真空控制:最高真空度≤2mbar(真空阀后压力),真空处理时间8-15min,纯脱气时间≥2min。
4.3.1.2 吹氧控制:进站温度≥1580℃,不吹氧,进站温度≤1570℃进行吹氧升温,1570-1580℃根据真空温降情况可选择吹氧升温;4.3.1.3合金化:RH真空处理,除补铝外,不进行合金化操作;4.3.1.4温度控制:钢水进站温度≥1580℃,出站温度≥1550℃。
4.3.2 LF精炼控制4.3.2.1精炼时间控制:精炼时间>40min;4.3.2.2温度控制:LF精炼出站按照1575-1590℃控制,根据连铸浇注断面以及钢包状况可适当进行调整。
4.3.2.3软吹及钙处理①软吹:一次软吹≥5min,二次软吹≥8min,软吹标准:渣面微动,钢水裸露直径≤500mm。
②钙处理标准:RH出站Ca控制标准20-30ppm。
钢材理化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材理化试验作业指导书1、总则理化试验是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首要环节,它对产品的内在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目的是监控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生产各个环节的内在质量必须达到有关标准,同时规范理化作业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钢杆、铁塔、变电构架及类似钢结构等原材料投放前的物理实验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相关的辅助原材料的实验和检验方法。
3、定义3.1金属拉伸试验有关定义3.1.1屈服点(ó s):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伸长的应力,如力度发现下降,应区分为上、下屈服点。
3.1.2上屈服点:(ó su):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3.1.3下屈服点(ó sl):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屈服中的最小应力。
3.1.4抗拉强度(ó b):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力所应的应力。
3.1.5伸长率(ó 5):原始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L0)之比值。
3.1.6原始标距(LO):施力前的试样标距。
3.1.7断后标距(L1):试样断裂后的标距。
3.1.8应力:试验期间任一时刻的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O)之比值。
3.2五元素化验有关定义3.2.1工作曲线:也称检验线,它是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或若干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显色并测定其吸光度,然后吸光度所对应的浓度作图得到。
3.2.2吸光度A:即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一定浓度的有色溶液时,被吸收的程度。
4、作业任务4.1用1000KN万能才来哦试验机测试金属材料试样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冷弯性能,测试螺栓、螺帽的机械强度。
4.2用HCA-3B微机数显自动分析仪测定钢材中的Mn.P、Si的含量;用HV-4D高速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钢材中的C、S含量。
5、作业准备和条件5.1作业准备5.1.1从事理化试验的人员需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5.1.2用于理化分析的试验设备须经计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2020版化验工作业指导书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0版化验工作业指导书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2020版化验工作业指导书一、岗位名称:XXXXXXX杨家坝铁矿技术组化验工二、作业内容:矿石样品的接收、数量登记、品位化验、结果呈报。
三.作业方式及主要设备:序号作业种类材料作业方式1矿石化验设备;仪器;试剂常白班四、规章制度依据:班组安全活动会制度;隐患排查、举报制度;化验室纪律;交接班制度;安全用电制度;化验工安全操作规程;制样工守则;化学药品管理规定;设备管理制度;职工工余管理制度。
五、作业流程:接收矿样→登记→烘干→破碎研磨→制样→化验→填写化验结果报告单→呈送矿办公室采场值班室。
六、危险因素及防范:序号危险因素防范措施1机械伤害1、保持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完整有效;2、向破碎机内喂矿石时,使用木棍作为辅助器械;3、设备有异常,及时报修。
2粉尘气体中毒1、佩戴口罩;2、保持操作间通风良好。
3化学药品腐蚀1、安全操作规程;2、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3、试剂轻拿轻放。
4烫伤1、与热源保持安全距离;2、使用夹子等辅助工具拿、放试剂。
5其它伤害1、使用手推车时保持平衡;2、玻璃器皿防止碰撞,使用时戴手套。
七、安全要领1、防护用品要正确佩戴。
2、玻璃器皿轻拿轻放,化学试剂妥善保管。
3、加热源上作业保持安全距离,使用辅助工具拿放试剂。
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化学分析与检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与检验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化学分析与检验的重要性 (3)1.2 常用化学分析与检验方法概述 (3)第2章基本化学分析技术 (4)2.1 滴定分析法 (4)2.1.1 概述 (4)2.1.2 基本原理 (4)2.1.3 操作步骤 (4)2.1.4 注意事项 (4)2.2 分光光度分析法 (5)2.2.1 概述 (5)2.2.2 基本原理 (5)2.2.3 操作步骤 (5)2.2.4 注意事项 (5)2.3 电位分析法 (5)2.3.1 概述 (5)2.3.2 基本原理 (5)2.3.3 操作步骤 (6)2.3.4 注意事项 (6)第3章原子光谱分析 (6)3.1 原子吸收光谱法 (6)3.1.1 基本原理 (6)3.1.2 仪器与设备 (6)3.1.3 实验操作步骤 (6)3.2 原子发射光谱法 (6)3.2.1 基本原理 (6)3.2.2 仪器与设备 (7)3.2.3 实验操作步骤 (7)第4章离子色谱分析 (7)4.1 离子交换色谱法 (7)4.1.1 原理概述 (7)4.1.2 仪器与设备 (7)4.1.3 试剂与耗材 (8)4.1.4 操作步骤 (8)4.1.5 注意事项 (8)4.2 离子排斥色谱法 (8)4.2.1 原理概述 (8)4.2.2 仪器与设备 (8)4.2.3 试剂与耗材 (9)4.2.4 操作步骤 (9)4.2.5 注意事项 (9)第5章电化学分析 (9)5.1 库仑滴定法 (9)5.1.1 概述 (9)5.1.2 基本原理 (9)5.1.3 仪器与试剂 (9)5.1.4 操作步骤 (10)5.2 伏安分析法 (10)5.2.1 概述 (10)5.2.2 基本原理 (10)5.2.3 仪器与试剂 (10)5.2.4 操作步骤 (10)5.3 电化学阻抗谱法 (10)5.3.1 概述 (10)5.3.2 基本原理 (10)5.3.3 仪器与试剂 (11)5.3.4 操作步骤 (11)第6章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1)6.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1)6.1.1 概述 (11)6.1.2 原理 (11)6.1.3 仪器设备 (11)6.1.4 操作步骤 (11)6.1.5 应用 (12)6.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12)6.2.1 概述 (12)6.2.2 原理 (12)6.2.3 仪器设备 (12)6.2.4 操作步骤 (12)6.2.5 应用 (12)第7章光谱成像技术 (13)7.1 红外光谱成像法 (13)7.1.1 基本原理 (13)7.1.2 仪器设备 (13)7.1.3 实验步骤 (13)7.1.4 应用领域 (13)7.2 拉曼光谱成像法 (13)7.2.1 基本原理 (13)7.2.2 仪器设备 (14)7.2.3 实验步骤 (14)7.2.4 应用领域 (14)第8章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14)8.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 (14)8.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步骤 (14)8.2.1 试剂与材料 (14)8.2.2 操作步骤 (15)第9章生物化学分析 (15)9.1 生物大分子分析 (16)9.1.1 蛋白质分析 (16)9.1.2 核酸分析 (16)9.1.3 糖类分析 (16)9.1.4 脂质分析 (16)9.2 细胞与组织分析 (16)9.2.1 细胞形态分析 (16)9.2.2 细胞功能分析 (16)9.2.3 组织结构分析 (16)9.2.4 组织成分分析 (16)9.2.5 细胞与组织损伤分析 (17)第10章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17)10.1 分析质量控制 (17)10.1.1 质量控制原则 (17)10.1.2 质量控制措施 (17)10.2 分析数据处理与评价 (17)10.2.1 数据处理基本要求 (17)10.2.2 数据处理方法 (17)10.3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18)10.3.1 实验室安全常识 (18)10.3.2 实验室防护措施 (18)第1章绪论1.1 化学分析与检验的重要性化学分析与检验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钢材(元素测定)化学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

钢材化学分析方法1.总则1.1.本细作适用于生铁、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等钢材的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
1.2.本细则依据国标GB22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编写。
1.3.钢样的制备1.3.1.化学分析用试样样屑采用钻头钻取(钻头直径应尽可能的大),对于小断面钢材钻头直径不应小于16mm,对大断面钢材钻头直径不应小于12mm。
1.3.2.制取样屑时,不得用水、油或其它润滑剂,并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层和脏物。
钻取样屑应尽可能成细颗粒状,钻取深度达钢材厚度的2/3处。
1.3.3.钻取的样屑应混合均匀,用试样袋装好,试样袋编写上试样编号、材质规格、分析项目。
2.碳硫元素联合测定方法2.1.适用范围本方法采用GB/T 223.69-2008《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和GB/T223.68-1997《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两个标准编写。
测定范围:C:0.02~1.50%(减少称量可扩大至0.02—6.00%)S:0.003%—0.100%。
适用于生铁、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的碳硫含量的联合测定。
2.2.仪器与试剂2.2.1.仪器:TP-CS2C型碳硫高速分析仪;电炉:0~1600℃/±10℃氧气瓶和氧气减压阀等。
2.2.2.各种溶液的配制:1、各种溶液的配制:(1)水准瓶溶液:100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浓硫酸。
(2)储气瓶溶液:1000ml蒸馏水中加入300~400g氢氧化钾。
(3)滴定瓶碘溶液(A溶液):用天平称取2g碘,置于烧杯中,加少量蒸镏水,称碘化钾20g分批加入,使碘全部溶解。
淀粉吸收液(B溶液):用天平称取2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mL煮沸的蒸镏水中,继续煮沸2—3分钟后冷却取下.将A、B两种溶液混合,用蒸镏水稀释至5000ml,摇匀。
2.3.试验程序:2.3.1.检查仪器各连接部位是否连接正确。
接通电源。
铁、碳钢及低合金钢试样,升温至1250℃左右,不锈钢、高合金钢、高温合金及精密合金升温至1300~1350℃。
市建筑材料检测中心钢材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市建筑材料检测中心钢材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13.1碳元素含量测定13.1.1将试样放入瓷舟中,按含碳量多少,即试样量多少加入锡粒等助熔剂0.25~0.5g。
覆盖于样品上。
13.1.2启开玻璃磨口塞,将盛样瓷舟放入瓷管,用长钩推至高温区,立即塞紧,预热一分钟,接通定碳仪小活塞,打开三通活塞,使管式炉与量气管连接,打开氧气表,按一定的流速通CO2,至CO2和O2混合气体接近充满量气管量,关闭氧气瓶。
关闭三通活塞,读取记录量气管读数,打开三通活塞,使量气管与吸收器相同,提高水准瓶,把混合气体赶入吸收器中CO2被KOH吸收,降低水准瓶,使气体回到量气管中,关闭三通活塞,读取气体体积,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为CO2之体积数。
13.1.3启开活塞后,用长钩将瓷舟拉出,检查试样是否燃烧完全。
如燃烧不完全应重新分析,如所测系高碳试样,应空通一次O2,才能接着做低碳样品分析。
13.1.4分析结果计算:13.1.4.1当标尺的刻度是mL时,按下式计算碳的百分含量:A·V·FC(%)=—————×100m式中:A——温度16℃,气压101.3Kpa,封闭液面上每mL CO2中含碳质量(g),用酸性水作封闭时A值为0.0005000G,用NaCI81酸性液封闭时A值为0.0005022g。
V——吸收前吸收后气体体积差,即CO2体积,mL;F——温度、气压补正系数;m ——试样量g。
13.1.4.2采用水银气压计时,气压值按下式校正:P=P′(1-0.000163t-0.0026 COSαΦ-0.0000002H)式中:P——校正后气压值Kpa;P′——水银气压计测得的气压值 Kpa;t ——水银气压计处温度℃;Φ——水银气压计所在纬度;H——水银气压计所在处海波高度m。
13.1.4.3当标尺的刻度是碳含量(例如有的定碳仪把25mL体积刻成碳含量为1.25%,有的把30mL体积刻成碳含量为1.5%)。
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钢铁中碳、硫的测定一测定仪器:OFK—I A电弧燃烧炉本电弧炉用于燃烧样品,适用于钢铁、铁合金等样品燃烧。
本电弧炉可以与电导法、非水滴定法、容量法、碘量法、酸碱滴定法等分析仪器配套使用,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碳、硫含量。
二测定使用试剂及溶液配制:预备试剂:1 硫酸(1+85):1ml硫酸+85ml水。
2氢氧化钠(1N):称4克氢氧化钾+100ml水。
3氢氧化钾(50%):称50克氢氧化钾+水=100ml。
4百里香酚酞(0.5%乙醇溶液):称05克百里香酚酞+100ml无水乙醇。
5混合指示剂:称甲基红、溴钾酚绿0.2克溶于250ml乙醇中。
测硫试剂的配制:A瓶:500ml水+10ml过氧化氢+10ml混合指示剂+1滴硫酸(1+85)+水=1000ml。
摇匀应成红色。
注:加入(1+85)硫酸直至变红,可能不止1滴。
B瓶:3ml氢氧化钠(1N)+1000ml水即可。
测碳试剂的配制(50%)氢氧化钾5ml+500ml乙醇+30ml乙醇胺+10ml百里香酚酞(0.5%)+乙醇=1000ml。
三OFK—1A电弧燃烧炉操作原理及测定结果定量方法:1打开氧气表,调到0.02~0.04兆帕。
2取下坩埚,先加硅目粉+样品(要称)+锡粒。
3放掉C杯、S杯中多余熔液。
4打开电弧炉“前氧、后控”开关,把流量计调到100左右。
5调整C 的开始颜色(浅蓝)和S 的开始颜色(绿色)。
6分别加满C 、S 滴定管溶液。
7按一下“引弧”,先把C 滴成浅蓝色后,再把S 滴成绿色。
8并掉“前氧、后控”开关,记下C 、S 所滴定的毫升数, 换算出结果。
换算公式:试样所滴定的毫升数试样的含量标样所滴定的毫升数标样的含量(X)=颜色变化过程:CO 2 滴定 C:浅蓝色−→− 白色 −→− 浅蓝色SO 2 滴定 S :绿色 −→−红色 −→− 绿色钢铁中硅、锰、磷、铬的测定一 分析仪器:OFK —3F 型分析仪:本仪器根据不同的通道1~3,来定量分析钢铁试样中硅、锰、磷、铬等的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规定了成品化学成分允差偏差值。
2术语
2.1 成品分析
成品分析是指在经过加工的成品钢材上采取试样,然后对其进行的化学分析。
成品分析主要用于验证化学成分,又称验证分析。
2.2 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是指熔炼分析的值虽在标准范围内,但由于钢中元素偏析,成品分析的值可能超出标准规定的成分范围。
对超出范围规定一个允许的数值,就是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3 取样总则
3.1 用于钢的化学成分成品分析的试样,必须在钢材具有代表性的部位采取。
试样应均匀一致,能充分代表每一炉罐号或每批钢材的化学成分,并应具有足够的数量,以满足全部分析要求。
3.2 化学分析用试样样屑,可以钻取、刨取,或用某些工具机制取。
样屑应粉碎并混和均匀。
制取样屑时,不能用水、油或其它润滑剂,并应去除表面氧化铁皮和脏物。
成品钢材还应除去脱碳层、渗碳层、涂层、镀层金属或其他外来物质。
3.3当用钻头采取试样样屑时,对小断面钢材成品分析,钻头直径应尽可能的大,至少不应小于6mm;对大断面钢材成品分析,钻头直径不应小于12mm。
4 成品分析取样
4.1 成品分析用的试样样屑,应按下列方法之一采取或按供需双方协议。
4.1.1大断面钢材
4.1.1.1 大断面的钢材,样屑应从钢材整个横断面或半个横断面上刨取;或从钢材横断面中心至边缘的中间部位(或对角线1/4处)平行于轴线钻取;或从钢材侧面垂直于轴中心线钻取,此时钻孔深度应达钢材轴心线。
4..1.1.2 大断面的中空锻件或管件,应从壁厚内外表面的中间部位钻取,或在端头整个横断面上刨取。
4.1.2小断面钢材
小断面钢材不适用4.1.1.1和4.1.1.2的规定取样时,可按下列规定取样。
4.1.2.1 从钢材的整个横断面上刨取;或从横断面上沿轧制方向钻取,钻孔应对称均匀分布;或从钢材外侧面的中间部位垂直于轧制方向用钻通的方法钻取。
4.1.2.2 当4.1.2.1的规定不可能时,如钢带、钢丝,应从弯折迭合或捆扎成束的样块横断面上刨取,或从不同根钢带、钢丝上截取。
4.1.2.3 钢管可围绕其外表面在几个位置钻通管壁钻取,薄壁钢管可压扁迭合后在横断面上刨取。
4.1.3钢板
4.1.3.1纵轧钢板
钢板宽度小于1m时,沿钢板宽度剪切一条宽50mm的试料;钢板宽度大于或等于1m时,沿钢板宽度自边缘至中心剪切一条宽50 mm的试料。
将试料两端对齐,折迭1~2次或多次,并压紧弯折处,然后在其长度的中间,沿剪切的内边刨取,或自表面用钻通的方法钻取。
4.1.3.2横轧钢板
自钢板端部与中央之间,沿板边剪切一条宽50mm,长500mm的试料,将两端对齐,折迭1~2次或多次,并压紧弯折处,然后在其长度的中间,沿剪切的内边刨取,或自表面用钻通的方法钻取。
4.1.3.3 厚钢板不能折叠时,按4.1.3.1或4.1.3.2条所述相应折迭的位置钻取或刨取,然后将等量样屑混合均匀。
4.2 成品分析试样取样重量
五元素分析时不少于5克,八元素分析时不少于8克。
5 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5.1 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值按表1、表2、表3的规定。
表1适用于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表2适用于优质碳素钢和合金钢(不包括低合金钢、不锈钢),表3适用于不锈钢。
5.2 产品标准在规定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时,应写明本标准号及5.1条所述表号。
一种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只能使用一个表,不能两个表同时混用。
5.3 成品分析所得的值,不能超过规定化学成分范围的上限加上偏差,或不能超过规定化学成分范围的下限减下偏差,同一熔炼号的成品分析,同一元素只允许有单向偏差,不能同时出现上偏差和下偏差。
5.4 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除在产品标准或订货合同中另有规定者外,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表1 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 0.03适用于普通碳素结构钢;0.02适用于低合金钢。
表2 优质碳素钢和合金钢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 0.8和10号钢的碳含量允许上偏差为0.02,此时不允许有下偏差。
表3 不锈钢和耐热钢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表3 (续)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