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第十章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生长。

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

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

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

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

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

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

“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

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

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

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纲要+讲解第一章绪论1. 生命科学知识重要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当今人类社会面临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 6个重要方面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危机,生态破坏。

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对人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2. 试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我校的通识课程设计,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文理见长的哈佛大学8类通识课,生命科学单独列出。

工学见长的MIT 的人文社科和科学两大类,科学中单独生命科学。

我校九大类中,也单独突出生命科学(自然进化与生命关怀),这些同时课程的共同设置说明生命科学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 为什么生命科学将成为物理学之后的带头学科,如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面对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

生命科学必须与多学科形成交叉学科和边缘领域,才能同时提供机会与挑战。

4. 请从生物学,物理学角度对生命下一个定义?生物学: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物理学: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熵的减少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5.生命的四个最显著的特征及其对生命体的意义是什么?精细结构:适应不同环境;能量交换:维持分子结构需要;应激:生存需要;复制:维持生命在时空上的延续6. 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每个阶段的形成物质和相应条件)四个主要阶段和形成的主要分子。

I.大爆炸形成的->无机物,原始气体冷凝汇流成海洋。

(CO2,N2,H2O,CO)II.火山爆发和闪电的能量使气体合成简单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

(氨基酸,嘧啶,葡萄糖,嘌啉,核苷酸)III.->多分子体系(团聚体)溅到岩石上氨基酸聚合肽链回到水中(多肽)IV.->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质体,细胞的形成7. Miller实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模拟原始大气条件,生命的基本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单元:碱基和氨基酸8. 严整有序的生命,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分子到细胞,细胞到器官,个体到生态群落。

基础生命科学导论第9-10章普利昂多利羊

基础生命科学导论第9-10章普利昂多利羊
进骨骼形成,同时还能阻碍破骨细胞的形成,遏制骨骼破坏。 2)敲除Sema3A基因 ①与正常实验鼠相比,Sema3A-/-小鼠的破骨细胞增加近一倍,骨
密度降至原水平的1/3以下。 ②静脉注射Sema3A ,骨密度增加。 3)这种治疗,可改善患骨质疏松症实验鼠的症状。
4、研究发现,人体有这种蛋白质。研究人员认 为,该发现有助于开发出在减少骨骼破坏的同时 促进骨骼形成新方法,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风 湿性关节炎、骨折等疾病。
个氨基酸和糖基磷酸肌醇锚链(GPI)受体结合位 点;说明PrPC是一种膜结合蛋白; ④ PrPc 与PrPsc结构的比较:同一基因编码、 且RNA剪辑、翻译后修饰,也均无差别。
说明 一级结构相同!高级结构?
5)最后结果——找到差别
PrPc 和 PrPsc 在高级结构上有巨大差别 !
PrPc
PrPsc
一、2012年高考临近——史上“最刻苦吊瓶班 ”
1、8年前医院每月1次输氨基酸; 2、2012年‘创新延伸’——高考班
集体打吊瓶复习,校方说学生打 的是补能量的氨基酸!
3、湖北孝感一中高三文 科班20多学生边打吊瓶 边复习、边上课。
4、家长语言“不能输在这
个起跑线上”!
5、补什么、利与弊,应该???
1996. 7 出生,1996. 11收到文章,1997. 2文章发表
多莉羊之父 威尔穆特
多莉和它的孩子 多莉羊成为明星 并且生儿育女
世界级的 反响!
文章发表,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
(先锋,旗帜,标志,信号和榜样) 一方面学术界高度评价:97. 3. 2 美国华盛顿邮报
日本克隆 成功的牛
96. 8出生奥勒冈州 沃尔小组成功克隆
第八章 人体的防御系统,第九章普利昂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重点知识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重点知识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重点知识整理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P1-P71.生命的定义: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2.生命的内涵:(1)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

(2)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3)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

3.生命的物质基础:(1)构成元素:60/109,主要是C、H、O、N、P、S,其次是Ca、Mg、Na、Cl等,与无机界相同,生命并不存在特有的元素。

(2)分子成份:70%的水和无机物,多种有机分子,如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等,虽然其组成和结构可能不同,但它们的单体,如葡萄糖、ATP、氨基酸、核苷酸等对所有生物几乎都一样,因此,生物在化学成分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

4.生命的组分:(1)蛋白质是主要成份,蛋白质是由多肽链状分子折叠、盘绕而成有序结构(一到四级结构)。

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功能多样。

(2)核酸是遗传分子,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由A、C、G、T组成,以双链形式存在。

RNA中T替换成U,多以单链形式存在(局部折叠配对)。

DNA能自我复制,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和各种性状,按照基因程序实现生长、发育、繁殖和进化等生命活动。

5.生命的基本特征:(1)有复杂的结构和精细的组织形式:多分子的逻辑构成、高度的组织化、每个层次都具有的复杂性、复杂精巧的反馈调节机制(2)感受并应答环境变化:应激性,生命体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发生反应。

(3)能从环境捕获,转换和利用能量:生命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转换成能量,维持分子的有序性和数量变化。

新陈代谢和稳态,稳态是指调节并维持内部环境(如温度、pH 等)恒定的特性。

(4)具有显著的自我复制,组装能力(5)生长和发育:生长:生命体从环境中摄入物质多于释放回环境,并且将其转变为自身结构物质。

生物10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10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10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学基础知识1.1 生物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从微生物到大型多细胞生物的一切生物体。

1.2 生命的特征和基本单位生命的特征包括遗传物质(DNA)、细胞结构、新陈代谢、能够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1.3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起源于地球上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约38亿年前的原始生命形式。

进化论认为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逐步演变成现在的多样化生物体。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2.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真核细胞包括细胞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等多个细胞器官,这些细胞器官分别负责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2.2 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一种方式,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包括前期、分裂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2.3 细胞吸收和排泄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吸收营养物质,通过胞吐作用排泄代谢废物。

第三章:遗传学3.1 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其结构为双螺旋状,可以通过DNA复制和基因表达来传递遗传信息。

3.2 遗传的规律和分子遗传学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分离和重新组合两对基因等规律,分子遗传学揭示了基因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3.3 基因工程技术和克隆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修饰、基因检测、基因药物等应用,克隆技术包括动植物细胞的克隆和重组 DNA 克隆等技术。

第四章:生物进化4.1 进化的基本原理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生物适应环境,从而产生种群的优胜劣败现象。

4.2 进化的证据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4.3 生物种类的形成和绝灭分裂和交叉生殖、变种和种群分化是造成新生物种类的途径,而环境变化、自然灾害、人类行为等因素是造成生物种绝灭的原因。

第五章:生理学5.1 消化系统和营养代谢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这些器官通过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能量。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

一.什么是生物学?1. 定义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构造、行为、机能、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正在日渐加深和扩大,不仅要研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要研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人类自己,因为人类也是一种生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小至生物大分子的基团行为,广至地球表面的生物圈(bio-sphere)的将来动态,延伸至玄古生命的发生和宇宙中生命存在的问题。

3. 生物学的分科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

根据研究角度分为: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根据研究范围分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器官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等。

二.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传统生物学到现代生命科学(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代表人物: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4)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从微观到宏观分子→细胞→整体水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辨证统一现代生物学的高度分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新学科或边缘学科的产生。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描述方法外部观察和外部形态描述:分类学。

《尔雅》、《本草纲目》、亚里士多德对500种动物的描述分类、林奈的双名法等。

2. 比较方法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各类群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加以比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

如何判定一种元素的营养学意义?常量元素的重要性比较容易认识。

微量元素的营养学研究较难。

要证明某一种微量元素在营养学上是必不可少的,至少需要利用实验动物做以下三个方面的饲养实验:(1)让实验动物摄入缺少某一种元素的膳食,观察是否出现特有的病症;(2)向膳食中添加该元素后,实验动物的上述特有病症是否消失;(3)进一步阐明该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2、生物小分子(六种)水氨基酸单糖核苷酸脂类维生素20种氨基酸中有8种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功能(1)作为组建蛋白质的元件(2)有的氨基酸或其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代谢调节、信号传递等)核苷酸分子由三个部分组成:碱基:嘧啶、嘌呤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磷酸生物大分子主要有三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它们都是由生物小分子单体通过特有的共价键联结而成。

DNA RNA脱氧核糖核糖有胸腺嘧啶有尿嘧啶无尿嘧啶无胸腺嘧啶生物大分子具有高级结构,即独特的立体结构、空间构型和分子整体形状等,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本讲摘要生命的形式多种多样,生命的形态多变,但是化学成分是同一的。

生物体中C、H、O 、N 元素的总和超过了96%。

构成生命的小分子主要包括:水、氨基酸、糖、核苷酸、脂和维生素等。

构成生命的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都是由生物小分子单体通过特有的共价键联结而成。

生物大分子具有高级结构,即独特的立体结构、空间构型和分子整体形状等,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学说的内容1.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2.每个细胞相对独立,一个生物体内各细胞之间协同配合3.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4. 所有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5. 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内质网由单层生物膜围成。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整理版]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整理版]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电子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命科学简介:概念:生命科学(Life Science)是将生物体诸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学科的统称。

基础科学——生物学(如普通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生命科学主要分支学、人类学、古生物学、病毒学、昆虫学等)应用科学——医学、药学、农学、生物技术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长与繁殖、应激性等。

二、生命科学发展历程观察描述阶段(19世纪以前)——生命活动表面现象的揭示;如:达尔文实验研究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生命活动本质的揭示;如:巴斯德创新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对生物特性的改造和创新,应用潜力巨大。

如:克里克、沃森等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三、面向21世纪的生命科学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能源、食品、环境、人类健康等生命科学的发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带头科学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向基本和复杂生命现象、系统、疾病等两极发展,等等。

第二章生物分子与细胞一、生物分子:(一)生物小分子:种类、特性、功能(二)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Protein)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线性序列及连接方式。

结构二级结构:相邻氨基酸折叠、盘旋形成的稳定、规律的构象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等。

三级结构:整条多肽链通过折叠(某些化学键稳定之)形成的特定空间立体构象。

功能蛋白质:执行特定功能。

如酶、受体、各种蛋白类调节因子等。

酶:指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也可以是核酸)。

功能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部分和结合部分构成,由酶分子的特定构象决定。

酶促反应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易失活。

结构蛋白质:既作为结构成分,又执行一定功能。

能源物质:作为体内的储能物质,必要时分解供能。

2.核酸(Nucleic acid):DNA、RNA一级结构: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互相作用而构成的生态集合体。

全球总得生态系统被定义为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1.生态系统内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自我调节的
能力与生物多样性程度成正比。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动
力学特征,生态系统内部始终处于运动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
质流动是循环的
3.生态系统吸收的太阳能量一般都通过4-5个不同营养级的生物进行
传递。

4.从地球上生物起源到现在,生态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育阶
段。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有各不相同的特征及生存环境,他们之间相互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2.遗传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已经基因可能关系到一个物种的兴衰,一个物种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生态系统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

在人类还没有来的及开发应用时,众多物种便如此大量和快速地灭绝了,从此,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宝贵价值。

人类面临的问题:1.土地资源压力。

2.水资源压力。

3.能源危机。

4.森林资源减少。

5.环境污染加剧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相对稳定,它们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交流保持稳定,达到统一协调的状态。

这种状态交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特征:1.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保持相对稳定
3.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与速度
4.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的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其核心思想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和持续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鼓励对环境有利和对环境友好的经济活动,不单纯或片面地用国民生存总值(GN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包括生态环境和维护物种多样性的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总体策略内容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三方面多项政策和行动计划。

课后思考题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请举例说明环境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首先,应从生态学的定义来看,因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和功能的一门科学,无论是作为研究者还是被研究对象,人类在生态学研究中是占主要地位的,换句话说,研究生态学就是为更好地研究人类自己打基础。

其次,从生态学的研究课题相对象来看,农、林、渔、牧、野生动物管理,甚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生态学所关心的,正是有了保生态学这样的综合性学科,才产生了许许多多更细的学科,使得人类能够生活得更舒适。

可见,学习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生态学的基本常识是有相当大的实用意义的。

第三,纵观近二十年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由于人口猛增、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和资源日益短缺这三大社会问题愈加严重,生态学的重要性也更加凸现出来。

因为只有通过对生态学的研究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找到解决以上严峻问题的答案,这也表明生态学研究所具有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最后,学习生态学就是要强化全人类的生态意识。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加强,而环保的根据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恰恰是来自于生态学的研究。

3.为什么说生态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就越好?
原因有两方面:
(1)从物理结构来考虑。

随着生态系统的复杂化,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其物理结构的复杂化,如垂直结构的出现。

而从整个生态系统来看,大部分能量的来源是太阳,随着垂直结构的出现,光能的利用是从体系的最顶层开始的,随着高度的下降,光能可以不断地通过不同的生产者进入系统。

这就提升了整个系统利用光能的效率,在单位面积光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效率的提升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能量流入系统,可利用能量的增多也就意味着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多,可见,这时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加强。

(2)从生物结构来看。

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食物链中每一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链中更高环节生物的生存现状,从而影响整个生物系统的状况,而生态系统越复杂,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一种生物可能同时属于多条食物链及多个营养级,那么它就会与更多种的生物产生互动,使其获得能量的来源大为拓宽,食物网中相应环节的补偿作用也会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可见,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化对以说是同步进行的,随生态系统复杂化而来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反作用于生态系统本身,使其结构随之变得复杂而能够抵抗更强的外界干扰。

8.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什么?
(1)从生物多样件的3个层次来看:
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持了系统中能量和物质流动的合理过程,保持了可作为可持续发展对象的正常的繁衍过程。

②物种多样性是提供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经济物种的唯一来源,如农、林、渔、牧等行业所经营的主要对象。

③随着生物技术时代的来临,遗传多样性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是可持续发展中改良生物品质的基因库。

(2)生物的多样性作为一种资源来说是可更新的,它也是一种公共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维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系统,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3)生物多样性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如《1997年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称:美国生物多样性价值约为3万亿美金,而我国为美国的1.5倍,达到了46万亿美金。

我国拥有全球10%的高等植物类型,而脊椎动物更是有14%之多。

(4)尽管地球上仍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但是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物种正以前未有的速度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类如果不及时悬崖勒马,一旦失了日后可能恢复生态环境的资本——生物多样性,人类将走向自己搭建的绞架。

综上所述,以生物多样性作为衡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完全合理的。

9.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平衡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类型和研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

化石燃料是一次性的,大多数是碳氢化合物,燃烧后的主要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CO2浓度上升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形成温室效应。

大气层增温的后果包括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更多的强降雨。

极端的气象,如严峻的洪水会成为越来越平常的事。

除了CO2 ,最有害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物是硫和氮的化合物。

NO2和SO2造成的酸雨会破坏远离污染源地区的生态系统。

另外,阳光的能量能使NO2进—步反应成为光化学烟雾,在短时间内,这种光化学烟雾会压抑人的肺和心脏。

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类型有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除了其可再生的特点外,还有其环保性.无环境污染或者有害物质及少,其中生物质能被利用时排放二氧化碳,也可与生物质植物成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相互循环、抵消,所以再生性能源对于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