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

本书向读者介绍如何在社会科学领域开展研究,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本书将研究设计分为了四个部分:研究问题,理论,数据和对数据的使用。

社会科学研究依赖的逻辑是固定的:提出研究问题,开展学术研究,进行有效描述和因果推论。

评价其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的主要标准是衡量其是否满足:

●以推论为研究目的

●采用公开的研究程序

●结论是不确定的

●研究的内容是关于方法的

根据这些观点,本书围绕两个方向展开。第一个方向将研究过程分为描述性推论和因果性推论,前者是后者的起点并构成后者的基础。第二个方向为主题研究,提供了遇到特定问题的对策,包括如何确定观测对象、如何增加观察值数量以及如何避免某些特定问题(测量误差、遗漏变量、无关变量以及内生性等),并且就这些特定的问题进行举例然后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将根据书的行文逻辑进行章节摘要:

第一章概述性地强调了研究设计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主题:

●利用可观察的现象将理论和数据联系起来:只有建立在理论和

密切相关的数据基础上,并且经过理论的可观测现象的明确阐

述和仔细检查,社会科学才是可靠的。

●最大化解释力:对于某个特定的研究问题,有许多提高解释变

量利用率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假设的可观测现象,然后进行求证。

●汇报推论的不确定性。

始终保持怀疑精神并努力提出一些竞争性假说。

第二章讨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两个阶段:归纳历史细节和描述性推论,其中,科学的描述包含两个特点:第一,描述包含推论。第二,通过科学的描述区分观察事物中获取事实来区分科学研究,真正区分的标准在于是否通过有效的程序得到系统性的推论。描述性推论是指在一系列观察值的基础上对未观察的现象进行理解的过程。判断描述性推论的标准是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第三章,精准的描述性推论虽然可以作为因果推论的前提,但是研究不能只有描述性推论,绝大部分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都做因果解释。本章首先对定性和定量研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义,然后给出了建构因果理论的规则:建构出能被证伪的理论;建立内部统一的理论;谨慎选择被解释变量;尽可能具体化;理论的阐述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越宽泛,解释力度越大。

第四章,结合了相关的文献和具体例子分析了定性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并讨论了研究者如何选择样本和观测值:有目的的选择观测值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根据解释变量选择观测值;选择被解释变量一定范围内的观测值;同时根据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选取观测值;选择观测值使得关键解释变量为常数;选择观测值使得被解释变量成为常数。

第五章讨论了在取样之后如何去发现那些导致无效推论及估计偏差的原因,并将其纳入可控范围,并举例说明,包括:测量误差、遗漏变量偏差、包含不相关的变量会导致估计低效、内生性问题、对解释变量进行赋值、控制研究环境(可根据具体的需要直接翻阅案例,不详述)。

第六章提出如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增加观察值数量的建议。对单一案例研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观察值数量的方法:变量

不变,增加新的样本;样本不变,增加新的变量;增加样本的同时也使用新的变量。基本上所有的定性研究都可以转化为包含多个观察值的单样本研究,如果研究者已经正确的概念化已经观察到的样本,实现这个目标就不需要额外的成本去搜集更多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