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导学案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历程》生物导学案 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

B.比较解剖学

C.细胞学

D.生物化石

在某地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越往下挖,出土的生物化石越有可能是( )。

B.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简单

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D.陆生生物的化石增多

植物进化的历程:原始藻类植物→ 和 ,原始的蕨类植物→ 它 。

、动物进化的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原始的 。原始的脊椎动物进化包括古代鱼类→原始的 →原始的 →原始的 和 。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单细胞动物 线形动物

2018鲁教版化学导学案全册

目录 目录..................................................................... - 1 -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 1 -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 - 1 -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 3 -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第一课时....................................... - 5 -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一课时......................... - 8 -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第二课时........................ - 10 -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 12 -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 12 -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 - 14 -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三课时...................................... - 16 -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 18 -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 - 20 -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 22 -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 24 -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 - 25 -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四课时........................................ - 28 - 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 - 30 -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第一课时........................ - 32 - 第三单元溶液............................................................. - 35 -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 35 -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 36 -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三课时........................................ - 38 -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 40 -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 - 42 -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三课时................................ - 44 -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 46 -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 46 -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 48 -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 - 52 -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二课时.................................... - 54 -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三课时.................................... - 57 -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四课时.................................... - 59 -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 - 61 -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 - 64 -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三课时.................................... - 66 -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四课时.................................... - 70 -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 72 -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第一课时.............................. - 72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 - 74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二课时.................................... - 76 -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一课时.............................. - 78 -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 80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及答案79758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例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例如水螅。 2.水螅的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3.水螅体形呈辐射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捕食和进行防御。 4.水螅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成的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部位尤其多。 5.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扁平,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是涡虫(动物),属于扁形动物。 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咽,吃进去的食物在内消化,然后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因为它无肛门。 7、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除涡虫外还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和绦虫也属于扁形动物。 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 9.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学习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反思与补充: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二、赏析《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字音。 氓.()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筮.() 咎.言()犹可说.也()陨.()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

《保护生物多样性》导学案

第三节保护生物多样性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及其之间关系。 2.能够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生物多样性包括的多样性、的多样性和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对人类有一定价值,要永续利用生物资源,必须保护生物及其生存条件。 3.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决定的,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的多样。 4.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的多样。 5.物种濒危会危及,物种的损失,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 二、合作探究 1.阅读116页我国部分生物类群的濒危种数目录,分析我国濒危物种现状。 2.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何意义? 3.作为一名公民,应该怎样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达标检测】 1.数千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频繁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2.导致我国一些动物数量减少、分布区面积缩小、濒临灭绝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B.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C.环境污染D.生物入侵 3.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恰当的是()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威胁 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D.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4.三峡大坝蓄水后有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为了挽救这些生物,最好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B.建立种质库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C.迁地保护 D.建立濒危植物的种子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及答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课前预习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测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营养②进行呼吸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长 ⑥繁殖 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 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 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 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蘑菇能从小 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 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 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遗传(4)生物能变异(5)生 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五、达标测试 1.D 2.C 3.D 4.B 5、C 6.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夕阳、天涯 7、动物取食————营养 鲸喷出水柱————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阳————应激性 植物开花结果————繁殖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生长 子女与母亲相似————遗传 参考答案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课前预习:调查调查 二、合作探究 (一)1.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案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分析 2、略 (二)1.略 2.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家禽、家畜、作物、宠物

24、《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24 、《诗经》两首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复习导学案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六单元第二章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和价值。 2.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3. 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4?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一)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分析课本P64有关资料以及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小组内合作总结出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各种_____________ 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 ■勺多样性、 _________ ■勺多样性和_______ 的多样性。 2. 看哪个小组知道多,举例分析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3. 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你能完成下列内容吗? 遗传的多样性也称为__________ ■勺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种多样的特性,都是由它们的_____________ 定的。生物的细胞内具有成 千上万个基因,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_____________ 。遗传的多样性导致了 生物 ________ 的多样性,它是生物___________ ■勺基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 活环境的多样性就构成了____________ ■勺多样性。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__________ 反之,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造成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勺丧失。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衣食住行等直接或间接用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能分析给组内同学听吗?并完成下面知识?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 价值、___________ 价值和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利与弊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利与弊 作者:梁广舒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1期 新课标要求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学案导学也日益被广大教师与学生所认可和推崇。可以说,学案教学不仅能够划分出教与学的职责,而且是新课标精髓的重要体现,学案导学用学案作为有效的载体和媒介,运用导学的方法深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益更加可观,继而真正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弊端现象 1. 教学手法不灵活,流程单一。学案导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但学案导学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有些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非常机械,教学的整体过程演变为设计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质疑→课堂点拨→反馈达标的这种流水线运用模式,将很好的一节新课变成了习题处理课,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应接不暇,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这种单一的学案导学流程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让学生形成习惯性的化学思维,学案导学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越性也无法体现出来。 2. 对学案设计重视过度,课前准备工作被严重弱化。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成就一堂成功的化学课,但是有的教师将努力的方向都集中在学案的设计和编排上,将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抛之脑后,比如课件的制作、教案的编写以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等等。这样长期的用学案代替教学准备,不仅让学生听之乏味,也降低了化学课堂的含金量。 3. 学案中设计问题过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观察发现,我们的教师在学案中设计的内容过多,课堂的知识容量很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应接不暇、手忙脚乱的情况,知识的巩固和及时消化得不到保障,老师单纯地答疑使得学案导学模式流于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4. 学案问题的设计不科学。学案的运用能够促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消化知识点。在学案的设计中,许多教师不能更好地把握难易程度,往往不是难,就是简单,没有合理的搭配,忽视循序渐进的设计规则,内容设计严重缺少层次感,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还有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盲目求新、求异,问题的科学严谨性降低,有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有利因素 首先,学案导学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案导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化学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空间,突出学生作为学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C.尾鳍的摆动 D.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4.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150多万种,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脊索 B.脊柱 C.脊椎 D.脊髓 5.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水从口进入再从鳃孔排出,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呼吸 B.排泄体内代谢废物 C.呼吸和取食 D.游泳时产生动力 6.养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水中缺少食物 B.水中微生物过多 C.水中缺氧 D.水质容易变坏 7.观察鲫鱼外型图,并回答问题: 1)请你填写鱼鳍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主要为游泳提供动力的是_______、控制鱼前进方 向的是_________、保持鱼体平衡的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8.连线题: 虾腔肠动物 乌贼甲壳动物 海蜇鱼类 章鱼软体动物 鲤鱼爬行动物 海马哺乳动物 鲸鱼 乌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 备课人:钟锦章备课组长:钟锦章教研组长:贾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备课人:钟锦章备课组长:钟锦章教研组长:贾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2.生活在海洋中的灰鲸以胎生的方式生育小灰鲸,用乳汁哺育小灰鲸,灰鲸属于() A.变温动物 B.特殊的鱼 C.陆生动物 D.哺乳动物 3.下列动物中,体温均不恒定的一组是() ①南极磷虾②野骆驼③褐马鸡④墨斑蛙⑤华南虎 ⑥孔雀雉鸟⑦壁虎⑧长臂猿⑨扬子鳄⑩蝾螈 A.①③⑥⑧ B.②⑦⑩④ C.③⑤⑦⑨ D.①④⑦⑨⑩ 4.在马牛羊的口腔里找不到下列哪种结构() A.犬齿 B.舌头 C.臼齿 D.门齿 5.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食物不足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6.兔能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原因是() A.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 B.视觉敏感 C.具有较大的耳朵 D.嗅觉灵敏 7.蝙蝠与家鸽都适于飞行,但蝙蝠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类,它特有的特征是() A.双重呼吸 B.体温恒定 C.心脏四腔 D.胎生哺乳 8.下面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填写图中各标号的名称:①; ②;③。 (2)图表示的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简要 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_____是兔的牙齿,_____是狼的牙齿. 人类的牙齿有几种齿型?。 (4)兔和狼的牙齿分化不完全相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 备课人:钟锦章备课组长:钟锦章教研组长:贾磊 A B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二首 导学案

《诗经》二首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第一节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三节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五节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八年级生物下册 6.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8、怎样理解自然保护区? 9、迁地保护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10、怎样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 11、怎样正确理解对生物多样性的利用? 二、学以致用: 三、回归课本,把下列横线内容圏划在课本上,再快速记忆。看谁记得既对又快,相信 你是最棒的! 1、 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国际生物多样日”是每年的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包括 、 以及加强 和 等,其中,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它的主要形式是建立 。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 4、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自然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 自然 ”;还是“ ”,是向人们普及生物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5、对某些极度濒危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生物种类的保护措施是 。把它们 原地, 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等。 6、《中国自然保护刚要》明确规定:“对于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 见 课 本 91页 巩 固 提 高1、2题

6.3.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达标测试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班级姓名得分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很本途径 C.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无限的,人类可以无限制利用自然资源 C.“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D.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图5中鸟儿的“我的家在哪里”启示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禁止开发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2、掌握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根据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2—7页完成练习)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 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一般来说,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出,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用,生物能,除外,生物都由组成。 二、课堂助学 1、情景引入:举例:选一生物和非生物的标本和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一般方法, 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提出疑问?什么是生物?非生物?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 2、交流讨论: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绩,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3、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观察要_______、_______和______,并及时做好________。 学习任务二: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P3图片,分析生石花、钟乳石、机器人、珊瑚和珊瑚虫等,是否是生物? ①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②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明理由。想一想到底什么是生物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呢? (2)认真阅读教材P3—7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举例 ②生物能进行,举例 ③生物能排除身体产生的,举例 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举例 ⑤生物能和,举例 ⑥生物都有和,举例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三、诊断评价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观察工具观察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 2.仔细分析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3.请挑出一句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古诗 A 一行白鹭上青天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在生活中不需要呼吸 B.动物在生活中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母鸡下蛋属于繁殖 D.植物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任何反应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 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 6.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遗传和变异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7.以下说法不是人和植物共有特征的是 A.排尿 B.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C.呼吸D.能产生后代 8.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会合拢下垂,这是:

《诗经二首》学案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一课时) 姓名 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 寤寐( ) 芼( )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①关关: ②洲: ③窈窕: ④逑: ⑤寤寐:。 ⑥思服: ⑦悠哉悠哉: ⑧芼: (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 ) ②钟鼓乐.之( ) (3)古今异义。 左右流. 之 古义: 今义: 3.《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本来只称《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 的诗歌305篇,也称“ ”。 《诗经》分为 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 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 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达,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 “赋”: 的意思。 【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3.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作业布置】 预习第二课时学案;背诵课文及重点字词。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跻( ) 坻( ) 涘( ) 沚( )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词语。 ①蒹葭:②苍苍: ③溯洄:④溯游: ⑤晞:⑥阻: ⑦跻:⑧采采:

3[1].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遥感的概念 2、能简要说明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 3、能说出遥感的几种常见分类。 4、能举例说明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并上网搜索遥感信息,归纳遥感的几个发展阶段。 2、通过读图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比较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使用飞运载工具、主要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3、通过上网搜索有关遥感技术应用的信息,归纳遥感技术的主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介绍,使学生感悟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生命力,从而初步养成热爱科学、努力学习新兴科学的好习惯。 2、通过迅速发展的中国遥感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3、通过遥感技术在农业、军事、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学习,产生对遥感技术的好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动力。 三、重点:根据运载工具不同的遥感分类种类。 四、学习方法: 1、多媒体课件演示。 2、读图分析讨论。 3、教师点拨、启发、引导。 4、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时:1课时

导入:南极考查必须穿越西风带区,这是多年来南极考察的难题。在我国开展的第14次南极考察中,1997年12月10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进入强风带时,与外界中断了联系,“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接收到了一张非常清晰的卫星云图,图像上清晰的显示了三个气旋的位置及运动方向。这就是本节我们学习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基础层次问题 1、什么是遥感技术? 2、遥感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3、遥感技术有哪些特点? 4、遥感技术系统由那些组成? 5、遥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何分? 6、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对比优缺点。 7、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有哪些? 8、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如何应用? 9、遥感卫星的科学实验功能有哪些? 知识反馈 1、下列遥感类型中,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 A.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C.航空遥感、近地遥感、航天遥感 D.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近地遥感 2、下列遥感类型中.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进行分类的是 A.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B.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C.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路径探析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路径探析 摘要:现代化教育改革要求高中化学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教师应该摈弃落后的教学模式,提倡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学案导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随之提高,评判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师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素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为了能够达到新课标的化学教学目标,很多高中化学老师开始尝试应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学案就是指学习方案,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的帮助学生课外解难答疑,课内自主学习的方案。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后,自主思考,自我解决,并且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多进行交流学习。从老师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方式是将学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教学材料,让学生们自主组队,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对学案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全体学生共同努力解决难题。 二、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 1.学案要以导学为途径设计 学案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因此,学案中的问题设置必须首先要以课本为依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在教授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这一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了解,然后让学生解答如下问题:(1)通过课本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原子核带正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相异会互相吸引,但是,为什么电子没有被吸进原子核内呢?(2)分析电子绕核的运动方式与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在本质上有何区别。(3)钠原子核外拥有 11 个电子,那么这些电子是合成一团在核外运动,还是相互之间分散开来在核外运动?这样的问题设置一步步诱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就能深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