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加工机具精度分析表

模具加工机具精度分析表
模具加工机具精度分析表

塑膠模用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的選用是否適宜,對模具的壽命、精度、加工性、價值等有很大的

影響。故模具材料的選用一般均依照下列原則:

容易取得。

機械加工性良好。

表面加工性能良好。

強度、韌性和耐磨性大。

無針孔和沉澱雜質等內部缺陷。

)可焊接性。

)熱處理容易、熱變形少。

》耐熱性好、熱膨脹系數低。

種類及特性

模具材料的種類很多,在此先將常用的幾種材料作一簡介。

一般構造用輥軋銅材(SS)

一般構造用碳銅SS41、SS50,價廉而容易取得,但質軟多針孔,因此

用於不需強度、硬度的零件,不適用於模板材料。

機械構造用碳鋼(SC、SCK)

機械構造用碳鋼S25C、S50C、S55C等,價廉而容易取得,加工性也好。

S25C用於模具的承板、定位環、豎燒道、襯套、止動螺栓、支持件等,而少用於模板。S50C、S55C原則上回火到硬度9~22HRC,以增其加工性,為標準的

模板材料。

S9CK、S15CK的含碳量少,因而質軟,所以需作表面滲碳,淬火成HRC45

~59的硬度來使用。

碳工具鋼(SK)

碳工具鋼有SK3、SK5、SK7等,含碳量為0.6%以上的高碳鋼,其淬火硬

度是SK3、SK5為HRC50~60,SK7為HRC50~55,H 此類鋼材磨耗性優良,

且為較價宜的工具鋼,用於有滑動部份需高硬度和耐磨耗性的零件,如導銷、襯

套、頂出銷、復歸銷等。

合金工具鋼(SKS、SKD)

常用的合金工具鋼有SKS2、SKS3、SKD11、SKD61等。SKS2與SKS3是

碳工具鋼加鉻、鎢增加淬火性耐磨耗性,用於特別要求硬度與耐磨性的成形模板,其硬度HRC55~60.SKD61是添加釩取代SKS的鎢,其淬火性與

耐磨性優於SKS ,且淬火應變小,其硬度SKD11為HRC55~60,SKD61為

HRC45~51,但SKD61的耐熱性、韌性都優於SKD11。

高速鋼(SNC)

此處的高速鋼是指SKC2與SNC3的鎳鉻鋼,系為碳鋼加鎳和鉻,增其韌性

與淬火性,回火硬度為22~30,用於成形模板。

鎳鉻鉬鋼(SNCM)

鎳鉻鉬鋼SNCM2是淬火性,耐磨性耗費性均好,尤其是強度、韌性特別好的鋼材,其用途與高速度鋼相同。

鉻鉬鋼(SCM)

鉻鉬鋼SCM3、SCM4是碳鋼加鉻,鉬的構造用鋼,其強度、韌性優於碳鋼,其價格較SNC及SNCM便宜。

鋁鉻鉬鋼SACM)

鋁鉻鉬鋼SACM1經氮化處理(氮化層硬度為HRC67)耐磨耗性很高,用於要

求硬度和耐磨耗性的滑動部份,如頂出銷等,鋼材本身硬度和耐耗性。

軸承用高碳鉻鋼(SUJ)

軸承用高碳鉻鋼SUJ2為軸承用的鋼材,耐心磨耗費性、淬火性均良好,其硬度為HRC55~60,用於滑動部分需有相當的硬度和耐耗性。

不鏽鋼(SUS)

如PVC的塑料,需用耐蝕性高的模具材料,可以增加鉻量,減少碳量的耐

蝕性不鏽鋼SUS來制造。

.11鈹銅合金

含鈹2.5%,含銅97.5%的鈹銅合金,常用來制作狀復雜的公模或母模。

其制作方法是將熔融的合金注入模型內,然後一直加以壓力直到冷卻為止。

熱處理

鋼材經適當的熱處理可顯著增加硬度、強度、韌度、耐磨耗性等機械性質。施行電鍍作表處理,模具精度提高、表面光亮,使脫模更順利,成品表面光度增加。因此欲模具壽命延長、品質提升、除了事先預選適當的模具材料外,對於加工後,模具的熱處理方法的選定也極其重要,以下分點說明。

正常化

此項熱處理旨在消除造、鍛造、輥軋等高溫高壓處理所產生的粗晶組織,

並將加工所生的內部應力消除。其方法為將工作加熱到孌態點AC3或Acm點以

上30~50溫度後,使之在空氣中自然冷卻。使用大型構造用鋼,在材料經

鍛造成模型後,再施以正常化處理。

退火

退火是為了使鋼料軟化,調整結晶組織,除去內部應力。其方法為加熱到

AC3或AC1孌態點以上30~50,保持適當時間後,在爐中或灰中冷卻。模具

材料退火處理有兩棲種方式

消除應力退火

目的在除去加工所引起的內部應力。適用於粗切削、中切削或需淬火的模具

零件。因淬火時麻田散鐵孌態所生的應力將加大,除非先行實施退火消除內部應力,否則將造成巨大的一孌,而致淬火綱裂、翹曲。即使不淬火的零件,若經大量粗重切削,不經此項處理的話,也將因加工應力的殲存,而終致尺寸的精度改變或發生翹曲。

球狀化退火

目的在改善加工性,增了中韌性,心止淬火綱裂,使鋼中的碳化物變成球狀組織。

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為了瘵鋼硬化、增加強度。其方法為鋼材加熱到AC3或AC1

變態點以上約30~50,保持適當時間後,使節它在淬火液中急速度冷卻,而產生

高硬度的麻田散鐵組織。模具零件常用的淬火方法有上列三種。

普通淬火

加熱到變態點以上的溫度後在水或油中急冷以得麻田散鐵。此方法,

加熱衷必需防止過熱衷及氧化脫碳的現象發生。對於壁厚不

均勻。由於各部度差發生熱膨脹差、態點,引起變態差,而致淬火

綱裂。因此為了達到均勻加熱,最好用鹽浴或惰性氣爐。

氧化、脫碳之防止可採用鹽浴缸爐或可調整的惰性氣爐。熱處理變形的防止,宜使節用淬火溫度低,自硬性大,有氣冷程度的淬火鋼。含磊量鉻、鎳的合金鋼、高速度鋼具有此一空氣的中冷卻而硬化的特性,對於加工後再行熱處理的模具、精度、形狀能保持而不到變形,精密度失掉

麻淬火(marquenching)

將待處理機的材料加熱到淬火溫度後,投入於Ms點(冷卻時由沃斯田

鐵轉變態為麻田散鐵變態、材質變硬,不致發淬火應力及綱裂,最後再施行

回火處理。

麻回火(martempering)

將材料加熱到淬火溫度後,投入於溫度為Ms點及Mf點(冷卻時由沃斯田鐵

轉讓變為麻田鐵的終了溫度)間的熱鹽浴內淬火(100~200),長時間性保存恆溫,直到變態終了,然後空冷。利用此法淬火者,麻田散鐵自行回火,淬火應力消除,衛擊值得以提高,韌性較回火燄處理者強。工業界一般皆不等於待到恆溫變態終了,即行撈出,如圖示,而後段則採氣冷回火。

回火

淬火後的鋼針雖然然強度大硬度高,但是很脆。假如淬火鋼加熱到A1變態點以

下的適當溫度時,不但可以除去淬火鋼的內部應力,又能調節硬度得到適當的強韌性,這種處理叫回火。依照回火之目的,可分為低溫回火與高溫回火兩種。

低溫回火

適用於淬火硬度需要相當高的情況下,將高碳鋼加熱於溫度約200度的低

溫,目的應於消除淬火所產生的內部應力。殘留的沃斯田鐵組織不易產生變化,

可維持相當高的硬度

高溫回火

適用於構造用鋼,將其加熱在溫度500~600度之間使其組織變為有韌性的

糙斑鐵。此時可兼顧鋼材的韌度和硬度。

對於施行一次回火,不能得到滿意的機械性質的鋼材如高合金鋼及高速度鋼,

可施行手術2~3次的反復回火

表面處理

表面處理是指以加熱或化學處理的方法,使鋼料表面增加硬度到達某一深

度。其方法有滲碳、高周波及火燄淬火、氮化及電鍍。分別敘述如下。

滲透淬火

低面鋼針或表在淬火鋼(低鎳鋼、低鎳鉻等低碳合金鋼)在適當的滲碳劑中加熱,使表面起滲碳到某一深度,使成高碳的狀態的表面硬化法。在滲碳劑中以

850~900加熱8~10小時,則鋼料表面起滲碳約2mm的深度。滲碳完後再施

以淬火處理,使滲碳部份硬化。若有不想滲碳的部份地,可預先鍍銅以防止。一般滲碳劑可分為固體滲碳、氣體滲碳與液體滲碳等三種。

固體滲碳的滲碳劑為氣體,主要為一氧化碳或甲烷碳化氫,滲碳濃度容易調節,

可使滲碳均勻。滲碳能力大,不隻表面,連心部也可均勻滲碳

液體滲碳劑為溶融的氰化物,將鋼加熱到AC1變態點以上而滲碳。通常

薄層硬化是濃度較高的氰化鈉鹽浴中作低溫(850~900)處理,而厚層硬化以濃

度較低的氰化鈉鹽浴作高溫(900~950)的處理

高周波硬化

藉高周波感應電流將鋼料表面急熱,在到達淬火溫度後,用適當的冷卻劑急

冷,稱為高於周波淬火。主要用於需具強韌及耐磨耗的機械性質的模具零件,如導銷、復歸銷、斜銷等等。含碳量0.4~0.5%的碳鋼,或合金鋼皆適用於本方法。

火燄淬火

以氧氣-乙炔火燄將鋼料表面急速加熱到淬火濕度,再以水急速度使表

面硬化。本方法的特色在於隻將外周表面淬火硬化,因此淬火應變小,可應用於

各種形狀及大小的鋼制品。淬火方法大致分別有兩種。

全面同時淬火法

適用於小面績的處理。全面同時加熱,然後對此加熱到淬火溫度後面進行

冷卻以硬化之。

移動淬火法

大面績不適宜用全面同量淬火法,乃改用順序移動加熱及冷卻的組合吹管,

以行加溫冷卻全面積。也可應用於不易全面淬火的模具的局部淬火、零件的零的磨擦面,可增高耐磨性,延長模具壽命。

氮化

氮化是在氨氣或含氨的媒體中加熱,增加氮含量而將鋼表面硬化的方法。加

熱溫度高時,硬度減低,但氮化深度加深。氯化時間取決於所以需氮化深度,大約是50小時0.5mm,標準是100小時0.7mm。鍍錫或鍍鎳的部份,可以後防止

氮化。

氮化用鋼,其標準成份大約是碳0.35~0.45%、鋁1.0~1.3、鉻1.3

~1.8%、鉬0.5%以下,此時的氮化溫度500~500,表面硬度為HRC67~

70,為一非常硬的氮化層。

氮化法依其媒劑可分為氣氮化,液體氮化、軟氮化(低溫鹽浴氮化法)。

氣體氮化法

被處理的料件裝於氮化箱內,放入於爐中,通入氨氣,溫度為500~500

左右,氮化時間為50~100小時。此種方法為低溫處理變形接近於無。

液體氮化法

液體氮化法與液體滲碳法之不同點,在於本法是在AC1變態點以下加溫而

滲碳法卻在AC1以上,且本法所用之鹽浴含較高的氮量而較少的碳量。將氰化

鈉鹽與氰酸鹽適當混合,加溫到560度,將料浸入約2~3小時,即可形

成薄層的氮化層,可增耐磨耗性,防止燒焦及疲勞性。

此種方法使用於氰化鉀(KCN)等的鹽浴槽中,溫度在520~570的低溫。其

處理與液體滲碳法相同,唯溫度較低,且其硬度約隻為氣體的一半,故稱為

軟氮法。氮化時間較氣體氮化法為低,約1~2小時。此種方法處理的低碳鋼、

中碳鋼其硬度增加有限,約可達到HRC53~59。但其耐磨耗費性與耐疲勞性顯著

增加。

離子氮化法(Iron-Nite)

為了改進氣體氮化法(硬氮化),處理時間長、效率低、最外層的氮化物很脆等缺點。德國的Berkard berghaus 發明離子氮化法。離子氮化法首先企業化的是

西德的Klockner .Ionon.Gmbh.其方法是將待處理的工作裝入電氮化爐內(圖

7),首先將爐內排氣至10-2~10-3T 後導入N2氣體(或N2+H2混合氣體),使爐

內保持所需要之處理氣壓(通常10-4~10Torr).以爐本體作正極,處理機工作作負極,將兩棲極間施加500V~1000V的直流電壓,爐氣便因輝光放電而電離化(即氣體被離子化而成正離子向負極的處理工作表面衛擊),處理工作表面受到加熱,

同時氮化也因此而進行。

處理溫度與般的氮化塑樣,通常在480~570的溫度范疇內。溫度

的控制系以幅射高溫計測定溫度而以電流值控制之,表面氮氣體濃度可改變爐內充填的混合氣體(N2+H2)的分壓比而調整之。

電離氣中生成之氮離子便向工作表面快速沖撞,動能轉變成熱能,造成溫度

上升。這時由於對氮離子的沖擊及飛濺(spattering),所以產生的排斥作用,Fe、C、O等元素由工作表面被打出來,飛散出來的Fe在放電的電離子中與N離子結合

而形成Fe-N的氮化鐵。Fe-N的氮化鐵由於附著作用而附著於表面上,N便向最

外層擴散侵入。即最外來層的化合物層由於擴散順序發生

Fe-N Fe-2N Fe-3N Fe-4N等組織變化而產生氮化作用。最外層由離子沖擊作用Fe不斷分飛散出來繼續形成氮化物,成主氮氣供應的輸送源而促進氮化的進行。

離子氮化的特點為處理溫度低,處理的工件變形小又無化害問題,為最新最

新進步的表面硬化法。其可處理的除了碳鋼、模具鋼、工具鋼、氮化鋼、合金

鋼、高速鋼外,過去認為難以處理機的不鏽鋼、鈦、鈷等利用本法已能實施良好的表面硬化。處理機的材料,可得到極高的表面硬度,並可獲致極優良的耐磨耗性、

耐疲勞性、耐蝕性及耐剝離性

電鍍

電鍍是在模具表面被復其他金屬,以增加表面光度、提高表面硬度,增強耐

蝕性的表面處理,以下分述之。

鍍硬鉻

將模具欲鍍的部分浸入於無水鉻酸為主的電解液中,通以電流,鉻析出而附

著於模具表面。鍍層比普通鍍層厚,約0.01~0.02mm,硬度HRC67~70。

使用本處理增進下列優點。據脫模良好。鍍硬鉻表面光滑如鏡,脫模非常順利。舐鍍層表面硬,耐磨耗費性佳,不易刮傷,硬度達HRC 67~70.

竺對鹽酸、稀硫酸以外的化學品有良好的耐蝕性。

竽鍍鉻表面有精美的光輝,模具凹穴經此處理,所射出的成品也能具備精美的光澤,提升產品價值。

無電解鍍鎳

此法不經電解作用,不像上法,乃純粹的化學方法施行鍍著。鍍著經由附著

於模具上的觸媒劑的作用,使鎳被還原,而形成表面鍍著層。此種鍍著的特性為:據不致發生是電鍍層厚度差,為一較均勻的鍍著法。

舐表面不生針孔,光滑而硬。鍍層硬度HRC49,經熱處理更可提高HRC64~67.

竺密著性良好,不易剝離。竽耐蝕性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