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
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教师应从创设课堂情境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依据以下几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
’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教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求多只求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刨设好课堂教学情境,能诱发、驱使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化,应用灵活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激发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主要突出以下特点:1.以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乐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乐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摘要:教学是一项综合艺术,教师要通过言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特定的教学气氛;创设乐学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去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关键词:化学教学;乐学情境;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95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设置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下面介绍本人在教学中如何乐学情境的想法和做法。
通过实验提高兴趣创设实验情境,化学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强烈的吸引着学生注意力,各种玻璃仪器形状各异,洁净透明;各种药品赤、黄、橙、绿,五颜六色;化学反应比较激烈奇幻,鲜明生动。
设置实验时一定要课前做好准备,一定要依据教材内容,从教学目标出发,实验原理对新学知识有辅垫作用,或者能用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向一定方向探究,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燃烧》这节课的时候,导入新课可增做滤纸自燃这个实验。
将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然后将滤纸在该溶液中浸湿,用镊子夹住,只须在空中回摆动,不一会儿,滤纸就燃起大火,奇妙的现象立即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随即提问造成悬念:“欲知其道理,且听本节分解。
”接着然后进行新课,同学们个个都抬头挺胸的,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听讲,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就不用说了。
运用身边现象创设乐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索,去揭开身边的一个个化学之谜。
比如学习《的氧化物性质》之后,让学生尝试着通过所学知识解释谚语“一天一场暴,田埂都长稻”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讲盐的水解,让学生联系:泡沫灭火器成分、灭火的原理,蒸馒头为什么加发酵粉?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混施?讲油脂的性质,让学生明白:肥皂可用猪油、牛油、等油脂制成;讲焰色反应联系硝酸钾、硫磺、木炭,则可让学生想想那喜庆的焰火,变化多端急流似地冲入云霄,五彩缤纷如天女散花,那么焰火的成份是什么?你是否知道,它的成份和四大发明联系在一起,曾经书写过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历史?就是利用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的实际,掀起学生心头层层浪花,推动思维的涟漪,引起无数的遐想和追求,既含有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并不是空洞的,而是能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理应贯彻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未来知识经济带来的知识爆炸,要求人必须拥有主动获取知识,适应环境的意愿和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愿望。
数学教学要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既要与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要是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在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下,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数学七册口算除法一课,创设“手拉手”学校师生来我校联欢的现实事件。
由此引出装扮学校的一系列活动。
切实把干枯的教学活动设置在具体的情境中。
起到激趣自主学习的愿望情境。
1.1创设情境“手拉手”学校要到我校联欢。
想一想,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有的说:“挂气球”。
有的说:“插彩旗”。
也有的说:“放鞭炮”……1.2提问、分析。
师:对,我们要把班级装扮的漂漂亮亮的。
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可以分给几个班?接着学生分析题意列出正确算式。
生:求80里面包含几个20,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80÷20揭示课题口算除法(板书)1.3汇报交流要想又快又对的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
看书、自学书上小朋友带来的口算方法(自主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生1:因为20乘4得80,所以80÷20=4。
生2:因为8÷2=4,所以80÷20=4,生3: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除以20=4.鼓励学生口算准确,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说一说计算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填鸭式,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
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
一、导语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教师如能用精彩的导语、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等来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谁知道黄山是个怎样的风景区?它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然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山的秀丽风光,并介绍:“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却对黄山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那么黄山的松树‘奇’在哪呢?”在一片赞叹声中学生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时转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学生融入其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而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们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到处都存在着教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我们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应该是最贴近学生、最为学生熟悉,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要有时代生活气息。
例如在教学《郑人买履》这一则寓言故事时,可这样设计,在学生熟悉寓言讲的故事后,先让学生讲讲寓言故事,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穿的鞋是谁买的?你们是怎样买鞋的?因为他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时学生都很积极地发言,有的说是自己一个人去买的,买的时候,先挑选自己喜欢的,然后选适合自己的尺码的脚试一试,试了合适就把鞋买下来。
大部分学生都能把买鞋的过程和乐趣表达出来。
创设情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 于是讲课也顺利 了。 任务完成后 , 笔者给学生讲了故事 。 这
样通过故事吊起学生的胃口, 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轻松 、 愉快 , 而 且使学生 自觉 、 高效地学习。
二、 编造 口诀 初中地理需要记忆 的东西很多 , 不少学生 因记不住 而厌 恶 这一学科 , 既然 如此 , 编一 些好记 、 好 背的 口诀 , 辅助学生 强化 知识记忆 , 会 受学 生的欢迎 。比如 , 在教学 “ 地球 的运动” 一节 时, 学生对地球 自转和公转 的轴心 、 周期 以及产生 的地理 现象
的环节之一 。在考试 中偶尔使用开卷考试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
诀 概括为 “ 两 湖两广两 河 山, 五 江二宁青 陕甘 , 云贵西川 北上 天, 渝蒙 台海 福吉安 , 港澳 回归大 团圆” ; 教学“ 地势和地形 ” 一 节 内容 时 , 记忆 我 国“ 东西走 向、 东北——西南走 向” 的主要山 脉时, 可用 这样的 口诀帮助记忆 : “ 天 阴昆秦南 岭山 , 大太巫雪 长武湾 ” ; 在记忆南方地区的经济林木种类时可用 口诀 “ 一茶二
机结合 ,会 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比如 ,在讲授 “ 湖 泊与河
流——长江” 一节 内容时 , 可以先播放歌 曲《 长江之歌》 , 让学生 感受 到长江 的宽广 与伟大 ; 在 讲授 “ 长 江的治 理” 时播放 歌 曲
《 为了谁 》 ,让学生感受 9 8 年长江抗洪抢险的悲壮和人 民解放 军 的忠诚 。 这样会 使整节课 以歌入情 , 以歌入境 , 以歌入理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简言之 ,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 能变抽象
为具体 , 化疑难为容易。
七、 开 卷 考 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培养乐学兴趣

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培养乐学兴趣兴趣是最好老师,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新课程教材在阐述教学中的知识时,都是以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来展开的。
用精美的卡通漫画,拟人化的动物插图,和谐有趣的对话等方式呈现在儿童面前,利于教师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如何充分运用好教材,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此,笔者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1.将问题情境“故事化”,增强乐学趣味性学生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教师要善于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
例如我在组织练习苏教版第三册教科书(3 -4页)平均分的时候。
首先出示课件《狗妈妈分骨头》。
教师讲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
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
原来3只狗妈妈各获得12根骨头。
黑狗妈妈有两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个孩子。
花狗妈妈有4个孩子。
你们愿意帮3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给他们的孩子吗?”“愿意”,学生回答。
说着有的拿出小棒代替骨头,有的画出图片,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分了起来。
接着出示课件《替小熊咪咪分食物》。
教师讲述:告别狗妈妈,小猴蹦蹦跳跳地继续往山下走。
路过亚马逊餐厅时被熊大婶叫住了。
原来今天服务员咪咪有事请假了。
熊大婶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
客人们都等着服务员给他们平均分配食物呢!小朋友,你们愿意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帮熊大婶的忙吗?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又高涨起来,齐声回答:“愿意”。
“那我们先来看看餐厅里来了哪些客人?他们各有多少食物。
”教师讲述。
课件出示第4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问。
同学们有的连线,有的画图,有的用学具分。
在分的时候适时组织进行汇报交流,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了智慧的启迪,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
丰富感人的故事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例谈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谈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正因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根据实际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高兴吗?楮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
现在咱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师生鼓掌)师:小朋友们,掌声很热烈,但不够整齐。
请听一听,楮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地拍4下)请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师: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好吗?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师:你知道吗?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师: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今天咱们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出示:6下比4下多2下,6-4=2;4下比6下少2下,6-4=2。
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这节课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鼓掌欢迎听课老师和领导的到来,由掌声到比较谁多谁少,导入新课比较新颖、有趣,一下子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运用课件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件动画演示(教师边演示边叙说情景):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
乐乐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课堂情境,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芽求知欲的有效措施。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长的起点。
而学生的兴趣源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全面推进课堂改革的今天,“兴趣”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让课堂活起来,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能始终沉浸在乐学、乐思的长河之中,有意识地自学培养自己的良好思想品德情感,达到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那么教师如何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和探索,本人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成效。
教师如何在一节课堂教学中,运用有限的教材知识,激发和维护持久的学生兴趣,既给学生带来知识,又带来智慧和欢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利用书本知识的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老师课堂教学有创意,又具有吸引力,不认真听课都不行。
这样的教学,学生精神振奋,学习效果更佳。
例如我在讲授第十五课《三个代表》第二个内容“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时候,我就提问学生:我们学习书本知识是不是文化?这种文化给我们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没有文化我们怎样?先进文化是什么?我们身边的文化有哪些?哪些是积极向上的?哪些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害的?怎样看待和抵制不良文化?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觉得我们学习的书本知识具有文化的特性,又提高了对各种文化的是非辨别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成效。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学生对经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容易产生兴趣。
教师就必须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摘要: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
关键词:乐学;教学情境;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27-01
为改变这些弊端,我要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
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
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
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彩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显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
表面积,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五、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
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
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激励的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
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
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
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
八、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
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
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这乐。
通过几年的探索,笔者有以下体会: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
4.“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切实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