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

合集下载

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引领)教学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小说的情节模式教学过程一小说情节的梳理与分析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展示手法、表现主题的重要载体。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个题点。

二情节梳理必备知识梳理情节结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意识流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情节包含:情节的构成:(二)情节结构安排常见情节线索类型单线结构单线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说,只有一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双线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小说充分展示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1)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一条线索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轻重。

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2)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

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

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人物心理、形象和作用+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人物心理、形象和作用+课件

方法指导:找——定——删——写
找:锁定相关情节; 定:/联系自身、共情/仔细揣摩,精确定义;
显性:找出相关情节中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标志性 词语;抓住或者能显示心理的关键词句;
隐性:抓住文中的语言表现、动作暗示、神态表现、环 境烘托、梦境描绘
删:合并同类心理; 写:把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过程按照要求写下来;
2022高考新课标1卷真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体共3小题,15分) 《江上》冯至(有删改) 考查点:艺术特点、人物心理、人物形象作用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关于江边人们谈论季礼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谈谈你的理解。(6分)
塑造人物的手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 格
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描写手法
具体分析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不仅指对五官、面容的描写,还包括对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精 神状态、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可以分为整体描绘和局部雕琢。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 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 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 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 的人的口里。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含答案)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含答案)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含答案)小说专题心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牵风记(节选)徐怀中“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

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

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有!”“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

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

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

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

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

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小说人物心理作用及变化过程、叙述方式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小说人物心理作用及变化过程、叙述方式

伤 四字词:黯然销魂、黯然伤神、悲天悯人、五内俱焚、闷闷不乐、悲痛欲绝、伤心欲绝、
愁肠百结、悲观厌世、悲愤填膺
表现恐 惧
两字词:惧怕、害怕、恐慌、畏惧、胆寒、胆怯、畏怯 四字词:胆战心惊、惊恐万状、失魂落魄、毛骨耸(竦)然、战战兢兢、惴惴不安、
诚惶诚恐、提心吊胆
表现矛 盾心理
两字词:迟疑、狐疑、摇动、彷徨、犹疑、动摇 四字词:举棋不定、心乱如麻、进退两难、犹豫不决、左右为难、患得患失
表现恼 怒
两字词:激怒、暴怒、狂怒、发怒、恼怒、气恼、憎恶、憎恨、悲愤、激愤、愤然、 痛恨、气愤、愤慨
四字词:怒气填胸、愤愤不平、恼羞成怒、老羞成怒、怒不可遏、义愤填膺
两字词:哀伤、哀痛、哀戚、哀怜、哀悼、哀思、哀怨、悲哀、悲伤、悲痛、悲戚、
表现悲
悲愁、悲怆、悲酸、悲壮、忧愁、忧伤、忧思、痛心、痛苦、辛酸
(节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的性格。
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人物心理描写和作用。
4.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 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 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 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鲁迅《祝福》)
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对 礼教吃人本质的无限愤懑、 深深的悲伤与内疚以及无力 改变现实的自我嘲讽。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 包括人物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感触、联想等思想活动。
其作用主要是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 变化、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可以用第一人称,即内心独白;也可以用第三人 称,从旁观者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分析心理描写,主要是看作者如何有层次地揭示人物的心 理活动,如何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这是展现人物性格的 重要手段),如何以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使人物的内心世界 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答题点拨与专项训练-散文阅读之人物情感心理变化(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答题点拨与专项训练-散文阅读之人物情感心理变化(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答题点拨与专项训练-散文阅读之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答题点拨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变化“三入手”:一是从情节入手,二是从细节入手,三是从环境描写入手。

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三注意”: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分清是哪类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等),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关键词语。

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一片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摩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如某人为什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对点训练一、阅读肖复兴的《祈年殿》,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北京乃至中国所有的皇家坛庙中,天坛的位置居首,是无可争议的。

而祈年殿,又是天坛重中之重。

无论是它的建筑艺术的价值,还是它的信仰伦理的意义,都是绝无仅有的。

②祈年殿,上中下三重,红柱金窗,天蓝色琉璃瓦铺顶,内铺金砖,正中有天然龙形方石。

祈年殿外,汉白玉栏杆,也是分为上中下三层,正中的台阶上有龙纹石刻。

祈年殿建筑的圆形,自然和古人对天圆地方的理解相关,盛成在《北平的天坛》中说:“古罗马的灶神庙,与祈年殿的形式,可称无独有偶了。

北极的土人、美洲的土人、高卢人,他们的居室都是圆形的。

”接着,他畅想,如果这些人都来到祈年殿前,就是世界大同了呢。

这真的是一个关于圆的奇妙的畅想和礼赞。

也可以说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来自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愿意来天坛看看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想到好多年没有去祈年殿看看了,秋天,艳阳高照,风暖云柔,穿过长廊,准备进祈年殿,顺便可以画张画。

走廊的尽头,朝东有一扇门可以直接进入祈年殿的大院。

一位走在我前面正推着轮椅的中年女人,忽然回过头来,走到我的身边,问我:“请问从这里进入祈年殿,是不是可以沿路把天坛主要的景点都看完?”④我望了望她,和她前面的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身边站着一位中年男人,猜想这三人之间的关系,肯定是一对夫妇带着年迈的母亲逛天坛来了。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专题01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思路导航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心理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心理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心理一、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谁敢动我的杨树蔡楠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

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

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

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

他四处求医找药,希望民间土法能够治好他的腿。

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

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

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

他趁老婆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

昏昏沉沉的睡了一天,却没死。

老婆回家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白杨树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嘛给自己喝假药?⑤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

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

只有干活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⑥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箱。

他就滚动着这个特殊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

他开始捡垃圾。

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厢。

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

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利局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速生杨,承包费照交!⑦村里和他签了合同。

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树苗,带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

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

他摸着那肉,愣了一下神,然后就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

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

白杨树的手就成了脚。

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

堤坡上都是胶泥土,坚硬得很。

手又不能像脚似的那样去踩锹,他就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情感变化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它是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

对于这类微题型,我们也要高度重视。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或心理)?如(2014·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就是这种考查方式。

②小说写××人物先用“××(词)”再用“××(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如(2014·浙江卷)《走眼》就是这种考查方式。

③梳理××人物的感情变化过程。

[准确审题]审清考查方式,①②是结合语句表现人物心理,③是结合小说的情节来表现心理的变化。

[规范答题](1)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2)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3)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4)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

(2015·西工大附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正直(美)罗林斯在卡罗来纳的山地里,有一座孤儿院坐落在高处。

隆冬时节,风雪交加,有时候积雪堆得老高,将孤儿院与山下的村庄乃至整个外界完全隔断。

云雾遮蔽了重重峰峦,雪花飞旋着冲入山谷。

在呼啸的寒风中,孤儿院的男孩们将一份份牛奶端到育婴房去,一天得跑两趟呢。

当他们走到育婴房门口的时候,手指冻得僵硬,一点儿都不听使唤了。

我秋天就到了那里。

我需要安静,与世隔绝,好从事艰辛的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
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情感变化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它是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

对于这类微题型,我们也要高度重视。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或心理)?如(2014·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就是这种考查方式。

②小说写××人物先用“××(词)”再用“××(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如(2014·浙江卷)《走眼》就是这种考查方式。

③梳理××人物的感情变化过程。

[准确审题]
审清考查方式,①②是结合语句表现人物心理,③是结合小说的情节来表现心理的变化。

[规范答题]
(1)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2)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3)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4)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

(2015·西工大附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正直
(美)罗林斯
在卡罗来纳的山地里,有一座孤儿院坐落在高处。

隆冬时节,风雪交加,有时候积雪堆得老高,将孤儿院与山下的村庄乃至整个外界完全隔断。

云雾遮蔽了重重峰峦,雪花飞旋着冲入山谷。

在呼啸的寒风中,孤儿院的男孩们将一份份牛奶端到育婴房去,一天得跑两趟呢。

当他们走到育婴房门口的时候,手指冻得僵硬,一点儿都不听使唤了。

我秋天就到了那里。

我需要安静,与世隔绝,好从事艰辛的创作。

我需要山里的清风,把久居亚热带地区染上的疟疾吹散。

我还想起家来,老惦着那十月间的枫叶如火,那一垛垛玉米秫秸,南瓜成堆,黑胡桃林子,还有隆起的山丘。

我住在孤儿院的一间小屋里,距院农场有半英里,这一切尽收眼底。

我住进去的时候,要求派个男孩或男人帮我劈柴烧壁炉。


几天还算暖和,我在小屋的四周捡了点木柴,没见人来,也就把这话给忘了。

一个傍晚,我正在打字,猛抬头不禁吃了一惊:有个男孩站在房门口,而跟我作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

这孩子大概有十二岁,不过个子没那么大。

他穿着一条工装裤,一件破旧的衬衣,光着两脚。

他说:“我今天可以劈点儿木柴。


我说:“可我请了孤儿院的孩子来劈。


“我就是。


“是你!可你还小呢。


“劈柴禾可不论个头儿。

”他说,“有的大孩子还劈不好呢。

我在孤儿院劈了好一阵子。


我想像中出现了砍得乱七八糟的树枝子,供不上壁炉烧的。

我一心在写作,没有心思搭理他。

话也说得有点生硬:“好了好了,去拿斧子吧。

先劈劈再看吧。


我关上门,继续写作。

起先听见他拽木头,闹得我心烦。

后来他动手劈柴了。

他劈得错落有致,不紧不慢,我很快就把他忘了,那斧声就跟一场绵绵细雨似的对我全无干扰。

我估计他劈了有一个半小时吧,因为这时我歇下来舒展一下身子,听见他正走上门口的台阶,夕阳已渐渐沉没在远山的背后,壑谷间一片紫霭,颜色比翠菊还浓。

这孩子说道:“我得去吃晚饭了,明晚再来。


我说:“我这就把你的工钱结了吧,”心想恐怕还得换个大孩子来。

“一小时算一毛?”
“怎么都行。


我们一起来到屋后。

只见满地都是劈好了的结结实实的木柴,简直令人咋舌。

其中有樱桃树的圆木干和杜鹃灌木的精根,就连盖小屋剩下的废松木和废栎木,也都劈成了大块的木柴。

“你可是跟大人劈得一样多了,”我说,“瞧这么一大堆,太好了。


我端详着他,说真的,这还是头一回。

他的头发呈玉米秫秸(shújiē)的颜色,两眼里一片率真,像是山雨欲来的天空——灰暗中透出那奇异的天蓝。

我正说着,忽见他周身一片光亮,仿佛落日那洒满群山的余辉也洒到了他身上。

我给了他两角五分的硬币。

“你明天来吧,”我说,“多谢你了。


他看着我,又看看硬币,好像要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就转身离去。

第二天黎明时分,一阵劈柴声搅得我似醒非醒。

那拍子依然不紧不慢,又把我带回梦乡。

我早上起床,天很凉,这孩子来过又走了,只见一堆木柴整整齐齐码放在墙边。

他下午放学后又来了,一口气干到该回孤儿院了才歇手。

他叫杰里,十二岁了,从四岁就呆在孤儿院。

我可以想像他四岁的样子,也是这双郑重其事的灰蓝色眼睛,也是这份——自立?不,我想到的词儿是“正直”。

这个词对我有特殊的含义,我用它来说明一种难得的品格。

我父亲就有这种品格——我
相信还有别人,但是在我的相识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像一泓山泉那般清澈、纯朴和朴素地具备这种品格。

然而杰里这孩子就有。

他的正直植根于勇气,但又超出勇敢。

他是诚实,但超出诚实。

有一天,斧把断了。

杰里说孤儿院的木工房给修。

我掏出修理费,他不肯收。

“这钱该我出,”他说,“我弄断的,我砍的不小心。


“谁都有个闪失的时候,”我对他说,“都怪木把不结实。

我找卖斧子的去。


他这才肯把钱收下。

他对自己的疏忽毫不遮掩。

他是个有主意的人,干活就要认真干好,没干好,他就承担责任,绝不借故推诿。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中写“我”来到孤儿院后老是想家,还惦念如火的枫叶、一垛垛玉米秫秸、成堆的南瓜、黑胡桃林子以及隆起的山丘,说明作者为写作来到这里,对环境并不适应。

B.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跟我作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呆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主要是强调小男孩以前经常光顾这里,为后文埋下伏笔。

C.小男孩接过两角五分的硬币后“看着我,又看看硬币,好像要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这里透露出杰里此时的内心世界,为得到这么多钱感到惭愧、内疚和后怕。

D.斧把被弄断,杰里执意要自己赔,而“我”想方设法劝说他,最后让他把钱收下,这一情节是为了表达“我”对幼小的杰里深切的同情。

E.这篇小说按照情节的发展来叙述,既顺理成章又颇有波折,语言凝练,娓娓道来,选材典型,叙述详略得当,为我们塑造了孤儿院小男孩杰里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综合的能力。

A项,“对环境并不适应”有误;C项,“感到惭愧、内疚和后怕”与原文不符,“后怕”无中生有;D项,“对幼小的杰里深切的同情”不正确,这一情节的叙述,主要是为突出杰里“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特点。

答案:BE。

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

2.小说的开头写孤儿院的冬景和“我”住进孤儿院的情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段的作用,应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入手。

开头段本来就有交代背景的作用,还有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奠定基调的作用。

答案: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分)②表明作者对安静、温暖生活的喜爱;(2分)③为下文写杰里劈柴这一故事情节作铺垫。

(2分)
3.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我”对小男孩杰里认识的感情变化过程。

(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梳理。

解答此题,要注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和细节描写不断挖掘小男孩杰里身上的优秀品质,而“我”对他的认识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从情节上看,先写“我”对小男孩的不信任,即使对小男孩的描写也只是简笔勾勒;(2分)等发现小男孩劈柴之多“令人咋舌”时,开始变得亲近起来,并且增加了工钱,
对他的描写也细致起来。

(2分)接下来小男孩的表现更令“我”刮目相看,这时已变成喜爱和赞颂,对他的描写也精雕细刻起来。

(2分)
4.结合对孤儿院小男孩杰里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8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探究能力。

要从文本出发,结合人物形象,谈自己获得的启示,紧扣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人物形象:①勤劳,正直。

杰里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执著地把木柴劈好,从而得到认可;得到报酬后,内心感到愧疚,又在第二天黎明就来劈柴。

②有勇气,诚实。

在被“我”质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去劈柴。

③勇于承担责任。

斧把断了,执意要求自己赔,对自己的疏忽毫不掩饰。

(6分)
启示: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执著精神。

②为人处事要真诚,树立正直的品格。

③在生活中,要有责任意识,一旦有了过错,勇于承担。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