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习题十九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练习试题与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试题与答案
(C)试样加热后没有冷到室温就称量;(D)加热后的称量时间过长
40.为了消除0.001000 kg中的非有效数字,应正确地表示为------(D)
(A)1g(B)1.0g(C)1.00g(D)1.000g
2
41.HPOJ的共轭碱是——(C)
-3--
(A) H2PO4(B) H3PO4(C) PC4(D) OH
15•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A.指示剂的颜色变化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指示剂相对分子量的大小D.滴定突跃范围
16•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vV2,则组成为(D)
A.NaOH+Na2CO3B.NazgC.NaOH
D.Na2CO3+NaHCO3
17.在pH为4.42的水溶液中,EDTA存在的主要型体是(C)
31.某一元弱酸溶液,当用同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一半时,溶液的pH
值为4.36,则该一元弱酸的pKa=
(A) 0.50V、0.41V、V ;(B) 0.17V、0.32V、0.56V
(C) 0.23V、0.41V、0.50V ;(D) 0.23V、0.32V、0.50V
35.下列试剂能使BaSO沉淀的溶解度增加的是
29.0.1000mol/LNH QI溶液的PBE是(B)
+ + _・
A.[NH4]+[NH3]=0.1000mol/L B.[H ]=[OH ]+[NH3]
+ - + +- -
C.[H ][OH]=KwD. [H ]+[NH4]=[OH ]+[Cl ]
30.某一元弱酸能被直接准确滴定的判椐是
A.caKa》6 B.l gCaKaA6 C.IgKa》6 D.l gca,spKaA-8

分析化学习题十九

分析化学习题十九

分析化学习题⼗九第⼗九章⾊谱法概论⼀.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每⼀道试题下⾯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个最佳答案。

)1.在⾊谱分析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A.死时间B.保留时间C. 调整保留时间D.分配系数2.在⾊谱分析中,要使两个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度应是()A. 0.1B. 0.5C. 1.0D. 〉1.53.衡量⾊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A. 相对保留值B. 分离度C. 容量⽐D. 塔板数4.在液-液分配⾊谱中,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的是下列哪些物质分⼦间的相互作⽤⼒()A. 流动相和固定相B.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C.组分与载体.固定相D. 组分与流动相5.⾊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种作⽤()A.运输作⽤B.滞留作⽤C.平衡作⽤D.分解作⽤6.某⾊谱峰,其峰⾼0.607倍处⾊谱峰宽度为4mm,半峰宽为()A. 4.71mmB. 6.66mmC. 9.42mmD. 3.33mm7.在⾊谱流出曲线上,相邻两峰间距离决定于()A. 两组分分配系数B. 扩散系数C. 理论塔板数D. 塔板⾼度8.⾊谱法中,调整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了()分⼦间的相互作⽤A. 组分与载⽓B. 组分与流动相C. 组分与组分D. 组分与固定相9.VA.n D.E.E.mtE.r ⽅程式主要阐述了()A. ⾊谱流出曲线的形状B. 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C. ⾊谱峰扩张.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学因素D. 塔板⾼度的计算10.柱效率⽤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度h表⽰,柱效率越⾼,则()A.n越⼤,h越⼩B.n越⼩,h越⼤C.n越⼤,h越⼤D.n越⼩,h越⼩11.⾊谱法中,对组分定性的参数为()A. 保留值B. 峰⾯积C. 峰⾼D.峰数12.有A、B、C、D、四种组分,在⼀定⾊谱条件下,其分配平衡常数K分别为0.25,0.5,0.75,1,试判断那个组分先出柱()A. A组分B. B组分C. C组分D. D组分13.根据Van deemter⽅程,⾊谱峰扩张、板⾼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当u较⼩时,分⼦扩散项B.当u较⼩时,涡流扩散项;C.当u⽐较⼩时,传质阻⼒项D.当u较⼤时,分⼦扩散项14.下列因素对理论塔板⾼度没有影响的是()A. 填充物的颗粒B. 载⽓的流速C. 载⽓的种类D.⾊谱柱的柱长15.下列⾊谱按照分离机理进⾏分类的是()A. 柱⾊谱B. 平⾯⾊谱C. ⽓相⾊谱法D.吸附⾊谱16.下列说法是吸附⾊谱的分离机理的是()A.利⽤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强弱不同⽽得以分离的⽅法。

分析化学习题第十九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析化学习题第十九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选择题1.对于反相色谱,不能用作流动相的是(C)。

A.甲醇B.乙腈C.正己烷D.四氢呋喃2.下列哪种因素将使组分的保留时间变短(D)?A.降低流动相的流速B.增加色谱柱柱长C.正相色谱环己烷-二氯甲烷流动相系统增大环己烷比例D.反相色谱乙腈-水流动相系统增加乙腈比例3.在反相HPLC中,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甲醇在流动相中的比例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与保留时间t R,将有什么变化(B)?A.k与t R增大B.k与t R减小C.k与t R不变D.k增大t R减小4.用ODS柱,分析一有机弱酸混合物样品。

以某一比例甲醇水为流动相时,样品容量因子较小,若想使容量因子适当增加,如何改变流动相的组成(BC)?A.增加流动相中甲醇的比例B.增加流动相水中的比例C.流动相中加入少量HAcD.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的氨水5.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下列哪种操作,不能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C)?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流动相的种类C.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D.改变流动相的配比二、判断题1.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液相色谱是正相色谱。

(√)2.ODS是反相色谱法中常用的固定相。

(√)3.改变色谱柱柱长能改变反相HPLC选择性。

(×)4.在反相HPLC中,若组分保留时间过长,可增加流动相中水的比例,使组分保留时间适当。

(×)5.化学键合相的优点是化学键稳定性好,能适用于任何pH值的流动相。

(×)6.ODS柱主要用于分离极性大的分子型化合物。

(×)7.水在正、反相HPLC中流动相的强度相同。

(×)8.。

分析化学题库+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题库+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是A、1∶1B、2∶1C、3∶1D、1∶2正确答案:A2.明矾中铝含量的测定应选用()A、EDTA滴定法B、沉淀滴定法C、两者均可用D、两者均不可用正确答案:A3.不属于仪器分析法的特点是()A、灵敏B、快速C、准确D、适合于常量分析E、适用于微量分析正确答案:D4.下列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A、1.00B、1.005C、1.1050D、pH=12.00E、2.1000正确答案:B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一元酸和一元碱恰好中和时,溶液A、显酸性B、显碱性C、显中性D、无法确定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D6.直接碘量法不能在下列条件下测定()A、中性B、酸性C、弱碱性D、加热正确答案:D7.钙、锌等离子含量的测定应选用()A、EDTA滴定法B、沉淀滴定法C、两者均可用D、两者均不可用正确答案:A8.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与酚酞指示剂比较具有的特点()A、变色敏锐B、变色范围窄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正确答案:C9.能够用于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不需要符合的条件是()A、沉淀反应必须能迅速定量完成B、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必须足够小C、必须有沉淀生成D、必须有适当的指示化学计量点的方法E、必须用AgNO3作滴定液正确答案:E10.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器()A、移液管B、滴定管C、量瓶D、锥形瓶E、试剂瓶正确答案:A11.下列哪一种酸只能用非水酸碱滴定A、HCOOH(Ka=1.77×10-4)B、HAc(Ka=1.76×10-5)C、H3BO3(Ka=7.3×10-10)D、苯甲酸(Ka=6.46×10-5)正确答案:C12.下列哪种误差属于操作误差()A、操作人员看错砝面值B、操作者对终点颜色的变化辨别不够敏锐C、加错试剂D、溶液溅失E、用银量法测定氯化物时,滴定时没有充分振摇使终点提前正确答案:B13.减小偶然误差在方法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回收实验C、空白试验D、对照试验正确答案:A14.在用HCl滴定液滴定NaOH溶液时,记录消耗HCl溶液的体积正确的是()A、24.100mIB、24.1mlC、24.1000mlD、24.10mlE、24ml正确答案:D15.间接碘量法中用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时,要加入过量的KI,对KI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A、增大析出I2的溶解度B、作为还原性C、防止I2的挥发D、使反应快速、完全E、作为氧化剂正确答案:E16.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含量的物质是()A、醋酸B、盐酸C、硫酸D、草酸正确答案:D17.在银量法中要用到的基准物质是()A、Na2CO3B、邻苯二甲酸氢钾C、NaClD、硼砂E、ZnO正确答案:C18.将4克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制成1升溶液,其物质的量为A、4克B、0.1摩尔C、0.1摩尔/升D、1摩尔正确答案:B19.直接碘量法适宜的酸碱度条件是A、弱酸性B、中性C、弱碱性D、强碱性E、A+B+C正确答案:E20.在滴定分析中,对滴定液的要求有:A、准确的浓度B、无色C、性质稳定D、无氧化性E、A+C正确答案:E21.在标定HCL溶液浓度时,某同学4次测定结果分别为0.1018mol/L.0.1017mol/L.0.1018mol/L.0.1019mol/L,而准确浓度为0.1036mol/L,该同学的测量结果为()A、准确度较好,但精确度较差B、准确度较好,精确度也好C、准确度较差,但精确度较好D、准确度较差,精确度较差正确答案:C22.用ZnO标定EDTA溶液浓度时,以EBT作指示剂调解溶液酸度应用()A、六次甲基四安B、氨水C、NH3-NH4ClD、A+BE、B+C正确答案:E23.间接碘量法滴定时的酸度条件为()A、中性或弱酸性B、强碱性C、弱碱性D、强酸性E、弱酸性正确答案:A24.可用来标定NaOH滴定液的基准物是A、邻苯二甲酸氢钾B、硼砂C、无水碳酸钠D、草酸钠E、甲酸正确答案:A2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因素是A、反应物浓度B、温度C、催化剂D、反应产物浓度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26.用 Na2C2O4(A)标定 KMnO4(B)时,其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为:A、nA = 5/2 nBB、nA = 2/5 nBC、nA = 1/2 nBD、nA = 1/5 nB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27.影响消耗滴定液的量()A、溶液的浓度B、沉淀的溶解度C、两者都有关D、两者都无关正确答案:A28.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醋酸的含量()A、超微量分析B、常量分析C、半微量分析D、微量分析E、电位分析正确答案:B29.间接碘量法中,滴定至终点的溶液放置后(5min内)又变为蓝色的原因是()A、空气中氧的作用B、溶液中淀粉过C、KI加量太少D、反应速度太慢E、待测物与KI反应不完全正确答案:E30.在定性化学分析中一般采用()A、常量分析B、仪器分析C、化学分析D、微量分析E、半微量分析正确答案:A31.酸,碱的强度越大()A、ka小于或等于10-7B、间接法配制C、cka³10-8D、Ka>10-7E、突越范围越大正确答案:E32.对直接碘量法与间接碘量法的不同之处描述错误有()A、指示剂不同B、终点的颜色不相同C、加入指示剂的时间不同D、滴定液不同正确答案:A33.AgNO3应储存在A、棕色试剂瓶B、白色容量瓶C、白色试剂瓶D、棕色滴定管正确答案:A34.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选用的指示剂()A、甲基橙B、酚酞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正确答案:B35.用0.1000mol/LHCl溶液滴定25.00mlNaOH,终点消耗20.00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A、0.1000mol/LB、0.1250mol/LC、0.08000mol/LD、1.000mol/LE、0.08mol/L正确答案:C36.非水碱量法常用的溶剂是A、醋酐B、稀醋酸C、水D、无水乙醇E、冰醋酸正确答案:E3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主要方法不包括()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B、减小测量误差C、消除偶然误差D、消除系统误差E、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正确答案:E38.下列属于碱性溶剂的是()A、乙二胺B、乙醇C、水D、苯E、乙酸正确答案:A39.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可采取()措施。

分析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4题,每题1分,共64分)1.下列因素中,可以使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变小的是()。

A、增大金属离子的浓度B、增大EDTA的浓度C、增大溶液中H+的浓度D、增大指示剂的浓正确答案:C2.某酸碱指示剂在pH≤4.0时呈红色,pH≥6.0时呈黄色,此弱酸型指示剂常数为()。

A、1.0×10-4B、1.0×10-6C、1.0×105D、1.0×10-5正确答案:D3.用KMnO4法滴定Na2C2O4时,被滴溶液要加热至75.C~85.C,目的是()。

A、赶去氧气,防止诱导反应的发生B、防止指示剂的封闭C、使指示剂变色敏锐D、加快滴定反应的速度正确答案:D4.某基准物A的摩尔质量为500g/mol,用于标定0.1mol/L的B溶液,设标定反应为:A+2B==P,则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应为()克。

A、0.1~0.2B、0.2~0.5C、0.5~1.0D、1.0~1.6正确答案:C5.在相同条件下测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As,被测液的吸光度为Ax,且2As=3Ax,则被测液的浓度Cx=()。

A、31CsB、32CsC、23CsD、Cs正确答案:B6.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含量时,调节酸度时应选用()。

A、HAcB、HClC、HNO3D、H2SO4正确答案:D7.分别用K2Cr2O7和KMnO4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亚铁盐溶液,滴定进行到()时,两滴定体系的电极电位相等。

A、滴定至50%B、滴定至100%C、滴定至100.1%D、滴定至150%正确答案:A8.分别用浓度CNaOH=0.1000mol/L和C(KMnO4)=0.02000mol/L的两种标准溶液滴定质量相同的KHC2O4·H2C2O4·2H2O时,消耗两种标准溶液的体积关系为()。

A、4VNaOH=3VKMnO4B、VNaOH=5VKMnO4C、VNaOH=VKMnO4D、3VNaOH=4VKMnO4正确答案:A9.某学生用某一分析天平称取一个试样,若称量总的绝对误差为±0.3mg,则当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要求不大于0.2%时,至少称取试样()才不影响滴定分析的准确度。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doc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doc

第十九章化学分析法1.什么是重量分析法的换算因子?在计算换算因子时应该注意什么?2.哪些因索影响沉淀的溶解度和纯度?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获得合适的沉淀?3.重量分析法有哪些类型?4.简述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电重量分析法有哪两种?5.用于滴定分析的滴定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6.滴定分析屮指示剂变色吋是到达化学计量点,还是滴定终点?两者有何区别?7.在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中如何选择指示剂?8.下列物质那些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那些只能用间接配制?为什么?H2SO4 KOH ,KMnO4 t K2Cr2O A ^3$203^209.在络合滴定中,为什么要应用条件稳定常数?而在氧化还原滴定中,要应用条件电极电势?10.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有哪些?根据什么情况來确定该用的方法?12.EDTA络合滴定过程中,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人小的主要因索是什么?由于不同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大小不同,稳定常数就不同;被分析的溶液的浓度不同;在不同的酸介质条件下,使得条件稳定常数发生改变,皆对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大小产生影响。

13.是否平衡常数人的氧化还原就能用氧化还原滴定?为什么?第二十章仪器分析1.为什么各种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当照射光光子的能量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才能发生吸收,而不同物质的粒子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其能量差也就不同,从而照成各种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2.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做吸收曲线?什么叫做标准曲线?物理意义是吸光度和液层厚度成正比例,而与被测组分浓度成反比例。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测得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叫做吸收曲线。

在固定容器厚度时,以吸光度A对浓度C作图,得到的关系图称为标准曲线。

3.摩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对于比色分析有何指导意义?摩尔吸光系数在数值上等于lmol • L"吸光物质在1cm光程中的吸光度,是吸光物质吸收能力的量度。

完整版)分析化学考试题库有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考试题库有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考试题库有答案分析化学题库第一、二章:绪论、误差判断题:1.根据测定原理,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

(√)2.分析化学的任务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

(×)3.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属于滴定分析。

(√)4.偶然误差是定量分析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它会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5.可疑值(或逸出值)必须被舍去。

(×)6.被分析的物质称为样品,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试剂,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7.偏差是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8.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9.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系统误差。

(×)10.当偶然误差被消除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越高。

(×)11.在滴定分析中,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其准确度也越高。

(×)12.相对平均偏差、样本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都可用来表示测定值的分散程度。

(×)13.增加测定次数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4.用20 mL 移液管移取 NaOH 溶液,体积数应记为 20.00 mL。

(×)15.根据测定原理,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

(√)16.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醋酸的含量属于化学分析。

(√)17.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18.在一定称量范围内,被称样品的质量越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越小。

(√)19.滴定管的初读数必须为“0.00 mL”。

(×)20.测定 0.8 mL 样品溶液的含量,属于常量分析。

(×)21.测定值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填空题:1.配制用的蒸馏水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此情况属于系统误差。

2.用 50 mL 移液管移取 NaOH 溶液,体积数应记为 50.00 mL。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弱碱MOH的Kb=1.0×10-5,其0.10mol·l-1溶液的pH值为( D )A.3.00 B.5.00 C.9.00 D.11.002.下列滴定中只出现一个滴定突跃的是( C )A.HCl滴定Na2CO3B.HCl滴定NaOH+Na3PO4C.NaOH滴定H2C2O4D.NaOH滴定H3PO43.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1>V2,则组成为( A )A.NaOH+Na2CO3B.NaOH C.Na2CO3D.Na2CO3+NaHCO34.在Ca2+、Mg2+、Fe3+、Al3+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5.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与MIn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B )A.封闭现象 B.僵化现象 C.氧化变质现象 D.其它现象6.下列属于自身指示剂的是( C )A.邻二氮菲 B.淀粉指示剂 C.KMnO4D.二苯胺磺酸钠7.高锰酸根与亚铁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C )[已知Eφ(MnO4/Mn2+)=1.51V,Eφ(Fe3+/Fe2+)=0.77V]A.320.0 B.3.4×1012 C.5.2×1062 D.4.2×10538.下列四种离子中,不适于用莫尔法,以AgNO3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D )A.Br- B.Cl- C.CN- D.I-9.以K2CrO4为指示剂测定Cl-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B )A.PH为11—13 B.PH为6.5—10.0 C.PH为4—6 D.PH为1—310.用BaSO4沉淀法测S2-时,有Na2SO4共沉淀,测定结果( A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11.测定铁矿石铁含量时,若沉淀剂为Fe(OH)3,称量形为Fe2O3,以Fe3O4表示分析结果,其换算因数是( C )A .3423Fe O Fe O M M B .343()Fe O Fe OH M M C .342323Fe O Fe O M M D .343()3Fe O Fe OH M M12.示差分光光度法所测吸光度相当于普通光度法中的 ( D )A .AxB .AsC .As -AxD .Ax -As13.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用1cm 的比色皿测得某一浓度溶液的透光率为T ,若浓度增加一倍,透光率为( A )A .T 2B .T/2C .2T D14.某弱碱HA 的Ka=1.0×10-5,其0.10mol ·l -1溶液的pH 值为 ( A )A .3.00B .5.00C .9.00D .11.0015.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 C )A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C .指示剂相对分子量的大小D .滴定突跃范围16.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 1<V 2,则组成为 ( D )A .NaOH+Na 2CO 3B .Na 2CO 3C .NaOHD .Na 2CO 3+NaHCO 317.在pH 为4.42的水溶液中,EDTA 存在的主要型体是 ( C )A .H 4YB .H 3Y -C .H 2Y 2-D .Y 4-18.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 与MIn 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 A )A .僵化现象B .封闭现象C .氧化变质现象D .其它现象19.用Ce 4+滴定Fe 2+,当滴定至50%时,溶液的电位是 ( D )(已知E φ1(Ce 4+/Ce 3+)=1.44V ,E φ1Fe 3+/Fe 2+=0.68V)A .1.44VB .1.26VC .1.06VD .0.68V20.可用于滴定I 2的标准溶液是 ( C )A .H 2SO 4B .KbrO 3C .Na 2S 2O 3D .K 2Cr 2O 721.以K 2CrO 4为指示剂测定Cl -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C )A.pH为1—3 B.pH为4—6C.pH为6.5—10.0 D.pH为11—1322.为了获得纯净而且易过滤的晶形沉淀,要求( C )A.沉淀的聚集速率大于定向速率 B.溶液的过饱和度要大C.沉淀的相对过饱和度要小 D.溶液的溶解度要小23.用重量法测定Ca2+时,应选用的沉淀剂是( C )A.H2SO4B.Na2CO3C.(NH4)2C2O4D.Na3PO424.在吸收光谱曲线上,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大,吸光度A增大,而最大吸收波长将( B)A.为零 B.不变 C.减小 D.增大25.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与下列()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 色谱法概论个最佳答案。

)1. 在色谱分析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2. 在色谱分析中,要使两个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度应是(3. 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9. VA.n D.E.E.mtE.r 方程式主要阐述了C. 色谱峰扩张 . 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D. 塔板高度的计算11. 色谱法中,对组分定性的参数为 A.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峰高 D. 峰数0.75 , 1,试判断那个组分先出柱A. A 组分B. B 组分C. C 组分D. D 组分13. 根据 Van deemter 方程,色谱峰扩张、板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当 u 较小时,分子扩散项 B. 当 u 较小时,涡流扩散项; C. 当 u 比较小时,传质阻力项 D. 当 u 较大时,分子扩散项 14. 下列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是A. 填充物的颗粒B. 载气的流速C. 载气的种类D. 色谱柱的柱长 15. 下列色谱按照分离机理进行分类的是(). 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 A 、B 、 C 、D 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12.有A 、B 、C D 四种组分,在一定色谱条件下,其分配平衡常数 K 分别为 0.25 ,0.5 ,A. 死时间B. 保留时间C. 调整保留时间D. 分配系数A. 0.1B. 0.5C. 1.0D.〉1.5A. 相对保留值B. 分离度C.容量比 D. 塔板数4.在液 -液分配色谱中, 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的是下列哪些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A. 流动相和固定相 B.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C. 组分与载体 . 固定相 D. 组分与流动相5. 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种作用A. 运输作用B. 滞留作用C. 平衡作用D. 分解作用6. 某色谱峰,其峰高 0.607 倍处色谱峰宽度为 4mm 半峰宽为( A. 4.71mm B. 6.66mm C. 9.42mm D. 3.33mm7.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相邻两峰间距离决定于 A. 两组分分配系数 B. 扩散系数 C.理论塔板数 D. 塔板高度 8. 色谱法中,调整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了(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 组分与载气B. 组分与流动相C.组分与组分 D. 组分与固定相A. 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B.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10. 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 n 或理论塔板高度 h 表示,柱效率越高,则A. n 越大, h 越小B. n 越小, h 越大C. n 越大, h 越大D. n 越小, h 越小A. 柱色谱B. 平面色谱C. 气相色谱法D. 吸附色谱16. 下列说法是吸附色谱的分离机理的是()A.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B.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C.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D.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7. 下列说法是分配色谱的分离机理的是()A.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B.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C.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D.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8. 下列说法是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离机理的是()A.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B.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C.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D.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9. 下列说法是尺寸排阻色谱的分离机理的是()A.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B.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C.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D.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20. 色谱过程中,流动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种作用()A. 运输作用B. 滞留作用C. 平衡作用D. 分解作用21. 薄层色谱的英文缩写正确的是()A.PC.B.GC. C.TLC.D.LC.22. 纸色谱的英文缩写正确的是()A.PC.B.GC. C.TLC.D.LC.23. 在色谱分析中,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为()A. 死时间B. 保留时间C. 调整保留时间D. 分配时间24. 气相色谱的英文缩写正确的是()A.PCB.GCC.TLCD.LC25. 液相色谱的英文缩写正确的是()A.PCB.GCC.TLCD.LC26. 在色谱分析中,组分从进样到在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所需的时间为()A.死时间B. 保留时间C. 调整保留时间D. 分配时间 27. 色谱法中,对组分定量的参数为 ()A. 保留值B. 峰面积C. 峰宽D.峰数28.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平衡浓度的比值称为()A.对称因子B.分配系数C.容量因子D.分离度29.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平衡质量的比值称为()A.对称因子B.分配系数C.容量因子D.分离度30. 拖尾因子T ,用于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

若色谱峰为对称峰,则T 在()之间A. 0.95 〜1.05B. 0.90 〜1.00C. 0.90〜1.10D.0.95〜1.0031. 由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R =— ^1) ( k )可知,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分离度4 a k +1( ) A.柱效B.选择因子C.容量因子D.对称因子32.某组分经色谱分离后,其保留时间为 5分钟,已知未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洗脱时间为 分钟,则该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为()A. 3 分钟B. 4 分钟C. 5 分钟D.6 分钟 33.某组分经色谱分离后,洗脱其出柱用流动相的体积为15mL 已知未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 洗脱体积为3mL ,则该组分的调整保留体积为()A. 12mLB. 16mLC. 14mLD. 15mL 34.在色谱分离过行程中, 若柱温和固定相性质不变,量色谱柱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可保持不变的是(A.保留值B.分离度C.容量因子D.分配系数35. 其他色谱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固定相的用量增加一倍,则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会(A.减少一半B.增加一倍C.基本不变D.稍有增加36. 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为()A.吸附色谱B. 分配色谱C.离子交换色谱D.尺寸排阻色谱37. 以固定在载体上的液体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为()A.吸附色谱B.分配色谱C.离子交换色谱D.尺寸排阻色谱38. 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为()A.吸附色谱B.分配色谱C.离子交换色谱D.尺寸排阻色谱即使改变柱长.柱径及流动相流速,)39. 下列哪个参数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变化()A.柱长缩短B. 固定相改变C.柱长增加D.流动相流速改变40. 下列哪个参数改变会引起容量因子增大()A.柱长缩短B. 固定相增加C.柱长增加D.流动相流速减小二. 多项选择题(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 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1. 提高色谱柱柱效的可行方法是(E. 选择适宜的流动相2. 常用于衡量色谱柱柱效的物理量是(A.理论塔板数B. 塔板高度D.色谱峰宽 E. 组分的保留时间3. Van deemter 方程中,影响 A.项的主要因素是(A.固定相颗粒大小B.载气流速C.D.柱填充的均匀程度 E. 柱温4. 要使两个组分通过色谱柱后能够得到分离的先决条件是A.分配比不同B. 峰高不同C. 分配系数不同D. 半峰宽不同E.保留特性不同5. 两组分能在分配色谱柱上分离的原因是()A.结构上有差异B. 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相对校正因子不等 D. 极性不同E. 沸点不同6. 色谱理论中塔板理论能成功的解释()A.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B.组分的分离C.评价柱效D.柱效与流动相流速的关系E.柱效的影响因素7.色谱法中,能用于对组分定性的参数有()A.保留时间B. 峰面积C.峰高 D. 峰数 E.保留体积8.色谱法中,能用于对组分定量的参数有()A.保留时间B. 峰面积C.峰高 D. 峰数 E.保留体积J n a —1 k9. 由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丄)-(-^)可知,下列哪些因素影 响分离度4 a k +1( ) A.柱效B.选择因子C. 容量因子D.对称因子E.保留时间10. 下列色谱属于平面色谱的为() A.毛细管气相色谱法B. 纸色谱C.薄层色谱D. 薄膜色谱E.超临界流体色谱A.选择粒度较小的固定性B. 降低固定相的粒度分布C.选球形固定相D.均匀装柱)C.死时间)载气相对分子质量11. 下列色谱属于按分离机理命名的为()A. 吸附色谱B. 分配色谱C. 离子交换色谱D. 尺寸排阻色谱E. 超临界流体色谱12. 下列有关色谱分离机理说法正确的是()A. 吸附色谱是利用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B. 分配色谱是利用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C. 吸附色谱是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D. 分配色谱是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E. 分配色谱是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3. 下列有关色谱分离机理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B. 尺寸排阻色谱是利用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C. 分配色谱是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D•尺寸排阻色谱是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E. 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4. 下列哪些参数用来表示色谱峰宽度()A. 标准差B. 分配系数C. 基线宽度D. 对称因子E. 半峰宽15. 下列有关纸色谱的说法正确的为()A. 纸色谱以纸纤维为固定相B. 纸色谱以纸纤维吸附的水分为固定相C. 纸色谱在分离机理上属于吸附色谱D. 纸色谱在分离机理上属于分配色谱E. 纸色谱在分离机理上属于离子交换色谱16. 在柱色谱法中若某组分的分配系数为零,则该组分可用来测色谱柱中()A. 流动相的体积B. 固定相体积C. 固定相间隙的体积D. 色谱柱总体积E. 流动相和固定相体积和17. 在一定色谱条件下,某组分达平衡后,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s. m m(g),浓度为C.s.C.m(g/ml),摩尔数为n s. n m (mol),固定相和流动相体积为V s. V m(ml),此组分的容量因子为()A. m s/ m mB.C.s/ C.m C. n s/ n mD. V s/V mE. ( C s V s)/( C.m V m)18. Van Deemter方程中,影响B.项的主要因素是( )A. 固定相颗粒大小B. 载气流速C. 载气相对分子质量D. 柱填充的均匀程度E. 柱温19. 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那些信息()A.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试样中含有组分的最少个数B. 根据色谱的保留值可以对组分进行定性C. 根据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D. 根据保留值和区域宽度可以评价柱效E. 根据色谱峰的距离,可以评价色谱条件是否合适 20. 色谱理论中速率理论能成功的解释A.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B.组分的分离 D •峰形展宽的原因 E.柱效的影响因素三•填空题1. 色谱分离过程是组分在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相之间的分布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