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复习重点

第一章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

1.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指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盗、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2.医院感染(NI):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来自于另一感染者/环境内源性:患者,正常菌群迁徙至其他部位等导致病原体过度生长。

第二章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1.标本的一般采集原则

1.1早期采集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之前。

1.2无菌采集:采集的标本应无外源性污染。消毒,无菌容器。

1.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

1.4采集适量标本伤寒-1周:血液 2周:粪便和尿夜

1.5安全采集

2.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生长,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

2.1厌氧菌感染的条件: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原因:局血障:血管损伤、肿瘤压迫、烧伤、动脉硬化、组织水肿、坏死、有异物等,刺伤,大面积外伤

2.2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1)分泌物具典型的腐臭,血性渗出物呈黑色。在紫外线下可发红色荧光(产黑色素普氏菌或卟啉单胞菌感染)。

(2)感染组织局部有大量气体产生→皮下有捻发音时为产气荚膜梭菌。

(3)部位为黏膜附近

(4)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者,新近流产史,胃肠术后

(5)深部外伤枪伤,咬伤后继发感染

(6)分泌物经革兰染色后,有细菌,规培:阴性液体及半固体培养基深部生长

第三章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

1.细菌形态学检查→显微镜检其菌体形态

1.1涂片 1.2干燥 1.3固定

1.4 染色:(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3)(3)脱色:将载玻片上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

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4)复染:用复红液染1—2分钟,水洗。

1.5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固定的目的

①杀死微生物,固定其细胞结构;

②保证菌体能牢固地粘附在载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

③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一般死细胞原生质容易着色。

实验原理

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

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

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

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在Gˉ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

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

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

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2.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培养基培养,生化反应鉴定

3.细菌的非培养→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毒性检测动物实验

第四章细菌的耐药性检测

1.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意义(AST):(1)可预测抗菌治疗的的效果(2)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3)发现或提示细菌耐药机制的存在(4)监测细菌耐药性

2.敏感(s):所分离菌株能被测试药物使用推荐剂量时在感染部位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3.耐药(R):指所分离菌株不被测试药物常规剂量可达到的药物浓度所抑制。

4.中介(I):抗菌药物在生理浓集的部位具有临床效力,还包括一个缓冲区,以避免微小的、不能控制的技术因素造成重大的结果解释错误。

5.纸片扩散法(M-H培养基、琼脂厚度:4mm)

原理:纸片扩散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一种浓度梯度。在药物扩散的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测试菌不能生长,而抑菌浓度范围外的菌株则继续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抗菌药物抑菌圈的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方法:

(1)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均匀涂布

(2)贴抗菌药物纸片:无菌镊子各纸片中心相距>24mm,纸片-平板边缘>15mm

(3)孵育35℃16-18h

结果判读和报告

量取抑菌圈直径,根据CLSI标准,判断“敏感”、“耐药”、“中介”

6.微量肉汤稀释法

1.2.1.

抗菌药物和培养基制备同常量肉汤稀释法。

1.2.2.MIC板制备

无菌操作,将倍比稀释后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液分别加到灭菌的96孔聚苯乙烯板中,第1至第11孔加药液,每孔10μl,第12孔不加药作为生长对照,冰冻干燥后密封,-20℃以下保存备用。

1.2.3.接种物制备(步骤)

将用生长法或直接菌悬液法制备的浓度相当于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悬液,经M-H肉汤1∶1000稀释后,向每孔中加100μl,密封后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判断结果。此时,第1孔至第11孔药物浓度分别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

1.2.4.结果判断

以在小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当阳性对照孔(即不含抗生素)内细菌明显长试验才有意义。当在微量肉汤稀释法出现单一的跳孔时,应记录抑制细菌生长的最高药物浓度。如出现多处跳孔,则不应报告结果,需重复试验。通常对革兰阴性杆菌而言,微量

肉汤稀释法测得的MIC与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得的结果相同或低一个稀释度(1孔或2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