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海书法鉴赏——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张济海书法鉴赏——莫向光阴惰寸功

莫向光阴惰寸功“惜时如金”,其直接的解释是:珍惜时间如同金子一般。
其正确含义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丢了有处找,光阴丢了无处寻。
”其对年轻人的中肯要求是:“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这一名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这是一首“四联八句”的七律诗。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这两句情味恳直,旨意深切。
前句是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
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悔之已晚。
后句是危言警示,有的年轻人认为光阴无限,可以不断索取,寸寸浪掷。
因之大喝一声: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
寸功在怠惰中失去,终身事业也就寸寸丧失。
“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
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
少年心地清明,容易接受知识;少年又心性未定,容易分心旁骛,视学习为畏途;而学习的道路决不因畏惧而平坦。
因此杜荀鹤在表扬之余,特地拈出“辛苦”二字相激励:“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读书求学,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恒心和毅力、坚持和忍耐,但这一时的辛苦换来的将是终身的快乐和成功的基石。
这是对子弟的勉励,也是对天下少年的劝诫。
鲁迅先生说:“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
他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有位哲人说:“人的杰出在闲暇。
张济海书法鉴赏——以意赋形“断肠人”

以意赋形“断肠人”
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曾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优秀书法家进行创作的时候,应根据所书写内容表达的意境来调整自己的创作情感,然后根据创作情感来赋予它不同的形体。
张济海先生把这种“因意生情,由情赋形”的创作方法,简称为“以意赋形”,并贯穿在自己书法创作的始终。
元代杰出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用28个字就寓情于景地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流浪、流浪,流浪到远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
凉情怀。
张济海教授创作的这幅书法作品的的风格与马致远这首秋思词书写的内容意境相协调。
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等意象的形状、色彩来看,无不渗透着浪迹天涯游子的悲凉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张教授巧妙地将枯老瘦古的书法风格与散曲描写的漂泊天涯旅人愁思的内容完全融为一体,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张济海——书法大道的践行者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公关世界
页码: 19-2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书法观念 大道 行者 研究生导师 八达岭长城 书法作品选 作品集 三位一体
摘要:张济海,字迅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幼承庭训,因书画特长十五岁被特招从戎,凡四十余年,痴情于翰墨。
恪守“德、识、技”三位一体之书法观念;创建“能量书法”之书法理论;倡导“以意赋形”之创作方法;形成“刀劈斧凿”之书法风格。
代表作“厚德载物”永久性镌刻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部分作品连续高价成交于瀚海、保利、太平洋等各大拍卖会。
著有《书法教程》、《教师板书入门》、《书法大道》、《张济海书法作品集》、《张济海书法作品选》,主编《封龙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燕赵风——书画名家系列作品集》等。
难得糊涂书法

难得糊涂书法高级搜索矢量书法精品郑板桥《难得糊涂》1001 × 425 - 85k - jpg难得糊涂书法大图点击还原1024 × 419 - 171k - jpg郑板桥《难得糊涂》书法,系800 × 380 - 118k - jpg1787W陈孟康94x45【难得糊涂】500 × 922 - 166k - jpg难得糊涂书法760 × 334 - 50k - jpg难得糊涂2328 × 1164 - 502k - jpg难得糊涂中文古典书法中文古典800 × 800 - 69k - jpg郑板桥难得糊涂书法拓片450 × 623 - 43k - jpg转—郑板桥书法“难得糊涂”2952 × 1252 - 533k - jpg难得糊涂3134 × 765 - 1009k - jpg书法难得糊涂760 × 570 - 64k - jpg名稱:清鄭燮難得糊塗2447 × 972 - 432k - jpg难得糊涂-麦洪枝书法习作500 × 880 - 117k - jpg难得糊涂大图点击还原1024 × 555 - 92k - jpg是怎样写出了难得糊涂,我们500 × 455 - 67k - redir难得糊涂-麦洪枝书法习作500 × 1008 - 87k - jpg查看“难得糊涂”书法镜片全部大200 × 200 - 10k - jpg高仿郑板桥书法《难得糊涂》369 × 185 - 15k - jpg关键词:难得糊涂字画书法古代1024 × 614 - 146k - jpg 难得糊涂大图点击还原698 × 1024 - 177k - jpg 。
张济海书法鉴赏——话“福”

话“福”
简话“福”
一
“福”这幅作品以甲骨为基,笔中蕴篆,用笔简约,泼墨明快,给人以视觉一新、情趣盎然的艺术美感。
二
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所有其他的事情。
”这就是说,人人都想得福。
这个人人都想得的福,似乎是个人言人殊的东西,很难说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然而,又不得不说它。
很难说清又不得不说,所以只能“简话”。
这也许正是张济海教授把这两幅作品书写得简约明快的主要原因吧。
三
人之福在于知足、自足。
当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你感到自己是有福的;可当发现砖瓦房不如小洋楼时,你的福也就消失了;可住在漂亮洋楼里,又要为贷款焦头烂额时,福又离你远去了。
所以,人在福中要知足,如何知足?关键是自足。
大道至简,自足者福。
张济海先生在书法作品“福”的释文中讲:“福者,自足耳。
”张教授平时就特别注意践行和倡导“简单生活”,注重丰富的内在精神生活。
现在又把他对人生体悟借助笔墨加以体现,这对时下为名利所累、陷入“忙、盲、茫”怪圈不能自拔的人,很有“导航”作用。
“福”字从“衣”、从“畐”。
“畐”者,一口田也。
有衣穿,有安身立命的一块地,有一份事业可耕耘,就是有福之人。
珍惜现在的拥有,好好活在当下,你就是有福之人。
邂逅著名书法家张济海先生

龙源期刊网 邂逅著名书法家张济海先生作者:武锋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第09期人们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咫尺不相逢,此言不虚。
本人慕著名书法家张济海先生威名久矣,虽同在石家庄,而且拙作与先生大作曾数次在同一书画作品集中出现,却从未与先生谋面。
其因盖有三,一是自感身微才浅,与先生才识天上地下,自生距离感,不敢贸然高攀;二是先生为驻石某军事院校知名教授,军地有别,似有鸿沟,来往不便;三是本人不擅交际,加上自卑感作祟,竞数次与先生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致使与先生同城而居,却咫尺天涯。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得以面谒张先生。
这个机会就是网络为媒,博友搭桥。
近日,新浪博友丰沛雪(冯培学)应张济海先生之邀来石,提出要我作陪。
我告知冯先生我本人与张济海先生并不相识,是冯先生从中穿针引线,才使我有了与张先生相见、有长达两天的近距离接触。
真乃幸事也!8月28日清早,冯先生风尘仆仆地从山东临沂市来到石家庄,正巧张先生上午要在瀚云德艺术会馆接受人民网主编的专访,我们的会面约定在下午,在艺术会馆抱朴斋——张先生的书斋。
瀚云德艺术会馆的艺术氛围令人叹为观止,不仅为书画名家专设的书斋古色古香、各具特色,而且与各书斋彼此相通的展厅里陈列着书画名家的代表作。
徜徉于此,使人流连忘返。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与张济海先生的初次会面。
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和蔼可亲,他的言谈举止,顿时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他的学者风度,他的不凡谈吐,尤其他的书法名作在国内外享有的极高盛誉,以及他对当代艺术领域现状的分析评价,他对书法艺术所独创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令人肃然起敬。
想不到这位在军事教学、军械科研领域驰骋半生并取得多项成果、多次立功受奖的军校教授,在他心驰神往并将为之奋斗终生的书法艺术领域还取了如此骄人的业绩,敬慕之情,溢于言表。
8月29日,热情好客的张济海先生还在其家中接待了远来的冯先生和我。
促膝交谈之余,张先生为我点评了书法作品,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鉴定了我收藏的一枚古印,还饶有兴致地教我如何鉴赏名贵章料。
张济海书法鉴赏——保持“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一这是张济海先生为新书《幸福启航365》所创作的插页书法作品:“平常心”。
这幅作品用笔率性随心,自如所欲,活化出逍遥自在的“平常”心态。
我们不妨称之为别具一格的“和尚体”。
张教授在释文中所写的是一则谜语(打两个汉字):道士怀揣两块糖,和尚足下一条巾,就是平常两个字,难倒多少读书人。
许多人猜了老半天也没猜出来,谜底揭开,原来就是“平常”二字。
这里“道士”是谐音,实为“倒士”;而“和尚”的“尚”字下面加个“巾”则为“常”。
谜面本身已经明明告诉了“就是平常两个字”,人们却还是往别处想,都是因为有“难坏多少读书人”这一句在那里故弄玄虚。
说来也真是,“平常”这两个字,是多么不平常。
可真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就不像解释谜底那么容易了。
二何谓“平常心”?简而言之,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尽可能保持宁静的心态。
它不是仰视,不是俯视,而是平视——平淡、平等、平凡、平静地看待一切。
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如果你能以平常心“平视”的话,就会从中跳出来,发现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其实那么的微不足道。
世事的纷扰,内心的挣扎,总使人觉得人生是多么的寂寞无助,总是不由自主地陷入无可名状的忧伤中。
很多无奈苦恼的事,让人很难摆脱;世上有太多的忙碌紧张,让人无法逃避。
名利是生存的需要,理应正当去追求;欲望却是人性的膨胀,为了达到目的所付出的心计劳力,比起单纯的物质需求还要让人疲惫憔悴。
心灵的安宁被物质被欲望所奴役,心态的失衡使人生走向悲哀无助。
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三保持平常心,应懂得“放下”。
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放下就是天堂,放不下就是地狱。
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神马都是浮云,一切终将过去。
世上没什么不可以坦然面对,这一生没什么是不能放下的。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我们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多以陶渊明《饮酒》(其五)诗句调心怡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难得糊涂书法欣赏

难得糊涂书法欣赏
所谓的“难得糊涂”不是让你随字面意思真的去糊涂,而是用聪明的另一面去化解大事,解决小事。
你不妨把“难得糊涂”几个字写在明显的、常见的地方。
用来激励和鼓舞自己,分清楚什么是真糊涂,什么是假糊涂,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应用你的“糊涂”。
但要记住把握分寸,千万不要糊涂过头。
难得糊涂很适合挂在办公室、客厅、书房等!
1.李明成四尺书法《难得糊涂》
李明成,号江南居士,1970年生,攻读于滁州师范学院国画系,后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
国画山水以黄宾虹、懒悟为基石,追求浑厚、华滋,用笔老辣,空灵璀然。
作品融古人笔意,独具个人创意之新境,工整清秀,灵动多变。
油画师承刘海粟大师,作品注重写实,色彩丰富,基本功扎实。
书法进修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班,师承沈鹏、刘炳森。
06年客居北京,从事山水画、油画、书法创作,为职业书画家。
同年应国家奥组委特别邀请为”08年奥运会”书写2万字百米长卷。
2.黄承文三尺书法《难得糊涂》
黄承文:拳笔黄承文,笔名:不染,无暇斋主人,1961年出生于湖北黄冈。
自幼嗜书画,遍临名帖,笔耕不辍。
八十年代拜福建名家张清华老师学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展览,获过佳奖。
2000 年来北京拜中国拳笔书画艺术大师陈翔为师,以拳代笔,有“拳坛八绝”之美誉,书法苍劲有力,潇洒自然,有得苏适,杨再春等名师指点,书艺大进不断形成自己的书风,并擅长漫画肖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张济海先生所书写的“难得糊涂”这幅作品,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的传世名言。
说起“难得糊涂”,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有
一年,郑板桥游览山东莱州的云峰山,本想观赏
山上的郑文公碑,但因盘桓已晚,便借宿于山中
一茅屋,茅屋主人是一儒雅老翁,自称“糊涂老
人”。
主人家中有个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
良。
郑板桥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老人请郑板桥
留下墨宝,以便日后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
郑板
桥即兴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后面盖上“康
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
因砚台有
方桌般大,还留有很大的一块空地,他就请老人
写上一段跋语。
老人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
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
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
”他也用一块方印,字为“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看后方知,老人是一位隐居于此的高官,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见砚台中还有空隙,他感慨于“糊涂老人”的命名,又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是他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当时的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
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他在官场上很吃不开,常
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
刁难。
他一面以嬉笑怒
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
悲观,产生了出世思想。
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
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交织在一起的。
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了。
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或做成书签夹于正在读的书中,或以横联的形式悬于自家的墙上,作为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来共勉。
“难得糊涂”这句话也就越传越广了。
“糊涂”是个宝,处世离不了;“糊涂”不得了,谁用谁得好。
“糊涂”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糊涂”做人可立于不败之地;“糊涂”的本质是一种极高明的精明,“糊涂”做事能避祸于无形。
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
世间万事惟糊涂难也,有些事,问的清楚便是无趣。
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处于混沌状态的,从新兴的前沿学科“混沌学”、“模糊理论”、“模数数学”还有“模糊控制”可略见一斑。
炎凉的世道上,不少的人都是带着虚伪的面具道貌岸然地“粉墨登场”的,大言不惭地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欺骗着无知人的无知,践踏着有心人的尊严。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
看透而不说穿、“逗”而不破不失为上策,本着“吃亏是福”的精神,敬而远之彼此无大伤害。
一个人越是大成功,他所吃的亏也就越多,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就不必太计较吃亏,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我们的心灵、扰乱我们的生活。
处事不惊,必凌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
我们要学会变换视角、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转化
势能。
智者难得糊涂,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强大内心、完善自我。
斤斤计较、一律较真,表面看起来挺精明,殊不知实际上是大不明智的行为,往往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拣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表面上看起来为人马马虎虎,啥事也不计较,和善易处,但遇原则问题则毫不含糊,据理力争,有理有利有节,这是大智若愚者的明智之举,舍卒保帅因大而弃小,风物长宜放眼量,放长线钓大鱼。
由是观之,“糊涂”实在是很难得,掌握适度的分寸更不容易。
为人处
世一律糊涂,不可取;每事糊涂,要不得;
该糊涂时则揣着明白装糊涂,得糊涂处且
糊涂;不该糊涂则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斗志昂”。
这也许就是郑板桥“难得糊涂”
的真义要旨吧。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段很有
哲理的话:“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
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东西也看不清。
”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糊涂地忘记烦恼和过去吧,在糊涂中享受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