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作业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及答案

第1页(共9页)《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A 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系统的稳定性 、 响应的快速性 、 响应的准确性 。
2.已知f(t)=t+1,对其进行拉氏变换L[f(t)]= 1/s2+1/s 或者(1+s )/s2 。
3.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s1=−0.5,s2=−4, 系统增益为2, 则其传递函数G(S)= 2/(s+0.5)(s+_4)4.零频幅值A(0)表示当频率 接近于零时, 闭 环系统输出的幅值与输入幅值之比。
5、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机械工程控制就是研究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6、系统的频率特性求取有三种方法: 根据系统响应求取、用试验方法求取和将传递函数中的s 换为 jw 来求取。
8、微分环节的控制作用主要有 使输出提前 、 增加系统的阻尼 、 强化噪声 。
9、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其中 为系统的 无阻尼固有频率 , 当 时为 欠阻尼 系统。
在阻尼比ξ<0.707时, 幅频特性出现峰值, 称谐振峰值, 此时的频率称谐振频率ωr = 。
10、一般称能够用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的物理系统成为相似系统。
11.对自动控制系统按照输出变化规律分为自动调节系统、随动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12.对积分环节而言, 其相频特性∠G(jw)=-900。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 共20分)1.闭环系统: 当一个系统以所需的方框图表示而存在反馈回路时, 称之为闭环系统。
2、系统稳定性:指系统在干扰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 当干扰撤除后, 系统自动回到平衡位置的能力。
3.频率特性: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 若输入为谐波信号, 那么稳态输出一定是同频率的谐波信号, 输出输入的幅值之比及输出输入相位业班级: 姓名: 学号:……………密………………………………封………………………………线…………………………第2页(共9页)之差统称为频率特性。
吉大17春学期《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材料

吉大17春学期《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s(5s+2)),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A. 1B. 2C. 5D. 10正确答案:C2. 为了分析研究非线性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将一些非线性因素忽略,近似地用线性数学模型来代替,这便是所谓数学模型的()。
A. 非线性化B. 线性化C. 简单化D. 微分化正确答案:B3. ()是系统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
A. 瞬态响应B. 稳态响应C. 自由响应D. 强迫响应正确答案:A4.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微分环节D. 惯性环节正确答案:C5. 开环系统的相频特性是各串联典型环节相频特性的相角之()。
A. 积B. 和C. 减D. 最大者正确答案:B6. 一阶微分环节G(s)=1+Ts,当频率ω=1/T 时,则相频特性∠G(jω)为()。
A. 45°B. -45°C. 90°D. -90°正确答案:A7. 典型二阶振荡环节的峰值时间与()有关。
A. 增益B. 误差带C. 增益和阻尼比D. 阻尼比和无阻尼固有频率正确答案:D8. 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0.5s-1)/(0.5s+1),则其|G(jω)|=()。
A. 0B. 0.2C. 0.5D. 1正确答案:D9. ()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与控制作用之间存在着反馈的控制方式。
A. 开环控制B. 反馈系统C. 闭环控制D. 放大系统正确答案:C10.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s)=3s4+10s3+5s2+s+2=0,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A. 0B. 1C. 2D. 3正确答案:C吉大17春学期《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在线作业一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历年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2年10月自学考试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
5分,共30分)1.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 A 。
系统已定,输入不确定,求系统的输出B 。
系统已定,输入已知,求系统的输出(响应) C.系统已定,规定系统的输入D.系统不定,输入已知,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2.f(t )如图所示 则L [f (t)]为( )A 。
s 1e —2t B. s 2e -2s C 。
s 1e —2s D 。
s1e —ts3.已知F (s)=1)s(s 1+,则L -1[F (s )]为( )4。
已知F(s)=L [f (t)],若F(s )=12s s 12++,则f(t )|t ∞→=?( )A 。
21 B 。
1 C 。
31D.0 5.下列系统中为线性系统的微分模型为:( )A.dt)t (dx )t (x )dt )t (dx (12dt )t (x d 16i 020202=++ B.)t (x )t (x 24dt)t (dx 12dt )t (x d 16i 00202=++C.)t (x )t (x 24dt)t (dx 12)dt )t (x d (16i 002202=++ D 。
)t (x )t (x )t ln(24dt)t (dx 12e dt )t (x d 16i 00t 202=⋅+⋅+ 6。
对于定常控制系统来说,( )A 。
表达系统的微分方程各项系数不随时间改变B 。
微分方程的各阶微分项的幂为1 C.不能用微分方程表示 D.系统总是稳定的7.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A 。
G(S)H(S)1G(S)H(S)+B.G(S)-1H(S)G(S)⋅C 。
1+G(S )·H (S)D 。
G(S)H(S)1G(S)+8.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4)0.5)(s (s 10++,则系统增益为( )A 。
大工15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大工15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大工15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60分。
)1.系统的截止频率越大则()A.上升时间越小B.上升时间越大C.稳态误差越小D.快速性越好正确答案:A2.下面系统各环节的连接方式不对的是()A.串联连接B.并联连接C.反馈连接D.混合连接正确答案:D3.XXX图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对应于伯德图上面的()A. 5dB线B. 3dB线C. 1dB线D. 10dB线正确答案:C4.某二阶系统阻尼比为2,那么系统阶跃响应是()A.等幅振荡B.单调衰减C.振荡衰减D.振荡发散正确答案:B5.单位负反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其闭环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与()A.反馈传递函数相同B.闭环传递函数相同C.误差传递函数相同D.开环传递函数相同精确答案:D6.求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条件是()A.稳定条件B.零初始前提C.稳态前提D.瞬态前提正确答案:B7.控制框图的等效变换原则是变换前后()A.输入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B.输出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C.输入量和干扰量保持不变D.输入量和输出量坚持不变精确答案:D8.下面基本函数的传递函数不包括()A.积分环节B.一阶微分环节C.扩大环节D.延时环节精确答案:C9.一般开环控制系统是()A.不稳定系统B.时域体系C.频域体系D.稳定系统精确答案:D10.微分环节是高通率坡起,将使系统()A.增大干扰误差B.减小干扰误差C.增大阶跃输入误差D.减小阶跃输入误差精确答案:A大工15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有关频率特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有()A.能够看出幅值和相位随着频率变化 B.对数频率特性图是通用形式之一 C.对数幅相特性图是通用形式之一D.无法判断精确答案:ABC2.体系的误差可以分为()A.稳态误差B.瞬态误差C.动态误差D.静态误差精确答案:AC3.频率特性不包括()A.幅频特性B.延迟特性C.相频特性D.脉冲特性精确答案:BD4.允许误差的百分比通常取()A. ±5%B. ±2%C. ±20%D. ±15%正确答案:AB5.可以表征体系动态特性的有()A.频率特性B.惯性特性C.微分方程D.积分方程正确答案:ACD大工15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在线作业1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大工14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在线作业2答案

大工14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 下列误差中,属于系统性误差的是().
A. 毛坯误差的复映
B. 定位误差
C. 刀具的热变形
D. 夹紧误差
?
正确答案:C
2. 不属于导轨三项误差的常规检查方法的是().
A. 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B. 垂直平面内的平行度误差
C. 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D. 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
正确答案:B
3. 试切法调整方式产生的调整误差,其来源不包括().
A. 测量误差
B. 加工余量的影响
C. 微进给误差
D. 传动链误差
?
正确答案:D
4. 通常情况下,韧性较大的塑性材料,加工后粗糙度().
A. 不变
B. 愈小
C. 愈大
D. 不定
?
正确答案:C
5. 根据工艺能力系数Cp的大小不同,可将工艺分为()个等级.
A. 5
B. 3
C. 4
D. 1
?
正确答案:A。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作业

2.1 列写图2.1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
f(t)为输入,y2(t)为输出。
图2.12.2求图2.2所示无源电网络的传递函数,图中电压u1,u2分别是输入量和输出量。
图2.22.3 无源电网络如图2.3所示,电压u1(t),u2(t)分别为输入量和输出量。
绘传递函数方框图,并求传递函数。
图2.32.4. 已知机电系统如图2.4所示。
求绘制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并求传送函数。
提示:假定电磁线圈的反电势线圈电流i 2对衔铁M 产生的力22i K F o图2.42.5 求图2.5所示系统传递函数。
图2.53.1 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2.010)(+=s s G采用图1所示方法使新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减小为原来的0.1倍,放大系数不变,求K 0和K 1的值。
图13.2 3个二阶系统得传递函数均可写成2222)(nn ns s s G ωξωω++=,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1s t 2s t 是曲线①、②的过渡过程时间,、1p t 2p t 、3p t 是曲线①、②、③的峰值时间。
在同一s 平面上画出3个闭环极点的相对位置。
图23.3 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要求系统最大超调Mp =16.3%,峰值时间t p=ls .求K l 、K 2。
图33.4 控制系统如图4所示。
(1)当K f=0 、K A=10时,试确定系统的阻尼比、无阻尼固有频率和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2)若要求系统阻尼比为0.6、K A=10,试确定K f值和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3)若在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要求保持阻尼比为0.6,稳态误差为0.2,确定K f、K A。
图41.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a s s Ks G K +=,其中,K>0,若该系统的输入为t A t x i 3cos )(=时,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A ,相位比输入滞后90°, (1) 确定参数K ,a ;(2) 求系统的阻尼比、无阻尼固有频率和有阻尼固有频率;(3)若输入为t A t x i ωcos )(=,确定ω为何值时能得到最大的稳态响应幅值,并求此最大幅值。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业集(高起专)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业集层次:高起专授课教师:王军平时间:2014年3月31日《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第三章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五章系统的频率特性第六章系统的稳定性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1.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要求;本章难点分析系统的控制原理。
题型-分析及问答题1、根据下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1) 将a,b与c,d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2) 画出系统方框图。
2、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3、下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4、下图是控制导弹发射架方位的电位器式随动系统原理图。
图中电位器1P 、2P 并联后跨接到同一电源0E 的两端,其滑臂分别与输入轴和输出轴相联结,组成方位角的给定元件和测量反馈元件。
输入轴由手轮操纵;输出轴则由直流电动机经减速后带动,电动机采用电枢控制的方式工作。
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5、采用离心调速器的蒸汽机转速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当蒸汽机带动负载转动的同时,通过圆锥齿轮带动一对飞锤作水平旋转。
飞锤通过铰链可带动套筒上下滑动,套筒内装有平衡弹簧,套筒上下滑动时可拨动杠杆,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调节供汽阀门的开度。
在蒸汽机正常运行时,飞锤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的反弹力相平衡,套筒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
如果由于负载增大使蒸汽机转速ω下降,则飞锤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并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升。
同理,如果由于负载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ω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并通过杠杆减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
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负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ω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
天大21春《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在线作业一【标准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闭环系统在其控制器和被控对象之间有()。
A.反馈作用
B.前馈作用
C.正向作用
D.反向作用
答案:D
2.干扰作用下,偏离原来平衡状态的稳定系统在干扰作用消失后( )。
A.将发散离开原来的平衡状态
B.将衰减收敛回原来的平衡状态
C.将在原平衡状态处等幅振荡
D.将在偏离平衡状态处永远振荡
答案:B
3.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一般具有()。
A.给定元件
B.检测元件
C.放大元件
D.执行元件
答案:B
4.{图}
A.A
B.B
C.C
D.D
答案:A
5.{图}
A.A
B.B
C.C
D.D
答案:A
6.{图}
A.A
B.B
C.C
D.D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生活中常见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综合性能分析。
电加热炉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综合性能分析一、反馈及反馈控制反馈:所谓信息的反馈,就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
负反馈:如果反馈回去的信号与原系统的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反,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如果反馈回去的信号与原系统的输入信号的方向相同,称为正反馈。
系统中还会存在外反馈、内反馈。
外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为达到某种控制目的而人为加入的反馈,称为外反馈。
内反馈:在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形成的反馈,称为内反馈。
它是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相互耦合的结果。
内反馈是造成机械系统存在一定的动态特性的根本原因,纷繁复杂的内反馈的存在使得机械系统变得异常复杂。
二、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只受控于控制作用,而对控制作用不能反施任何影响的控制方式。
采用开环控制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例如:电加热炉。
被控制对象:炉子被控制量(输出量):炉温控制装置:开关K和电热丝,对被控制量起控制作用。
开环控制的特点:由于开环控制的特点是控制装置只按照给定的输入信号对被控制量进行单向控制,而不对控制量进行测量并反向影响控制作用。
这样,当炉温偏离希望值时,开关K的接通或断开时间不会相应改变。
因此,开环控制不具有修正由于扰动(使被控制量偏离希望值的因素)而出现的被控制量与希望值之间偏差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差。
开环系统主要问题:无法自动减小或消除由于扰动而产生的误差。
三、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与控制作用之间存在着反馈的控制方式。
采用闭环控制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或反馈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是一切生物控制自身运动的基本规律。
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力的闭环系统。
如图所示:该电热炉由于有反馈的存在,整个控制过程是闭合的,故也称为闭环控制。
可以看到: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影响,或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故这种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说明的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的影响称为“反馈”。
闭环系统:控制的是控制对象的输出量 (被控量),测量的是输出量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
因此只要出现偏差,就能自动纠偏,用它可以实现准确的控制,因此,它是自动控制系统工作的主要方式。
其框图如下图所示:四、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开环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容易设计和调整以及成本较低的优点,对那些负载恒定,扰动小,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实际系统,是有效的控制方式。
闭环系统:由于增加了检测装置和反馈环节,结构较复杂,成本有所增加;但它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负反馈对系统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题:简单机械数学模型的建立,传递函数的推导。
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为分析研究一个动态系统而对该系统进行控制,不仅要定性地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更重要的是定量的描述系统的动态性能,揭示系统的结构、参数与动态性能之间的关系。
这就要求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1.定义:数学模型是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
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应以最简化的形式,准确的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2.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1)分析法:依据系统本身所遵循的有关定律列写数学表达式(2)实验法:根据系统对某些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或其它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
在时域中用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在复数域或频域中用传递函数或频率特性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下图所示的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其中a u 为电动机电枢输入电压;θ(t )为电动机输出转角;R 为电枢绕组的电阻;L 电枢绕组的电感;a i 为流过电枢绕组的电流;d e 为电动机感应电动势;J 为电动机及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C 为电动机及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粘性阻尼系数。
M 为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当励磁不变时,在电枢控制的情况下,列些电动机电枢输入电压a u 与电动机转角的微分方程。
1.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建立电机电枢回路方程aa a d di u Li R e dt =++根据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定律,当磁通固定不变时,电磁力矩M 与电枢电流a i 成正比例关系,即:m a M K i = 式中,Km 为电动机电磁力矩常数。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固定不变时,d e 与转速成正比,即:d dd e K dt θ=式中,Kd 为电动机反电动势常数。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电动机转子的运动方程222222d a22=c()()=u m a LL a m m m m d J K i M dtd M dtJ d C d i K dt K dt d d d LJ RC RJ RC K K K dt dt dt θθθθθθθ=-=+++++折合到电动机负载转矩进一步求的:3.电枢电感L 通常较小,若忽略不计,系统的微分方程可简化为4.当电枢电感L ,电阻R 均较小,都忽略不计时,系统的微分方程进一步简化为求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5.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的运动微分方程,在零初始条件下分别对运动微分方程取Laplace 变换6.根据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上述各式分别绘出相应的传递函数方框图。
各环节传递函数框图ad 22d d )(d d u K tK K Rc t RJ m m =++θθa u tK =d d dθ系统传递函数框图三、传递函数的主要特点:传递函数反映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只与系统本身的参数有关,与外界输入无关。
对于物理可实现系统,传递函数分母中s的阶次n必不小于分子中s的阶次m,即n≥m,因为实际的物理系统总是存在惯性,输出不会超前于输入。
传递函数的量纲是根据输入量和输出量来决定。
传递函数不说明被描述系统的物理结构。
不同性质的物理系统,只要其动态特性类同,可以用同一类型的传递函数来描述。
第三题:PID控制器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数字PID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一、PID控制器概述PID 控制器本身是一种基于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信息估计的简单但却有效的控制算法。
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优点,控制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中。
在计算机技术没有发展的条件下,大量需求的控制对象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单输入单输出线性系统,而且对这些对象的自动控制要求是保持输出变量为要求的恒值,消除或减少输出变量与给定值之误差、误差速度等。
而PID 控制的结构正是适合于这种对象的控制要求。
另一方面,PID 控制结构简单、调试方便,用一般电子线路、电气机械装置很容易实现,在无计算机条件下,这种PID 控制比其他复杂控制方法具有可实现的优先条件。
即使到了计算机出现的时代,由于被控对象输出信息的获取目前主要是“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和部分“加速度信息”,而更高阶的信息无法或很难测量,在此情况下,高维、复杂控制只能在计算方法上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而在实际应用中,在不能或难以获得高阶信息的条件下,PID 控制器仍是应用的主要方法。
二、模拟PID 控制规律的离散化三、数字PID 控制器的差分方程[]00)()()()1()()()()(u n u n u n u u n e n e T T i e T T n e K n u D I P ni D I P +++=+⎭⎬⎫⎩⎨⎧--++=∑= 式中 )()(n e K n u P P = 称为比例项∑==ni I PI i e T TK n u 0)()( 称为积分项[])1()()(--=n e n e TT K n u DPD 称为微分项 四、常用的控制方式1、P 控制 0)()(u n u n u P +=2、PI 控制 0)()()(u n u n u n u I P ++=3、PD 控制 0)()()(u n u n u n u D P ++=4、PID 控制 0)()()()(u n u n u n u n u D I P +++=五、PID 算法的两种类型1、位置型控制――例如图调节阀控制[]00)1()()()()(u n e n e T T i e T Tn e K n u ni DI P +⎭⎬⎫⎩⎨⎧--++=∑= 2、增量型控制――例如图步进电机控制[][])2()1(2)()()1()()1()()(-+--++--=--=∆n e n e n e TT K n e T TK n e n e K n u n u n u D P I PP六、举例分析设有一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测量范围是0~600℃,温度采用PID 控制,控制指标为450±2℃。
已知比例系数4=P K ,积分时间s T I 60=,微分时间s T D 5=,采样周期s T 5=。
当测量值448)(=n c ,449)1(=-n c ,442)2(=-n c 时,计算增量输出)(n u ∆。
若1860)1(=-n u ,计算第n 次阀位输出)(n u 。
解:将题中给出的参数代入有关公式计算得316054=⨯==I PI T T K K ,125154=⨯==T T K K D P D ,由题知,给定值450=r ,将题中给出的测量值代入公式计算得2448450)()(=-=-=n c r n e 1449450)1()1(=-=--=-n c r n e 2452450)2()2(-=-=--=-n c r n e[]19)2(12212231)12(4)(-≈-+⨯-⨯+⨯+-⨯=∆n u1841)19(1860)()1()(≈-+=∆+-=n u n u 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