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与法规》课件:第3章第3节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旅游政策与法规理论讲义(ppt 106页)

孰对孰错?
• 几位年轻的游客一下火车就拿着行李驱车来到旅行 社,他们强烈“抗议”导游元的所作所为。并且要求旅
行社 赔偿其经济损失和对导游员进行处分。事情经过是这样 的:这几位年轻的游客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某地八日游活 动,按照旅游合同规定,游客用餐自理,往返行程为
“一 飞一卧”(去是乘飞机,返是乘火车)。游客抵达目的
推进节能环保
二、发展假日旅游经济的政策
1、假日旅游经济的产生 2、适应假日旅游新形势需要,加强组织协调工作 3、认真做好运力组织安排,确保旅游运输安全 4、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服务系统协作配合 5、加强假日旅游的管理 6、建立完善、协成有序的假日旅游市场体系。
三、中西部旅游发展的政策
• 1、在我国,有权制定法规的国家机关包括 ACD
旅游政策与法规的重要性(规范行为、保 障权益、维护秩序、促进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有赖于规则性手段 二、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需要法治 三、市场需要规范的准入制度 四、市场经济的契约性需要法治 五、市场经济的统一性要求法治 六、民主国家、和谐社会必须知法、守法
你有一个人出去旅游的经历吗? 你有跟团旅游过吗?
地 后,他们对当地导游员的讲解及安排游览活动等都有意 见,时常当着大家的面,向地陪提意见。为此,地陪心 里憋着一股气。以后,游客对地陪的意见越来越大,双 方矛盾越来越尖锐。一天,由于这极为年轻的游客在吃 午餐时喝了一点酒,过了集合时间。因此,地陪采取
“报 复”手段,不等他们吃完饭,就擅自让旅游车开走,致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制定和颁布的有 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与旅游相关的行政法规体现在: (1)涉及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 如:《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第三章)旅游政策与法规

送走旅游团后,祝某将此石带到有关文物部门鉴定,最后得出结论是:该石 块为我国清朝时期的“配重砝码”(如今是用铁块制成,是一种类似磅秤上的衡 量器件),属国家保护文物。此时,祝某激动不已,决心将其好好珍藏起来。
大约过了半年之久,祝某又带领一个境外旅游团参观游览江南水乡,凑巧又碰上 了上次陪同的两位老外。在游览中老外打听祝某上次向农夫购买石块之事,起初他不 愿透露,后来在下榻的宾馆将石块的来历与经过告送了老外。谁知,其中一个老外愿 出5000美金将此石块买下,最后祝某在老外的再三劝说下,以6000美金的买价成交。
第5页,共21页。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
1、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有形古物
或无形的文化传统。 2、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法概述 3、文物的管理机构和文物所有权 (1)文物的管理机构 (2)文物的所有权
文物的分类 文物的所有权
第6页,共21页。
4、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法律保护 (1)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级 (2)文物保护管理机关及其职责
第16页,共21页。
案例(三)
云南省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非法砍伐事件时有发生。昆明 市森林公安执法人员在一次例行检查时发现,在一个停车场内的 4辆加长卡车上,各捆绑着一棵巨大的古榕树,不远处的河边还 有几个人正在砍伐树木。目前,澜沧江边如此巨大的榕树已经不 多,有的地方相隔好几公里才能发现一棵。而砍倒这样巨大的一 棵榕树,还会导致至少方圆50米内的树木死亡,由此造成的水土 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 问题:对盗卖、收售古树名木的责任人应作何处理,有哪些法律 依据?
第12页,共21页。
案例(一)
导游员祝某带领一批海外游客在江南水乡参观游览。在自由活动期间,祝某陪着两位老外参 观水乡农舍。这时,祝某无意中发现在腌制咸菜的一大缸里有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块,上面隐隐约 约可看到“大清××码”的字迹。他虽然不懂古玩文物,但能吃准该石块是个宝。于是祝某煞有 介事地与农夫攀谈起来,并请求农夫以50元钱的价格将石块卖给他。谁知农夫很爽气,把石块卖 给了祝某。当时两个老外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何卖石块,祝某只是神秘一笑。
大约过了半年之久,祝某又带领一个境外旅游团参观游览江南水乡,凑巧又碰上 了上次陪同的两位老外。在游览中老外打听祝某上次向农夫购买石块之事,起初他不 愿透露,后来在下榻的宾馆将石块的来历与经过告送了老外。谁知,其中一个老外愿 出5000美金将此石块买下,最后祝某在老外的再三劝说下,以6000美金的买价成交。
第5页,共21页。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
1、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有形古物
或无形的文化传统。 2、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法概述 3、文物的管理机构和文物所有权 (1)文物的管理机构 (2)文物的所有权
文物的分类 文物的所有权
第6页,共21页。
4、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法律保护 (1)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级 (2)文物保护管理机关及其职责
第16页,共21页。
案例(三)
云南省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非法砍伐事件时有发生。昆明 市森林公安执法人员在一次例行检查时发现,在一个停车场内的 4辆加长卡车上,各捆绑着一棵巨大的古榕树,不远处的河边还 有几个人正在砍伐树木。目前,澜沧江边如此巨大的榕树已经不 多,有的地方相隔好几公里才能发现一棵。而砍倒这样巨大的一 棵榕树,还会导致至少方圆50米内的树木死亡,由此造成的水土 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 问题:对盗卖、收售古树名木的责任人应作何处理,有哪些法律 依据?
第12页,共21页。
案例(一)
导游员祝某带领一批海外游客在江南水乡参观游览。在自由活动期间,祝某陪着两位老外参 观水乡农舍。这时,祝某无意中发现在腌制咸菜的一大缸里有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块,上面隐隐约 约可看到“大清××码”的字迹。他虽然不懂古玩文物,但能吃准该石块是个宝。于是祝某煞有 介事地与农夫攀谈起来,并请求农夫以50元钱的价格将石块卖给他。谁知农夫很爽气,把石块卖 给了祝某。当时两个老外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何卖石块,祝某只是神秘一笑。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件文明旅游资料重点

2020/10/4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20
• 2.为避免游客在文物上题写感言,不妨设立 一块牌子或场地,专供游人题写,这样既 保护文物,又能让游客抒发分享的心情。
• 3.甚至,每年还可以进行“最佳留言”、 “最幽默留言”等评比。既提高了游客的 文化素质,又提高了景点的人文内涵与公 众参与的积极性。
2020/10/4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21
三、《旅游法》对文明旅游的规定
• 1.文明旅游的重要作用,使之上升为《旅游 法》的调整对象和重要规范。
• 2.《旅游法》不仅对旅游业经营者进行法律 上的规范,也对旅游者的文明行为提出了 明确要求,对不文明行为作出了禁止规定。
2020/10/4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22
• (1)国家将文明旅游上升为一项重要原则。
• (2)《旅游法》对旅游者的文明旅游作了 规定。
• (3)《旅游法》中对导游和领队在文明旅 游中的作用作了相关规定。
• (4)为了将《旅游法》对文明旅游的要求 落实实处,国家旅游局将文明旅游纳入旅 游合同中。
2020/10/4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 2.面对游客自我约束力弱化,依靠法律法规 的强制性约束作用以及相关提示牌、警示 语的提醒帮助作用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
2020/10/4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9
(三)疏堵结合,为游客预留空间
• 1.国人“到此一游”的习惯从一个侧面可以 理解为:游客出于纪念目的的一种心情分 享,是一种炫耀式行为或发泄行为。
2020/10/4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5
二、文明旅游的要素
2020/10/4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旅游环境保护PPT教学课件

旅游环 境问题
旅游环保策略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倡导绿色旅游
政府
破坏生 态系统
旅游环保教育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教育专家
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扰乱社 会秩序
环境评价与环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 保规划 响
开发商、 经营者、 旅游研究
者
制定景区规划和发展规 政府、
划
开发商
旅游环 旅游环保 境问题 策略
具体措施 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第二节 旅游环境保护
课程标准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掌握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3.理解走持续可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并了解如何走 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础自主梳理
一、亟待重视的旅游环境保护 1.自然与历史留下优美的环境和奇异的景观 2.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 (1)提供良好的休养、游览、娱乐场所。 (2)带来巨大的_经__济__效益和_社__会__效益。
二、精选观赏点位 观赏点位包括观赏的_位__置__、角__度____、距_离____等。
1.同一景象,因观赏_位__置__和_角__度__的不同,造成 视野__范__围___、纵深层次的差别,也就产生不同的
美感。 2.旅游观赏中位置变化所造成的__近__、__远__、平、 ____仰、___俯_等各不相同的视角,是影响或改变旅
三、把握观赏时机 自然景色会随__四_季____、朝暮、晴雨的变化而变化, 人的观赏___心_情__也随之有所不同。所以对旅游者 来说,旅游__时__间___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如游北京 西山,以_秋___季为佳。 欣赏_变__换__不_定___的景观要把握住恰当时机,如乘船
过三峡观赏神女峰的机会不过三五分钟。
旅游环境保护ppt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旅游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 旅游环境的违法行为,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促进多方参与与合作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旅游环境保护,形成政府、市场、社 会协同治理的局面。
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合作
促进旅游、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共同推动旅游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旅游环境保护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涉及 多个领域,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需要多方面协调合 作;同时,它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法律、技术和教育等 方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旅游环境保护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 保护环境,将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从而影响到旅 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保护是提高旅游质量的重要手段。优美的自然环 境和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护好这些 资源,才能让游客感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质量 。
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旅游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 些问题。
一些游客环保意识淡薄,不文明旅游现象时有发生, 给景区带来负面影响。
和社会效益。
促进措施
03
采取一系列促进措施,推动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包括政策
支持、技术推广等。
03
旅游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案例
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保护案例
九寨沟自然遗产地环境保护
九寨沟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旅游活动、实施生态修复等,成功地 保护了自然遗产的完整性和生态环境。
加大旅游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 旅游环境的违法行为,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促进多方参与与合作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旅游环境保护,形成政府、市场、社 会协同治理的局面。
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合作
促进旅游、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共同推动旅游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旅游环境保护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涉及 多个领域,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需要多方面协调合 作;同时,它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法律、技术和教育等 方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旅游环境保护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 保护环境,将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从而影响到旅 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保护是提高旅游质量的重要手段。优美的自然环 境和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护好这些 资源,才能让游客感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质量 。
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旅游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 些问题。
一些游客环保意识淡薄,不文明旅游现象时有发生, 给景区带来负面影响。
和社会效益。
促进措施
03
采取一系列促进措施,推动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包括政策
支持、技术推广等。
03
旅游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案例
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保护案例
九寨沟自然遗产地环境保护
九寨沟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旅游活动、实施生态修复等,成功地 保护了自然遗产的完整性和生态环境。
《旅游政策与法规》PPT课件

4)表现形式不同
5)存在的体系不同
整理ppt
15
七、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也叫法的功能,是指法对个人以 及社会发生的影响。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 作用。
1)规范作用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 和强制等五种。
2)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维护阶级统治:
第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பைடு நூலகம்
整理ppt
整理ppt
9
社会主义法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 而产生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社会规 范。其特征: 1)、广泛的人民性; 2)、广泛的社会性; 3)、真正的民主性; 4)、高度的科学性; 5)、真正的正义性。
整理ppt
10
六、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法与国家 二者关系极其密切,可从2个方面来说明。 1、法有赖于国家 1)法本身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国家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法的性质及其 发展变化的直接标志 3)法的作用和任务也是国家的职能和任务规定 4)法的创立、存在的形式以及实施方面的特点 也直接受到国家行使的影响
整理ppt
3
第一章 政策与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科学发展观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九、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加快发展中国旅游业
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 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 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 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制领域的基本 指导思想。
5)存在的体系不同
整理ppt
15
七、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也叫法的功能,是指法对个人以 及社会发生的影响。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 作用。
1)规范作用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 和强制等五种。
2)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维护阶级统治:
第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பைடு நூலகம்
整理ppt
整理ppt
9
社会主义法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 而产生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社会规 范。其特征: 1)、广泛的人民性; 2)、广泛的社会性; 3)、真正的民主性; 4)、高度的科学性; 5)、真正的正义性。
整理ppt
10
六、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法与国家 二者关系极其密切,可从2个方面来说明。 1、法有赖于国家 1)法本身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国家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法的性质及其 发展变化的直接标志 3)法的作用和任务也是国家的职能和任务规定 4)法的创立、存在的形式以及实施方面的特点 也直接受到国家行使的影响
整理ppt
3
第一章 政策与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科学发展观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九、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加快发展中国旅游业
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 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 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 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制领域的基本 指导思想。
旅游法第三节

• 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 。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 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式,对 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当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 最大承载量时,景区应当提前公告并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 报告,,景区和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 措施。
三、旅游政策支持
•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应当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 康发展的产业政策,采取措施推动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跨 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 境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
•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安排资金, 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形象宣传。
• 2 .导游权利保护:;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旅行社临时聘用导游为旅游者 提供服务的。应当全额向导游支付包价旅游合同中载明的导游服务费 用;旅行社安排导游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的,不得要求导游垫付或者 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
三、景区经营规范
• (一)景区开放条件:
• A.4月23日
B.4月25日
• C.5月2日
D.5月20日
4、旅游法实用的范围包括( )
• A.全国各地
• B.亚洲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旅 游活动
随堂小测:
5、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 )性质。
•
• A、公共 B、公益 C、低价
• 《旅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承项目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经营许可。
三、旅游政策支持
•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应当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 康发展的产业政策,采取措施推动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跨 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 境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
•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安排资金, 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形象宣传。
• 2 .导游权利保护:;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旅行社临时聘用导游为旅游者 提供服务的。应当全额向导游支付包价旅游合同中载明的导游服务费 用;旅行社安排导游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的,不得要求导游垫付或者 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
三、景区经营规范
• (一)景区开放条件:
• A.4月23日
B.4月25日
• C.5月2日
D.5月20日
4、旅游法实用的范围包括( )
• A.全国各地
• B.亚洲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旅 游活动
随堂小测:
5、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 )性质。
•
• A、公共 B、公益 C、低价
• 《旅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承项目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经营许可。
导游《旅游政策与法规》课件

第一节 旅游业职业道德及其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旅游业职业道德意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旅游业职业道德规范
DRC
DRC
第三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旅游相关法律法规
第九章 旅游安全与保险法律法规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旅游安全 旅游保险 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外国旅游者入境出境管理法律制度 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DRC
DRC
(一)、计划和日程变更的处理
1、处理步骤 2、旅游团(者)要求变更计划和日程 原则上应按合同执行,但要注意做好解释工 作。如遇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 3、客观原因需要变更计划和日程
DRC
DRC
(三)客观原因需要变更计划和日程 1、缩短在某地的旅游时间 、 2、延长在某地的旅游时间 、 3、改变部分旅游计划 、
DRC
DRC
第二节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
一、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实践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DRC
DRC
第三节 新世纪的伟大战略
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RC
DRC
第三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义 二、道德的基本特点 三、道德的作用方式
DRC
DRC
导游人员分类
(一)国外导游人员分类(补充) (二)我国导游人员分类
DRC
DRC
国外导游人员分类(欧洲及北美国家)
按照工作性质划分:
专业导游员
1、 1、国际入境导游
业余导游员 旅游景点讲解员
DRC
DRC
第三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旅游相关法律法规
第九章 旅游安全与保险法律法规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旅游安全 旅游保险 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外国旅游者入境出境管理法律制度 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DRC
DRC
(一)、计划和日程变更的处理
1、处理步骤 2、旅游团(者)要求变更计划和日程 原则上应按合同执行,但要注意做好解释工 作。如遇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 3、客观原因需要变更计划和日程
DRC
DRC
(三)客观原因需要变更计划和日程 1、缩短在某地的旅游时间 、 2、延长在某地的旅游时间 、 3、改变部分旅游计划 、
DRC
DRC
第二节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
一、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实践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DRC
DRC
第三节 新世纪的伟大战略
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RC
DRC
第三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义 二、道德的基本特点 三、道德的作用方式
DRC
DRC
导游人员分类
(一)国外导游人员分类(补充) (二)我国导游人员分类
DRC
DRC
国外导游人员分类(欧洲及北美国家)
按照工作性质划分:
专业导游员
1、 1、国际入境导游
业余导游员 旅游景点讲解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 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 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永续发展战略,是 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5
• 3.保护环境纳入生态文明建设
– 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 态文明建设,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 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 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5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0
(二)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 为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 1.确立环境保护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2.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 管理”三大政策。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提出与主 要内容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7
(一)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提出
•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 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 •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1
• 3.颁布实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环境 保护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 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 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2
• 4.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实施国家指导下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逐步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使环境保护 与各项建设事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 用大约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 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 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 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 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 化的势头。 • 力争到21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 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 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 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 川秀美。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8
•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 在探索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道路上迈出 了重要一步。
• 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 展白皮书》。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9
• 2013年,我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增 加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这是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环保国策,意义 重大,代表了未来文明发展的方向。
旅游政策与法规
授课人 蔡正敏 雁荡山旅游学校副校长
授课教材: 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旅游政策与法 规》,浙江省旅游局编,2014年5月第4版,中国旅 游出版社。
第三章 我国的基本国策与外交政策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2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3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 1.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 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 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4
• 2.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已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3
• 5.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形成 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环境 监督管理的作用。 • 6.加速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 • 7.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 识。 • 8.推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4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5
• 3.保护环境纳入生态文明建设
– 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 态文明建设,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 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 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5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0
(二)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 为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 1.确立环境保护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2.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 管理”三大政策。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提出与主 要内容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7
(一)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提出
•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 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 •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1
• 3.颁布实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环境 保护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 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 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2
• 4.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实施国家指导下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逐步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使环境保护 与各项建设事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 用大约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 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 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 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 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 化的势头。 • 力争到21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 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 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 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 川秀美。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8
•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 在探索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道路上迈出 了重要一步。
• 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 展白皮书》。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9
• 2013年,我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增 加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这是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环保国策,意义 重大,代表了未来文明发展的方向。
旅游政策与法规
授课人 蔡正敏 雁荡山旅游学校副校长
授课教材: 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旅游政策与法 规》,浙江省旅游局编,2014年5月第4版,中国旅 游出版社。
第三章 我国的基本国策与外交政策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2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3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 1.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 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 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4
• 2.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已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3
• 5.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形成 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环境 监督管理的作用。 • 6.加速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 • 7.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 识。 • 8.推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
2014-9-19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4版)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