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测定方法

脂肪测定方法

引言:

脂肪是人体中重要的能量储备物质,但过多的脂肪堆积可能导致肥胖和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了解自身脂肪含量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脂肪测定方法,帮助读者了解自身脂肪水平,从而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和饮食调整。

一、皮褶厚度测定法

皮褶厚度测定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脂肪测定方法。它通过测量皮肤上的皮褶厚度来估计皮下脂肪的含量。测量时通常选择大腿、上臂、腹部等部位,使用专用的皮褶测量仪器,将皮褶夹住并测量其厚度。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体脂百分比。

二、生物电阻抗法

生物电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测量人体对电流的导电能力来估计体脂含量的方法。人体组织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对电流的导电能力较差,而肌肉组织对电流的导电能力较好。利用这一原理,仪器通过将微弱的电流传递到人体中,测量电流经过的时间和强度,从而计算出体脂含量。生物电阻抗法通常需要专业的仪器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精确度较高。

三、体积法

体积法是一种间接测量脂肪含量的方法。它通过测量人体的体积以

及体重来计算体脂百分比。测量时可以利用水的位移原理或者气体排出原理。其中,水位移法是常见且简便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体脂测量仪器中。通过将人体浸入水中,测量体积的变化,再结合体重数据,可以计算出体脂含量。

四、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高精确度的脂肪测定方法,通过测量人体内脂肪的信号来计算脂肪含量。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大型的核磁共振仪器,对被测者进行扫描。核磁共振法能够提供详细的脂肪分布信息,对于研究和诊断肥胖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设备昂贵,核磁共振法在一般健康检查中很少使用。

五、双能X线吸收法

双能X线吸收法是一种通过测量X射线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情况来估算脂肪含量的方法。不同类型的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而脂肪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低。利用这一特性,仪器通过向人体发射不同能量的X射线,并测量其在人体中的吸收情况,从而计算出脂肪含量。双能X线吸收法准确度较高,但需要专业仪器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结论:

脂肪测定是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脂肪测定方法,包括皮褶厚度测定法、生物电阻抗法、体积法、

核磁共振法和双能X线吸收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脂肪测定方法仅是提供参考,对于准确评估身体健康和制定健身计划,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专业意见。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脂肪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然而,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的摄入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因此,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对于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评价和掌握至关重要。 食品中的脂肪以三种形式存在: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脂肪酸。极少数食品还含有磷脂和鞣质。甘油三酯占食品总脂肪的大部分,主要来自植物油和动物油。胆固醇是所有动物性食品中的主要成分,而脂肪酸则来自所有的天然植物油和动物性脂肪中。 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有多种方法,如化学测定法、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和红外线光谱法等。以下分别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介绍。 化学测定法:此法能够同时测定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但需要大量试剂和设备,且操作较为繁琐,测定的误差较大。常用的方法有蒸发法、外消光法、酚硫酸分光光度法和酶法等。其中蒸发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但由于蛋白质和疏水物质的干扰,仍需提高测定精度。

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食品中脂肪特有的吸收光谱,来对脂肪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经过校正和处理后,可以得到精确的测定结果。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是两种常用的光谱法,但设备和操作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 核磁共振法:这种方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并且可以同时测定食品中的多种成分,但需要较昂贵的仪器和专业的技术,安全性和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红外线光谱法:该法是利用食品中脂肪分子特定的振动频率,对脂肪含量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目前已有多种红外光谱法被应用于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例如基于样品吸收光谱的全波长传统红外光谱法、基于变温微型表面等离子体光谱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和基于苯胺、碘和氨的化学计量法等。因为其快速、高效和无损测定的特点,红外线光谱法越来越受到食品质量控制和营养安全监控等领域的重视。 总之,食品中脂肪的测定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和营养品质保障至关重要。各种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未来脂肪测定的新技术和方法也将不断涌现,为食品科学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标规定脂肪的测定方法有哪几种

国标规定脂肪的测定方法有哪几种 索氏提取法,又名连续提取法、索氏抽提法,是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化 合物的一种方法。索氏提取法,用于粗脂肪含量的测定。脂肪广泛存在于 许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测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别其品质优劣的 一个指标。酸水解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总脂肪含量的测定,但对含磷脂 较多的一类食品,如鱼类、蛋类及其制品,在盐酸溶液中加热时,磷脂几 乎完全分解为脂肪酸和碱,使测定结果偏低,多糖类遇强酸易炭化,影响 测定结果。测定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之类物质的氧化。碱水解法,利用各种碱性化合物与氯化木素反应。促进废液中aox降低的方法,由于 碱性化合物的不同或不同的组合。盖勃氏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脂肪含量 的容量测定法,是一种与美国巴布科克试验相对应的欧洲使用的方法分川 盖勃生乳乳脂计定和用盖勃稀奶油乳脂计测定两种。 索氏提取法,又名连续提取法、索氏抽提法,是从固体物质中萃取化 合物的一种方法。索氏提取法,用于粗脂肪含量的测定。脂肪广泛存在于 许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测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别其品质优劣的 一个指标。 酸水解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总脂肪含量的测定,但对含磷脂较多的 一类食品,如鱼类、蛋类及其制品,在盐酸溶液中加热时,磷脂几乎完全 分解为脂肪酸和碱,使测定结果偏低,多糖类遇强酸易炭化,影响测定结果。测定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之类物质的氧化。 碱水解法,利用各种碱性化合物与氯化木素反应。促进废液中aox降 低的方法,由于碱性化合物的不同或不同的组合。

盖勃氏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脂肪含量的容量测定法,是一种与美国巴布科克试验相对应的欧洲使用的方法分川盖勃生乳乳脂计定和用盖勃稀奶油乳脂计测定两种。

脂肪的检验方法

脂肪的检验方法 脂肪是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重要成分,它在维持能量平衡的同时,还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美味,也是人体各种分子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因此,脂肪的检测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营养状况,确保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 脂肪检测的主要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原理,根据脂肪的特性,通过测量脂肪的某些物理量来检测的,常见的物理法有重量法、比重法、电流法、液体稠度法和熔融点法。其中,重量法和比重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通过分别测量某种物质的脂肪含量,从而就可以得出它的脂肪含量;而电流法则利用脂肪与水的不同电导率,用电流值来衡量脂肪含量。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检测,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其中,直接法包括紫外线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热重分析法、氢氧化物滴定法和滴度法。这些方法都是对样品中的油脂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从而得出其中脂肪的含量。而间接法则是利用脂肪在经过一定化学反应之后转变为其它物质,然后再通过某种分析方法测定所转化的物质的含量,从而得出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的检测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常见的问题存在,其中包括:脂肪的分离受样品的温度、湿度和pH值的影响;检测脂肪含量时,仪器精度较低,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受实

验者操作水平和经验等因素影响等。 为了提高检测效果,应当采取一定措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先,应该注意操作的稳定性,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也应重视;其次,在选择测量方法时,应考虑到样品的性状、检测精度等因素,以及检测时间、成本等因素;最后,样品处理时应考虑到温度、湿度和pH值等因素,减少外界干扰。在检测脂肪含量时,应当采取考虑周全、操作正确的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脂肪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状况,确保人们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然而,在检测脂肪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应当采取科学的检测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阐述了脂肪的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检测脂肪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脂肪测定方法

脂肪测定方法 脂肪测定是一种用于确定食物中脂肪含量的方法。脂肪是人体和动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但摄入过多的脂肪可能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准确测定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对于饮食控制和营养评估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脂肪测定方法,包括传统化学分析法、光谱法和生物传感器法。 1. 传统化学分析法 传统化学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脂肪测定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提取、酶解和后续化学反应来确定样品中的脂肪含量。 1.1 提取 提取是将样品中的脂肪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的步骤。常用的提取溶剂包括乙醚、己烷等有机溶剂。提取过程可以使用离心机或振荡器进行加速,以便更好地将脂肪从样品中溶解出来。 1.2 酶解 酶解是将提取得到的脂肪酯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过程。常用的酶解方法是使用胰脂酶或其他脂肪酶进行催化反应。酶解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1.3 化学反应 在完成酶解后,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来定量测定样品中的脂肪含量。常用的化学反应包括色谱法、滴定法、比色法等。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原理,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实验需求的方法进行分析。 2. 光谱法 光谱法是一种使用光学仪器对样品进行测定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或散射来确定脂肪含量。 2.1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光谱方法。它利用样品中脂肪所特有的红外吸收峰来确定其含量。通过将样品置于红外光源下,检测被样品吸收和散射后的红外光强度变化,可以得到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2.2 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的磁性特性来测定样品成分的方法。通过利用样品中脂肪分子中氢原子核的特定共振频率,可以得到样品中脂肪含量的定量结果。

肉与肉制品中脂肪测定的方法

肉与肉制品中脂肪测定的方法 一、引言 肉与肉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其中脂肪是其主要的组成成分之一。脂肪在肉类中不仅提供了能量,还影响了口感和风味。因此,准确测定肉与肉制品中脂肪的含量对于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肉与肉制品中脂肪测定的方法。 二、重量法 重量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脂肪测定方法之一。它通过将样品称重,然后将其放入溶剂中提取脂肪。提取后,将溶剂蒸发,得到脂肪残渣,再次称重,计算出脂肪的含量。 三、酶解法 酶解法是一种利用酶的作用来分解脂肪的方法。将样品中的脂肪酶加入到含有脂肪的溶液中,酶会催化脂肪的水解反应。水解产物可以通过比色法或色谱法进行测定,从而得到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四、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脂肪测定方法。首先,将样品中的脂肪进行提取和酯化反应,然后将产生的脂肪酯溶液注入气

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比对样品中脂肪酯的峰面积与标准物质的峰面积,可以确定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五、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来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通过核磁共振仪器对样品中的脂肪进行扫描,利用不同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度来确定样品中脂肪的含量。核磁共振法具有准确性高、非破坏性等优点,但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 六、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来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脂肪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定。不同脂肪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可以用来定量分析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七、X射线荧光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利用X射线的荧光特性来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通过将样品放入X射线荧光光谱仪中进行测定,利用样品中脂肪所产生的特定X射线荧光信号来确定脂肪含量。 八、总结 肉与肉制品中脂肪测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

脂肪测定的四种方法,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巴布科克法、盖勃氏法

脂肪的测定方法 第—法索氏抽提法 1原理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 脂肪或粗脂肪。因为除脂肪外,还含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抽提法所测得的脂 肪为游离脂肪。 2 试剂 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海砂:同GB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3仪器 索氏提取器。 4操作方法 样品处理 4.1.1固体样品:精密称取2~5g(可取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以海砂,全部移入 滤纸筒内。 液体或半固体样品:称取~,置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20g于沸水浴上 蒸干后,再于95~105℃干燥,研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皿及附有样品的玻棒,均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并将棉花放入滤纸筒内。 抽提 将滤纸筒放入脂肪抽提器的抽提筒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量的接受瓶,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处,于水浴上加热,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断回流提取,一般抽取6~12h。 称量 取下接受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接受瓶内乙醚剩1~2mL时在水浴上蒸干,再于,95~105℃干燥2h,放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 计算 m1-m0 X = ─────── × 100 m2 式中,X——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m1——接受瓶和脂肪的质量,g; m0——接受瓶的质量,g; m2——样品的质量(如是测定水分后的样品,按测定水分前的质量计),g。 第二法酸水解法 5原理 样品经酸水解后用乙醚提取,除去溶剂即得游离及结合脂肪总量。 6试剂 盐酸 95%乙醇。 乙醚。 石油醚。 7仪器

100mL具塞刻度量筒。 8操作方法 样品处理 8.1.1固体样品:精密称取约2g,置于50mL大试管内,加8mL水,混匀后再加10mL盐酸。液体样品:称取,置于50mL大试管内,加10mL盐酸。 将试管放入70~80℃水浴中,每隔5~10min以玻璃棒搅拌一次,至样品消化完全为 止,约40~50min。 取出试管,加入10mL乙醇,混合。冷却后将混合物移于100mL具塞量筒中,以25mL乙醚分次洗试管,一并倒入量筒中。待乙醚全部倒入量筒后,加塞振摇1min,小心开塞,放出气体,再塞好,静置12min,小心开塞,并用石油醚-乙醚等量混合液冲洗塞及筒口附着的脂肪。静置10~20min,待上部液体清晰,吸出上清液于已恒量的锥形瓶内,再加5mL 乙 醚于具塞量筒内,振摇,静置后,仍将上层乙醚吸出,放入原锥形瓶内。将锥形瓶置水浴上蒸干,置95~l05℃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 计算 同 三、巴布科克法(Babcock 法) 巴布科克法是用来测定乳及乳制品的一种方法,测定牛奶前我们首先搞清牛奶的营养成分牛奶的平均成分: 牛乳100%:水分%,总固体%,维生素,免疫体和酶; 总固体%:非脂固体%,乳脂肪%; 非脂固体%:蛋白质%,乳糖%,矿物质等; 蛋白质%:酪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在成分表中乳脂肪%是需要我们检测。在牛乳中蛋白质比人乳蛋白质高。乳糖含量比人乳少,矿物质中Ca 的含量比人乳多,而Fe的含量比人乳少 牛乳中脂肪含量标准如下 生鲜牛乳: (1)特级≥ % (2)一级≥ % (3)二级≥ % 消毒牛乳≥ % 众所周知牛乳是乳浊液。它的脂类在牛乳中并不是以溶解状态存在,而是以脂肪球呈乳浊液状态存在,在它周围有一层膜,这层膜使脂肪球得以在乳中保持乳浊液的稳定状态,这层膜其中含蛋白质。磷脂等许多物质,通常用浓H2SO4时非脂成分溶解,脂肪球膜就被软化破坏,于是乳浊液就破坏,脂肪即可分离出来,这是公认的标准分析法。 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氏法这两种方法是有两个科学家研制出来,一个是美国的Babcock在1890年研究出测牛乳的脂肪,后来经过2年,即1892年由英国的盖勃液研究出测牛乳的脂肪。

这两种方法都是用来提取乳制品中的脂肪,此法也叫湿法提取,因为样品不需要事先烘干,脂肪在牛乳中以乳胶体形式存在,要测定脂肪必需要破坏乳胶体脂肪与其它非脂成分分离,分离出来的非脂成分一般用浓H2SO4分解,用容量法定量,操作简便,为许多国家用于乳制品的常规分析。 Babcock法原理 利用硫酸溶解乳中的乳糖浴蛋白质等非脂成分使脂肪球膜破坏,脂肪游离出来,在乳脂瓶中

饲料中脂肪的测定方法国标

饲料中脂肪的测定方法国标 饲料中脂肪的测定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项目,它可以帮助我们 评估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质量。根据国家标准《饲料中脂肪的测定方法》(GB/T 6438-2017),脂肪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重量法 重量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可靠性高的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提取、干燥等处理,将脂肪与其他物质分离,进而精确地测定脂肪的含量。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准备样品,需要将饲料样本按比例称量,并进行粉碎。 2.提取样品,将粉碎后的样品与盐酸乙醇混合,加热后提取。 3.干燥样品,将提取出的样品液体倒入干燥皿中,用热风干燥至稳定重。 4.称重计算,根据样品的重量与干燥后的干重,计算出脂肪的含量。 二、碘化钾滴定法

碘化钾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 将碘化钾与样品中的脂肪反应,计算出脂肪的含量。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准备样品,需要将饲料样本按比例称量,并进行粉碎。 2.提取样品,将粉碎后的样品与醇类混合,加入石油醚进行提取。 3.滴定计算,将提取出的样品液体与碘化钾溶液滴定,根据滴定过程中消耗的碘化钾的体积,计算出脂肪的含量。 三、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新兴的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具有高效、快速、无 残留等特点,可以实现多项快速同时测定。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准备样品,需要将饲料样本按比例称量,并进行粉碎。 2.提取样品,将粉碎后的样品与甲醇混合,进行超声振荡提取。 3.制作样品片,将提取的样品液滴于红外吸收片上,待干燥后进行扫描。

4.分析数据,根据红外光谱仪扫描出的数据,计算出饲料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总体来说,以上三种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用。在饲料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对于脂肪含量的准确测定非常关键,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饲料中脂肪的含量,为我们提供科学依据。

食物脂肪的测定方法

食物脂肪的测定方法 测定食物中脂肪的方法有两种:索泰(HT)抽提法和罗高氏法 一、索泰(HT)抽提法 索氏抽提法提取一个样品的时间取决于样品的种类,一般需要6-12小时,需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索泰抽提法可用不同沸点的多种溶剂,提取一个样品只需30-60分钟,此法快速、简便、准确、节约溶剂,并且安全省力。 1.原理 原理与索氏提取法相同,即在已烘至恒重的一定量的干样品中加入有机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使样品中的脂肪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溶剂蒸干,称残留物的重量,即为干样品中的粗脂肪(包括磷脂、固醇、游离脂肪酸等脂溶性物质)含量。 2.适用范围 此方法适用于测定食物、饲料、土壤、橡胶、药物以及其他物质中的脂肪。 3.仪器 (1)瑞士Tecator公司设计生产的索泰(HT)(SoxtecHT)系统 (2)分析天平 (3)感量0.0001g (4)恒温干燥箱 4.试剂 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分析纯)。例如:测定食物样品用无水乙醚。其它的有机溶剂是:氯仿、石油醚等。 5.操作步骤 5.1提取:将已称重的干燥样品放入滤纸套中,一并置入提取套管内。在已称重的提取杯中加入占容积约1/3(约为25-50ml)的有机溶剂,将杯与提取套管密切相连,使不漏气,然后将调节钮放在垂直位置,将控制钮放到沸腾位。根据溶剂种类不同,调节加热温度,使溶剂沸腾。反复蒸馏提取,一般需30-60分钟。若用无水乙醚为提取溶剂,加热到80℃,蒸馏20-30分钟即可。 5.2淋洗:蒸馏提取完毕,将控制钮移至淋洗位上,使已冷却的溶剂淋洗出样品中最后残留的微量脂溶物,约淋洗30-40分钟。 5.3回收溶剂:将调节钮放到水平位置,溶剂蒸发杆板到蒸发位置上,提取杯中的残留溶剂即全部蒸发。 5.4称重:取下提取杯,在100℃烘箱内烘半小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

食品中脂肪检测方法,你选对了吗?

食品中脂肪检测方法,你选对了吗? 脂肪酸是一类含有长链烃的脂肪族羧酸化合物, 通常以酯的形式存 在于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等各种脂质组分中。脂肪酸是食品的重 要组成成分, 也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了解食品中脂肪酸的 含量, 对于合理规划饮食有很大的关心。脂肪的性质 食品中脂肪的检测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检测方法 四种检测方法的特点 第四法:盖勃氏乳脂计快速测定脂肪 检验原理: 检验步骤: 留意事项及原理释义: 硫酸的浓度要严格遵守标准的规定,过少则酪蛋白不能完全破坏,使测定值偏低或脂肪层浑浊;而过多则易导致炭化,颜色发黑而影 响读数,实际使用中90%的硫酸可以削减炭化。 加入硫酸的目的是破坏乳脂球膜,使脂肪游离出来;同时也增加 了下层液体密度,密度较低的脂肪更易浮出,从而便利读数。 异戊醇的作用是防止糖的炭化,促使脂肪析出,并降低乳脂球的 表面张力,以利于形成脂肪层。

1mL异戊醇应能完全溶于酸中,但由于质量不纯,可能有部分析 出掺入到油层,而使结果偏高。因此在使用未知规格的异戊醇之前,应先何做试验,其方法如下: 将硫酸、水(代替牛乳)及异戊醇按测定样品时的数量注入乳脂 计中,振摇后静置24小时澄清,如在乳脂计的上部狭长部分无油层 析出,认为适用,否则表明异戊醇质量不佳,不能采纳。 水浴和离心的目的为加速脂肪析出。 水浴完成必需马上读数,这是由于脂肪在65℃时的相对密度约为0.9,恰好是盖勃乳脂计刻度的设计。 盖勃法所用移液管为何为10.75mL? 这是由于乳品的脂肪含量在2.64%-4.88%的时候,盖勃法移取 10.75mL乳品测定脂肪和国标方法偏差最小,仅有±0.02%,而自然 乳品的脂肪含量大都在2.64%-4.88%区间,这对于盖勃法来说是特 别有用的。

脂类的测定方法

脂类的测定方法 由于食品的种类不同,其中脂肪含量及其存在形式也不相同,测定脂肪的方法也就不同。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 (1)索式提取法(2)巴布科克法(3)益勒式法(4)罗斯-哥特里法(5)酸分解法 过去测定脂肪普遍采用的是索式提取法,这种方法至今仍被认为是测定多种食品脂类含量的代表性的方法,但对于某些样品测定结果往往偏低,而巴布科克法、益勒式法、罗斯-哥特里法主要用于乳、及乳制品中脂类的测定,而酸水解法测出的脂肪为游离态脂和结合脂全部脂类。 一、索式提取法(经典方法) 1、原理 样品经前处理后,放入圆筒滤纸内,将滤纸筒置于索式提取管中,利用乙醚或石油醚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粗脂肪) 采用这种方法测出游离态脂,此外还含有磷脂、色素、蜡状物、挥发油、糖脂等物质,所以用索氏提取法测得的脂肪为粗脂肪。 2、适用范围与特点 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宜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此法只能测定游离态脂肪,而结合态脂肪无法测出,要想测出结合态脂肪需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后变成为游离态的脂肪方能测出。 另外此法是经典方法,对大多数样品结果比较可靠,但需要周期长,溶剂量大。 3、方法 (1)滤纸筒的制备 将滤纸剪成长方形8×15cm ,卷成圆筒,直径为6cm,将圆筒底部封好,最好放一些脱脂棉,避免向外漏样。 (2)称取样品,将样品烘干磨细,称取一定量与纸筒封好上口,最好用测定水的样品。 (3)索式抽提器的准备 索氏抽提器由三部分组成,回流冷凝管、提取管、提脂瓶组成。提脂瓶在使用前需烘干并称

至恒重。其它要干燥。 (4)抽提 将装好样的纸筒放入抽提管,倒入乙醚,乙醚的量从提取管加入,加入的量为提取瓶体积的2/3 接上冷凝装置,在恒温水浴中抽提,水浴温度大约为55℃左右,可用滤纸检验,理论值抽提6-8小时,实际值3-4小时,但也根据样品性质来决定。 (5)回收乙醚 当乙醚在提取管内即将虹吸时立即取下提取管,将其下口放到乙醚回收瓶内,使之倾斜,然后将提取瓶放到100-150℃烘箱烘至恒重。 (6)计算 脂肪%= (W2-W1)/W x 100 W2——瓶和样品重(g)W1——瓶子重量(g)W——样品重量(g) 或: 脂肪%=(抽提后滤纸与样品重量—抽提前滤纸重量)/样品重量× 100 滤纸筒应事先放入烧杯与100-105℃烘箱烘至恒重。 3、注意事项: (1)样品应干燥后研细,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紧密,不能往外漏样品,否则重做。 (2)放入滤纸筒的高度不能超过回流弯管,否则乙醚不易穿透样品,使脂肪不能全部提出,造成误差。 (3)碰到含多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处理,等其干燥后连同滤纸一起放入提取器内。 (4)提取时水浴温度不能过高,一般使乙醚刚开始沸腾即可(约45℃左右),回流速度以8-12次/时为宜。 (5)所用乙醚必需是无水乙醚,如含有水分则可能将样品中的糖以及无机物抽出,造成误差。 (6)若用干样品测定脂肪,可按下式计算原来样品脂肪的含量 脂肪(%)= (W1-W2)(100-A) / W

常用脂肪测定原理及方法汇总

一、糕点、糖果中脂肪的测定 脂肪是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三氯甲烷冷浸法、罗兹-哥特里法、盖勃法、巴布科氏法和尼霍夫氏碱法等。糕点及糖果食品主要用索氏提取法和酸水解法。 1、索氏提取法 本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操作简便,准确度高,但提取时间长,是一种经典方法。 1)原理 将粉碎或经处理而分散的试样,放入圆筒滤纸内,将滤纸筒置于索氏提取管中,利用乙醚在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试样中的脂类于接受烧瓶中,经蒸发去除乙醚,再称出烧瓶中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试样中脂肪的含量。 2)试剂: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3)仪器 ①索氏脂肪抽提器 ②电热恒温水浴锅 ③电热恒温烘箱 4)操作方法

①滤纸筒的制备:将滤纸裁成8cm×15cm大小,以直径为2.0cm的大试管为模型,将滤纸紧靠试管壁卷成圆筒型,把底端封口,内放一小片脱脂棉,用白细线扎好定型,在100~105℃烘箱中烘至恒重(准确至0.0002g)。 ②样品制备:将样品置于100~105℃烘箱中烘干并磨碎(或用测定水分后的试样),准确称取2~5试样置于滤纸筒内,封好上口。 ③索氏抽提器的准备:索氏抽提器是由回流冷凝管、提脂管、提脂烧瓶三部分所组成,提取脂肪之前应将各部分洗涤干净并干燥,提脂烧瓶需烘干并称至恒重。 ④抽提:将装有试样的滤纸筒放入带有虹吸管的提脂管中,倒入乙醚,满至使虹吸管发生虹吸作用,乙醚全部流入提脂瓶,再倒入乙醚,同样再虹吸一次。此时,提脂烧瓶中乙醚量约为烧瓶体积的2/3.接上回流冷凝器,在恒温水浴中抽提,控制速度约为80滴/min(夏天约控制为45℃,冬天约控制为50℃),抽提3~4h至抽提完全(时间视含油量高低而定,或8~12h,甚至24h)。抽提是否完全可用滤纸或毛玻璃检查,由提脂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滴在滤纸或毛玻璃上,挥发后不留下痕迹表示抽取完全。 ⑤回收溶剂:取出滤纸筒,用抽提器回收乙醚,当乙醚在提脂管内即将虹吸时立即取下提脂管,将其下口放到盛有乙醚的试剂瓶口处,使之倾斜,使液面超过虹吸管,乙醚即经虹吸管流入瓶内。按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