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楼梯柱脚计算

钢楼梯柱脚计算

钢楼梯柱脚计算是为了确定楼梯结构的支撑方式和计算柱脚的尺寸和强度,以确保楼梯能够承受载荷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计算钢楼梯柱脚的步骤如下:

1. 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规范确定楼梯的载荷和使用情况,包括楼梯自重、楼板和楼梯承载的人员和物品的重量。

2. 确定楼梯的支撑方式。根据建筑结构和设计要求,决定楼梯柱脚的位置和数量。

3. 根据载荷和支撑方式,计算每个柱脚所承受的载荷。可以使用静力学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来计算。

4. 根据载荷计算柱脚的尺寸和强度。可以考虑使用材料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来确定柱脚的截面尺寸和强度。

5. 考虑柱脚与楼板的连接方式和设计。柱脚需要与楼板或者其他结构元件进行连接,以确保稳固和传递载荷。

6. 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钢材材料和柱脚的型号和尺寸。

以上是计算钢楼梯柱脚的一般步骤,具体计算方法和要求可能会因不同的设计和规范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实际设计中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或者咨询专业工程师或结构设计师的意见和建议。

钢制螺旋楼梯计算书

***新建钢螺旋楼梯 计 算 书 计算: 审核: 2018年11月12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设计依据及计算软件 (3) 2.1、设计规范 (3) 三、计算模型 (4) 3.1 建模 (4) 3.2 荷载取值 (8) 3.3 计算结果 (9) 四、二层休息平台计算 (13) 五、起步平台及原结构加固计算 (14)

一、工程概况: ****对主楼局部、首层进行改扩建,含新增钢螺旋楼梯一部。 新增螺旋楼梯平面位置如下图所示: 螺旋楼梯下部为吧台桌面,楼梯起步平台面和桌面平齐,离地面高度为1020mm。 楼梯在二楼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和原地面相联通。

根据实际可布置空间尺寸,螺旋楼梯内圈半径为550mm,外圈半径为1750mm,踏步宽度为1100mm,共设置20个踏步,相邻踏步间转角为18?,高差为170mm。

二、设计依据及计算软件 2.1、设计规范 本工程按照如下规范、规程进行设计: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 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6.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 7.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 8. 《钢板剪力墙技术规程》(JGJ/T 380-2015) 9.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2015) 1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 50367-2013) 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13G311-1,13G311-2) 以及其他未列项目见国家现行标注、规范及规程。 2.2 计算软件 本结构设计采用上海佳构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通用建筑结构软件STRAT v7.0,该软件为计算螺旋楼梯内置了部分相适应的程序。官方对螺旋楼梯计算说明如下。

钢楼梯计算书

单跑钢楼梯设计计算书 ==================================================================== 一. 设计资料 1 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2 计算参数 2.1 梯梁 梯段净跨(mm) 3000 梯段净高(mm) 3000 楼梯宽度(mm) 1300 梯梁截面槽形-220*79*9*11.5-Q235 梯梁恒载(kN/m2) 0.4 梯梁活载(kN/m2) 3.5 2.2 上平台梁 上平台跨(mm) 1200

3 荷载组合 基本组合 1.2D+1.4L 1.35D+0.98L 标准组合 1.0D+1.0L 1.0L 二. 验算结果 1 楼梯内力简图1.1 轴力图

1.2 剪力图1.3 弯矩图

2 梯梁验算 梯梁计算控制工况数值限值结果受弯强度 1.2D+1.4L 47.00 最大215 满足受剪强度 1.2D+1.4L 1.54 最大125 满足挠度D+L 4.72 最大16.97 满足 2.1 受弯强度 控制工况: 1.2D+1.4L 弯矩计算结果: Mmax = 11.538 kN*m(有限元计算结果) σ = Mmax / (γx * W) = 1.1538e+007 / (1.05 * 2.338e+005) = 47 N/mm2 < 215 N/mm2 结果判断: 满足 2.2 受剪强度 控制工况: 1.2D+1.4L 剪力计算结果: Vmax = 3.709 kN(有限元计算结果) τ = 1.5 * Vmax / A = 1.5 * 3709 / 3624 = 1.535 N/mm2 < 125 N/mm2 结果判断: 满足 2.3 挠度 控制工况: D+L ω = 4.715 mm < 4243 / 250 = 16.97 mm(有限元计算结果) 结果判断: 满足 控制工况: L ω = 4.249 mm < 4243 / 300 = 14.14 mm(有限元计算结果) 结果判断: 满足 3 上平台梁验算 上平台梁计算控制工况数值限值结果受弯强度 1.2D+1.4L 35.67 最大215 满足受剪强度 1.2D+1.4L 3.87 最大125 满足挠度D+L 0.12 最大4.80 满足

钢楼梯 计算书

一梯梁(TL-1和TL-2) 标准层梯梁图如图1 ~ 图2所示。 图1 标准层梯梁剖面图 图2 标准层梯梁平面图 1 梯梁计算参数 楼梯梯梁计算参数如下: 梯梁计算模型:单跨斜梁(TL-1、TL-2均为铰接); 计算跨度:L = 4500mm; 梯段宽:1525mm/1675mm(放置梯井隔墙)。 踏步宽:260mm。 踏步高:166.67mm。 梯梁倾角:α = 32.66°。 Q345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容重:7850kg/m3。 梯梁挠度容许值:L/250(永久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L/300(可变荷载标准值)(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A.1.1)。 梯梁选取:TL-1:热轧普通槽钢20b 截面尺寸:200x75x9x11(不放置梯井隔墙)TL-2:热轧轻型槽钢30 截面尺寸:300x100x6.5x11(放置梯井隔墙)梯梁截面参数: 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回转半径i截面面积矩S每米质量

2 荷载汇集 Tl-1: 永久荷载: 1 踏步50面层:0.05m*1.525m/2*2000kg/m3*9.8N/kg*(166.7+260)/260 = 1.226kN/m。 2 踏步钢板自重(6mm):0.006m*1.525m/2*7850kg/m3*9.8N/kg*(166.7+260)/260 = 0.6kN/m。 3 栏杆线荷载:1.2kN/m。 4 梯梁自重:TL-1:25.77kg/m:25.77kg/m*9.8N/kg = 0.253kN/m。 永久荷载汇集:(1.226kN/m+0.6kN/m+1.2kN/m+0.253kN/m)= 3.279kN/m。 活荷载汇集(折算成线荷载):(3.5kN/m2*1.525m/2)= 2.67kN/m。 TL-2: 永久荷载: 1 踏步50面层:0.05m*1.675m/2*2000kg/m3*9.8N/kg*(166.7+260)/260 = 1.347kN/m。 2 踏步钢板自重(6mm):0.006m*1.675m/2*7850kg/m3*9.8N/kg*(166.7+260)/260 = 0.635kN/m。 3 栏杆线荷载:1.2kN/m。 4 梯梁自重:TL-2:31.76kg/m:31.76kg/m*9.8N/kg = 0.312kN/m。 5 150mm隔墙荷载(150厚砌块+20厚抹灰): 0.15m*4.5m*1200kg/m3*9.8N/kg+2*0.02m*4.5m*2000kg/m3*9.8N/kg = 11.47kN/m。 永久荷载汇集:(1.347kN/m+0.635kN/m+1.2kN/m+0.312kN/m+11.47kN/m)= 14.97kN/m。 活荷载汇集(折算成线荷载):(3.5kN/m2*1.675m/2)= 2.94kN/m。 3 受弯强度验算 Tl-1: 最不利工况为:1.2D+1.4L,即q = 1.2*3.279kN/m+1.4*2.67kN/m =7.68kN/m。 最大弯矩为:M = qcosα*(L/cosα)2/8 = 23.10kN·m(跨中)。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 = 1.05(最不利轴为x轴)。 考虑净截面折减:W enx = 0.98*W x = 187.563cm3。 σ1 = M/(W enx*γx) = 117.30N/mm2 < 310N/mm2; σ2 = -M/(W enx*γx) = - 117.30N/mm2 < 310N/mm2。 应力比为:117.30/310 = 0.38 TL-2: 最不利工况为:1.35D+1.4*0.7*L,即q = 1.35*14.97kN/m+1.4*0.7*2.94kN/m = 23.10kN/m。 最大弯矩为:M = qcosα*(L/cosα)2/8 = 69.46kN·m(支座)。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 = 1.05(最不利轴为x轴)。 考虑净截面折减:W enx = 0.98*W x = 379.46cm3。 σ1 = M/(W enx*γx) = 174.34N/mm2 < 310N/mm2; σ2 = -M/(W enx*γx) = - 174.34N/mm2 < 310N/mm2。 应力比为:174.34/310 = 0.56 受弯强度满足要求。 4 受剪强度验算 TL-1: 最不利工况为:1.2D+1.4L,即q = 7.68kN/m。 最大剪力为:V = qcosα*(L/cosα)/2 = 17.28kN(支座)。 τ = VS x/(I x*t w) = 17.28kN*114.69cm3/(1910cm4*9mm) = 11.53N/mm2 < 180N/mm2。应力比为:11.53/180 = 0.07 TL-2: 最不利工况为:1.35D+1.4*0.7*L,即q = 23.10kN/m。 最大剪力为:V = qcosα*(L/cosα)/2 = 51.98kN(支座)。 τ = VS x/(I x*t w) =51.98kN*224cm3/(5808.29cm4*6.5mm) = 30.85N/mm2 < 180N/mm2。应力比为:30.85/180 = 0.18 受剪强度满足要求。 5 x轴挠度验算 TL-1: 最不利工况为:D+L(标准组合),即q = 3.279kN/m+2.67kN/m = 5.949kN/m。 最大挠度为:υ = 5qcosα*(L/cosα)4/384EI x = 13.53mm < L/250 = 18mm(跨中)。 最不利工况为:L(标准值),即q = 2.67kN/m。 最大挠度为:υ = 5qcosα*(L/cosα)4/384EI x = 6.08mm < L/300 = 15mm(跨中)。 TL-2: 最不利工况为:D+L(标准组合),即q = 14.97kN/m+2.94kN/m = 17.91kN/m。 最大挠度为:υ = 5qcosα*(L/cosα)4/384EI x = 13.4mm < L/250 = 18mm(跨中)。 最不利工况为:L(标准值),即q = 2.94kN/m。 最大挠度为:υ = 5qcosα*(L/cosα)4/384EI x = 2.2mm < L/300 = 15mm(跨中)。 挠度满足要求。

钢楼梯计算公式

钢楼梯计算公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钢楼梯的概述 2.钢楼梯的计算公式 3.钢楼梯的计算流程 4.钢楼梯的注意事项 正文 【钢楼梯的概述】 钢楼梯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主要用于连接不同楼层,提供行人通行的通道。钢楼梯的结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取决于设计与计算的合理性。为了确保钢楼梯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 【钢楼梯的计算公式】 在计算钢楼梯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梯段板厚度、梯段板宽度、踏步高度、踏步宽度、扶手高度、角度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钢楼梯计算公式: 1.梯段板厚度计算公式:t = (q × L) / (b ×σ) 其中,t 表示梯段板厚度,q 表示梯段板荷载,L 表示梯段板长度, b 表示梯段板宽度,σ表示材料允许应力。 2.梯段板宽度计算公式:b = (q × L) / (h ×σ) 其中,b 表示梯段板宽度,q 表示梯段板荷载,L 表示梯段板长度, h 表示踏步高度,σ表示材料允许应力。 3.扶手高度计算公式:h_rail = (h_step / 2) + (b / 2) + δ

其中,h_rail 表示扶手高度,h_step 表示踏步高度,b 表示梯段板宽度,δ表示扶手与踏步之间的间隙。 【钢楼梯的计算流程】 1.确定钢楼梯的基本参数,如梯段板厚度、梯段板宽度、踏步高度、踏步宽度、扶手高度等。 2.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要求,确定钢楼梯的荷载。 3.根据材料性能和允许应力,确定材料参数。 4.套用计算公式,计算出各部分的尺寸。 5.校核计算结果,确保钢楼梯的结构安全性。 【钢楼梯的注意事项】 1.在设计钢楼梯时,应确保其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 2.钢楼梯的荷载应考虑人员、物品等可能产生的荷载,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和要求,选用性能优良的钢材。

楼梯钢筋计算

楼梯钢筋计算 一、AT型楼梯钢筋见下示意图: 如果钢筋级别为一级钢筋,则计算公式中需要‘+12.5*d'或‘+6.25*d'数据项。即两端弯勾加上’12。5*d’,一端加‘+6。25*d’ (1)梯板下部纵筋长度=梯板斜长+2*梯板厚 梯板下部纵筋根数=(梯板净宽—2*保护层)/梯板纵筋间距+1 (2)下梯梁端上部纵筋长度=梯板斜长/4+梯板厚—保护层+锚固(LAE) 下梯梁端上部纵筋根数=(梯板净宽—2*保护层)/下端负筋间距+1 (3)上梯梁端上部纵筋=梯板斜长/4+梯板厚—保护层+锚固(0.4*LAE+15*D)

上梯梁端上部纵筋根数=(梯板净宽—2*保护层)/下端负筋间距+1 (4)梯板分布钢筋长度=梯板净宽—2*保护层+ 12。5*D 梯板分布钢筋根数=(梯板斜长—2*保护层)/梯板分布筋间距+1+【(梯板斜长/4-2*保护层)/梯板分布筋间距+1】*2 二、普通楼梯 在我们现在接触的楼梯平法施工图纸中,也有一部分设计院并不是按 03G101—2的板式楼梯类型来出楼梯图,仍然在沿用以前的楼梯设计,我们称之为普通楼梯.共有四种类型。无休息平台,有上休息平台,有下休息平台,有上下休息平台。 无休息平台(以该类楼梯为例介绍普通楼梯的钢筋计算)

如果钢筋级别为一级钢筋,则计算公式中需要‘+12.5*d’或‘+6。25*d’数据项.即两端弯勾加上'12。5*d',一端加‘+6。25*d' (1)梯板下部纵筋长度=梯板斜长+2*梯板厚 梯板下部纵筋根数=(梯板净宽-2*保护层)/梯板纵筋间距+1 (2)下梯梁端上部纵筋长度=850*系数+梯板厚-保护层+锚固(LAE)下梯梁端上部纵筋根数=(梯板净宽-2*保护层)/下端负筋间距+1 (3)上梯梁端上部纵筋=850*系数+梯板厚—保护层+锚固(0。4*LAE+15*D)上梯梁端上部纵筋根数=(梯板净宽-2*保护层)/下端负筋间距+1

钢楼梯踏步级数计算公式(一)

钢楼梯踏步级数计算公式(一) 钢楼梯踏步级数计算公式 在设计和建造钢楼梯时,踏步级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 影响到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踏步级数计算公式,以及相应的解释说明。 基本公式: 1. 单坡度计算公式 踏步级数 = 楼梯总高度 / 每级踏步高度 这是最基本的计算公式,适用于楼梯具有相同坡度的情况。其中,楼梯总高度是从楼层底部到楼层顶部的垂直高度,每级踏步高度是每 个踏步的垂直高度。 例如,如果楼梯总高度是300厘米,每级踏步高度是15厘米,那么计算出的踏步级数为: 踏步级数 = 300厘米 / 15厘米 = 20级 2. 双坡度计算公式 踏步级数 = (楼梯总高度 / 2) / 每级踏步高度

这个公式适用于楼梯具有相同坡度但具有两段不同高度的情况,常见于有平台的楼梯。楼梯总高度减半是因为楼梯是分段的,需要分别计算每段的级数。 例如,如果楼梯总高度是300厘米,每级踏步高度是15厘米,那么计算出的踏步级数为: 踏步级数 = (300厘米 / 2) / 15厘米 = 10级 其他考虑因素: 1. 楼梯宽度 楼梯宽度也是楼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同的地区和用途可能有不同的规定和建议,但一般来说,楼梯宽度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单人通过:宽度不应小于80厘米,以保证一个成年人能够稳步通过; •多人通过:宽度应根据人流量进行调整,以保证同时通过的人员能够顺利通行。 2. 楼梯高度 楼梯高度是指从楼层底部到楼顶的总垂直高度。在计算踏步级数时,楼梯高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3. 踏步高度 踏步高度是指每级踏步的垂直高度。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人体工程学来确定,以保证上下楼梯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结论 在计算钢楼梯的踏步级数时,可以使用单坡度计算公式或双坡度计算公式来获得所需的结果。同时,楼梯宽度、楼梯高度和踏步高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以保证设计出安全舒适的楼梯。 总结起来,计算钢楼梯踏步级数的公式包括: •单坡度计算公式:踏步级数 = 楼梯总高度 / 每级踏步高度•双坡度计算公式:踏步级数 = (楼梯总高度 / 2) / 每级踏步高度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钢楼梯计算公式范文

钢楼梯计算公式范文 在计算钢楼梯的设计参数之前,需要首先确定以下几个要素: 1.楼梯的使用场所和用途:例如住宅楼、办公楼、商场等,不同场所 和用途对楼梯的设计参数有不同的要求。 2.楼梯的承重要求:根据楼梯的使用场所和用途,确定楼梯的最大设 计负荷,以保证楼梯的安全使用。 3.楼梯的高度和长度:根据楼梯的使用场所和用途,确定楼梯的高度 和长度范围,以保证楼梯的使用舒适性。 4.楼梯的坡度和级数:根据楼梯的高度和长度,确定楼梯的坡度和级数,以保证楼梯的使用舒适性和安全性。 5.楼梯踏步和扶手的尺寸:根据楼梯的使用场所和用途,确定楼梯踏 步和扶手的尺寸范围,以保证楼梯的使用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确定了上述要素后,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钢楼梯的设计参数: 1.楼梯的承重能力(FC)公式: FC=F/A 其中,F为楼梯的最大设计负荷,A为楼梯的有效截面面积。 楼梯的有效截面面积可以根据楼梯的材料、截面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常用的截面形状有矩形、圆形等。 2.楼梯踏步(ST)和扶手(HR)尺寸的计算公式: ST=2R+W

HR=HT-ST 其中,R为踏步上部的圆角半径,W为踏步的宽度,HT为楼梯的总高度。 楼梯的踏步和扶手的尺寸需要根据楼梯的使用场所和用途、用户的身体特征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证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楼梯的坡度(S)和级数(N)的计算公式: S=HT/N 其中,HT为楼梯的总高度,N为楼梯的级数。 楼梯的坡度和级数的选择需要根据楼梯的使用场所和用途、用户的身体特征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证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以上公式仅为钢楼梯设计参数的计算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实际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参考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楼梯的设计符合安全性和质量要求。

钢楼梯踏步级数计算公式

钢楼梯踏步级数计算公式 钢楼梯踏步级数计算公式 在设计楼梯时,计算踏步的级数是一个关键的步骤。踏步级数的合理安排可以提高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将介绍钢楼梯踏步级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举例进行解释说明。 1. 标准计算公式 根据国家建筑设计标准,钢楼梯的踏步级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踏步级数 = 总楼梯高度 / 每级踏步高度 其中,总楼梯高度是指从楼梯的起点到终点的垂直距离,每级踏步高度是指每个踏步的垂直高度。 2. 举例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段钢楼梯,总楼梯高度为3米,每级踏步的高度为米。我们可以使用上述标准计算公式来确定踏步级数: 踏步级数 = 3米 / 米 = 20级 因此,这段钢楼梯的踏步级数为20级。

3. 其他因素的考虑 除了总楼梯高度和每级踏步高度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来确定 钢楼梯的踏步级数。一些常见的因素包括楼梯的使用人群、楼梯的宽 度和深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公式和举例解释,我们可以根据总楼梯高度和每级 踏步高度来计算钢楼梯的踏步级数。合理的踏步级数设计可以提高楼 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满足使用人群的需求。 4. 调整计算公式 除了使用标准计算公式外,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对计算公式进行 适当的调整,以满足特定需求。 踏步高度调整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踏步的高度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如果 楼梯的使用人群主要是老年人或身体不便者,为了提高其上下楼的舒 适度,可以适当增加每级踏步的高度。 楼梯宽度和深度考虑 除了踏步高度,楼梯的宽度和深度也是影响踏步级数的因素之一。根据国家建筑设计标准,楼梯的宽度和深度应满足特定的比例关系。 因此,在计算踏步级数时,需要综合考虑楼梯的宽度和深度,以保证 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钢楼梯计算书

钢楼梯计算书

单跑钢楼梯设计计算书 ===================================== =============================== 一. 设计资料 1 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2 计算参数 2.1 梯梁

3 荷载组合 基本组合 1.2D+1.4L 1.35D+0.98L 标准组合 1.0D+1.0L 1.0L

二. 验算结果 1 楼梯内力简图1.1 轴力图 1.2 剪力图 1.3 弯矩图

2.1 受弯强度 控制工况: 1.2D+1.4L 弯矩计算结果: Mmax = 11.538 kN*m(有限元计算结果) σ = Mmax / (γx * W) = 1.1538e+007 / (1.05 * 2.338e+005) = 47 N/mm2 < 215 N/mm2 结果判断: 满足 2.2 受剪强度 控制工况: 1.2D+1.4L 剪力计算结果: Vmax = 3.709 kN(有限元计算结果) τ = 1.5 * Vmax / A = 1.5 * 3709 / 3624 = 1.535 N/mm2 < 125 N/mm2结果判断: 满足 2.3 挠度 控制工况: D+L ω = 4.715 mm < 4243 / 250 = 16.97 mm(有限元计算结果) 结果判断: 满足 控制工况: L ω = 4.249 mm < 4243 / 300 = 14.14 mm(有限元计算结果)

结果判断: 满足 3.1 受弯强度 控制工况: 1.2D+1.4L 弯矩计算结果: Mmax = 8.756 kN*m(有限元计算结果) σ = Mmax / (γx * W) = 8.756e+006 / (1.05 * 2.338e+005) = 35.67 N/mm2 < 215 N/mm2 结果判断: 满足 3.2 受剪强度 控制工况: 1.2D+1.4L 剪力计算结果: Vmax = 9.348 kN(有限元计算结果) τ = 1.5 * Vmax / A = 1.5 * 9348 / 3624 = 3.869 N/mm2 < 125 N/mm2结果判断: 满足 3.3 挠度 控制工况: D+L ω = 0.1229 mm < 4243 / 250 = 16.97 mm 结果判断: 满足 控制工况: L ω = 0.1113 mm < 4243 / 300 = 14.14 mm(有限元计算结果) 结果判断: 满足 4.1 受弯强度 控制工况: 1.2D+1.4L 弯矩计算结果: Mmax = 8.756 kN*m(有限元计算结果)

楼梯钢筋规范

楼梯钢筋规范 篇一:钢筋楼梯计算规则 1、在以往的《全统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对于砼的支撑部分的超高增加费以层高是否超3.6米来 进行界定,层高超过3.6米则计算超高费,未超过则不给超高费。 刚出台的清单计价规范下的《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对砼超高增加费进行了重新界定,内容为:现浇砼梁、板、柱、墙的支模高度以3.6米编制,超过3.6米时,以超过部分工程量另按超高项目。 对于砼的墙、板、柱的模板计算我想不应该存在什么问题,我现在要问的是,若层高大于3.6米,砼梁的底标高未超高3.6米,侧模一部分超过一部分未超过,这时超高部分模板工程量应如何计算。 2、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与楼板连接的梁、踏步板、踏步 悬挑板,包括伸出墙外的牛腿、挑梁,其嵌入墙内的梁另按梁有关规定计算。 悬挑板伸出墙外500mm以上按雨蓬计算,500mm以内按挑檐计算。 伸出墙外1.5m以上的阳台、雨蓬按梁、板等有关规定分别计算

3、我个人认为要确定一个构件的准确名称,准确套项既要查图中的标示,又要看其实际所起的作用。你套GZZ不仅仅因为模板的面积吧?GZZ的基价一般会比Z的要低。 答:我想确定构件是否是构造柱,一要从受力上看是具体起什么作用,是受力还是抗震。另外 4、我们这的基础图标注的很清楚呀,基础平面图上对基础设置范围交待的很清楚,个人认为,一般砖基础都是交圈的,门洞下面也要做基础。 答:柱与构造柱、设计上是按其受力性分类,凡承受上部集中垂直荷载或偏心荷载的柱的配筋及截面一律经过计算确定,其同截面中的配筋量均大于4Φ12,而抗震设防在有关部位设置的柱规范要求其配筋量不小于4Φ12,截面不应小于 240×240,这类柱设计上统称为构造柱(GZ),而预算计算规则中柱与构造柱的分类一般是按柱与模板接触面多少而分类,矩形柱一般是独立的,或虽与墙体连接但其截面大与墙体宽度的柱,而构造柱是与墙体连接且与墙体同宽的柱。 但是设计上承受上部集中荷载的柱,受其使用要求、美观要求或其它要求限制,其柱的短边往往与墙体同宽,从周长1.2米以内的矩形柱与构造柱的含钢量比较,两者是相等的,不同的是矩形柱的模板,支撑件、连接件的摊销量多于构造柱。 抗震规范规定,为保证柱墙连接整体性,宜采用先砌墙,后浇柱,这样墙体取代部分模板,故施工图上与墙体同宽的柱,不论其含钢量有多大或长边尺寸有多大,虽标明为Z1、Z2、Zn,均只能按构造柱计算。 5、如果是框架结构,通常楼梯不管是梁式楼梯还是板式楼梯都不需要休息平台下的柱子受力,如果该柱钢筋毋须与梯板锚

钢结构工程量计算规则

钢结构工程量计算规则 为了建立和健全公司预(结)算管理体系,统一钢结构工程量计算标准,规范预(结)算管理行为,有效控制项目实施运营成本,确保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特制订本规则。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本级和各事业部对外商务报价、计划利润的测算、工程竣工决算、项目经理(或分包单位)承包费用和公司内部加工制作费用的结算管理。 一、工程量计算原则 (一)、商务报价工程量的计算原则 1、商务报价按招(投)标方案图或招标施工图计算工程量。 2、按招(投)标方案图报价的项目,如工程量由公司设计院负责提供的,则公司设计院在提供工程量时须注明设计使用软件、设计依据及荷载、适用规范、建筑物基本尺寸、构件型号规格等,手工计算部分工程量须提供详细的计算稿,计算稿须经计算人员和审核人员签名确认后方可提供。如工程量由商务技术部门负责编制的,则由商务技术部门按照招(投)标方案图计算好工程量,并保存好工程量计算稿。 3、按招(投)标施工图报价的项目,由商务技术部门负责,按照招(投)标施工图计算工程量,并保存好工程量计算稿。 4、投标项目中标后,由商务技术部门负责将投标文件[包括招(投)标方案图或施工图、工程量计算稿、综合单价测算表及计算稿等资料]整理成册后,存档备查。 5、投标项目中标后,招(投)标方案图或施工图必须由营销部门负责送项目发包单位或招标单位进行书面确认后,方可移交商务技术部门存档。 6、中标项目的招(投)标方案图或施工图,如项目发包单位(或招标单位)在招标结束后要求退还的,则由营销部门负责将招(投)标方案图或施工图复印后,送项目发包单位(或招标单位)书面确认后,移交商务技术部门存档。 7、工程变更或设计变更联系单的工程量计算原则,参照商务报价工程量计算原则执行。 (二)、项目竣工决算(或进度结算)工程量的计算原则 1、营销部门在签订工程施工承包[或构(配)件及材料供应]合同时,须明确项目竣工决算(或进度结算)工程量的计算标准及规则。 2、工程量按实结算的项目和实行暂定总价包干、但工程量需根据实际变更进行调

钢结构计算方法~

钢结构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工程量计算规则 钢结构工程的工程量计算统一按《钢结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套用定额时工程项目内容结合《2006年公司产品内部结算定额》、《钢结构安装施工定额》的有关说明。 本计算规则中未列的项目或对计算方法有异议,请编制补充计算规则,并及时与营销管理中心商务部联系,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后统一颁发。 1、圆钢每m重量=0.00617×直径×直径 2、方钢每m重量=0.00786×边宽×边宽 3、六角钢每m重量=0.0068×对边直径×对边直径 4、八角钢每m重量=0.0065×直径×直径 5、螺纹钢每m重量=0.00617×直径×直径 6、等边角钢每m重量=边宽×边厚×0.015 7、扁钢每m重量=0.00785×厚度×宽度 8、无缝钢管每m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9、电焊钢每m重量=无缝钢管 10、钢板每㎡重量=7.85×厚度 11、黄铜管:每米重量=0.02670*壁厚*(外径-壁厚) 12、紫铜管:每米重量=0.02796*壁厚*(外径-壁厚) 13、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 14、有色金属比重:紫铜板8.9黄铜板8.5锌板7.2铅板11.37 15、有色金属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比重*厚度

方管: 每米重量=(边长+边长)×2×厚×0.00785 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工字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