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古今异义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

2.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江)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

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3.又明年,(梁)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李)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4.弘治元年以王恕荐,(秦纮)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

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

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

”5.使善学者诵其文而知能以身任国家安危之计,其用舍为世所重轻,进不知富贵为乐,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

6.世祖与(张)欣泰早经款①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注】①款:诚挚7.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8.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9.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

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

明府必欲立功明义。

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羡曰:“然则何向而可?”10.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11.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

狱具,法不至死,(吴)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

12.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

13.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

君(指传主典韦)战于门中,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君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

太祖退住舞阴,闻君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14.(始安王萧)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朓自以受恩高宗,不肯答。

15.黄河以西。

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

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

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16.熊概,字元节,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课件31张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课件31张

①<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②<古>黄河以南
<今>河南省
46.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解说
文 文言古今异义
《谏逐客书》47.使之西面事秦
<古>面向西
<今>方位词,西边
48.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古>用来……的 <今>①表示因果关系②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
文 文言古今异义
《与妻书》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41.约为婚姻
<古>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
<今>因果关系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4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指意外的变故
<今>表程度的副词,十分,极
4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现在人家沛公
<今>现代的人,代的人
45.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
文 文言古今异义
《庖丁解牛》29.所见无非牛者
<古>没有不是
<今>只,不外乎
30.依乎天理
<古>牛体的自然结构
<今>天然的道理31.因其固然
<古>本来的结构
<今>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32.虽然,每至于族
<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33.吾见其难为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识梳理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识梳理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论语》十二章一、通假字知者不惑(“____”同“____”,______)答案:知智聪明二、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2.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年幼的人答案:1.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2.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三、一词多义就(1)就有道而正焉( )(2)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 )(3)金就砺则利(《劝学》) ( )(4)功成名就( )答案:(1)动词,接近、靠近(2)动词,成就(3)动词,接近、靠近(4)动词,完成,成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 )2.朝.闻道,夕.死可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__( )4.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5.就有道而正.焉 ______________( )6.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_( )答案:1.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3.名词用作动词实践,从事 4.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与……看齐 5.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端正 6.形容词用作动词填平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克己复礼为仁。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固定句式,“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2.状语后置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分类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的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例】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中的“好”,在文言文中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二、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窄的现象。

【例】1.“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在文言文中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

2.“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是指成年男子,“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勾践灭吴》)中的“丈夫”则是指男孩。

在古代,不管是成年的还是未成年的,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男人,均可称丈夫,但在现代汉语中“丈夫”一般仅指已婚女子的配偶。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李”,在文言文中既可以指出使的人,也可以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在该句中就是指出使的人,而在现代汉语中仅仅指出门所带的东西。

三、词义强化某些词语的今义与在文言文中的意义相比,词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程度加深了。

这是词义的强化。

【例】1.“恨”,古代多表遗憾、不满意。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其今义则表仇恨、怀恨。

2.“诛”原义是责备。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义了。

四、词义弱化词义弱化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

【例】1.“饥饿”中的“饿”字,古义是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

《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即用“饿”的古义,而现代汉语中“饿”是指一般的肚子饿。

2.“怨恨”的“怨”字,古义即“恨”,而今天的“怨”由古义“恨”减弱为“不满意、责备”的意思,如“任劳任怨”。

2023高中语文新学考复习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汇总

2023高中语文新学考复习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汇总

学考文言知识点之古今异义词整理《短歌行》人生几何几何(古:多少;今:一门数学学科)《念奴娇·赤壁怀古》①大江东去江(古:长江;今:江河的泛指,包括长江。

)②千古风流人物风流(古:杰出的;今: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劝学》①輮以为轮以为(古:把……做成;今:认为)②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的刀类;今:金钱,黄金)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④假舆马者假(古:借助;今:与“真”相对)⑤而绝江河江河(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⑥下饮黄泉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⑦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⑧用心一也用心(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⑨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藏身;今:托付)⑩蟹六跪而二螯跪(古:蟹腿;今:动词,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师说》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不论;今:没有)④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⑤句读之不知句读(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⑥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⑦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⑧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今:不需要)《赤壁赋》①白露横江白露(古:白茫茫的水汽;今:二十四节气之一)②临万顷之茫然茫然(古:旷远的样子;今: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③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指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女子)④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指明月停留;今: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①加之以师旅师旅(古:军队;今:师、旅均为军队的编制单位)②宗庙之事,如会同会同(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齐桓晋文之事》①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古义从而推广到;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③刑于寡妻,至于兄弟至于(古义:推广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⑥然后从而刑之从而(古义:接着就;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庖丁解牛》①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②依乎天理天理(古:牛体的自然结构;今:天然的道理)③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至于(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④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⑤吾见其难为难为(古:很难做;今义:使人为难)⑥因其固然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烛之武退秦师》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外交使者;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乏困(古:缺少的物资;今:疲劳)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那人,指秦穆公;今: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鸿门宴》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②约为婚姻婚姻(古: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 (古:进来,偏义复词;今:进出)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非常)④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仔细说来)⑥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之所以……是因为……;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窦娥冤》行动些,行动些行动(古义:走快(些)。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强基专项练古今异义(含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强基专项练古今异义(含解析)

古今异义——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强基专项练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暮去朝来颜色故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约为婚姻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何必劳神苦思D.必固其根本沛公居山东时3.下列对加粗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魏晋(更不用说)B.人生几何(多少)C.明明如月(明亮)D.复得返自然(理所当然的)4.下列各项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气候不齐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智力孤危5.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

1.岂非人事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

1.于是六国之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文翻译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文翻译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板块文言翻译专项精练真题精练6篇,对话命题人优化练习9篇,掌握解题方法【真题精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甲卷)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真题精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2全国乙卷)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高考文言文知识清单(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

高考文言文知识清单(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4(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清单一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

常用作谦辞。

今义: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北面古义:面朝北(称臣)。

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

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便利古义:便,就;利,吉利。

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4.便宜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②方便。

读biàn yí。

今义:物品价格低。

读p ián yi。

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②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5.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6.不避古义:不次于,不少于。

今义:不躲开。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7.不过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8.不好古义:不美。

今义:坏。

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9.不行古义:不去,没有成行。

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

(《廉颇蔺相如列传》)10.成立古义:长大成人。

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11.初一古义:刚刚开始。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12.春秋古义:①年龄。

②一年。

③书名。

今义:①春季、秋季。

②时代名称。

①春秋三十有三。

(《谭嗣同》)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13.从而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连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学考文言古今异义练习班级学号姓名得分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今义: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8.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10.今之众人..古义:今义:大家;许多人。

11.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古时小学先教六书,所以有这个名称)。

12.年十七,好古文..古义: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3.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5.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16.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美貌的女子。

17.至于..泰安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18.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古义: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19.多平方..古义:今义:数学名词。

20.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今义:一天。

2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古义:今义:军队编制单位。

22.宗庙之事,如会同..古义: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3.子曰:“何伤..乎?”古义:今义:什么伤。

24.童子..六七人古义:今义:男孩子,指儿童。

25.莅中国..古义: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26.俯足以畜妻子..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28.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9.所见无非..牛者古义:今义:只;不外乎。

30.依乎天理..古义:今义:天然的道理。

31.因其固然..古义: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32.虽然..,每至于族古义: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33.吾见其难为..古义:今义:使人为难。

34.视为止,行为..迟古义: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认为,一个词。

3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一般引申为请客的主人。

3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夫(fū)人,多用于外交场合,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9.亦去.之古义: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从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40.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山东省。

41.约为婚姻..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今义:因果关系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4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极。

4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今义:现代的人;当代的人。

45.将军战河北..②..①,臣战河南①古义:今义:河北省。

②古义:今义:河南省。

46.而听细说..古义:今义:详细地解说。

47.使之西面..事秦古义:今义:方位词。

西边。

48.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古义:今义:①表示因果关系。

②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50.及与汝相对..古义:今义:相对立,相比较。

51.钟情..如我辈者古义: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5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

53.吾家后日..当甚贫古义: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54.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今义:模仿。

55.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古义:今义:行侠仗义之人。

56.操童子..业古义:今义:指男孩子,泛指儿童。

5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古义:今义:指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58.日与子弟..角古义:今义:指弟弟、儿子、侄子等。

59.振奋..作声古义:今义:指(精神)振作奋发。

6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6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6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

6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

6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

65.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

66.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67.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68.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69.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7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71.可怜..焦土古义:今义:怜悯。

72.其实..百倍古义: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73.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父亲的父亲。

7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75.可谓智力..孤危古义: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76.刺客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

7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今义:①指真实的或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②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参考答案《劝学》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广泛地学习。

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__特指长江、黄河。

____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__地下的泉水。

__ 今义: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寄居。

__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师说》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求学的人。

__ 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__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8.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__不一定。

__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10.今之众人..古义:__一般人。

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11.小学..而大遗古义:__小的方面学习。

_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古时小学先教六书,所以有这个名称)。

12.年十七,好古文..古义:__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__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赤壁赋》13.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__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__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__白茫茫的水汽。

__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5.凌万顷之茫然..古义:__旷远的样子。

__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16.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_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__今义:美貌的女子。

《登泰山记》17.至于..泰安古义:__到,到达。

__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18.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古义:__摇动。

__ 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19.多平方..古义:__方方整整的,指山石。

__ 今义:数学名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__一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

__ 今义:一天。

2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古义:__指侵略的军队。

__ 今义:军队编制单位。

22.宗庙之事,如会同..古义:__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__ 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3.子曰:“何伤..乎?”古义:__何妨,有什么关系。

__ 今义:什么伤。

24.童子..六七人古义:__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__ 今义:男孩子,指儿童。

《齐桓晋文之事》25.莅中国..古义:__指中原地区。

__ 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26.俯足以畜妻子..古义:__妻子和儿女。

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__两个词。

以,介词,把。

及,动词,推广到。

__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28.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义:__到这一步。

__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庖丁解牛》29.所见无非..牛者古义:__没有不是。

__ 今义:只;不外乎。

30.依乎天理..古义:__牛体的自然结构。

__ 今义:天然的道理。

31.因其固然..古义:__本来的结构。

__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32.虽然..,每至于族古义:__虽然这样。

__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33.吾见其难为..古义:__很难做。

__ 今义:使人为难。

34.视为止,行为..迟古义:__动作因此。

__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烛之武退秦师》3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把……作为,两个词。

__ 今义:认为,一个词。

3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__ 今义:一般引申为请客的主人。

3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外交使者。

__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夫(fú)人,那人。

__ 今义:夫(fū)人,多用于外交场合,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9.亦去.之古义:__离开。

__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从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鸿门宴》40.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__ 今义:山东省。

41.约为婚姻..古义:__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_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的原因。

__ 今义:因果关系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4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指意外的变故。

__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极。

4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__现在人家沛公。

__ 今义:现代的人;当代的人。

45.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①古义:__黄河以北。

__ 今义:河北省。

②古义:__黄河以南。

__ 今义:河南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