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必备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必备文言文实词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写出实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诚1、帝感其诚()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4、帝感其诚()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为汉家除残去秽()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4、即除魏阄废祠之址以葬之()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6、扶辇下除()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动以朝廷为辞()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7、大礼不辞小让()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0、近者奉辞伐罪()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樊哙从良坐()5、从此道至吾军()6、弟走从军阿姨死()7、其从如云()8、欲不可从()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4、思而不学则殆()当1、木兰当户织()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3、有大石当中流()4、北邀当国者相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8、犯法当死()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于是废先王之道()5、伐无道,诛暴秦()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7、臣之所好者,道也()8、道不同,不相为谋()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10、故园谁道有书来()11、道之以政()12、道义:道德和正义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未得与项羽相见()4、吾得兄事之()5、所识穷乏者我欤()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度义而后动()4、乃曰”吾忘持度”()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7、一夜飞度镜湖月()8、常有大度。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
2.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江)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
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3.又明年,(梁)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李)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4.弘治元年以王恕荐,(秦纮)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
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
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
”5.使善学者诵其文而知能以身任国家安危之计,其用舍为世所重轻,进不知富贵为乐,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
6.世祖与(张)欣泰早经款①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注】①款:诚挚7.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8.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9.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
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
明府必欲立功明义。
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羡曰:“然则何向而可?”10.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11.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
狱具,法不至死,(吴)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
12.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
13.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
君(指传主典韦)战于门中,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君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
太祖退住舞阴,闻君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14.(始安王萧)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朓自以受恩高宗,不肯答。
15.黄河以西。
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
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
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16.熊概,字元节,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专项训练(答案)

常见古今异义词答案:1、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凶恶、凶残)2、加(古:更;今:增加)3、僭:(古: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4、橹(古:盾牌;今:划船的工具)5、赢(古:背负;今:胜或获得)6、走(古:跑;今:走路或离开)7、穷(古:困厄、不得志;今:贫困、穷)8、率(古:一概、全部;今:率领、轻率)9、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10、原(古:推究;今:原来、原则)11、床(古:坐具;今:卧具)12、归(古:女子出嫁;今:回来)13、比(古:等到,紧挨、并排;今:比较)14、去(古:离开、距离;今:往)15、略(古:夺取;今:简略)16、或(古:有人、或许;今:或者)17、固(古:本来;今:坚固)18、稍(古:逐渐;今:稍微)19、诚(古:果真、如果;今:真诚)20、拜(古:授官;今:一种礼节)21、鄙(古:边境;今:轻视或粗俗)22、池(古:护城河;今:水塘)23、汤(古:热水、开水;今:较浓汁液)24、按(古:查究;今:压住或按照)25、病(古:困苦至极;今:疾病)26、必(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27、齿(古:年龄、岁数;今:牙齿)28、顾(古:拜访;今:回顾或照顾)29、会(古:恰逢;今:聚会或会议)30、害(古:嫉妒;今:祸害或害处)31、遣(古:休、被夫家赶回娘家;今:消除或派遣)32、坐:(古:因……而犯罪;今:坐下来)33、寻(古:不久;今:寻找)34、章(古:花纹;今:文章或图章)35、速(古:招致;今:速度快)36、寝(古:丑陋;今:睡觉)37、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38、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9、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0、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41、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辨析(答案)

高三文言文知识复习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辨析一、知识要点:1、古今异义词即同一词随着社会的变化,古今词义也不相同。
2、古今词义变化包括下面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有些词原来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就包括了很多意义,应用范围也扩大了。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了。
②词义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范围比原来小了。
如“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③词义转移:指一个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现在指“品行恶劣”。
④感情色彩变化:指词义演变后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与原来的不同。
如“爪牙”,古代指“国王的武士猛将”,是褒义词,现在指“狗腿子”,变成了贬义词。
⑤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很”字表示的程度低一些了。
⑥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和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的意思。
3、文言实词单音词和复音词辨析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节为主,要注意区别:①不要把古代的两个单音节词理解成现代的一个双音节词:如“中间”“前进”“形成”“地方”。
②不要把古代的一个双音节词理解成现代的两个单音节词:如“窈窕”“望洋”“布衣”。
③注意理解同义复合词:如“和睦”,“和”与“睦”都是“和好”的意思。
④注意理解偏义复词:如“作息”“公姥”“存亡”“缓急”“异同”“出入”等。
【参考书目】《高一上语文课本·附录》二、练习(例句均出自高一高二课本)(一)、写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孟子〉二章》(疲惫至极//生理或心理不正常状态)2、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二章》(停止//与“歪”相对)3、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垓下之围》(山的东面//今山东省)4、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考取//卖)5、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苏武传》(批//行辈、辈分、辈子)6、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高考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复习(简单实用)

卡通风工作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文
言
实
词
的
考
查
重
点
】
1
.
通
假
字
;
2
.
古
今
异
义
;
3
.
一
词
多Leabharlann 义4.偏
义
复
词
;
5
.
词
类
活
用
。
一 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 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 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 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 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造成古今异义的原因
06
名称说法发生 改变
05
词义强化或弱
化
04
感情色彩变化
03
( 三) 词 义
转移
02
( 二) 词 义
缩小
01
( 一) 词 义
扩大
( 一) 词 义 扩 大
01
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 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01
音同形似
音近形似
04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
03
0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音同形异。
01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 婴已而试补县吏。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夏侯)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4.其夕,上与(徐)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 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6.真德秀,字景元,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
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7.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杨)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8. 庄名廷鑨,不甚通晓古今,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9.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刘)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10.大德初,(虞集)授大都路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
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11. (郭)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12. 贺兰祥字盛乐。
十四年,除荆州刺史。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多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萧詧钦其节俭。
13. 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
(高)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14.(潘)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15.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
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

高考120 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3. 被(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4.答案: 1.(1) 疼爱,爱护(2) 喜欢,爱好(3) 吝啬、吝惜(4) 同情,怜惜(5) 羡慕,欣赏(6) 通“”,隐蔽,躲藏(7) 可爱2 .(1) 安全,安稳,安定(2) 安抚,抚慰(3) 哪里,什么地方(4) 养(5) 安置,安放(6) 舒服,安逸(7) 习惯于,安于3 . (1) 遭 受 (2) 表 示 被 动 (3) 通 “披”,穿 在 身 上 或 披 在 身 上 (4) 覆 盖 , 遮 盖 (5) 通 “披”,披 散4 . (1) 通 “背”,背 叛 , 违 背 (2) 越 发 , 更 加 (3) 倍 数更加5.(1) 推究 (2) 本来 (3) 本来的,原来的 (4) 根本, 东 西 (5) 草 木的 根6. (1) 边 邑 , 当 作 边 邑 (2) 庸 俗 , 浅 陋 , 鄙 俗 , 鄙贱(4) 加 倍 , 愈 加 ,主要的、基础的(3) 轻 贱时之士也8. 病9.(2) 忽 复 乘 舟 梦 日 边 (李 白《行路难》)(3) 乘 彼 垝垣( 《 氓 》 )(4) 若 夫 乘 天 地 之正 ( 《 逍 遥 游 》 )(5) 车 六 七 百 乘 ( 司 马 迁《陈涉世家》)答 案 : 7.(1) 兵 器 (2) 军 队 (3) 战 争 , 战 事 (4) 兵 法8 . (1) 有 疾 病 (2) 困 苦 , 困 乏 (3) 担 心 , 忧 虑 (4) 毛 病 , 缺 点 9. (1) 考察 ,调查 (2) 考 察 和 推 举 (3) 了 解,弄清楚,明 察 (4) 观 察(5) 洁净的样子 (6) 明 智 ,精明10.(1) 朝 见 ,朝拜(2) 使 ⋯ ⋯ 朝 见 、 朝 拜 (3) 朝 代(4) 朝 廷 (5) 早晨11.(1) 曾 经(2) 增 加 (3) 表 示 出 乎 意料 ,相 当 于 “竟”“却”“简直 ”12.(1) 趁 着 ,凭借 (2) 驾 , 坐 (3) 登 上(4) 顺 应 (5) 一车四马感 慨 古 代 帝 王 虽 善 因 利 乘 ( 凭借 ) 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
高三高考文言实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

学员编号:年级:高三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授课类型C文言实词(一)T文言实词(一)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专题精讲例1:2013年广东卷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
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
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
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
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
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
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
②海昏: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参考答案:C(A应为“赈济”,“振”通“赈”;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诚服”)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15.【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阻挡,挡住)B他日汝当.用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氓》)/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钟山记》)7.下列选择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金就砺则利②虽有槁暴③传道受业解惑也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⑤知明而行无过⑥或师焉,或不焉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生非异也A①③⑥⑧ B.④⑤⑥⑦C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⑧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文言语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②直不百步耳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君子生非异也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⑥其下圣人也亦远亦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⑧合从缔交,相与为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①③⑤/⑥⑦⑨/②④⑧ B.①⑧/②④⑥/③⑤/⑦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⑤/②⑦⑧⑨/③④⑥附:参考答案(一)古今异义1.(1)那实际上(2)祖辈父辈(3)这样以后(4)到了……的地步(5)一概,全都(6)两次(7)书信往返(8)小,用作谦辞,指区区之心(9)写回信(10)树木的根部(11)泛指古代的帝王(12)放纵情感(13)路人(14)把(它)当作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项,“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句意:你可以想象到我的万千衷情。
无古今异义词,句意:裹足止步不入秦国。
“拼搏”,古义:两个词,拼一拼,搏一搏;今义:指使出全部力量搏斗或争取。
句意: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
B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无古今异义词,句意: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
“气候”,古义:天气;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句意: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C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很,非常。
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山东”,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句意: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句意: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D项,“同志”,古义:相同志趣;今义: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句意: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相同志趣的人在。
无古今异义词,句意: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
“聪明”古义:听觉、视觉灵敏,特指君主的视听。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句意:劳损聪明的耳目。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项,“行路”,古义:陌路人;今义:走路。
句意:若傲慢自满地对待他人,即使是骨肉亲人见了面也会形同陌路人。
“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同情。
句意:楚国人(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B项,“其实”,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实际上。
句意: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气候”,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
句意: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天气冷暖却截然不同。
C项,“除弊”,古今同义:除去弊病。
句意: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
“不恤”,古今同义:不顾念、不考虑。
句意:大小官员大多把不关心考虑国家大事。
D项,“童子”,古义:少年、未成年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句意:与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
“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爷爷。
句意: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
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项,“行李”,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句意: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
“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B项,“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句意: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句意: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婚姻”,古义:约定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句意: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C项,“细说”,古义:奸细小人的谗言;今义:仔细地、详细地具体地说。
句意:是听信了奸细小人的谗言。
“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句意: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句意:如果放弃攻打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
D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句意: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替樊将军你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