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巴金《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鬼(节选)莫泊桑这个农民面对大夫,站在临终女人的床前。

床上的老太婆很平静,她认命了,但神志还清醒,望着两个男人,听他们交谈。

她快要死了,但并不抗争,她已经活到九十二岁了,她的寿数已尽。

七月的阳光,从敞开的门窗投射进来。

田野的气味,也随着灼热的熏风涌进屋里。

大夫提高嗓门说道:“奥诺雷,您不能丢下您母亲一个人,她这种状态,随时都可能过去!”这农民愁眉苦脸,反复说道:“可我还得把麦子收回来,撂在地里的时间太长了。

现在正逢好天气。

你说呢,妈妈?”可是,大夫却火了,跺着脚说道:“你真是个畜生,你给我听着,我不准你这么干,明白吧!如果今天,你非得收回小麦不可,那就请拉佩太太来……”这个农民又高又瘦,动作迟缓,心里正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他既害怕大夫,又酷爱节俭,因而犹豫再三,反复盘算……拉佩太太是个老太婆,专给人熨衣服,还为本村和周围一带人家看守死者或临终的人。

她像头年的苹果,满脸皱纹,而生性狠毒。

奥诺雷•本唐走进她家,见她正在调靛蓝水,好为村里的妇女染细布皱领。

他招呼一声:“嘿!您好,拉佩大妈,一切都如意吧?”大妈朝他转过头去,答道:“还可以吧。

您家呢,都好吧?”“唔!我嘛,倒挺顺心的,可是我母亲,快要不行了。

”“您母亲不行了?”“对,我母亲不行了。

”“您母亲怎么啦?”“她快翻白眼儿了!”她突然以同情的语气问道:“怎么到了这一步了?”“大夫说她挺不过下午。

”“那她肯定就不行了!”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ID:PeterZhangEdu)奥诺雷还犹豫不决,他想不出要说什么,就干脆开门见山:“您去守护我母亲,一直到咽气,您向我要多少钱?您也清楚,我根本不是有钱的主儿,连一个女佣的工钱都付不起。

正因为这样,我那可怜的母亲太操劳,太累了,才卧床不起。

别看她九十二岁了,干起活儿来还像个十岁的孩子。

她那身子骨,谁也比不了!……”拉佩太太一本正经地解释:“有两种价钱:若是有钱人家,那就白天四十苏,夜晚三法郎(一法郎等于二十苏);其他人家,白天二十苏,夜晚四十苏。

《家》阅读练习附答案

《家》阅读练习附答案

《家》阅读练习附答案《家》阅读练习附答案【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渔灯暗,_________,_________。

,是离人几行清泪。

”家是游子的永远的岸。

2.文学(文体)常识(1)周国平,_________作家。

1998年以前作品结集为(1~6卷),译有_________、_________。

(2)散文是同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并列的一种文体。

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_________”。

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与_________。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二)段落层次1.第1段:引子:__________________ 。

2.第2~6段: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

3.第7~12段: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 。

4.第13~16段: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 。

(三)写作特点1.语言凝练,意蕴深长。

2.用了四个比喻句,使文章层层递进,思考深度逐层加深。

3.写作借鉴: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简洁生动。

如本文开篇先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由此生发出“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后三个比喻简洁生动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重难点句子1.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这句话表现出尼采对女人的讽刺和批评。

作者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在家中难免有吵吵闹闹,难免有家务拖累时的闲言碎语,这都是正常现象。

2.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这句话幽默地说明了“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主题,也对尼采的讽喻给予有力的回击。

(二)对课文第一节的诠译本节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渔舟飘香、孩童在船上嬉戏的优美的江南水乡画,让人感觉到了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自然而然让读者感悟到“家是一只船”产生共鸣。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茅盾《官舱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茅盾《官舱里》阅读练习及答案

茅盾《官舱里》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官舱里茅盾忽然船上的茶房在太阳晒不到的一边舱外支起旧蓝布的遮阳来了。

就有一个柔软的声音:“怎么晒不到的地方倒要遮阳?”发言者是女性,二十岁不到。

太阳脚落在她的颈脖上,这虽有颇厚的电烫头发给遮住,可是头发里好像有些小虫子爬着,她时时举手到耳后掠一下。

她这一句话是对同伴说的,同伴是男性,不过二十岁模样。

“就要出‘塘’了,出了‘塘’这边有太阳。

”对面的一位老者解释着,顺手理一理灰黄的八字须。

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模八字须,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养,这立刻在两位年青人的心里留下了蔼然可亲的印象。

“啊!是,是。

”男的恭恭敬敬回答,“尊姓?”“黄。

草头黄。

”内河小火轮的官舱中,旅客们大都是有“身份”的,往往不像客舱里的朋友们,凳子还没坐热就前后左右攀谈过。

老先生自然是“中装”,蓝绸大褂,老式花样。

老先生是吸烟的,他那枝旱烟管是湘妃竹的,红润如玉,白铜斗儿,象牙咬嘴,挂着一副白银的剔牙杖,不过盛旱烟的荷包却是外国人用来装板烟的橡皮袋儿。

老先生极健谈,现在他已经从“今天天气哈哈”转到了当天上海报上登的叶海生案审判的情形。

他的老伴,很清秀很文雅的眉目,一点不见老态。

估量她总有五十岁,因为她的脚是地道的三寸金莲,而她的谈吐举止却叫人想到三十多岁年青时她大概是“维新派”。

即使她穿一身时髦的衣服,着实也并不“怪样”,比她身边那位女青年自然些。

那位女青年当然是又窄又长的旗袍,又硬又高的领子,三寸高跟皮鞋,面颊上涂着两团“健康色”,手指上是鲜红的蔻丹。

男青年是穿洋服的,两个假肩头实在太阔,又翘得太高了,叫人看着难受;一双尖头皮鞋太尖了,不输于那位老太太的小脚的鞋尖。

他也吸烟,衔在他嘴里的是一枝五寸来长银镶头的电木烟嘴。

这样的两对越谈越投契了,不知怎样一来谈到“文艺”方面了。

女青年这时忽然低声说:“巴金的《家》很好吧!”“唔!”老先生喷出一口浓烟将脑袋一侧。

文学类文本巴金《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巴金《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巴金《家》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家巴金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

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

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

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他的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

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到了进中学的年纪。

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

他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

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

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

然而恶运来了。

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

这个继母还是他的死去的母亲的堂妹。

环境似乎改变了一点,至少他失去了一样东西。

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的,不过这还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显著的伤痕。

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梦。

同时他还有一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个表妹。

但是有一天他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

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你现在中学毕业了。

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

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

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

……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

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

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

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

……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

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

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

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领域的目标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 学生能通过阅读和鉴赏,掌握中外优秀作品的基本内容、主题、艺术特色B. 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意义,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C. 学生能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中的人性、人情、人格D. 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答案:D解析: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在“阅读与鉴赏”领域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但并不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

此题考查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2、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阅读为辅B.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C.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D.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完全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答案:B解析: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选项A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选项C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语感和写作能力;选项D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3、《红楼梦》中,被誉为“才情卓绝”的女子是谁?A. 林黛玉B. 薛宝钗C. 王熙凤D. 贾元春答案:A解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才情的女子,她的诗才、机智和深情广受读者赞誉。

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在小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4、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家》答案:D解析:《家》是巴金的作品,而不是鲁迅的。

其他选项都是鲁迅的著名文学作品。

《呐喊》、《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巴金《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巴金《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巴金《家》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家(节选)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务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还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

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揿起门帘进去。

“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腿,吃惊地问道。

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

“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我管不了这许多,他跷得,我也不怕。

”觉慧冷淡地说。

觉新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继续披算盘珠子。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

”觉民在旁边解释道,他在窗前的藤椅上坐下来。

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爱情是个伟大的字,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

”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岡样的调子念下去:“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一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

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

“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这是什么意?”剑云低声说。

没人回答他,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渐地压下来。

“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可他无意间遢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看见剑云的忧郁的、忍受的表情。

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

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

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

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叫。

文学类文本《家乡早春》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德州2022届高三二模)

文学类文本《家乡早春》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德州2022届高三二模)

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家乡早春当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还留着积雪,家乡平原,已透露早春信息。

春天风大,往往黄沙漫天。

吐芽的柳树,结着红骨朵的杏花,返青的麦田,全笼在黄黄风色里。

严冬余威不愿退出阵地,春天却一心占领人间。

彻夜风声,一时高,一时低,一时传出千军万马的呼喊,一时传出鼓角激鸣,对垒双方你死我活反复搏战。

大风刮了一夜,大妈一宿没大合眼,成立合作社的事压在心头。

大妈热心肠,抗战时被誉为“子弟兵母亲”,也在那时加入了共产党。

这不自从同小契“取经”回来,就同本村几户贫农、烈属进行了商量,几家都赞成。

同李能一说,他却很不热情。

直到昨晚,在家里挤着他,才哼哼吱吱答应今天来开会。

早晨,窗纸已被吹破,窗台,炕上,破旧被窝上,沙土落了厚厚一层。

大妈早早起来,扫完了尘土,又赶紧烧火做饭。

破旧风箱呼哒呼哒响,大妈一面烧火做饭,一面想心事。

尽管大能人答应了,大妈仍不放心。

她匆匆把菜粥做好,顾不上吃就到李能家去了。

自从李能建了镶着大玻璃窗的房子后,并不喜欢人们进去。

“婶子,你屋里歇着。

”李能媳妇正正地截住大妈去路说,“你侄子刚走!”“刚走?”大妈急问,“到哪儿啦?”“到飞龙镇集上去啦。

”“就是泥鰍,我也把你抓住!”她忿忿地想。

黄风又刮起来了。

大妈腿脚一向好,游击战争年代经常随部队转移练出来的。

但今天大妈足足走了俩小时才到飞龙镇。

她在人丛挤拥着,傍午时分,还没找到李能。

心中气恼,正想回返,突然望见李能牵着匹明光锃亮的大黑骡子笑嘻嘻走来。

“唉唉,婶子,你多包涵!”他嘻嘻笑着,“我早就听说庞各庄这匹骡子要出手,过了这村儿就没有这店儿啦!”说着,把大黑骡子往大妈身边牵了牵,满脸是笑说:“你瞧这身架!这膘!要是再套上我那大青骡子、小黄骡子,拉一千多斤货,用不了几趟就挣回来了。

”“咱计划那会,你倒是开不开?”大妈截住他的话,忍住气说。

“开呀!我再买根鞭梢儿,咱马上回。

文学类文本李娟《回家》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学类文本李娟《回家》阅读练习与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回家李娟我回家了。

我从乌鲁木齐坐夜班车到镇上,再从镇上坐中巴车到永红公社。

永红公社,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此处已被现实世界抛弃多年。

同车有个人第一次去那里,一路上不停感慨:“怎么这么远? 怎么还没到?怎么一路上都没有一棵树?”略带惊惶。

中巴车在公路上漂泊,公路在戈壁中起伏。

我疲惫不堪。

那人还在旁边惊叹:“老一辈人咋想的?咋跑到这里来? 这种地方咋过日子?”像是多年前的自己。

我非常熟悉车窗外的情景,虽然我也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第一次去那个地方。

到地方了。

我妈已经等待很久。

她的摩托车停在一家菜店门口,后座上已经绑了一堆东西。

她说:“要不要逛逛?”我朝东边看看,又扭头朝西边看看。

这个永红公社,只有一条马路,只有两排店面。

我说:“算了。

”我妈说:“那咱赶紧回家吧,赛虎一个人在家。

”我挤进她和那堆菜蔬、粮油之间,摩托车发动,我们猛地冲了出去。

一路上她不停夸耀自己的车技:“看到前面那两个小坑没有? 中间就一拃宽。

看好了啊———看! 过去了吧?你知道哪儿有摩托车比赛的? 咱不跟人比快慢,咱就比技术! 不信你看,前面那块小石头,看到没有?这技术!”大约走了十公里后,摩托车下了柏油路的路基,驶上一条延伸进南面荒野的土路。

又过了一条宽阔的排碱渠后,开始爬一段陡坡。

登上这段陡坡的顶端后,视野突然空阔了。

戈壁茫茫,天空一蓝到底。

回头居高临下俯瞰整条河谷,乌伦古寂静西逝,两岸丛林单薄而坚定。

突然想起不久前那同车的异乡人,若此刻他也在此地俯瞰,就会明白老辈人的心意了吧……这条野道尘土飞扬,几公里后,开始有远远近近的田野一片接一片地涌进视野,辽阔、缠绵、梦幻。

我们的摩托车在天地间唯一的道路上飞驰,那片绿色是唯一的港湾。

土路越走越窄,经过几个岔路口后,便只剩不到一尺宽。

我妈说:“这条路是我的。

”又说:“本来这里没路,我天天骑车打水,来来回回抄近道,就走出了一条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她们自己诵读。

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听见她父亲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

但是克明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

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

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

”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出房去。

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不说一句话,这沉闷的等待使淑英心里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勇气来打破沉默,低着头在阴暗的灯光下慢慢地移动脚步,心里盘算应对的言语。

克明在写字台前面那把有椅垫的藤椅上坐下,淑英就站在写字台旁边。

克明忽然正言厉色地责斥道:“我说过不准你读英文,你居然不听我的话,你年纪也不小了,还不学点规矩,现在虽说不比从前,然而男女究竟有别,你‘老人公’是当代宏儒,又是省城有名律师。

我跟他常常见面,也很谈得来。

我们的事务所又设在一个地方。

我们家里的事情难保不传到他的耳朵里去。

他平日很称羡我们高家的家风,如果他知道你天天跟年轻男人在一起读什么英文,他就会看轻我,说我没有家教,说你失了大家闺范,我万不能丢这个脸,从明天起如果再去,我就不要你做我的女儿。

" “陈先生教我读书,这也是寻常的事情,还有三妹在一起“ "淑英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克明不等淑英说完话,忽然把手在桌上一拍,恼怒地喝道:“我问你究竟听不听我的话?”
随后高声吩咐仆从道:“去把大少爷立刻请来。

觉新走进克明的书房,恭敬地站在克明的面前。

克明微微点一点头,正言厉色地说:“我嘱咐你,我不准二女再跟陈先生读英文。

你去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要理二女,他的束修我按月照数送给他。

”觉新恭敬地应了一声:“是”。

“大哥,你不要去对陈先生说,人家也要面子。

”淑英忽然抬起头呜咽地央求道。

“你还要袒护他。

你连我也反对起来了。

”克明气得脸色大变,喘吁吁地指着淑英骂道。

“大哥……"淑英忽然哭着唤道,也不说什么便掉转身子急急地走出房去了。

克明又对觉新说道:“二女下定的日期我已经看好了,冬月初十,是个好日子,陈家要明年春天接人,我也答应了。


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众人还在那里等他,他们恳切地问起淑英的消息,觉新把他
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告诉了他们。

“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

"觉民果断地说。

“是的,再不能迟疑了。

”琴会意地点头答道。

两天后,琴便邀淑英到她的家里去玩。

琴把他们制定的计划详细地对淑英说了。

这份离家计划把潜伏在淑英心里的阴云完全驱散了,给她种植了一个坚强的信念。

回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淑英走进克明的书房,给克明请了一个安。

克明埋着头正在读《春秋左传》,他抬起脸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责斥道:“你去看看现在几点钟了?你记不记得你将来要做陈家的媳妇?陈家是最讲究规矩的,你应当小心,下次你出门去再这样晚回来,我就吩咐你妈,不给你进屋,听见没有?”淑英并不分辩,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走出房门抬起头来,两眼充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就让泪珠一颗接连一颗地流下她的脸颊,她并没有悲哀,她有的只是气愤。

“二哥,我再住不下去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

”淑英走进觉民的房间。

“我想好了,后天早晨就安排你走。

”觉民说道。

淑英沉吟一下,过后毅然答道:“后天早晨,我记得。

”她抬起头勇敢地望着觉民微微一笑。

她的眼睛里还有泪珠在发亮。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

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一天午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

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读完信,抬起头来,两手托着腮痴痴地望着窗外,窗外一片阳光,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

鸟在飞,花在飞,蜜蜂在飞,琴的思想也跟着飞起来,这思想飞得远远的,飞到了上海,飞到了淑英的身边。

“春天是我们的。

”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

(有删改)注:①老人公,川渝一带的方言,指女性的公公。

②下定: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反复提到“鞋底声”这一细节,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表现了淑英对克明的畏惧,又透露出克明对淑英的不满。

B.小说表现了淑英由害怕、气愤到坚定、欣喜的情感变化,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少女
与封建家庭决裂时的心路历程。

C.克明严厉斥责淑英,根本原因是淑英不听自己劝阻,执意跟陈先生读英文,致使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

D.小说结尾处运用蜜蜂、花瓣、小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由欢快的春景图,烘托人物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12.本文是长篇小说《春》的节选,请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

(6分)
13.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
11.C (“根本原因”理解错误。

联系原文看,根本原因是克明要维护封建秩序。

另外“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也不是事实。

)
12. ①自然的春天。

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

②淑英的“春天”。

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自由。

③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

一代青年人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充满希望。

(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春”的原意,然后结合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章主旨和表现手法等分析它的语境义或深层含义,整理作答。

“春”,本意是春天,从倒数两段看,“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

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窗外一片阳光,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

鸟在飞,花在飞,蜜蜂在飞”,这是自然的春天,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

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

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看,“春”是淑英的“春天”,是她人生的春天。

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自由。

从“‘春天是我们的。

’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看,这个“春”不是某一个人的“春”,是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寓意着一代青年人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充满希望。

)13. ①使行文更简洁。

前面已经交代了采用觉慧离家的办法,不必赘述。

②使情节更紧凑集中。

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

③突出主题。

省略掉逃离家庭的过程,集中描写离家前和离家后的画面,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主题。

④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采用蒙太奇式手法,有意制造“留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审美想象。

(“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涉及剪裁处理,联系前文看,上文已经交代了觉慧离家的办法,“‘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

’觉民果断地说。

‘是的,再不能迟疑了。

’琴会意地点头答道。

”这里如果再说就会显得啰嗦。

除了叙述没有太大必要外,还可以使后面情节更集中,在表现主题上,更让我们注意到离家前和离家后的画面的不同,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从表达效果上看,略写,是留白,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回味的空间,增加小说的审美趣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