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教案

合集下载

《宪法学》教案范文

《宪法学》教案范文

《宪法学》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宪法学》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基本原理;2.掌握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3.认识到宪法对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宪法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对法治的意识和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章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宪法学的定义和特点;2.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宪法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第二章宪法的基本原理1.宪法的含义和特征;2.宪法的基本原理:合法性原则、权威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权限原则等;3.宪法的权威性和效力。

第三章宪法的主要内容与结构1.宪法的主要内容:人权与自由、政治机构与权力运行、组织结构与权力分配等;2.宪法的结构和层次:总章、宪法的一般规定、宪法的各章节。

第四章宪法的解释与适用1.宪法的解释:字面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精神解释;2.宪法的适用: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

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15分钟)1.介绍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分析宪法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宪法学的发展历程(30分钟)1.介绍宪法学的发展历程;2.分析主要的宪法学派。

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理(40分钟)1.介绍宪法的基本原理;2.引导学生讨论宪法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节:宪法的主要内容与结构(40分钟)1.介绍宪法的主要内容;2.分析宪法的结构和层次。

第五节:宪法的解释与适用(40分钟)1.介绍宪法的解释方法;2.讲解宪法的适用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将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内容进行讲授;2.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宪法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4.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宪法学概念、原理等理解的深度和广度;2.个人作业:布置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运用宪法原理进行解决;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完整宪法教案

完整宪法教案

完整宪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地位。

2、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原则。

3、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使其懂得尊重宪法、遵守宪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宪法的性质和地位。

(2)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难点(1)如何理解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2)如何引导学生将宪法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宪法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对宪法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在众多法律中,有没有一种法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2)展示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图片或新闻报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宪法的概念和性质(1)讲解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解释宪法的性质: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3、宪法的地位(1)强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

(2)举例说明宪法对其他法律的统领作用,如刑法、民法等都要依据宪法制定。

4、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简单介绍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与时俱进。

(2)重点讲解现行宪法(即 1982 年宪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国家的根本制度讲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详细阐述公民享有的平等权、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同时强调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如遵守法律、纳税等。

(3)国家机构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的组成和职权。

大学中国宪法学教案

大学中国宪法学教案

大学中国宪法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3.熟悉宪法对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定。

二、教学内容:1.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3.宪法的地位和作用4.宪法的解释和修改5.宪法法律制度的实施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外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1.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宪法学是研究宪法的一门学科,它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基石。

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宪政民主原则、宪政法治原则、宪政市场经济原则、宪政和平统一原则以及宪政文化原则等。

2.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我国宪法包括总纲、基本原则、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宪法修正等内容。

其中,基本原则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权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等。

3.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统帅。

宪法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是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国家发展的基石。

4.宪法的解释和修改宪法的解释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并具有法律效力。

宪法的修改需要符合法定程序,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委会通过才能生效。

5.宪法法律制度的实施宪法法律制度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宪法,严格执行法律程序;同时,公民也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参与法制建设和法律实施。

五、教学反思:宪法学是高校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宪法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制建设和法律实施,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宪法意识。

宪法学教案

宪法学教案

宪法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了解我国宪法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基本原则。

4.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宪法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我国宪法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基本原则。

4.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宪法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引发学生对宪法学的兴趣。

2.正文(60分钟)(1)宪法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教师详细介绍宪法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让学生对宪法学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了解。

(2)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师介绍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宪法解释学、宪法历史学、宪法比较学等,让学生了解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3)我国宪法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基本原则。

教师从清代开始,介绍我国宪法制度的历史变迁,重点讲解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等。

(4)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教师介绍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养成守法的习惯。

3.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宪法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我国宪法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基本原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宪法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强了对宪法的认识和重视,培养了法治观念和宪法意识。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是简单介绍了宪法学的基本内容,没有深入探讨。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大对宪法学的教学力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宪法学。

《宪法学》课程教案(2024)

《宪法学》课程教案(2024)
《宪法学》课程教案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宪法基本原理 • 国家基本制度 •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 国家权力与监督机制 • 宪法实施与保障制度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8
3
《宪法学》课程性质与目的
01
课程性质
02
14
04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2024/1/28
15
公民基本权利概述与内容
2024/1/28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
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最主要的 、必不可少的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通信自由 和通信秘密、宗教信仰自由、批评、 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 偿权,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 的权利等。
强化宪法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民的宪法宣传教育,提高 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素养,营造全社 会尊重和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加强宪法实施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加 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宪 法职责的监督,确保宪法得到有效 实施。
31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2024/1/28
32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
2024/1/28
加强司法公开和透明度建设,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
26
完善我国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议
加强社会监督力量
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拓宽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和方式。
加强媒体监督作用,发挥舆论监督在权力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2024/1/28
27
06
宪法实施与保障制度

《宪法学》课程教案(可编辑)

《宪法学》课程教案(可编辑)

《宪法学》课程教案(可编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宪法学》教材的第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构成要素、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效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宪法的实施与监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理论,理解宪法的历史发展,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构成要素。

2.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理解宪法的效力和适用范围。

3.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认识国家机构及其职能。

4.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难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宪法的效力、国家机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宪法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宪法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材讲解:(1) 宪法的基本理论:介绍宪法的定义、特征、类型和作用。

(2) 宪法的历史发展:概述我国宪法的制定历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发展脉络。

(3) 宪法的基本原则:讲解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原则、人权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4) 宪法的构成要素:介绍宪法的序言、、附则等部分,让学生了解宪法的结构。

(5)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讲解宪法的制定程序、修改程序和解释程序。

(6) 宪法的效力:阐述宪法对公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约束力。

(7)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 国家机构:讲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宪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

宪法学习教案

宪法学习教案

宪法学习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宪法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提高其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宪法的起源、内容、宪法的作用及其在中国的地位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参与各类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理解宪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5. 发展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宪法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宪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50分钟)1.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宪法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了解宪法对社会的重要性。

1.2 宪法的起源(20分钟)通过介绍古代各国不同的法治制度,引出宪法的起源和发展。

1.3 宪法的发展历程(20分钟)详细介绍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宪法的发展和变迁,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认识。

2. 第二课时: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50分钟)2.1 导入(5分钟)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2 宪法的基本内容(25分钟)详细介绍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宪法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3 宪法的特点(20分钟)通过对比中国宪法和其他国家宪法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宪法的独特之处。

3. 第三课时:宪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50分钟)3.1 导入(5分钟)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宪法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2 宪法的重要意义(25分钟)讲解宪法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对社会的影响。

3.3 宪法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20分钟)通过引用宪法的相关法律文件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50分钟)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024版宪法学原理教案

2024版宪法学原理教案

宪法学原理教案contents •宪法学基本概念与特征•宪法历史发展与变迁•国家基本制度与政权组织形式•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保障体系•国家机构设置与职权划分•宪法实施与监督机制目录01宪法学基本概念与特征宪法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宪法学定义研究宪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宪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原则、制度和实施等。

研究对象以宪法文本为核心,研究宪法的理论、原则、制度和实施等问题,同时关注宪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1 2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必须遵循宪法原则和精神,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与普通法律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和依据,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与行政法宪法为其他部门法提供立法依据和原则,各部门法在具体实施中不得违反宪法规定。

宪法与刑法、民法等部门法宪法与其他法律部门关系宪法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宪法特征最高性、根本性、特殊性、稳定性、包容性、发展性等。

表现形式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等。

宪法原则与价值观宪法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等。

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这些价值观是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宪法追求的目标。

02宪法历史发展与变迁古代宪法思想及实践回顾古代宪法概念的萌芽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对宪法概念的初步探讨,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正义观念、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等。

古代宪法实践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宪法,但存在一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如《禹贡》、《周礼》等,它们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

近代以来各国宪法演变历程英国宪法01英国是最早制定宪法的国家之一,其宪法主要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惯例和判例构成,如《大宪章》、《权利请愿书》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等原则。

美国宪法02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于1787年制定,1789年生效,规定了三权分立、联邦制、民主原则等,对世界宪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学》教案主讲教师:莫良元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2年2月教案序号:01授课时间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下午6-7节课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绪论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学习宪法学的意义三、宪法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宪法学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的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及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宪法的特征、宪法的概念、掌握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内容上具有根本性,与其相适应,一般国家的宪法都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规定了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和监督、调控手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宪法的定义。

关于宪法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宪法所做的定义划分成若干个类型。

如有的学者将其划分成实质意义的宪法、形式意义的宪法、古代意义的宪法、近代意义的宪法、现代意义的宪法、功能与作用意义的宪法、政治或阶级意义的宪法、主要有十几种类型。

我们认为,宪法的定义应表述为:宪法是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的国家根本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加提问思考题与参考书思考题:1、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2、怎样认识宪法的概念?参考书:1、徐秀义、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课后小结系统地学习了绪论部分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及第一章宪法学基本理论中的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应了解宪法的特征,掌握宪法是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的国家根本法。

讲授内容与课堂组织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宪法学是以宪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这里的宪法应从动态的角度,做广义的理解。

具体而言,是指宪法及其发展规律。

包括宪法及有关宪法的理论、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宪法文化、宪法实施的状况等等。

二、学习宪法学的意义(一)有助于提高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

(二)有助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有助于我们学好其他部门法。

三、宪法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论联系实际(二)分析的方法(三)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词义的演变二、宪法的特征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内容上具有根本性,与其相适应,一般国家的宪法都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规定了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和监督、调控手段。

(一)宪法的内容带有根本性(二)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四)宪法的实施和保障制度与普通法律不同三、宪法的定义宪法的定义应表述为:宪法是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的国家根本法。

提问:你认为应怎样学好宪法?宪法的根本性体现在那些方面?教案序号:02授课时间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下午6-7节课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第二节宪法的类型一、资产阶级学者的传统分类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实质上的分类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主权在民原则二、分权制衡原则三、基本人权原则四、法律至上原则五、财产神圣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宪法分类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比较不同类型的宪法的特点,宪法原则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宪法规范据以存在的指导框架,宪法的基本内容是宪法原则的具体展开,宪法基本原则可以看作是宪法的灵魂。

教学重点与难点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划分的意义2、主权在民原则评析3、分权制衡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4、基本人权原则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加提问思考题与参考书思考题:1、试述西方学者关于宪法的分类。

2、宪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有哪些?参考书:1、张庆福主编:《宪法学基本理论》(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2、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课后小结系统地学习了宪法的类型,包括资产阶级学者的传统分类和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的分类,了解了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宪法规范据以存在的指导框架,宪法的基本内容是宪法原则的具体展开,宪法基本原则可以看作是宪法的灵魂。

以及对各原则的含义、在宪法中的体现及评价等。

讲授内容与课堂组织第二节宪法的类型宪法分类的意义在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宪法所具有的特性,从而为比较不同类型的宪法的特点、了解宪法的特征和本质、创制宪法和实施宪法服务一、资产阶级学者的传统分类(一)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三)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实质上的分类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出发,把宪法分为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其他的宪法分类(一)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

(二)思想性宪法和功利主义宪法。

(三)规范性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性宪法。

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原则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宪法规范据以存在的指导框架,宪法的基本内容是宪法原则的具体展开,宪法基本原则可以看作是宪法的灵魂。

一、主权在民原则二、分权制衡原则三、基本人权原则四、法律至上原则五、财产神圣原则1、提问2、案例教案序号:03授课时间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下午6-7节课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第四节宪法的作用第五节宪法规范与宪法结构第六节宪法与宪政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宪法的作用是指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对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实际效用宪法的作用十分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宪法规范是国家为了调整宪法关系而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宪法结构是指宪法的主要构成,主要指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典的构成形式;宪政是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包括人民主权、保障公民权利、权力制约、法律至上等要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宪法对法制的作用2、宪政的要素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加提问结合案例思考题与参考书思考题:1、宪法的作用有哪些方面?2、宪法规范的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宪政?宪政有哪些基本要素?参考书:1、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2、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课后小结系统地学习了宪法的作用、宪法规范与宪法结构、宪法与宪政等内容掌握了宪法的作用是指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对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实际效用。

宪法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是国家为了调整宪法关系而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

所谓宪法结构,是指宪法的主要构成,主要指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典的构成形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积极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三)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四)建设和谐社会(五)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

讲授内容与课堂组织第四节宪法的作用所谓宪法的作用,是指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对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实际效用。

我们认为宪法的作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宪法对经济的作用(一)宪法通过确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经济制度的性质。

(二)宪法通过确定经济管理体制影响经济的发展。

(三)宪法通过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宪法对政治的作用(一)宪法是一国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根本依据(二)宪法是一国组织国家政权的根本依据(三)宪法是一国实现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保障三、宪法对保护公民权利的作用四、宪法对法制的作用第五节宪法规范与宪法结构一、宪法规范规范指规则、准则。

宪法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是国家为了调整宪法关系而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

宪法规范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二)宪法规范具有最高权威性。

(三)宪法规范具有原则性(四)宪法规范具有稳定性(五)宪法规范具有适应性二、宪法结构所谓宪法结构,是指宪法的主要构成,主要指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典的构成形式。

(一)宪法典的序言(二)宪法典的正文(三)附则。

第六节宪法与宪政一、宪政的概念宪政,又称“民主政治”、“立宪主义”,我门认为宪政的概念应表述为:宪政是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

二、宪政的要素宪政的要素应包括以下方面:(一)人民主权(二)保障公民权利(三)权力制约(四)法律至上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积极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三)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四)建设和谐社会(五)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

1、提问2、案例3、讨论教案序号:04授课时间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下午6-7节课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宪法产生的条件第二节外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第三节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宪法产生的条件,外国宪法及中国宪法发展的历程。

通过学习,应了解和掌握作为根本法的宪法是近现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产物,它具有同古代宪法根本不同的意义,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产生和发展的情况及西方国家宪法的发展趋势。

了解一百多年来我国宪政和宪法产生发展的情况,以及对我国建国以后的历部宪法的评价,并从中发现我国宪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产生和发展的情况及西方国家宪法的发展趋势。

我国建国以后的历部宪法的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加提问结合讨论思考题与参考书思考题:1、宪法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参考书:1、肖蔚云:《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韩大元:《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课后小结系统地学习了宪法产生的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思想条件及政治条件;外国宪法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宪法的发展趋势。

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等。

讲授内容与课堂组织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宪法产生的条件一、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二、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第二节外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一、英国宪法的产生二、美国宪法的产生三、法国宪法的产生四、西方国家宪法的发展趋势第三节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一、宪政思想的提出二、清末的立宪活动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四、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立宪活动五、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性文件六、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提问2、案例3、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