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与技巧
摄影技术与技巧

摄影技术与技巧《摄影技术与技巧》第一章常识一、摄影的定义摄影(photography)是用感光性物质的改变来记录光的信息,再经过处理使其成为可见的图像的技术。
二、摄影的历史摄影诞生于19世纪末,主要是我国摄影家李克弥、张扬及英国的威廉·蒙哥马利的发明,后来又经过美国摄影家李·帕特曼、芬威克等人的发展,摄影发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三、摄影的传媒摄影的传媒主要有摄影胶片、数码相机和投影仪等,其中胶片是最常用的,它可以记录光线以及形成图像,而数码相机则可以用来传输图像。
第二章技术技巧一、曝光技巧1、正确调整曝光时间和光圈:光圈大,曝光时间就短,反之,光圈小,曝光时间就长。
2、正确使用滤镜:使用滤镜可以使照片的色彩更加明亮。
3、采用闪光灯的曝光控制:闪光灯可以为照片提供更多的光线,使其更明亮。
二、选择适当的焦距1、长焦距:可以拍摄远处的景物,它可以压缩距离,使照片更加细致。
2、短焦距:可以拍摄近处的景物,它可以放大距离,使照片更加广阔。
三、图像处理1、 RAW转换:RAW转换是图像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使用它可以使照片更加清晰、细腻。
2、图片编辑: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可以使照片更好地调节,修整以及调整。
第三章安全措施一、安全操作1、停止操作:在使用摄影设备时,一定要先停止操作,以免造成损害。
2、摄影时请穿戴口罩和手套:使用过程中,请勤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止不必要的意外。
3、正确使用设备:使用摄影设备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
二、安全存放1、设备的存放:摄影设备的存放一定要是避免太多温度变化的环境,否则可能会出现故障等情况。
2、图片的存放:存放图片时,一定要记得使用备份软件,确保图片备份的安全。
三、安全使用1、避免在太多光线的地方拍摄:太多的光线会使图片曝光度失衡,从而影响图片质量。
2、不要在暗处只拍照:拍摄在暗处只会使图片模糊,从而影响图片质量。
3、注意避免指纹:使用摄影设备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指纹,以免污染图片。
摄影技术与技巧的操作方法

摄影技术与技巧的操作方法
摄影技术和技巧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摄影基础知识、摄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构图、光线控制、后期处理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摄影技术和技巧的操作方法:
1. 理解曝光:曝光是摄影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掌握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当地调整它们,能够帮助你捕捉到清晰和正确曝光的照片。
2. 熟练掌握摄影器材:了解不同的相机和镜头的特点和用途,学会如何设置和操作它们。
熟悉手动模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等不同的拍摄模式,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
3. 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学会使用分割线、对称、重复等构图元素,以及利用视觉中心、黄金分割等构图原则,可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照片。
4. 利用光线:光线是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学会观察光线的质量、方向和颜色,并合理利用光线,可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例如,利用逆光拍摄可以营造出柔和的轮廓,利用侧光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
5.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摄影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会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对照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饰,以增强画面的效果。
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
锐度等参数,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和具有艺术感。
6. 不断实践和学习:摄影技术和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
多拍摄、多尝试各种不同的主题和拍摄环境,观察和学习他人的作品,参加摄影培训班和讲座,可以帮助你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光线和曝光控制1.1.理解光线与曝光之间的关系1.2.使用光线和曝光来创造不同的效果1.3.使用闪光灯和补光技术来增强照片的亮度和细节1.4.使用曝光补偿来解决光线不足或过度曝光的问题1.5.使用灰度卡和测光仪来确定正确的曝光设置2.構圖和選擇畫面2.1.了解構圖原則和基本構圖技巧2.2.使用线条、形状和模式来创造视觉吸引力2.3.通过选择合适的画面来讲述故事或表达感情2.4.使用前景元素和背景元素来增强照片的深度和立体感2.5.利用对角线和黄金比例来创建动态和平衡的构图效果3.镜头选择和焦距运用3.1.了解不同镜头类型的特点和用途3.2.利用广角镜头创造大场景效果3.3.利用长焦镜头拍摄远距离的主题3.4.使用镜头后转向效果来改变景深和透视3.5.利用特殊镜头来创造独特效果,如鱼眼镜头和偏焦镜头4.色彩与白平衡控制4.1.理解色彩对照片表达的重要性4.2.使用色彩对比和配色方案来创造视觉冲击力4.3.调整白平衡来准确还原场景的色彩4.4.使用滤镜来改变照片的色彩效果4.5.利用色彩理论和心理学原理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5.后期处理和图像编辑5.1.选择适当的后期处理软件和工具5.2.调整曝光、对比度和色彩平衡来优化图像5.3.去除噪点和修复图像的缺陷5.4.利用图层和蒙版功能来进行精确的调整和修饰5.5.导出和分享高质量的图像文件总结:摄影技术与技巧教学大纲(二)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指导,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掌握摄影领域中的高级概念和技术。
通过光线和曝光控制的理解,学习者能够优化照片的明暗效果;通过构图和选择画面的技巧,学习者能够创造视觉上吸引人的照片;镜头选择和焦距运用的知识使学习者能够选择最适合拍摄主题的镜头;色彩与白平衡控制的技巧使学习者能够准确还原场景的色彩;后期处理和图像编辑的能力使学习者能够优化和改进拍摄的图像。
掌握这些技术和技巧,学习者将能够更好地表达其摄影作品的创意和艺术价值,并提高自己在摄影界的竞争力。
摄影技术技巧

摄影技术技巧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掌握好摄影技术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摄影技术技巧。
一、构图构图是摄影的基础,它决定了照片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效果。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以下几种:1、中心构图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种构图方法简单直接,能够突出主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三分法构图将画面分为九宫格,将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
这种构图方法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能够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美观。
3、对称构图利用画面中的对称元素,如建筑、倒影等,使画面呈现出对称的效果。
对称构图能够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
4、引导线构图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栏杆等,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主体上。
引导线构图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5、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树枝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在其中。
框架构图能够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二、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它能够塑造物体的形状、质感和色彩。
了解和运用光线是摄影的关键之一。
1、顺光顺光指光线从拍摄者的后方照射到被拍摄物体上。
顺光下,物体的色彩鲜艳,细节清晰,但立体感较弱。
2、逆光逆光指光线从被拍摄物体的后方照射过来。
逆光能够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和立体感,但容易使主体曝光不足,需要注意补光。
3、侧光侧光指光线从被拍摄物体的侧面照射过来。
侧光能够突出物体的轮廓和质感,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
4、顶光顶光指光线从上方照射下来。
顶光容易在人物脸上产生阴影,不太适合拍摄人物,但在拍摄建筑等场景时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早晚的柔和光线、阴天的散射光线等特殊光线条件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三、曝光曝光是指相机感光元件接受光线的量。
正确的曝光能够使照片的亮度和色彩达到理想的效果。
1、光圈光圈控制着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数值越小),进光量越多,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数值越大),进光量越少,景深越深,画面的清晰范围越大。
现场光摄影技术与技巧

现场光摄影技术与技巧一、现场光现场光摄影只使用场景中存在的光,而不是户外的日光。
例如,现场光能够是家用灯光、壁炉火光或霓虹灯光。
现场光还包括舞台上打在芭雷舞演员身上的聚光灯光束,或者照亮情人脸庞脸的烛光。
现场光还包括透过窗户射入室内的日光。
换句话说,现场光仅仅是场景中已有的光一一除了户外日光之外一而不是另外加用的诸如溢光灯、闪光灯泡或电子闪光灯之类的人造光源。
与户外日光或摄影室人工照明相比,现场光通常要暗一些,因此,摄影者要专门注意正确曝光。
二、什么缘故使用现场光许多专业摄影师喜爱使用现场光,其缘故有如下三点:1. 富有真实感和情调:现场光照片能传达一种真实感。
因为在许多现场光照片中使用照明有限,不像使用人工照明的摄影室拍出的照片那样完美,因此观众会有一种他正在看着被摄影对象的真实感。
现场光不仅能传达出真实感,而且还能够传达出一种情调。
场景能够是幽暗的,同时强调灰暗的阴影部分,或者它能够是明亮和高调的。
它也能够是愁闷的、明快的、生动的、昏暗的或轻巧的。
此刻通过观看你周围的光线,你能够开始训练的眼力,辨认现场光的不同情调,为把它们捕捉到胶片上做好预备。
2.摄影者使用起来方便自如:使用现场光拍照,你不用携带笨重的灯具、灯架、电线或电池组。
你能够迅速拍照,用不着等待电子闪光灯重新充电。
你能够自由移动,设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拍照。
尽管在现场光条件下能够使用它们,因为使用三角架会破坏室内的自然气氛,常常使得没有体会的被摄对象表情呆滞。
3.被摄对象容易自然放松:在摄影溢光灯的强光和突如其来的闪光照耀下,专业模特也许会自然镇定,然而"一般的被摄对象"常常会显得不自然和紧张。
使用现场光就容易多了。
你的被摄对象多半会自然放松,不记得照相机的存在,你能够查找更好的位置,抓拍你所追求的那种表情自然的肖像。
图10.1 这是一幅典型的现场光照片。
如你所见,强光部分几乎全是白的,阴影部分几乎全是黑的。
纪实摄影方法与技巧

纪实摄影方法与技巧摄影是一项能够通过镜头记录和传达真实故事的艺术形式。
而纪实摄影更是以捕捉客观事实为目标,通过照片展示出社会、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真实面貌。
在进行纪实摄影时,摄影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表达的力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纪实摄影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在摄影过程中更好地呈现真实的故事。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场景作为一名摄影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拍摄的主题和所关注的突出问题。
可以从社会事件、人文活动、自然景观、人物肖像等多个方面入手,选择能够引起共鸣和关注的主题。
在选择主题后,需要前往具体的场景进行拍摄,确保照片能够真实地反映事实情况。
例如,如果选择拍摄城市贫困问题,可以前往社区、街头巷尾等地,记录真实的生活场景。
二、掌握基础摄影技术纪实摄影虽然强调真实与记录,但仍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摄影技术。
掌握曝光、构图、对焦等基本技巧,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达目标主题。
在拍摄过程中,注意光线的利用和掌握快门速度、光圈等参数的调节,以获得更好的照片效果。
同时,合理运用构图原则,如对角线、黄金分割等,可以突出主题并增强观赏性。
三、注重细节与构图在纪实摄影中,细节的捕捉和构图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
细节可以帮助观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主题所传递的信息,因此摄影师应该留意到生动的细节并加以捕捉。
而构图的合理运用可以让照片更加有层次感和趣味性。
摄影师可以运用前景、背景的差异、对比等手法构建照片的视觉层次,使故事更加生动。
四、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在纪实摄影中,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
人物的行为、表情和所处的环境可以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个有力的画面。
摄影师可以通过捕捉人物与环境的互动,展现主题所要传递的信息。
例如,拍摄生态环境问题时,可以将人物放置在环境中,显示出人与环境的矛盾与和谐。
五、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纪实摄影常常需要通过图片来传递故事和信息,但有时图片本身无法完整地表达作者想要传递的内容。
摄影师工作技能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摄影行业已深耕多年。
回首过往,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到如今的成熟摄影师,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不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以下是我对摄影师工作技能的总结:一、摄影技术1. 熟练掌握摄影器材:我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摄影器材,包括单反相机、无人机、摄像机等,并了解其性能特点。
2. 精通后期处理:我熟练掌握Photoshop、Lightroom等后期处理软件,能够对照片进行调色、裁剪、修复等操作,使作品更具艺术感。
3. 掌握构图技巧:我深知构图在摄影中的重要性,能够根据场景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
4. 光线运用:我善于运用光线,通过调整光线角度、强度、颜色等,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二、拍摄技巧1. 拍摄主题明确:在拍摄前,我会明确拍摄主题,确保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和针对性。
2. 拍摄角度独特: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拍摄,力求捕捉到独特的视角,使作品更具创意。
3. 拍摄时机把握:我深知时机对摄影的重要性,善于捕捉最佳拍摄时机,使作品更具生动性。
4. 拍摄环境适应:我能够适应各种拍摄环境,无论是室内、室外,还是恶劣天气,都能保证拍摄效果。
三、沟通能力1. 与客户沟通:我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其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摄影作品。
2. 与团队成员协作:在团队拍摄中,我能够与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共同完成拍摄任务。
3. 与模特互动:在拍摄过程中,我善于与模特互动,引导其表现出最佳状态,使作品更具生动性。
四、学习与成长1. 持续学习:我深知摄影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不断学习新的摄影技术和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参加培训:我积极参加各类摄影培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
3. 反思与总结:在拍摄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自己的作品,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拍摄提供借鉴。
总之,作为一名摄影师,我深知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技能,为摄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42个手机摄影小技巧

42个手机摄影小技巧手机摄影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记录生活点滴还是拍摄专业级的照片,手机摄影可以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和乐趣。
然而,如何拍出更好的手机照片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是42个手机摄影的小技巧,帮助你提升手机摄影技巧,拍摄出更出色的照片。
1.清洁镜头:保持镜头的清洁是获得清晰照片的关键。
使用专业的镜头清洁工具或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镜头表面。
2.使用HDR模式:在高动态范围(HDR)模式下拍摄照片,可以获得更多细节和更平衡的曝光。
3.触摸对焦和曝光:触摸屏幕上你想要聚焦的物体,以及调整亮度。
这样可以确保你的照片清晰且曝光良好。
4.调整白平衡:调整白平衡可以改变照片的色彩效果,使其更适应不同的光线条件。
5.使用网格线:通过启用网格线,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好的构图和对称性。
6.利用线条:利用摄影中的线条可以增强照片的视觉效果和深度感。
7.控制闪光灯:在低光条件下使用闪光灯可以提高照片的亮度,但在一些情况下会导致过曝。
8.使用反光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反光板来增加光线,照亮被拍摄物体。
9.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寻找一个有趣的角度来拍摄照片,可以为你的作品带来更多新鲜感。
10.深度效果:通过使用景深模式或后期处理来模拟相机的深度效果,突出主题。
11.利用自然光:在白天或充足的自然光条件下,拍摄照片可以提高色彩和细节表现。
12.运用对比度:通过增加对比度来增强照片的内容和细节。
13.使用定时器:使用定时器功能可以帮助你拍摄稳定的照片,避免手持拍摄时的晃动。
14.拍摄连拍:在运动或快速变化的场景中,使用连拍模式可以捕捉到更多细节。
15.利用景深:通过调整焦点和光圈大小,可以获得具有景深效果的照片。
16.尝试黑白照片:黑白照片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情感和艺术感,尝试在不同情况下拍摄黑白照片。
17.利用负空间:在构图中留出一些空白的区域,来突出主题。
18.使用反差鲜明的背景:选择一个与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背景,可以使主题更加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摄影是什么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一,光和光的特性1,波粒二象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2,电磁波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3,可见光波长范围380-780 nm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300000KM/s5,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6,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光从一种透明介质传播到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发生折射和反射7,光的三原色以及加色减色效应红绿蓝加色效应:两种以上色光彼此叠加产生的色觉现象减色效应:从白光中减去色光产生的色觉现象消色:三中同强度的三原色混合刺激细胞,最强为白,灰次之,黑再次8,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透明物体取决于透过其内部的光的波长范围不透明物体取决于其所能反射回的光的光谱范围二,针孔成像与暗箱1,针孔成像2,暗箱三,摄影技术的探索与发明1,德拉罗修1760----科幻小说构想照相机2,托马斯·韦奇伍德失败的“阳光照片”3,尼埃普斯阳光蚀刻法4,达盖尔达盖尔摄影术1839摄影术发明之年5,塔尔伯特卡罗式摄影术6,巴耶尔无所谓了解就行第二节摄影术的发展一,从火棉胶到胶卷(1)火棉胶、干版和胶卷1,达盖尔版摄影术特点曝光时间长,无法得到可以复制的底片2,阿切尔湿版摄影术3,马多克斯干版(明胶)摄影术4,乔治·伊斯曼1884柯达胶卷(2)19世纪的摄影1,约翰·汤姆逊拍摄湿版《中国人与中国图片集》2,爱德华·柯蒂斯拍摄印第安人3,罗杰·芬顿最早的战争照片4,马修·布雷迪全景式记录和报道-战地摄影5,纳达尔名人肖像6,奥斯卡·雷兰德《人生的两条路》7,罗宾逊《芳魂欲逝》8,郎静山中国画意摄影第一人9,画意摄影定义:从形式到内容皆以绘画为标准目的:给人以美的视觉愉悦不足:画意摄影所追捧的摄影理念与摄影的媒介特性相背离意义:促使人们对此进行反思转而探索具有摄影自身媒介特质的“纯粹摄影”二,胶片摄影技术的发展与完善(1)胶片摄影技术的完善1,卢米埃尔兄弟1907彩色底片2,徕兹徕卡135相机3,弗兰克和海得克公司第一台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20规格胶卷45°反光镜6cm×6cm 画幅底片4,埃杰顿闪光灯5,彩色反转片柯达公司6,彩色负片阿克发公司7,兰德宝丽来一次成像相机(拍立得)8,哈苏120胶卷的单反相机(2)20世纪的摄影1,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摄影分离派:由高举画意摄影转向对摄影本体媒介性的探索的团体2,爱德华·斯太肯摄影分离派3,保罗·斯特兰德促使摄影实现向现代摄影的转变4,爱德华·维斯顿F64成员5,安塞尔·亚当斯F64成员6,f64高度清晰地画面纯净丰富的黑白影调层次精致细腻的质感表现精确为妙的光影变化和画面构成7,欧仁·阿特热纯粹摄影最早的表达方式8,FSA纪实摄影的经典9,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10,普利策摄影奖11,马格南图片社12,《人类一家》摄影展览13,荷赛14,阿尔勒摄影节15,平遥国际摄影节三,数码时代1,数码摄影技术的三个优势(1)数码摄影能够立拍立现(2)数码影像适于计算机处理(3)运用数码摄影技术,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影像进行精确的量化控制第三节摄影的功用与特点一,摄影术对人类的意义(1)当今最主要的传播手段之一(2)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摄影的特点(1)凝结瞬间,截取空间(2)摄影的纪实性(3)不同于人眼的观看方式课后思考题:1,光有哪些特性?①波粒二象性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③光的反射现象④光的折射现象⑤光的加色减色效应2,何为光的三原色和光的加色效应①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②光的加色效应是指两种以上的色光叠加后产生的色觉效应,比如:红光与绿光叠加产生的色觉效应是黄光3,分析摄影术发明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①尼埃普斯阳光蚀刻法②达盖尔达盖尔摄影术③塔尔伯特卡罗板摄影术4,分析画意摄影的风格①从形式到内容追求绘画的意味②使用柔焦的创作风格③刻意对底片和照片进行修改和加工5,以FSA摄影师的摄影实践和弗兰克《美国人》的摄影实践为例,分析纪实摄影风格的变化①FSA的纪实摄影风格一是提倡纯粹的记录,置身局外,以平等的视角给穷人和富人一样的尊严二是追求在保持理性的同时,对穷人充满了同情,摄影手法更具叙事性和评论性②而弗兰克的《美国人》则是纪实摄影的一重大转折点,他的摄影风格从内容、拍摄手法和审美取向上对传统摄影进行了彻底的颠覆,随意,粗糙,构图不佳的表象上,表现了弗兰克强烈的个人主观表现手法,不事雕琢并含有意义的复杂的开放影像构成6,数码摄影较传统胶片摄影有哪些优势①数码摄影能够立拍立现,突破了传统胶片相机因为不能即刻看到照片而要求对拍摄效果进行预想的瓶颈②数码影像适于计算机处理,比传统摄影更适合在数码时代生存③运用数码摄影技术,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影像进行精确的量化控制7,摄影对于人类有何意义?①是当今最主要的传播手段之一②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摄影有哪些特性?①凝结瞬间、截取空间②摄影的纪实性③不同于人眼的观看方式,一方面是指摄影师符合摄影特点的方式观看世界,另一方面指观众通过观看照片,对世界获得新的认识9,如何辩证的看待摄影的纪实性①首先摄影呈相更多地依赖照相机械并能抓取瞬间影像,因此,通常的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前任何一种信息媒介技术,摄影术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最小,对影像信息的记录最为真实。
因此摄影常被看做忠实的记录的手段。
②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照片并不是事物的本身,因此摄影的纪实性是有条件限制的,相对的。
举一个例子:一张曝光严重过度或严重不足的照片可能显现的只是一张全白或全黑,而不能显现出被摄体的任何影像第二章照相机第一节照相机的基本构成和种类一,照相机的基本构成1,摄影镜头2,机身3,取景器4,快门5,胶片输片系统二,照相机的种类1,按感光体不同传统相机数码相机2,按胶片规格不同110 120(中画幅) 135 散叶片(大画幅) APS 等3,按取景方式不同单镜头双镜头后背式平视取景式照相机4,按照相机大小不同大型小型袖珍卡片第二节传统胶片相机的结构一,摄影镜头(1)摄影镜头的结构和技术参数1,光强度发出的可见光辐射的强弱程度2,光通量人眼所能感觉到的光的辐射功率的物理量3,照度垂直于光线的受光面上,单位面积接收到照明光线的能量4,亮度度量表面光源或间接发光体之发光面反光强弱的物理量5,透镜6,光轴7,光心8,焦点9,焦距10,焦平面11,物方节点12,像方节点13,主面14,像方焦距15,物方焦距16,物距17,像距18,放大率19,清晰像场镜头光圈开到最大,对无穷远对焦时清晰成像的范围20,有效像场由照相机画幅框所限定的成像区域21,有效像场角22,像角23,视角24,视场25,镀膜27,相对孔径表示镜头的通光能力28,有效孔径入射光栅29,最大相对孔径镜头光圈开到最大时的镜头入射光束直径d(入射光栅)与焦距F的比值30,光圈系数等于光圈数31,光圈数F 相对孔径的倒数32,光圈的作用1,控制通光量2,控制景深3,减少部分像差33,连接座34,调焦机构35,调焦距离物平面到感光平面的距离36,成像稳定系统通过光学补偿系统移动来矫正影像在快门开闭瞬间的位移,从而消除或减轻影像因相机震动引起的虚化(2)镜头的像差1,像差②彗差③像散④场曲⑤畸变⑥色差2,正光摄影镜头能够对6种像差都进行校正的摄影镜头3,光的衍射4,最佳光圈镜头的最佳光圈一般是最大光圈收小3级左右的光圈档(使光的衍射现象不那么明显)5,分辨率(3)景深与超焦距1,人眼的分辨能力与允许弥散圆直径2,景深3,焦深对某景物平面调焦后,保证该景物平面清晰成像所允许的胶片平面纵向偏离量即可允许的调焦误差深度4,超焦距在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都已确定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大景深的物距l(4)摄影镜头的分类1,标准镜头相机画幅对角戏为准2,广角镜头视角大于60°3,鱼眼镜头4,透视感5,线条透视或空间透视线条汇聚,近大远小6,空气透视或影调透视近实远虚,近暗远亮,近艳远淡7,超广角镜头8,渐晕由于实际情况(如受到镜框和镜筒等的遮挡)使得实际成像光束直径比光轴上的物点的成像光束直径小,从而使像场边缘的照度低于像场中心的照度处理方法:1,增加镜筒直径2,收小光圈3,加中灰的渐变灰滤镜4,避免画幅四角出现人物,因为景物影像可能会背拉伸。
(称为广角失真)9,普通广角镜头10,窄角镜头或长焦镜头11,变焦镜头12,变焦比13,微距镜头二,机身与输片系统(1)机身(2)输片系统(3)照相机可换后背三,快门(1)快门速度作用:1,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漏光造成感光材料感光,2,快门速度与光圈组合控制曝光量3,选择捕捉瞬间的时机,控制曝光时间以表现动态或动感1,B门2,T门(2)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与等量曝光1,曝光量2,等量曝光3,曝光指数EV值(3)快门的类型1,镜头快门2,焦平面快门3,镜头快门与焦平面快门比较四,取景器(1)旁轴式取景器与同轴式取景器1,旁轴式取景器轴是指光轴就好理解了2,同轴式取景器(2)测距器1,双影重合式测距器2,毛玻璃调焦屏3,中央裂像式调焦屏4,微棱镜式调焦屏(3)自动调焦1,主动式自动调焦2,单次自动对焦半按快门,调焦距离不因被摄主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必须对上焦后才能释放快门3,连续自动对焦与单次自动对焦相反(4)测光显示第三节数码相机的结构一,数码相机(1)数码相机二,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除了机身、镜头、快门、取景器的结构和功用与传统胶片照相机基本一致之外,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1)光电传感器1,CCD和CMOS电荷耦合器与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都只能感受光的强弱,而不能区分光的颜色,为此,每个感光单元上都被覆上了一层滤色层,使每一个感光单元只能感受某一色光的颜色2,光电传感器3,光电传感器的滤色镜4,光电传感器的像素值与尺寸5,像素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光电传感器的每一个感光单元对应一个像素行与列的乘积7,有效像素真正用于成像的像素,有效像素总是小于总像素8,光电传感器的尺寸(2)数码相机的镜头1,等效焦距需要将镜头的实际焦距换算成相当于135相机的焦距值2,焦距转换系数135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与光电传感器画幅对角线长度之比(3)取景器与LCD1,电子取景器2,传统取景器(4)储存卡1,种类2,倍速1X=150kb/s3,优点(5)电池(6)影像处理器(7)数码后背(8)照相机附件第四节照相机的选购一,选怎样的照相机2,权衡价格3,评价性能二,怎样买相机1,市场调查2,照相机检查3,照相机附件的购买课后思考题:1,照相机有哪些基本种类?1,按感光体不同传统相机数码相机2,按胶片规格不同110 120(中画幅) 135 散叶片(大画幅) APS 等3,按取景方式不同单镜头双镜头后背式平视取景式照相机4,按照相机大小不同大型小型袖珍卡片2,数码相机与胶片相机原理上有何异同?除镜头机身等差别不大之外,数码相机与胶片相机最大的差别之处在于感光材料的不同3,同轴式取景器与旁轴式取景器各有何特点?同轴式取景器的摄影镜头兼取景镜头,无视差旁轴式取景器的取景镜头与摄影镜头不在同一光轴上,有视差4,什么是像差?哪些像差可以通过收缩光圈改善在实际光学系统中,镜头的成像误差称为像差除了选择合适的镜头材料、结构、形状校正像差之外,还可以通过收缩光圈来减少球差,彗差等5,广角镜头、标准镜头、窄角镜头各有什么特点?视角特点:广角镜头一般是指视角大于50°的摄影头,透视感强烈,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视角接近,与人眼的透视关系接近,窄角镜头是指视角小于35°的摄影镜头,因为压缩景物空间,导致透视感较弱6,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调焦距离,镜头焦距,光圈7,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景深和超焦距的概念?景深是指对焦后,景物清晰范围的纵向深度超焦距是指当焦距与光圈确定时能够获得最大景深的摄影物距运用超焦距的概念可获得最大景深范围,超焦距越大,这个最大景深范围越小第三章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第一节摄影入门一,拍摄前的准备1,安装电池2,安装胶卷或储存卡二,简单拍摄操作1,全自动照相机拍摄2,手动照相机拍摄3,照片的浏览和输出4,持机姿势5,拍摄注意事项第二节相机的功能设置一,相机的外部结构和功能按钮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外部结构二,拍摄模式设置1,自动模式2,程序自动模式3,快门优先与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4,手动模式5,场景模式三,其他功能的设置1,对焦模式的设置2,自拍模式设置和连拍模式3,闪光模式设置4,感光度设置5,显示屏切换6,影像浏览四,菜单使用1,影像品质和尺寸设置TIFF RAW JEPG尺寸越大,可以放大的照片尺寸越大2,白平衡模式设置3,色温4,测光模式设置5,自动包围曝光模式设置6,对比度调节7,色彩饱和度设置8,储存卡格式化9,影像的删除、显示、保护及隐藏10,出厂初始设置第三节相机的保养一,相机保养六防1,防震2,防尘3,防潮,防温度急剧变化,防磁和防突然断电课后思考题:1,如何稳定相机?1,正确的持机姿势2,运用稳定器稳定2,使用照相机要注意哪些问题?1,应该断电取装电池、储存卡,更换镜头2,掌握正确的持机姿势3,使用前需准备妥当3,如何使用数码相机的菜单功能?按MENU4,如何维护照相机6防相机包5,括弧曝光有何意义?如何使用括弧曝光?意义:在对曝光量的控制把握不大或需要确保影像曝光效果正常方法:在测定基准曝光量的基础上增减曝光量重复拍摄若干张6,什么是色温与白平衡?色温:用以表示光的颜色倾向,当光源发出的色光与标准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的颜色相同时的绝对温度白平衡:是指是照相机通过调整预设色温使实际颜色准确的功能7,什么是色彩三要素?色相:色与色的本质差异饱和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即该颜色与纯光谱色的接近程度明度:颜色明暗程度第四章照相机附件第一节闪光灯一,电子闪光灯的发展概况(1),闪光灯的发展(2),闪光装置的种类1,内置闪光灯2,便携式闪光灯3,影室闪光灯二,闪光灯的工作原理(1),原理(2),特点1,发光的照度与照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发光的时间短3,色温高,导致拍摄时肉眼无法观察到用光效果三,闪光灯的使用(1)闪光功率(闪光指数GN值)(2)闪光同步速度(3)TTL与闪光曝光补偿(4)便携式闪光灯的使用技巧(5)影室闪光灯的同步闪光摄影四、闪光灯的维护第二节滤镜一,常用滤光镜(1)UV镜吸收紫外线阴雨天用可以增加曝光量保护镜头(2)天光镜削弱少量蓝光与紫外线,对于黑白胶片,作用不太明显,对于彩色胶片,尤其是光线呈现淡蓝色的情况下的多云或多雾天气(3)偏振镜1,有助于除去或减弱由非金属物体表面产生的反光2,有效的加深天空的蓝色3,增加色彩饱和度4,可以作为中性灰密度镜使用二,黑白滤光镜红橙黄绿色滤光镜最常用,起到校正物体颜色反差高低的作用,通过的越多,色调越淡(白)越少色调越深(黑)三,彩色滤光镜(1)校色温滤光镜(2)彩色平衡滤镜(3)彩色补偿滤光镜四,特殊效果滤光镜(1)中灰密度镜(ND)减弱所有光线,对颜色无影响(2)星光镜适合表现灯光,烛光,星光等(3)多影镜多棱镜,反射组成一种类似多次曝光的画面(4)柔光镜取得柔光效果,焦点仍然清晰(5)渐变滤光镜彩色风景摄影,一半有色或有密度,然后逐渐变淡成为无色,灰色可以压暗天空第三节其他附件、器材一、三脚架二、遮光罩三、快门线四、摄影包五、反光板六、其他第五章感光材料与暗房技术感光材料定义:第一节感光材料一,黑白感光材料(1)黑白感光材料的构造1,黑白负片的构造保护层,乳剂层(承载和生成影像的介质,内有,感光剂,支持剂(明胶,遇水迅速膨胀,加快药剂渗入),增感剂和补加剂),结合层,片基(支撑结构),背涂层(防光晕,防静电,防卷曲)2,黑白相纸的构造保护层,乳剂层,氧化钡层(增白,弥补纸基小缺陷),纸基二,黑白感光片照相性能(1)黑白影像的成像过程1,感光中心2,显影中心3,潜影(2)密度单位面积上所还原的金属银或所生成燃料的沉积量,也可视为银构成影像的黑度或染料构成影像的浓度(3)感光度(4)灰雾度是指没有经过曝光的感光胶片冲洗后再片基形成的均匀分布的很小密度值(5)颗粒度与颗粒性(6)分辨率与清晰度(7)感色性(8)反差与反差系数(9)感光特性曲线A之前称为灰雾部分,A点称为初感点,A-B是因为感受光还不足以是化学反应发生,B-C是曝光准确部分,成正比函数,正确反映被摄体的明暗变化,C-D是曝光过度部分,曝光量增加,密度的增加量逐渐减少,直到密度最大值,影像中被摄体的明暗层次被不同比例的压缩,D点为密度最大部分,DE段为反转部分,原因是可逆反应(10)宽容度感光片宽容度:指感光片能够正确记录景物亮度变化的范围曝光宽容度:是指感光片宽容度与景物亮度所对应的曝光量范围之比(11)感光片照相性能的综合分析主要是银盐颗粒大小均不均以及分布均不均比较感光度,灰雾度,颗粒度,分辨率,反差系数以及宽容度的大小三,彩色感光材料(1)彩色感光材料的主要类型彩色负片—c-41工艺彩色反转片E-6彩色正片(彩色拷贝片)不能用来直接拍摄,可以用光直接观赏(相当于幻灯片的效果)(2)加色发与减色法(3)彩色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四,感光片的使用和保存(1)感光材料的购买(2)感光片的保存第二节暗房技术一,暗房(1)暗房的基本要求(2)暗房的常用设备二,黑白胶片的冲洗(1)黑白胶片冲洗药液显影液:显影剂,保护剂(防止显影剂被氧化的防氧化剂亚硫酸钠),促进剂(碱性物质加快显影反应),抑制剂(被用来抑制未被感光的银盐被还原,减弱灰雾度)显影剂:米吐尔,菲尼酮和对苯二酚米吐尔的显影能力强,对暗部和亮部都有显影能力,显影初期反应速度较快,影像出现后影像的密度和反差上升较慢,与对苯二酚合用配成MQ显影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