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区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JGJ60-99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站址和总平面3.1站址选择3.2总平面设计第4章站前广场第5章站房设计5.1一般规定5.2候车厅5.3售票厅5.4售票室和票据库5.5行包托运处、行包提取处和小件行包寄存处5.6站台、行包装卸廊和发车位5.7其他用房5.8驻站用房5.9附属建筑第6章停车场第7章防火设计7.1防火7.2疏散第8章建筑设备8.1给水排水8.2采暖通风8.3电气附录一本规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建筑等级划分表1.0.3第1.0.4条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第1.0.5条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 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第2.0.2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第2.0.3条发车位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第2.0.4条站前广场Plaz Before The Station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第2.0.5条停车场Coach Parking Lot车站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第2.0.6条站房Station指车站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第2.0.7条行包装卸廊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第3章站址和总平面3.1 站址选择第3.1.1条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

第五章 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区设计

第五章 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区设计

第五章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区设计停车场是汽车客运站占地最大的一个部分,当前我国的汽车客运站停车场的类型主要有地面停车场、多层停车库或地下停车库、站场分设的停车场等。

(1)地面停车场:这是我国客运站停车场大多采用的方式,这种停车场设计布局简洁,建造周期短,但是停车场面积大,一般约占整个站场的70%—80%,有的比例甚至达到85%—90%。

当前城市用地极为紧张,停车场占地如此之大,为节约建站投资,寻求其它停车方式,从而降低投资造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多层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汽车客运站可以考虑设计多层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由于停放的车辆都是大型客车,一般柱网不应小于12米,如车长达12米时,柱网不应小于15米。

导致这种停车方式交通通道面积较大,再加上柱大梁大,车库基建投资较大。

但是地下停车库可以在地面空间相当狭窄的条件下提供大量的停车位,既占地少、车位多,又可将广场地面恢复后成为城市绿地等,改善城市环境。

本溪客运站采用的就是地下停车场的方式,大大节约了地面的用地。

(3)站场分设:站场分设指的是停车场与客运站房不在一处设置,主要是由于城市用地紧张,没有足够的用地提供大量的停车面积所设置的方式。

客运站内除有效发车位之外,一般至少应设相当于该站总有效发车位停车面积的停车场面积,供调度灵活调用车辆。

停车场与客运站房之间的交通应便捷,站场之间应能采用现代通讯手段,满足随时从停车场调车进站的要求。

本书仅讲述地面停车方式停车场的设计方法。

汽车停车场的设计,必须适用、经济,并符合运行安全、技术先进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特定要求。

除了满足车辆出入的安全要求外,还需满足油气的防火、防灾要求,并应尽量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既可以节省运行的成本,又可以使车辆安全迅速地停泊和启动,使停车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客运站停车场的应满足以下设计原则:(1)符合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的要求;(2)分区明确、流线组织顺畅,交通标志清晰;(3)出入口应避开城市主要干道及其交叉口,并应右转进出停车场;(4)满足停车场自身的技术要求;(5)综合考虑场内的各种工程及附属设施;停车场基地的平面布局按使用功能,主要有车辆停放区、车行通道、出入口、辅助设施区(车辆清洗及维修保养)和绿化等部分,广义上也包括发车位(发车位已在客运站主要用房章节有所描述,此处不再论述)。

汽车站设计规范

汽车站设计规范

术语: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再战人数的平均值。

发车位: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站前广场: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停车场: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站房:指车站内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行包装卸廊: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二级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三、四级站宜分别设置。

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宽度不应小于4米。

2.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设不小于5米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

3.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幼托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距离不应小于20米。

4.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

候车厅规范:1.候车厅使用面积指标应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每人1.10平方米计算。

2.候车厅室内应符合采光、通风、卫生要求。

采用自然通风时,室内净高不宜小于3.6米。

3.一、二级站候车厅内宜设母婴候车室,母婴候车室应临近站台并单独设检票口。

4.候车厅内应设检票口,每三个发车位不得少于一个。

当检票口与站台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1/12。

5.候车厅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面积比不得小于1/7。

6.候车厅室内空间处理应采取吸声减噪措施。

7.候车厅应设置座椅,其排列方向应有利于旅客通向检票口,每排座椅不应大于20座,二端并应设不小于1.5米通道。

8.候车厅应设饮水点;候车厅附近应设男女厕所及盥洗室。

售票厅规范:1.售票厅除四级站可与候车厅合并外,其余应分别设置,其使用面积应按每个售票口15平方米计算。

2.售票厅应设于地面层,不应兼作过厅。

售票厅与行包托运处、候车厅等应联系方便,并单独设置出入口。

3.售票口数应取旅客最高聚集人数除以120.4.窗口中距不应小于1.2米,靠墙窗口中心距墙边也不应小于1.2米。

建筑设计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2

建筑设计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2

安全检修台两端行车道其道长度不
应小于一个车身之长度,保证车辆进出 车台的安全。安全检修台长度除按车长 再加附加长度0.5m外,尚须保证出入检 修槽的踏步(爬梯)有较方便的活动空 间。
(五)停车场的安全和疏散
第九章 停车场
在场车辆的安全通道和疏散口,一、
二级站不应少于二个,当停车总数不超 过50辆时可设一个疏散口。为了便于疏 散,场内停车应按组停放,每组停车数 量不宜超过50辆。组与组之间的通道如 属调车通道,则应按倒、顺、进、出计 算其宽度,如系行车通道则不应小于6m。
有效发车位与站台之高差不应小于0.15m。有效发 车位应有适当坡度,一般不应小于5%。,并应坡向调 度车道一侧,坡向调度车道有利于有效发车位排水, 同时进车时有利于减速,出车时顺车有利于发车。
第九章 停车 场
第九章 停车场
停车场是汽车客运站占地最大的一个部分, 一般占地约为整个站场的70%~80%。目前一 些经营为公用型的而管理模式又属中心性质的 一级站,这个比例可达85%~90%。当前城市 用地极为紧张,地产亩价已高达数百万元时, 停车场占地如此之大,为节约建站投资,寻求 其他停车方式,从而降低投资造价,是值得深 入研究的。
第十章 附属建筑
一、维修车间
维修车间的位置,一、二级站可根据实际 需要考虑,三级站以下则无此项附属建筑。
二、锅炉房
地处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汽车客运站应考虑 供热采暖的需要。在总平面布局时应注意锅炉 房的相关要求;1.有足够的存煤、存渣场地 和进煤出渣的通道;2.不宜邻近主体建筑或 与主体建筑并列于城市主干道上,以免影响市 容观瞻;3.与主要负荷需求区有一合理的距 离;4.地下热力管网应避免与停车场主要通 道交叉。
第九章 停车场

汽车客运站设计规范

汽车客运站设计规范

汽车客运站设计规范一、总体规划1.选址:汽车客运站应选在城市交通要道上,便于乘客和车辆的进出,且与城市其他交通设施紧密相连。

2.场地规划:客运站的场地面积应大于或等于预计客流量所需的面积,同时还要考虑到车辆检查、维修及停放的需求。

3.道路规划:客运站周边道路设计应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接,道路宽度和排水系统应符合城市交通规划标准。

4.停车场规划:客运站应设有充足的停车位,满足乘客和车辆的停车需求,并配备良好的出入口和交通引导系统。

二、建筑设计1.总体布局:客运站建筑应简洁、明确,并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建筑内部的各功能区域应合理布局,方便乘客出行。

2.候车大厅:候车大厅应宽敞明亮,设有充足的座位和屏幕显示乘车信息。

另外,还应设有洗手间、饮水机等基本设施。

3.售票厅:售票厅应设置在出入口附近,设有足够的售票窗口和自助售票机,方便乘客购票。

4.行李寄存区:客运站应设有行李寄存区,供乘客寄存行李,保障其出行的便利和安全。

5.候车区:候车区应设有室内和室外两种形式,同时要设置遮阳和防雨设施,确保乘客的舒适度。

6.出入口:客运站的出入口应设计合理,方便乘客进出。

并且要设有安全检查通道,确保乘客的安全。

7.其他设施:客运站内还应设有餐厅、便利店、ATM等其他生活设施,方便乘客在候车期间的需求。

三、设备设施1.候车信息显示系统:客运站应设有候车信息显示屏,及时显示车次、时间、站台信息等,方便乘客了解自己的乘车情况。

2.安检设备:客运站应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如行李安检机、金属探测门等,确保乘客的行李和人身安全。

4.照明设备:客运站内外应设有充足的照明设备,以保证乘客在夜间安全出行。

5.环境控制设备:客运站应配备良好的空调、通风和空气净化设备,以提供乘客一个舒适的候车环境。

总之,汽车客运站设计规范的制定对于提高客运站的服务质量、保障乘客的安全和便利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严格遵守设计规范的前提下,才能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汽车客运站。

公共建筑设计—汽车客运站设计.ppt

公共建筑设计—汽车客运站设计.ppt

邮政
公安 医务 小卖部 小件寄存
站务
候车厅
问 讯
票 据
售票室
售票厅

流线分析 旅客类型可分为: 普通旅客 中转旅客 母子旅客 贵宾旅客 按流向可分为:进站旅客流线和出 站旅客流线





车辆的进 出,在到 发车位上 停靠、清 洗、保养 维修以及 在停车场 内停放等。
流线组织原则

雨棚构造 支承雨棚和悬挑 雨棚 (1)支承雨棚 单柱支承,既可 解决行包装卸廊 较大的活荷载, 又不影响有效发 车位的进出车, 这种形式的雨棚 几乎适合各类平 面。
公共建筑设计2


任课教师:范剑才 学分:3分 学时:60节



课程目的及要求: · 深入探讨环境对建筑的限定条件,培养分析多项制约因 素的能力 · 具备中央环境式大型空间或流动空间设计的能力 · 解决城市历史地段建筑特定的设计方法与原则问题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 对建筑与人文环境关系的探讨与认识 · 多股流线与复杂功能的关系分析 · 大型的组合空间与使用功能的关系 · 特定的城市历史地段对建筑的要求与制约 · 通过形体草模解决大型空间的体量关系问题


分列式站台



分列式站台垂直于候 车厅布置,要求基地 长宽大致相当,大大 缩短站台长度,站台 两侧均为有效发车位, 可按营运线路走向划 分成两个发车区。 分列式站台不影响候 车厅靠站台一侧的采 光,而且其宽度可以 适当加宽,以便旅客 通行。 分列式站台由于与候 车厅垂直,对检票口 的设置不利,客流量 大时,应注意解决检 票口数量问题。
锯齿式站台

锯齿式站台是一字式 站台的变形。出车方 便,调车通道相对可 略狭一些。 每一个有效发车位有 一三角地带可供旅客 暂时逗留,以免旅客 停留在长向通道而影 响交通。 采取锯齿形处理也可 改变汽车站背立面单 调的局面。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pptx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pptx
第18页/共20页
第19页/共2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0页/共20页
第2页/共20页
总平面初步构想布局
站内停车场
洗车维修
自行车停车处
站房
社会车辆停车位 站前广场
附属用房 出租车排队处
第3页/共20页
微调后确定的总平面布局
站内停车场
洗车维修
方便、快捷
社会车辆停车位
站房
附属用房
自行车停车处 站前广场
出租车排队处
第4页/共20页
站内活动流线
停车场 停车场
洗车维修厂
汽车出站站
进出站车辆在在站内的活动路线
第5页/共20页
流线分析
第6页/共20页
功能布局
站内办公
候车大厅
月台 站内办公 售票厅
进站
托运提取 出站大厅
第7页/共20页
售票、候车与行包的组合关系
行包发送与到达分散布置:
行包发送与到达集中布置:
行包
售票
第8页/共20页
候车
功能布局:
发车位
客运管理
候车部分
旅客服务
客运管理
到达车位
售票部分
行包部分
站前广场
第9页/共20页
客运管理
行政办公
第10页/共20页
流线分析
第11页/共20页
第12页/共20页
防火分区
第13页/共20页
剖立面
第14页/共20页
剖立面
第15页/共20页
第16页/共20页
revit模型
第17页/共20页
效果图

公路汽车客运站站台与发车位设计说明

公路汽车客运站站台与发车位设计说明
遮蔽措施来保证旅客免受烈日的照射和雨淋。
雨棚构造形式
①.支承式雨棚 a.单柱支承、局部悬挑式雨棚 b. 双柱支承式雨棚
②.悬挑式雨棚
支撑雨蓬
悬挑式雨棚
2、站台雨棚
雨棚一般净高≥5m,雨棚的进深尺寸可根据车身长 度,为全遮盖式和半遮盖式。单柱支撑的雨棚Fra bibliotek双柱支撑的雨棚
筒壳 悬挑 雨棚 (12 米)
1、站台平面:站台平面一般与候车厅及停车场内的调度车道有
关 一字式 锯齿式 弧形扇面 分列式
一字式站台
一字式站台一般是 候车厅、站台、调 度车道三者处于平 行状态,适合矩形 基地。
一字式站台构造简 单功能通顺,是一 般设计汽车站台的 首选方案。其缺点 是当有效发车位较 多时,平面将被拉 成较长带形。
实例
浴室和 食堂
淮安汽车站
维修 修车台 司乘休息 加油站
零担区
南坪汽车站
黄石汽 车站
海口汽车客 运滨崖站
海口汽车客运滨崖站透视图
乌 鲁 木 齐 长 途 汽 车 站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分列式站台由于与候 车厅垂直,对检票口 的设置不利,客流量 大时,应注意解决检 票口数量问题。
第二节 站台柱网、柱距
一般柱网的设置中距受客车的宽度和旅客的通行宽度影响, 因此柱距不应小于3.9m ,也有的客运站采用3.9m的倍数设 置柱网。
目前的汽车客运站,多设置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的底部,作为 一个整体的建筑设置。柱网的设置受到多层或高层部分的影 响,下部受到的荷载较大。因此,站台上的柱结构断面要求 较大,柱距要相应加大,柱间净宽不应小于3.5m,以保证车 站进出车和旅客上下车的安全和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停驶方式示意图
• •
三、旅客下站区: 客运站一般在停车场内靠近停车场进口处结合站房设置进站车辆停靠区,一、二级客
运站还应设置下车站台,供到站旅客停靠下车。下车站台应与站房或发车站台相结合,
设置单独的出站口通向站前广场,并应与行包提取厅有紧密的联系,利于引导人流迅
速疏散出站或转车。不应允许人流在停车场内逗留,出站人流不应与进站车流形成交 叉。
停车场的最大容量按同期发车量的8倍计算,单车占用面积按客车投影面积的3.5倍计算,即: 停车场面积=28.0×发车位数×客车投影面积。

四、停车场防火疏散

• • • • • • •
一旦发生火灾时,客运站中不仅需要疏散旅客,还要尽快疏散站场中的客车。一般客
车在进站前都加满油料,客运站停车场停放车辆较为密集,且客车多为大、中型车, 疏散较慢,防火、疏散设计必须严格遵照有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疏散出 口。《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还增加了以下要求:汽车疏散口应在不同方向设置, 且应直通城市道路,以保证车辆能迅速疏散。为了停车场内车辆能整齐存放,避免混 乱,停车场内车辆宜分组布置,每组不超过50辆,且组间应保持不小于6m的防火间距。 停车场宜设置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消防器材间。
(1)地面停车场:这是我国客运站停车场大多采用的方式,这种停车场设计布局简洁, 建造周期短,但是停车场面积大,一般约占整个站场的70%—80%,有的比例甚至达 到85%—90%。当前城市用地极为紧张,停车场占地如此之大,为节约建站投资,寻 求其它停车方式,从而降低投资造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多层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汽车客运站可以考虑设计多层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 由于停放的车辆都是大型客车,一般柱网不应小于12米,如车长达12米时,柱网不应 小于15米。导致这种停车方式交通通道面积较大,再加上柱大梁大,车库基建投资较 大。但是地下停车库可以在地面空间相当狭窄的条件下提供大量的停车位,既占地少、 车位多,又可将广场地面恢复后成为城市绿地等,改善城市环境。本溪客运站采用的 就是地下停车场的方式,大大节约了地面的用地。 (3)站场分设:站场分设指的是停车场与客运站房不在一处设置,主要是由于城市用 地紧张,没有足够的用地提供大量的停车面积所设置的方式。客运站内除有效发车位 之外,一般至少应设相当于该站总有效发车位停车面积的停车场面积,供调度灵活调 用车辆。停车场与客运站房之间的交通应便捷,站场之间应能采用现代通讯手段,满 足随时从停车场调车进站的要求。 本书仅讲述地面停车方式停车场的设计方法。
• 四、汽车车型和基本尺寸:
客车的基本尺寸


第三节车行通道
停车场内的行车路线必须明确,尽量采用单
向行驶,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为保证客 车在停车场内出入、通行、停放的安全与顺畅, 其停车位的尺寸、通道的设置必须满
足有关参数的要求,特别是机动车的回转轨迹、
通道的线型及宽度等。 • 1.通道的宽度:停车场停车所需通道的宽度
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区设计
第一节:停车场设计概述 第二节:车辆停放区 第三节:车型通道 第四节:停车场出入口
第一节:停车场设计概述
• • • • 一:停车场类型 二:停车场设计原则 三:停车场功能组成 四:停车场防火疏散

一、停车场的类型


停车场是汽车客运站占地最大的一个部分,当前我国的汽车客运站停车场的类型主要 有地面停车场、多层停车库或地下停车库、站场分设的停车场等。

• • • •
(1)符合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的要求;
(2)分区明确、流线组织顺畅,交通标志清晰; (3)出入口应避开城市主要干道及其交叉口,并应右转进出停车场; (4)满足停车场自身的技术要求; (5)综合考虑场内的各种工程及附属设施;
• •
三、停车场功能组成 场基地的平面布局按使用功能,主要有车辆停放区、车行通道、出入口、辅助设施区 (车辆清洗及维修保养)和绿化等部分,广义上也包括发车位(发车位已在客运站主 要用房章节有所描述,此处不再论述)。
• 倒车进顺车出(如b图)是车辆驶入停车场内后首先停止于停车位前的通道上,再后退 进入车位,车头正对通道。该方式虽不易就位,停车费时,但由于其发车迅速、便利, 对于汽车客运站这种需要出车顺利的停车场非常适用。同时该方式所需通道最为节省, 平均单位停车场面积最小,为我国客运站停车场布置中最常见的车辆停放方式。 • 顺车进倒车出(如a图)是车辆直接驶入停车位,入位迅速,大量车辆同时入场停车时 不易造成混乱和通道堵塞,车辆也容易排列整齐。后退发车较为不便,出车较费时间, 出车时的视线也受到两侧停放车辆的限制,在要求迅速驶出或出车高峰时很不利。 • 顺车进顺车出方式(如c图)中停车发车都很方便,但所需占地面积较大,一般无特殊 要求不宜采用。



• • • • • • •
二、停车场设计的原则 汽车停车场的设计,必须适用、经济,并符合运行安全、技术先进和环境保护方面的 特定要求。除了满足车辆出入的安全要求外,还需满足油气的防火、防灾要求,并应 尽量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既可以节省运行的 成本,又可以使车辆安全迅速地停泊和启动,使停车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大大提 高。 客运站停车场的应满足以下设计原则:
第二节:车辆停放区
• • • • 一:车辆的停放方式 二:车辆的停驶方式 三:旅客下站区 四:汽车车型和基本尺寸
• •
一、车辆的停放方式: 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停放方式主要有

• •
三种,即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和倾斜式停车。在场地宽阔完整的情况下,一般多
混合停车示意图
停车区和发车位的相对位置,要求按照车辆进出运行路线布置,车辆流线要简捷顺畅,各 行其道,避免交叉。停车场内车辆宜分组停放,每组停车数量不宜超过50辆,车辆停放的横 向净距不应小于0.80m。尽可能做到每辆车都能单独进出,互不干扰。
• • • • •
二、车辆的停驶方式 车辆进出停车场的停驶方式有三种,即: (1).倒车进顺车出; (2).顺车进倒车出; (3).顺车进顺车出;
采用垂直式停车方式,用地较为经济。当通道不能满足垂直时停车要求时,也可随地 形平行或倾斜停放,倾斜角度可分为30。、45。、60。多种。此种方式用地不经济,


排列不易整齐,但停车带宽度较小。平行式与倾斜式停车方式一般较少采用。应根据
地形状况等场地具体条件选用,也可采用几种方式混合停车。
三种停车示意图
,与车辆的型号及停驶方式有关,一般来
说,车型越大所需通道越宽,而顺车进倒车出时 所需通道的宽度较大,倒车进顺车出 时所需通道的宽度较小,图为汽车通道计算。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99) 中对汽车客运站停车场中的通道做了如 下规定: (1).发车位和停车区前的出车通道净 宽不应小于12m;

• • • •
d图
e图
•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如下规定:
车 辆 类 型
铰接车 3.00 10.50 7.00
• 第四节 停车场出入口
• 出入口是停车场与外部道路取得联系的接入点,是车辆出入停车场的必经之处。其数 量、宽度取决于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数及场地条件,一、二级站由于班次较多,进出站 车辆较频繁,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口不应少于两个,宜分别设置出口和入口,并应保持 净距大于10米的要求;三、四级站适宜分别设置进出站口,在基地面积、地形等受限 制,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时,则可设一条通道作进出车之用,汽车进出站口的宽度不应 小于4米。停车场出入口的宽度一般不小于7米,如出口和入口不得已合用时,其进出 通道的宽度应为双车道,宜采用9~10米的宽度。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还应符合行 车视距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其通视距离一般不小于 50米,并设置交通标志。 出入口向内经通道,应能方便地通达停车泊位,满足车辆一次进出车的要求。出入 口对外与城市道路之间既要联系方便,也应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干扰。为了避 免与城市交通有过多的交叉,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道上,出站口可设在次干 道和支路上右转弯处。进出站口的位置还应符合以下几点: (1). 汽车进出站口应与旅客主要出入口或行人通道应设不小于5米的安全距离,并应有 隔离措施; (2).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距离 不小于20米; (3). 汽车进出站口应设置引道,并满足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汽车进出站口宜设同步 的声光信号。 (4). 为了避免与城市转角处过多的机动车流短距离内相遇,汽车客运站进出入口应距 离城市干道红线交点70m以外(如图d所示),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 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米,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米 (如图e所示)。
• •
• (2).停车场的进、出站通道,单车道 净宽不应小于4m,双车道净宽不应小 于6m,因地形高差通道为坡道时,双 车道则不应小于7m; • (3).通向洗车设施及检修台前的通道 应保持不小于10m的直道。
汽车通道计算
• • • • •
2.汽车的回转轨迹与回转半径: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它的前后轮及车体前后突出部分 的回转轨迹将随着转弯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汽车的最小回转半径是为了使汽车在停车 场内转弯时,汽车车体不与道边的墙、柱、车辆等发生擦撞所需弯道的最小宽度。停 车场设计时,空间相对局促,为节省建筑空间,宜采用最经济尺度布置通道及停车位, 应当按照下列公式进行汽车回转轨迹的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