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 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教案大纲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大纲课时安排:共计15 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3. 让学生熟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
4.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设计。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力学性能、设计原理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和分类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优势第二课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1. 混凝土的抗压性能2. 混凝土的抗拉性能3. 混凝土的抗弯性能4. 混凝土的抗剪性能第三课时:混凝土的耐久性1.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2. 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3. 混凝土的抗碱侵蚀性能4.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第四课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1. 极限状态设计原则2. 分级设计方法3. 结构安全系数第五课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流程2. 混凝土梁的设计3. 混凝土板的设计4. 混凝土柱的设计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2. 课件:相关教学PPT3. 案例资料:实际工程案例及相关图片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一课时,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周:第二课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第三周:第三课时,混凝土的耐久性第四周:第四课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第五周:第五课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混凝土梁的设计(续)1. 混凝土梁的抗弯设计2. 混凝土梁的抗剪设计3. 混凝土梁的扭曲设计第七课时:混凝土板的设计1. 混凝土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混凝土板的荷载分析3. 混凝土板的抗弯和抗剪设计第八课时:混凝土柱的设计1. 混凝土柱的分类和特点2. 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3. 混凝土柱的设计要求第九课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1. 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2.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3.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十、教学总结与反馈1. 复习课程内容,总结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
《结构设计教案》课件

《结构设计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1.1 结构的定义1.2 结构的设计原则2. 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2.1 分析方法2.2 计算方法2.3 优化方法3. 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3.1 确定设计目标3.2 分析结构受力3.3 选择结构类型3.4 设计结构尺寸3.5 校核结构强度3.6 绘制结构图纸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结构受力分析、结构类型选择和结构尺寸设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结构受力、结构类型选择和结构尺寸设计。
3.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结构设计实例。
3. 投影仪或白板。
教案示例:《结构设计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1.1 结构的定义1.2 结构的设计原则2. 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2.1 分析方法2.2 计算方法2.3 优化方法3. 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3.1 确定设计目标3.2 分析结构受力3.3 选择结构类型3.4 设计结构尺寸3.5 校核结构强度3.6 绘制结构图纸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结构受力分析、结构类型选择和结构尺寸设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结构受力、结构类型选择和结构尺寸设计。
3.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结构设计原理教案

结构设计原理教案教案标题:结构设计原理教案教案目标:- 理解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掌握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能够应用结构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内容:一、引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结构设计原理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建筑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猜测其结构设计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结构设计原理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二、讲解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解释结构设计原理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建筑、桥梁等工程中的重要性。
2. 介绍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分类,如静力学、动力学等,并解释各分类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三、介绍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原则(20分钟)1. 静力学原理:讲解平衡条件、受力分析等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进行结构设计。
2. 动力学原理:介绍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等概念,以及如何考虑这些因素进行结构设计。
四、探讨结构设计原理的应用案例(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或结构,讨论如何应用结构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结构设计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2. 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对结构设计原理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案扩展:- 针对高年级学生或对结构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复杂的结构设计实践,如设计一个小型桥梁或塔楼,并要求他们考虑结构设计原理。
-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一些著名建筑物或桥梁,观察并分析其结构设计原理的应用。
- 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设计原理的研究项目,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结构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教案评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 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反馈问答:提问学生关于结构设计原理的问题,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设计(第一讲)

XXX大学教案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情况,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其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①就地取材。
②节约钢材。
③耐久、耐火。
④可模性好。
⑤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①自重大②抗裂性差。
③施工的周期较长.④补强维修较难。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1.1钢筋1.1.1 钢筋的品种和性能1.热轧钢筋(1)常用种类(2)热轧钢筋的力学性能①应力——应变曲线的一般特征s弹性变形e ee残余变形e热轧钢筋具有明显的屈服点和屈服台阶。
②塑性性能③强度及弹性模量2.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 (1)类型(2)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力学性能(3)热处理钢筋 3.冷加工钢筋1.1.2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1.强度高2.塑性好3.可焊性好1.1.3 钢筋的选用原则1. 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HPB300、RRB400 钢筋;2.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 钢筋;3.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
§1.2混凝土1.2.1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强度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1)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 -混凝土强度的基本代表值《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28d 或设计规定龄期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用符号f cu,k 表示。
, 1.645cu k f f f μs =- (2)轴心抗压强度f ck⎩⎨⎧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教案标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混凝土结构设计相关资料、案例分析资料、白板、黑板、彩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混凝土结构基础知识,包括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和性能、常用混凝土材料等。
Step 2:讲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20分钟)2.1讲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荷载和变形的计算方法、构件等效矩形截面假设等。
2.2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构件布置和尺寸确定、荷载计算和变形计算、构件截面设计等。
2.3讲解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受力合理、构件之间协调、剪力的考虑等。
Step 3:案例分析(30分钟)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计算和截面设计,通过实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Step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享设计思路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强调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按照本节课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成设计计算和截面设计。
教学辅助资料:1.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2.混凝土结构设计案例分析资料3.混凝土结构设计相关的课堂教学课件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和案例分析,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计算和截面设计。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能够能够更好地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另外,通过布置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掌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1.2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1.3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1.4 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特性第二章:混凝土的设计强度2.1 混凝土抗压强度2.2 混凝土抗拉强度2.3 混凝土抗剪强度2.4 混凝土的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3.1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3.2 安全系数设计方法3.3 荷载组合与内力计算3.4 结构可靠度与极限状态方程第四章:梁和板的设计4.1 梁的设计4.2 板的Design4.3 受弯构件的设计4.4 受剪构件的设计第五章:柱和墙的设计5.1 柱的设计5.2 墙的设计5.3 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5.4 偏心受压构件的设计第六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连接设计6.1 连接的基本要求6.2 钢筋的锚固与焊接6.3 钢筋的连接方式6.4 混凝土构件的拼接设计第七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7.1 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7.2 地震作用及其效应7.3 抗震设防要求与抗震等级7.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方法第八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设计8.1 结构经济性的概念8.2 结构设计中的成本分析8.3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8.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设计案例分析第九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绘制9.1 施工图的基本知识9.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步骤9.3 常用施工图的符号与表示方法9.4 施工图的审核与修改第十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10.1 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10.2 框架结构设计案例10.3 剪力墙结构设计案例10.4 筒体结构设计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分类、受力分析以及材料特性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特别是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它是理解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的关键。
二、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掌握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以及耐久性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前提。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强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应用条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1.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1.3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1.4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1.5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2.1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2.2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2.3 混凝土的耐久性2.4 混凝土的变形特性2.5 混凝土的强度理论第三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3.1 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3.2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3.3 安全系数设计方法3.4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3.5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步骤第四章:梁和板的设计4.1 梁的设计要点4.2 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4.3 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4.4 板的设计要点4.5 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第五章:柱和墙的设计5.1 柱的设计要点5.2 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5.3 柱的抗弯承载力计算5.4 墙的设计要点5.5 墙的抗压承载力计算第六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6.1 国内外主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介6.2 设计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规定6.3 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构件尺寸限制6.4 荷载及其组合6.5 结构耐久性和防火要求第七章: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7.1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流程7.2 抗弯承载力设计7.3 抗剪承载力设计7.4 挠度验算7.5 裂缝宽度验算第八章: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8.1 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流程8.2 单向板设计8.3 双向板设计8.4 板的翘曲验算8.5 板的构造要求第九章:钢筋混凝土柱和墙的设计9.1 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流程9.2 轴压承载力设计9.3 抗弯承载力设计9.4 抗剪承载力设计9.5 柱和墙的稳定性验算第十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解读10.1 施工图的基本构成10.2 结构平面图的解读10.3 结构立面图和剖面图的解读10.4 钢筋图的解读10.5 施工图的变更和修改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11.1 地震工程基本概念11.2 结构抗震设计原则11.3 地震作用计算11.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设计11.5 抗震构造要求第十二章: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与修复12.1 结构加固的必要性12.2 常见的加固方法12.3 加固设计的计算方法12.4 加固材料的选用12.5 加固施工注意事项第十三章: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分析13.1 结构经济性的重要性13.2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13.3 结构方案的经济比较13.4 材料选择的经济性考虑13.5 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第十四章:计算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4.1 结构分析软件的介绍14.2 结构分析的基本步骤14.3 参数设置和模型建立14.4 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果输出14.5 计算机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五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15.1 案例一:小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5.2 案例二: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15.3 案例三: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与施工15.4 案例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15.5 案例五: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优化设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教案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大纲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1.2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1.3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4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2.1 混凝土的组成及材料性质2.2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2.3 混凝土的耐久性2.4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第三章: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3.1 概述3.2 单向板受力分析3.3 双向板受力分析3.4 梁、柱和节点受力分析3.5 框架结构受力分析第四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计算4.1 概述4.2 抗拉、抗压承载力计算4.3 抗弯、抗剪承载力计算4.4 疲劳承载力计算4.5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第五章:混凝土结构的变形与裂缝控制5.1 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控制5.2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5.3 钢筋的锚固、焊接与连接5.4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处理第六章: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分析6.1 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6.2 压弯构件的稳定性分析6.3 受拉构件的稳定性分析6.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分析6.5 稳定性校核与提高稳定性的措施第七章: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7.1 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7.2 地震作用及地震反应7.3 抗震设计原则与要求7.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7.5 抗震设计实例分析第八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8.1 耐久性的基本概念8.2 混凝土的侵蚀与碳化8.3 钢筋的腐蚀与防护8.4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8.5 耐久性设计实例分析第九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实例9.1 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9.2 桥梁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9.3 港口与水利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9.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9.5 特殊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第十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软件应用10.1 结构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10.2 常见结构设计软件介绍1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操作实例10.4 结构设计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与优势10.5 结构设计软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解析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重点: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应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案教研室:桥梁教研室课程名称: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 72讲课教师:贾艳敏教案的有关要求: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每节课前应写好教案(课时计划)。
教案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讲授内容提要,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何实施步骤;模型、图表、幻灯、录像、演示实验、多媒体、CAI的配套使用;课堂讨论与课外学习的思考题、练习题及作业题;检测教育目标实现程序的具体措施等。
第一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与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研究方法讲授内容提要,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与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所讲述的内容、研究的方法重点:设计原则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该节课没有难点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讲授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二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特点,工作性能及优点,了解钢筋、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
重点掌握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
要求: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讲授内容提要: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特点,工作性能及优点,钢筋、混凝土各种指标。
重点: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该节课没有难点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讲授1.6学时,讨论0.4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三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结构上的作用、构的抗力及其不定因素、结构的功能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作用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的功能要求。
讲授内容提要:结构上的作用、构的抗力及其不定因素、结构的功能要求。
重点:作用的分类,结构的抗力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该节课没有难点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四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作用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应计算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结构的极限状态的定义、分类;结构安全等级,作用效应组合讲授内容提要: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安全等级,作用效应组合、基本组合、偶然组合、短期组合、长期组合重点:作用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应计算的内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极限状态,列举工程实例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五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与设计值要求:学生掌握混凝土、钢筋强度的标准值与设计值讲授内容提要: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与设计值重点:材料强度设计值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材料强度的设计值,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六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钢筋混凝土板、梁的构造及构造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板、梁的构造讲授内容提要:常用截面形式:钢筋种类、钢筋布置及尺寸构造、构造要求重点:梁的构造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该节课没有难点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七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受弯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设计方法。
讲授内容提要:适筋梁、超筋梁、少筋梁,本假定和计算简图,最小配筋率、界限系数重点:基本假定、平衡公式、公式适用条件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工程设计中需对实际情况进行简化——基本假定,在假定的前题下得出应力图形,平衡公式,掌握公式中符号的物理意义,公式适用条件。
采用实例分析方,通过讲例题做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八节课本次课的目的:学生掌握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原理、方法讲授内容提要:双筋、双筋梁受力图示及平衡方程、双筋平衡公式进行矩形截面双筋梁的设计及强度复合。
重点:双筋梁受力图示及平衡方程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利用双筋平衡公式。
采用分析及例题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九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T形截面强度计算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原理、方法讲授内容提要:T形截面的优点、翼缘计算宽度。
两类T形的区别,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重点:受弯构件T形梁正截面设计及强度复核。
这是本章重点之一。
通过讲例题及学生做习题掌握和巩固T形设计。
另还安排一个课程设计《装配式简支梁T 形梁主梁设计》的正截面设计。
难点及其解决方法;两类T形的区别,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原理1学时,例题1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斜截面破坏的种类,斜截面设计要求: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沿斜截面破坏的种类,会进行斜截面设计,讲授内容提要:剪应力和正应力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特性及破坏形式分为抗剪及抗弯破坏。
重点:掌握腹筋构造要求及配筋计算。
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影响斜截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斜截面抗剪破坏的三种形式:斜拉、斜压、剪压破坏。
看试件斜截面破坏的录像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讲解1.5学时,斜截面破坏的录像0.5学时。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一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斜截面抗弯强度的计算,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腹筋构造要求及配筋计算。
讲授内容提要:斜截面抗弯强度的计算,重点掌握腹筋构造要求及配筋计算。
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上限值、下限值、最小配筋率。
重点: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上限值、下限值、最小配筋率。
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斜截面抗弯破坏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二节课本次课的目的:对全梁承载能力校核要求:通过一道综合例题总结全章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提要:承载能力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及其与弯矩包络图的关系。
正截面强度构造要求、斜截面抗剪强度及抗弯强度的构造要求。
重点:正截面强度构造要求、斜截面抗剪强度及抗弯强度的构造要求。
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承载能力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及其与弯矩包络图的关系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三节课本次课的目的:学完本章之后需完成《装配式简支T梁桥梁设计》的斜截面设计要求:装配式简支T梁桥梁设计讲授内容提要:钢筋混凝土T形梁进行斜截面设计重点:腹筋配筋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腹筋配筋,例题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四节课本次课的目的:掌握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及构造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普通箍筋柱构造要求、破坏状态分析及强度计算,通过例题及习题使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
讲授内容提要:普通箍筋柱构造、破坏状态、强度计算,重点:破坏状态、强度计算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强度计算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例题。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五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了解螺旋箍筋柱构造要点,试验分析、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及习题使学生掌握其设计方法。
要求:螺旋箍筋柱构造,试验分析、计算公式。
讲授内容提要:螺旋箍筋柱构造,试验分析、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强度计算。
通过例题及习题使学生掌握其设计方法。
重点:试验分析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试验分析,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六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偏心受压构件的构造及受力特点,要求:学生掌握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讲授内容提要:偏心受压特点、偏心受压构件的构造、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形式及尺寸,配筋要求,混凝土材料要求、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
重点: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大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界限破坏、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影响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界限破坏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七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T形、I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这是本章重点通过两道例题及习题使学生重点掌握并会使用规范进行偏心受压构件的设计。
要求:讲授内容提要:大偏心受压构件强度计算的简图基本公式、配筋设计、强度复核,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简图、基本公式、配筋公式、强度复核。
重点:大偏心受压构件强度计算的简图基本公式、配筋设计、强度复核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简图、基本公式、配筋公式、强度复核,例题。
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八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要求:学生掌握实用计算方法讲授内容提要:计算简图、计算基本假定,基本方程要点:基本方程推导、等效钢环法的强度计算公式、配筋设计及强度复核的方法。
重点:基本方程推导难点及其解决方法;配筋设计及强度复核的方法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十九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受扭及弯扭构件的破坏形式、矩形截面受扭及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要求:学生掌握扭及弯扭构件的破坏形式,矩形截面受扭及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讲授内容提要:受扭及弯扭构件的破坏形式,开裂扭矩的计算,试验分析及公式推导、扭矩配筋计算重点:纯扭转强度计算公式,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弯扭计算公式的推导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二十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复杂截面受扭构件的设计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扭矩按转转刚度分配,每各矩形的扭矩计算方法讲授内容提要:扭矩按转转刚度分配,每各矩形的扭矩计算方法重点:扭矩按转转刚度分配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扭矩按转转刚度分配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二十一节课本次课的目的:使同学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冲切承载力计算,局部承压破坏机理,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要求:学生掌握结构设局部承压破坏机理,冲切承载力计算,局部承压破坏机理讲授内容提要:构件冲切和局部承压破坏形式,抗冲切和局部承压计算方法,重点:进行构件的冲切计算及局部承压区的承载力设计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局部承压破坏机理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二十二节课本次课的目的:局部承压区的计算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局部承压区的计算讲授内容提要:局部受压区的截面尺寸,局部受压区的截面尺寸应满足的要求,局部承压区的承载力计算,局部承压区的抗裂性计算重点:局部承压区的抗裂性计算设计原则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局部承压计算公式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2学时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第二十三节课本次课的目的:应力计算的原则,要求:学生掌握结构设应力计算的原则,换算截面讲授内容提要:裂缝的种类及产生变形的原因,裂缝和变形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