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报告
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本报告分析将针对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旨在开发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古迹、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地处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周边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休闲需求逐渐增加。
前来旅游度假的人群激增,对于各种类型的旅游项目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因此,开发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四、资源优势本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周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同时,附近文化古迹众多,历史悠久,为景区增色不少。
五、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额为XXX万元,其中包括场地租赁费、旅游设施建设费以及市场推广费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节约开支,可达到最大化效益。
六、经济效益预测根据经济学分析,本景区的开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预计项目投资后,可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通过旅游业的拓展,对当地经济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市场竞争情况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大景区都在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品质。
因此,本景区在服务质量、产品创新等方面需要不断改进,才能赢得更多游客的青睐。
八、发展前景本报告认为,作为一个生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旅游景区,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只要抓住市场机遇,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游客满意度,必能取得良好的发展。
总结:本报告对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市场需求、资源优势、投资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评估,认为该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本报告进行认真考虑,制定适当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实用4篇)

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篇该园区位于×市东北部,距市中心12公里,邻近机场、港口、火车站及丹大、沈丹高速公路起点,三维交通十分便利。
园区距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度假区50公里,能增加丹东沿江旅游的景点,园区内青山绿水,山水相映,既有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又有远销俄罗斯、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的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和寒富苹果;可以说,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迅猛的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奠定了坚定基础。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虎山长城、鸭绿江,已成为丹东的代名词;燕红桃、寒富苹果已走出国门;×杜鹃花誉满全球;以鸭绿江公鱼为代表的水产品畅销全国。
园区扩建后,在向世人展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重点展示园艺型农业、示范性农业、观光型农业。
成立×市生态农业旅游协会,负责生态农业旅游市场的开发,把园区与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河口渡假区连接起来,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丹东旅游业内容更加丰富。
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篇第1章:旅游景区项目总论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1)项目名称(2)项目建设背景(3)项目承办单位(4)项目建设用地(5)项目建设期限(6)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7)项目开发建设模式(8)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前瞻对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1)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2)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3)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4)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5)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6)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7)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8)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9)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第2章:旅游景区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预测旅游景区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旅游景区行业前瞻市场分析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旅游景区市场规模分析旅游景区盈利情况分析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分析旅游景区进入壁垒分析旅游景区行业市场前瞻预测第3章: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场址分析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旅游景区项目场址建设条件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情况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项目建设场址自然资源条件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项目建设条件对比项目建设投资对比项目运营费用对比项目推荐场址方案项目场址位置图第4章:旅游景区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旅游景区项目技术方案项目生产方法项目工艺流程项目技术来源推荐方案工艺流程图旅游景区项目设备方案项目主要设备选型项目主要设备来源推荐方案的主要设备旅游景区项目工程方案项目工程建设内容项目特殊基础工程方案项目工程建设规模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量估算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第5章:旅游景区项目节能方案分析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节能政策分析节能规范分析旅游景区项目能耗状况分析旅游景区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旅游景区项目能源消耗状况分析旅游景区项目节能目标和措施分析项目节能目标节约热能措施节电措施节水措施旅游景区项目节能效果分析装备节能效果建筑节能效果第6章:旅游景区项目环境保护分析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场址环境条件旅游景区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分析旅游景区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绿化措施环境保护投资预算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地质灾害及特殊环境影响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地址地质灾害情况旅游景区项目引发发地质灾害风险地质灾害防御的措施特殊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第7章:旅游景区项目劳动安全与消防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项目编制依据项目执行标准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安全隐患主要存在部位与危害程度有害物质种类与危害程度前瞻安全措施方案工艺和设备安全选择措施对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对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前瞻消防措施方案火灾隐患分析前瞻消防设施方案第8章:旅游景区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旅游景区项目组织架构项目法人组建方案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架构旅游景区项目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员工数量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员工培训方案工资与福利第9章:旅游景区项目实施进度分析旅游景区项目实施进度规划项目管理机构设立项目资金筹集安排项目技术获取转让项目勘察设计项目设备订货项目施工前期准备项目完整竣工验收旅游景区项目实施进度表第10章:旅游景区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旅游景区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旅游景区项目融资方案项目资本金筹措项目债务资金筹措项目融资方案分析第11章:旅游景区项目财务评价分析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财务评价依据财务评价范围和方法前瞻对旅游景区项目销售收入估算产品生产规模项目实施进度年新增销售收入和增值税及附加估算前瞻对旅游景区项目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费用估算基础数据年总成本费用估算年经营成本估算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利润总额及分配现金流量分析投资效益分析财务清偿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财务评价主要数据及指标第12章:前瞻对旅游景区项目社会效益与风险评价分析社会效益前瞻旅游景区项目风险前瞻项目风险定性分析项目风险防范措施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第3篇第一章项目总论第一节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地点三、项目申报单位四、项目定位五、项目建设内容六、项目总投资七、实施周期第二节项目效益概况一、社会效益二、经济效益第三节报告编制原则一、编制原则二、编制依据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一、政策背景二、经济背景三、社会背景四、行业背景第二节项目建设必要性一、项目建设是响应政策号召,促进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二、项目建设是加强xx市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三、项目建设是促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需要四、项目建设是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第一节全国旅游市场整体分析一、旅游业总体状况二、国内旅游市场三、入境游市场四、出境游市场五、我国旅游市场特点分析第二节项目所在地区旅游市场分析一、广东省旅游市场发展分析二、xx市旅游市场发展分析三、xx县旅游市场发展分析第三节休闲旅游度假市场分析一、四大因素推动度假经济时代的来临二、休闲旅游度假市场的特征三、六大核心度假市场及两大补充度假市场第四节休闲农业旅游市场分析一、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概述二、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阶段三、休闲农业旅游的地域模式四、休闲农业旅游园的主要类型五、休闲农业旅游园的功能分区六、休闲农业旅游园的目标七、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现状八、休闲农业旅游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第四章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第一节项目选址要求一、选址要求二、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分析第二节项目区位条件一、自然地理二、民族人口三、经济指标四、特色资源第三节选址合理性分析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及发展规划第一节规划设计说明第二节景区风貌第三节项目开发规划一、整体定位与功能规划二、xx景区三、高档别墅及酒店区四、特色果树种植区第四节土建工程第五节公辅工程第六章项目环境保护方案第七章项目能源节约方案第八章消防及安全方案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第十章组织管理与运行第一节项目组织管理一、组织机构设置原则二、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第二节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一、劳动定员二、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三、人员培训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一节估算范围第二节投资估算依据第三节投资估算一、建筑工程费用估算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三、流动资金估算四、总投资估算第四节资金筹措第十二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第一节财务评价一、评价依据二、营业收入测算三、成本费用测算四、利润测算第二节财务评价指标一、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二、财务净现值fnpv三、项目投资回收期pt四、总投资收益率(roi)五、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第三节项目盈亏平衡及敏感性分析一、项目盈亏平衡分析二、项目敏感性分析第四节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三章项目社会效益分析第一节社会效益一、对当地居民就业、收入的影响二、旅游兴市、改善投资环境三、对所在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四、对当地社会服务容量、基础设施的影响五、项目能够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第二节互适性分析第十四章项目风险分析及规避建议第一节项目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防范第二节项目本身潜在的风险及防范第三节其他风险第十五章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第一节结论第二节建议。
旅游景点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景点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项目背景本文档旨在对旅游景点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该项目计划在某市建设一个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现有类似项目的资料收集和市场调研,综合分析相关数据和指标,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和预测。
3. 市场需求基于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旅游行业一直是一个高增长、高盈利的行业。
根据数据显示,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人民对旅游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自然风光、文化遗产等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4. 竞争情况根据分析,目前该市已存在一些旅游景点,但绝大多数都是自然景观为主,缺乏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综合性景点。
因此,该项目可以填补市场空白,满足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
5. 投资回报率通过对类似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进行分析,该项目具备较高的投资回报潜力。
据预测,项目的年均利润可达到1000万元以上,并有望逐年增长。
6. 风险评估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我们也对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
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管理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7. 经济效益该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对促进该市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8. 可行性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该旅游景点开发项目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投资价值。
项目可望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并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以上是本次旅游景点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供参考。
景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分析1.1 项目发展背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于旅游景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投资兴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景点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要目标。
景点项目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效益。
1.2 项目定位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文化、自然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一个全新的旅游体验。
项目选址在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将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特色,通过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打造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1.3 项目规划本项目规划建设面积约为500亩,包括景区主体建筑、景区周边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等。
景区主体建筑包括主题公园、文化展览馆、演艺表演场地等,周边设施包括交通枢纽、商业街区、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医疗救援等。
1.4 项目投资本项目的总投资额约为1亿元,其中包括项目建设费用、运营管理费用和宣传推广费用等。
项目的筹资来源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方式。
预计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运营周期为10年。
二、市场分析2.1 旅游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新颖独特的旅游体验也有着更高的期待。
本项目将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乐趣和感受的旅游目的地。
2.2 竞争分析目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种旅游景点和主题公园层出不穷。
本项目将通过独特的主题和规划设计,以及优质的服务体验,与其他景点形成差异化竞争,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项目还将与当地政府、旅游协会等合作,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3 市场前景根据对旅游市场的研究和分析,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旅游市场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旅游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景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景区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旅游景区开发进行可行性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目的1. 了解目标地区的旅游资源情况,评估其开发潜力;2. 研究目标地区的现有旅游市场需求,分析潜在游客群体;3. 分析目标地区的竞争环境及发展前景,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性。
三、研究方法1. 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解目标地区的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及竞争情况;2. 进行SWOT分析,明确目标地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3. 制定问卷调查,了解潜在游客对于目标地区旅游的态度和需求,量化分析市场潜力。
四、研究内容1. 目标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2)自然景观及旅游资源(3)当地文化底蕴及特色活动2. 市场需求分析(1)潜在游客群体(2)游客出行习惯及消费水平(3)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3. 竞争环境分析(1)同类旅游景区竞争情况(2)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3)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4. 可行性分析(1)对市场需求量化分析(2)资源整合及开发建议(3)投资规模及风险评估五、结论与建议1. 目标地区具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2. 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3. 建议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旅游景区的长期运营。
六、总结通过本次可行性研究,我们对目标地区的旅游景区开发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参考。
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目标地区的旅游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一、项目背景XX市位于中国南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是一个具有很大旅游潜力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蓬勃发展,使得市内旅游景区日益拥挤。
因此,我们计划在该市郊区建设一个新的旅游景区,以满足游客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市郊区旅游景区建设项目2.项目规模: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景点10个,提供3000个停车位。
3.项目投资:预计总投资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
4.项目建设周期:计划耗时2年。
三、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XX市每年接待游客数量逐年递增,且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现有景区拥挤情况下,市场上对于新景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资源优势分析:XX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水、林木和湖泊等。
这些资源为景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
3.技术可行性分析:建设新的旅游景区需要运用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包括建筑设计、景区规划、景点设置等。
市内已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团队,可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4.环境影响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建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景区建设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
四、项目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带来重要贡献。
新景区的建设将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提高地方经济水平。
2.社会效益:新景区的建设将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当地的就业压力,改善民生。
同时,景区的建设还将提升当地形象,增强市民的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环境效益:建设新的旅游景区将推动当地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保持景区周边的生态平衡。
五、项目实施方案1.建设筹备工作:成立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和工作计划,进行市场调研和合适地段的选址。
景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假期的休闲度假体验。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景区项目的开发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分析一个新兴景区项目的发展前景,评估其可行性,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项目简介该景区项目位于乡村风光秀丽、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中,占地面积约1000亩。
项目规划包括自然风景区、休闲度假区、运动健身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其中自然风景区占地面积约600亩,主要开展生态旅游、野外探险等活动;休闲度假区占地面积约200亩,提供高端住宿和休闲设施;运动健身区占地面积约200亩,提供多种户外运动项目和健身设施。
三、市场分析1. 潜在游客群体:该景区项目地处乡村风光秀丽的区域,吸引游客以家庭和团体为主。
同时,周边地区有相对发达的城市,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
2. 竞争分析:周边地区已有多家景区项目,包括文化遗址、主题公园等,竞争激烈。
但该景区项目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样化的休闲设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 消费水平: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度假休闲的需求逐渐增加,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四、财务分析1. 投资规模:该景区项目总投资约10000万元,其中包括土地购置、基础设施建设、景区装修等费用。
2. 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外,还可以考虑银行贷款、引进合作伙伴等方式筹集资金。
3. 收入预测: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和景区项目的规划情况,预计景区项目每年可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平均消费1000元/人次,年总收入约5000万元。
4. 成本预测:运营成本包括人员工资、设施维护、宣传推广等费用,预计每年固定成本约1000万元。
5. 盈利预测:根据收入和成本的预测数据,景区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净利润约4000万元。
五、风险评估1. 政策风险:政策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景区项目的发展,需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
2. 市场风险:竞争激烈、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景区项目的盈利能力。
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在进行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市场需求、项目投资、资源保障、环境影响等。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一、市场需求分析1.1 消费群体首先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辨析,了解潜在游客的数量、消费能力、旅游偏好等。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可以确定目标消费群体,为后续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1.2 竞争分析辨别竞争对手的实力和优势,了解同类型景区的运营情况和成功经验。
同时,也需评估当地旅游市场的饱和度,确保项目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二、项目投资分析2.1 投资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规模,合理确定投资额度,包括景区建设、设备采购、人力成本等方面的费用预算。
2.2 投资回报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评估其盈利潜力和投资回报率。
同时,也需考虑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保证投资回报的可持续性。
三、资源保障分析3.1 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对景区开发至关重要,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自然风景等因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3.2 人才支持优质的人才队伍是旅游景区运营的关键,需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的供给和培训机制,确保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环境影响评估4.1 生态保护在景区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保护当地生态资源和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4.2 社会影响评估景区开发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项目投资、资源保障、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成功实施。
只有在综合评估和合理规划之后,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长期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相关投资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风景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四川省某县**文物风景管理处项目主要内容:(一)道路工程(二)卫生环保工程(三)供水供电工程(四)消防安全工程(五)文物保护和景点恢复工程(六)其它项目总投资:*****万元人民币某景名胜区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圈内,在川南旅游市场上占据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景区风景秀丽,宗教,文化特色浓厚,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当地土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景名胜区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近5000万元,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景区突出的宗教,文化特色,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挖掘景区潜力,发挥景区优势,提高景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总体水平,为景区升级奠定基础,更加突出中某景名胜区山水秀丽,文化品味高,宗教色彩浓的旅游特色,将中某景区建成休闲,度假为主的现代文化旅游区.二,某县基本情况某县2002年总人口200998人,工农业总产值达8300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59791万元,农业总产值为2322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为63413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838万元,人平年均工资451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651元,城乡居民储存总额为38537万元.从经济收入来看,某县的城镇居民和农民大都达到了区内旅游的条件,再加上乐山地区城镇人口80万人和**地区230万人口,区域内的旅游市场潜力不可小视.三,投资方基本情况本项目投资方为某县**文物风景管理.是县人民政府设立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负责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建设.**文物风景管理处主要经营中某景旅游项目开发和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等.景区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历代名人雅士留下的石刻诗篇,摩岩造像遍布岩壁.景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俱佳,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第二章项目所在环境和问题一、环境:随着人类进入新的一个世纪,和平的发展仍然是世界主流,这为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我国将在今年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必将形成,既给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保障.同时,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作了重大调整,信息技术,生化工程,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成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旅游开发上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为了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用,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决定"十五"期间,国家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旅游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必将推动我国旅游业高层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省也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将自己拥有的巨大旅游资源作为重点开发领域,使旅游产业成为四川省新的支柱产业,将四川发展成为旅游强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其战略目标就是在完善西部基础设施,调整西部产业结构的同时,保护和开发西部重要的自然资源.西部拥有我国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旅游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源显示: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鉴于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世界各国和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成为了新的"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某县政府也针对本地区优势,提出资源开发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纳入统一规划,并从政策上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问题面对如此良好的发展机遇,管理处上下在倍受鼓舞的同时,也存在深深忧虑,因为景区的基础设施薄弱,落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给游客游览,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得市场促销,营销宣传难以开展,游客量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经济效益,制约了景区自身的发展.2,景区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展现在国内国际旅游面前,影响了市场知名度的提高,也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国国主义教育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3,难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它所蕴藏着的长远的,巨大的潜能发挥.4,作为成都与乐山水路的中继点,与省政府开发岷江旅游文化带的规划相适应.可见,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天时",某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地利",以及**市,某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人和",进行中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既促进景区的自身发展,又会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省岷江旅游文化带的规划,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风景区概况1,地理位置.中某景名胜区位于四川**某县城南9公里的瑞峰镇,北距省会成都市120公里,南距乐山市38公里,东邻井研,仁寿,距**30公里.与瑞峰镇隔岷江相望.2,地质地貌.中某景区属龙泉山断裂带的西南端,为浅丘阔谷和深丘窄谷的混合地貌,海拔在375—719.7米之间.景区丘陵斜坡多呈台坎状,丘顶浑圆,或呈方山状,土壤肥沃.3,气候.中某景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盆地西部区,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6.9℃,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少有冰雪严寒,春节气温回暖较早,夏季无酷暑,常年各月平均气温振幅为19.7℃.总之,气候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365天都在适宜旅游.区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140—1150小时,无霜期长达310—313天.常年以北风为主导风,风力在0—6级之间.4,环境.中某景名胜区水资源丰富,有岷江,沙溪河,筒车河和**河河口流经风景区.岷江是流经景区的干流,在某县境内流长约40公里,流经全县11个乡镇,由于岷江自净能力强,经化验符合国家生活饮水源卫生标准.区内还有青峡源和官厅水库两个总库容量3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利工程.风景区现有森林面积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6%,森林资源较丰富.林木种类达190多种,经济林以桑,柑桔为主,其他有茶,桃,李,杏,梨,油桐等25种.类有慈竹,苦竹,水竹,斑竹,罗汉竹,楠竹等15种,慈竹占90%以上.灌木类有马桑,水渣,刺梨等20余种.花类有兰花,木绣球,晚香玉,姜花等70多种.现有珍稀名贵树种桫椤,银杏,水杉,楠木等.二,风景区开发现状某景区在1958年以后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自80年初起受到县政府的重视,开始封山育林,经16年的努力,现在基本恢复了景区的植被.庙宇得到初步恢复,文物得到较好的保护.下寺风貌虽已不见唐宋之风,但森严的庙宇风骨依然.中寺恢复了药师殿,藏经楼,在原四大天王殿的基址上修建了碑廊两通.景区现有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床位211张(其中套房4套,单人间4间,标准客房14间),可一次性提供300人次进餐,100人娱乐消费,卡拉OK厅能容30—40人,有KTV房2间,大厅1间,还有美容美发,桑拿按摩等设施.景区现有职工40人,其中正式职工36人,本科生3人,大专生5人,中专生10人.1995年,景区接待旅游者13万人次,经济收入达72万元;1996年接待14万人次,收入80万元;1997年接待12万人次,收入78万元.人均消费在5.5—6.5元之间.人均消费水平不到10元,在90年代可能创省级风景名胜区之最.同时也说明了在不增加绝对接待人数的前提下,提高每个游客的平均消费值,景区的经营将大有可为.景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有的游道仍是自然小路,卫生设施空缺落后,供水,供电能力不足,电视收视效果极差,严重制约和影响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风景区资源评价一自然旅游资源评价.中某景区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层次十分鲜明,前临岷江,后倚慈姥峰,背山面水,山青水秀.岷江河滩广布,芳草萋萋,河岸田畴万亩,葱茏翠绿;山中森林密布,泉水淙淙,奇石异草,曲径通幽.历史上**景色秀美,曾被宋代著名文学家范成大称赞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由于其景色美不胜收,历来被骚人墨客誉为"岩壑胜景,不减峨山",将**与峨眉等同看待.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游人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大都是"先游**,再游峨眉".**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融为一体,显示了无穷的魅力.按照**的地质地貌特点和向游客展示出来的景观层次,我们四个层次来评价自然旅游资源,以便更充分地显示和挖掘**的旅游资源特色.二,人文旅游资源评价:**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唐代起就成为川南佛教的大道场,(略)三,旅游商品资源评价:旅游商品是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出售给旅游者的地方土特产和工艺纪念品等商品,是旅游地创汇的特有资源.1,竹编工艺(略)2,捻条画(略)第四章市场调研分析一,景区市场定位中某景区是融合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名闻遐迩的宗教名胜为一体的观光,度假,宗教,会议旅游的综合型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根据旅游资源的特色,品级和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向性,以及与周边旅游产品的竞争态势,在兼顾其他旅游行为方式时充分挖掘中某景名胜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它优美的自然风光,利用它山清水秀,岷江水域宽广,两岸生态环境优雅的特点发展度假休闲旅游,突出风景区的自然美,环境美,历史文化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中某景名胜区真正成为既能发扬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旅游功能的新型的度假型,观光型等综合型的旅游胜地.二,景区的市场分析:三个级别.第一级客源市场:成都市,乐山市,**地区和到峨**—乐山大佛,三苏祠旅游的部分游客.第二级客源市场:重庆市,自贡,宜宾,泸州,西昌,内江,德阳,绵阳等地区.第三级客源市场:部分省外,国外的游客.旅游者行为规律分析:在为中某景区作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专门对成都市的旅游市场和景区的游客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按照旅游者的出行规律和中某景区所处的区位条件,成都市是中某景区的主要客源市场,我们对成都市的旅游市场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出旅游规律(1)成都市旅游者(限于受调查者本人)每年外出旅游的次数:一次的占40.68%,二次的占24.32%,三次以上的占21.40%.说明每年外出旅游一次的人占多数,对旅游目的地只有一次选择,因此,旅游地的综合形象和特色在旅游者的行为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2)每年带上一家人外出旅游的次数(包括城郊旅游):一次的占32.84,二次的占29.87%,三次以上的占34.75%.说明家庭的度假旅游市场兴起.(2)每年带上一家人外出旅游的次数(包括城郊旅游);一次的占32.84%,二次的占29.87%,三次以上的占34.75%.说明家庭的度假旅游市场兴起.(3)旅游者在省内旅游的出行半径:城郊农家乐占23.09%,80公里以内占36.02%,160公里以内占33.05%,160公里以外占16.31%.游客主要集中在160公里的出游半径以内,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在2小时以内可以到达目的地.160公里以外,基础设施条件不好的,游客很少愿意去.(4)旅游时间:旅游者到省内景区旅游,如何安排时间,当天返回占18.86%,住一天的占41.95%,住二天的占26.66%,住三天以上的占8.47%.在不限制出游半径的情况下,大多数旅游者要选择住1—2天,住一天的最多.如果景区在160公里以内,乘车在2小时之内能够到达,景区各方面设施条件都好,则34.32%的游客选择当天返回,47.03%的游客会选择住一天,14.19%的游客选择住二天,4.24%的游客选择住三天以上.尽管选择当天返回的游客比例较大,但选择住一天的游客也近50%,如果景区留得住人,游客还愿意逗留更多的时间.所以景区的经营思路是要有配套完善的综合设施和服务,让更多的游客住下来,并且住二天以上.这样旅游市场的产出值会大大增加.2,对目的地的需求(1)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占的类型:历史遗迹占21.61%,宗教文化占36.14%,民族风情占13.73%,名川大川占28.79%,度假娱乐占31.78%.游客对历史遗迹,宗教文化,自然风光的喜爱超过了50%,喜欢度假娱乐的占旅游者的三分之一强,这进一步说明成都的度假旅游市场正在兴起.(2)游客最喜欢的旅游方式:登山的占30.72%,划船的占11.02%,休闲娱乐占68.22%(其中有22.46%的人喜欢在景区打麻将),文化探寻占18.86%.这说明成都游客特别喜欢休闲的旅游方式.(3)游客对风景区比较明显的感受:感到物价太贵的占63.98%,服务质量太差的占56.78%,设施太差的占54.66%.游客对风景区的不满普遍集中在这三个问题上,为景区的管理和基础设施改善提出了要求.3,成都市场对中某景区的认知在游客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风景区的选项中,67.58%的成都人选择**;在听说过但不太了解的风景区中**占58.26%,而剑门关占47.88%,蒙山占44.49%;在从来没去过的风景区中**高达81.57%,长江三峡占57.84%,蒙山占55.93%.如此看来,中某景区宣传促销的任务很重,同时也说明市场潜力很大.成都市区人口有320多万,郊区人口有980万,这1300万人口是中某景区最大的客源市场.因为他们的消费层次高,人均收入较高.**的区位条件和旅游的其他因素大都符合成都市场的需求.中某景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1,游客的构成略2,旅游规律(1)游客的游览时间分配:游览2—4小时占23.6%,4—6个小时的占21.3%,6—8个小时的占29.2%,住宿的占25.9%.游客游览时间大多在6小时左右.(2)游客到**后准备住下来的时间调查:住一天的游客占43.9%,计划住二天的游客占32.8%,住三天的游客占1.9%,三天以上的游客占2.6%.说明游客仍然有在**住下来的计划,而且准备住1—2天的游客占了76%,但确实住下来的游客还不以26%,需求方的需求大,造成这一结果只能说明供应方存在一定问题景区缺乏让游客住下来的吸引力,娱乐活动单一,供水供电困难,电视收视效果很差等,给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这是景区的致命弱点.3,景区管理及游客的感知游客认为,**景区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服务,管理,开发保护,基础设施.对包括无导游,门票价高,卫生差,服务意识薄弱等服务管理有意见的游客占25.6%,对环境保护不够,游玩项目太少等开发保护有意见的占31.1%,对厕所,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有意见的占37.8%,另有5.5%的游客认为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些看法与我们课题组的看法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游客对景区的直观印象的评价,可以反映游客的感知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调查中,我们让游客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给中某景区打印象分,给30—50分,认为比较差的占15%;给50—70分,认为中等的占62%;给70—90分,认为良好的占23%.总的认为是中等偏上,资源价值较高,与我们的旅游资源评价的结论基本一致.根据调查,景区的回头客所占的比例较大.在203份有效问卷中,第一次来景区的游客占54.2%,二次以上的回头客占45.8%,其中来自成都市的回头客占35.5%,乐山和**回头客占64.5%.这个回头客的数字在其它景区很难达到.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预计投资*****万元,完成景区道路,卫生环保,供水供电,消防安全,文物保护和景点恢复等6项工程,共15个子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建设,增强供水供电能力,完善步道,卫生环保设施及防火安全等景区基础设施,增强旅游景点,加强文物保护,拓展景区的整体功能.一,建设内容(一)道路工程包括新建两条步道和参原有步道增设防护栏.1,新建一号步道略2,新建二号步道.略3,维护原有步道.略.(二)卫生环保工程包括新建厕所,沼气池,增添垃圾筒和建垃圾处理站.4,新建厕所,沼气池.(内容略)5,增添垃圾筒和建垃圾处理站.(内容略)(三)供水供电工程.包括修建自来水厂,增加供电设施.6,供水系统.7,供电系统.(四)消防安全工程.包括消火栓,防火水幕和灭火器装置.8,消防设施.(五)文物保护和景点恢复工程..9,佛像修复与维护.10,唤鱼池.11,东坡读书楼.13,"苦竹亭","听泉亭".14,文物展馆.在某县,由于没有一座文物展馆,使县内和中某景区的许多重要文物无法和游人见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建展馆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文物展馆为二层仿古建筑,面积1000 M2,陈列本地文物.(六)其他工程.(如停车场)二,投资估算(一)道路:计划投资2177.86万元1,一号步道:下寺—上寺,投资估算820.485万元.1)石板路.石板制作安装:3000M×1.5M×0.25M=1125. M31125 M3×150.00元/ M3=16.875万元石板人工搬运:搬运距离:2000M1125 M3×(2000M÷20M)×20元/ M3=225万元人工挖土:挖土厚度0.3M3000M×1.5M×0.3M=1350 M31350×15元/ M3=2.025万元2)石梯路石梯制作安装:1000M×1.5M×0.35M=525 M3525M3×200元/ M3=10.5万元条石人工搬运:525 M3×(2000M÷20M)×20元/ M3=1.05万元人工挖土:1000M×1.5M×0.3M=450M3450M3×15元/ M3=0.675万元钢管护栏:1000M×1M×120元/ M3=12万元3)条石保坎条石制作安装:4000M×0.35M×1.5M=2100 M32100M3×105元/ M3=22.05万元条石人工搬运:2100 M3×(2000M÷20M)×20元/ M3=42万元人工挖土:4000M×0.75M×1.2M=3600M33600M3×15元/ M3=5.4万元回填夯实:4000M×0.2M×1.2M=960M3960M3×10元/ M3=0.96万元2,二号步道:投资估算1257.375万元1)石板路石板路制作安装:19.7万元石板人工搬运:328.13万元人工挖土:2.36万元2)石梯路石梯制作安装:15.75万元条石人工搬运:19.69万元人工挖土:1万元钢管护栏:18万元3)条石保坎条石制作安装:27.56万元条石人工搬运:656.25万元人工挖土:6.75回填夯实:1.2元3,原有步道维护:增设防护栏估算100万元(二)卫生环保:投资估算258万元4,厕所:100M2×2800元/ M2×8=204万元沼气池:20座×15000万元/座=30万元4,垃圾筒和垃圾处理站200个×100元/个+20000元=4万元(三)供水供电系统:投资估算1062万元5,自来水厂:投资估算659万元厂房,配电房等工作用房:2000M2×1000元/ M2=200万元自来水净化池:1000M2×1500元/ M2=150万元水塔:50万元深水井:35万元供水系统:抽水设备及自来水处理设备:150万元供水管:DN110 1000M×75元/M=7.5万元DN50 1000M×40元/M=40万元DN25 15000M×15元/M=22.5万元零件:4万元6,供电系统:投资估算数03万元1万伏变压器1台:5万元供电线路:299万元18M电杆:300×2500元/根=75万元12M电杆:200根×1200元/根=24万元(四)消防安全工程:55万元7,消防设施:消火栓:100套×2500元/套=25万元防火水幕:10处×1500元/处=15万元灭火器:1000个×150元/个=15万元(五)文物保护和景点恢复工程:投资估算1330万元8,佛像修复与维护:300万元9,唤鱼池:50万元10,东坡读书楼:3000M2×2000元/ M2=600万元11,"苦竹亭","听泉亭"50M2×3000元/ M2=30万元12,文物展馆:造价:1000M2×1500元/ M2=150万元文物:200万元(六)其他工程:投资估算68万元13,卫星收视系统:10套×20000元/套=20万元14,停车场:投资估算48万元人工挖土及凿石:2000M2×2.5M=5000M35000 M3×50元/ M3=25万元人工地坪:2000M2×0.3M=600M3600 M3×300元/ M3=18万元人工搬运材料:1000 M3×50元/ M3=5万元以上投资估算列表如下:(略)三,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950.86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550.86万元申请国债贷款:2400万元投资方可通过银行信贷方式解决后继资金缺口的问题,该方案对于中某景区而言是可行的,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管理处具有较好的还贷信誉,与各大银行间关系融洽.2,管理处身实力雄厚,资产质量较高,资产负债率极低.3,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必将得到各级政府及银行机构的大力支持.4,整个项目较高的盈利能力及稳定的现金流量将得到各大银行的青睐.第六章景区的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为了保障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平衡和自然人文历史景观,在景区的外围保护带内,要避免工业污染.**河污染的治理,有赖于地方政府实施环境保护行动.岷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有赖于上游和中游的整体环保行动.在二级保护区内,在岷江两岸,一定要保护好完好生态系统,扩大绿化面积,并对有些山丘进行重点绿化.(一)分级保护实行分级保护制度,有利于景区的环境保护分清主次,不同的级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1,特级保护.范围:从下寺到翠薇顶,从翠薇顶到德云寺,再到慈姥溪的大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是特级保护区.保护重点:景区内的文物,寺庙,树林.措施:(1)编号建立档案.(2)设置制作精美,语言优美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标碑,路牌.(3)设置必要的保护场地和转栏.(4)石质雕刻文物的内部渗水和风化现象严重,要设法寻找科学方法进行保护.(5)严禁采石和采集植物,生物标本.2,一级保护范围:北起虎渡溪,南到慈姥溪,西到岷江西岸,东落茄庵至慈姥溪一线,大约4平方公里.保护内容:注重对岷两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两条河流的综合治理.**河口的采砂石场应立即停止,恢复原貌.景区内的生活污染和生活垃圾,废水等处理方式要得当,手段要先进.3,二级保护范围:北起某县的东门大桥,东从虎渡溪至小**,再沿苦竹湾到慈姥溪渡口,西到瑞锋镇南2公里的汉岩墓至东门大桥.保护措施:(1)一律禁止打鸟,毁林砍树.(2)禁止在区内建有污染的工厂,关停造纸厂等有污染的工厂.(3)区区建筑和城镇规划要符合旅游地的建筑风格的要求,严禁田园风光城市化.4,三级保护范围:北起表峡湖经罗塆乡沿三堂寺至某的公路,东接天池乡经小**到乐山的剑峰乡,西经某县城南沿青乐公路向南,南沿岷江两岸的山脊分水岭,面积约110平方公里.措施:景区的外围保护带是景区保护的外围屏障,关系到中某景区的环境质量,也是**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本区内实施长久的造林绿化工程是十分必要的,防火护林工作与严禁树木砍伐工作都显得同等重要.(二)护林防火1,建立健全护林防火制度景区设立专门的护林防火管理机构,设专职的护林防火队伍5人,火灾危险期有兼职的防火队员若干人,责任落实到人,平常要进行定期的护林防火安全训练,景区还要与周围及景区内的住户,生产队签定防火公约.对防火重点区和在防火的重点季节要建立巡逻制度.2,加强护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在游人中心和野营区要加强护林防火的宣传与管理,路旁设置护林防火宣传的路牌,对景区周围和区内的住户进行定期的宣传.3,配置好防火设施在建筑物集中地,在上,中,下三寺和各种度假休闲地,以及区内民居点,配置防火器材和设施.(三)退耕还林景区内的耕地,近期全部退耕还林,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有步骤地实现造林绿化.根据停耕计划和景区经营规模逐步扩大,逐步解决停耕农民的就业,生活出路,经济收入等问题.在岷江岸边的二级阶地上,保持现有民居,不停耕也不拆迁,除了规划的修建度假别墅和山庄的土地外,耕地不再占用.岷江岸边,公路两旁实行重点绿化.(四)综合治理对景区的景观造成视角污染的建筑物和设施,对景区的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因素,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