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

合集下载

风荷载计算办法与步骤

风荷载计算办法与步骤

12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2.1风向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基本风压50年一遇³,单位为kN/m2。

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2.2.32.2.4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范以B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2.2.6风荷载体形系数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的矩形、鼓形平面;(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群体风压体形系数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

且可忽略扭转的可按下式计算:○1g为峰值因子,去g=2.50;为10米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取值如下:○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为地面粗糙修正系数,取值如下: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下列公式近似计算:○3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对于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筑,计算方法如下:、为系数,按下表取值:为结构第一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学确定,对于迎风面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剪力墙和框架均其主要作用时,振型系数查下表,其中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2H,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完整版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完整版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心得迎风面都是等效受压力面,所以为正值。

相应其他面,背风面和平行面都是负值,其实就是相当一个吸力。

对于总的体型系数,是这样求解的。

首先是在根据风向来确定建筑物最大风向投影面积,如右边的“十字形”平面结构,建筑物边长尺寸如图所示,则总的体型系数如下:只要知道a和b的具体数值就可以按照这个公式求出风荷载体型系数。

这里公式分为2部分计算,按照最大投影面分开(按照箭头分开),一部分是上部,另一部分称为下部。

建筑物表面上部分按照风向最大投影面分为3段,a,b,a。

再依据规范,+0.6,+0.8,+0.6按照边长的加权值求出上部体型系数;而红色部分代表的下部是0.5其实也是按照边长加权求得。

只是因为参考系数都是0.5所以综合加权值也是0.5.但是为什么公式里不论迎风面还是背风面都是加号而没有减号,有点讲不通这里的符合只是代表风向对建筑屋面的效果,如“+”代表迎风面“-”代表背风面;如果你从力的方向性考虑的话,它们是同向的。

因此在公式里才都是加号。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出现“-”时是要做减法的。

一开始列出的六种建筑平面中,有个矩形建筑背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是一个公式,这就说明此种情况下背风面的系数还跟建筑物的高度H和长度L相关。

再比如右图不规则六边形,边长关系如图所示。

当风向不再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而是有一定夹角30°。

此种情况下该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怎样计算。

同理在划分上下部时,最大投影面是按照与风向接触面平行的那条线,即就是图示的箭线,仍旧是上部和下部。

所以计算式如下:(其中a ,b ,a 分别是建筑物上部边长投影到箭线的长度,这里下部可以用a ’, b ’ , a ’代替;2a+b=2a ’+b ’)''2'5.02''2'55.0255.024.027.0b a b b a a b a a b a a b a a u s +⨯+⨯+⨯++⨯-+⨯++⨯=但是在这个公式里我们发现出现负号,不是说“-”是吸力,方向相同吗这里为什么又是减号呢其实是这样理解的,在最大投影面的同一侧如果出现不同负号,那么肯定会用加减,只是在不同侧时,“﹣”在运算过程中是当做同向处理。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1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ω(KN/m2)按下式计算:ω风荷载标准值(kN/m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1.1.1基本风压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

按公式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2,其中的单位为t/m3,单位为kN/m2。

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1.1.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范以B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粗糙度类别 A B C D300 350 450 5000.12 0.15 0.22 0.3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1.1.3风荷载体形系数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的矩形、鼓形平面;(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群体风压体形系数详见规范规程。

3)局部风压体形系数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 2.0。

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规程。

1.1.4风振系数对于高度H大于30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的各种高耸结构都应该考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

(对于高度H大于30米、高宽比且可忽略扭转的高层建筑,均可只考虑第一振型的影响。

风荷载计算(GB50009-2012)

风荷载计算(GB50009-2012)

1.04 1.03 1.01 1.00 0.98 0.97 0.95 0.94 0.92 0.90 0.89 0.87 0.85 0.83 0.81 0.79 0.77 0.75 0.73 0.71 0.69 0.66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风荷载计算书(封闭结构)
xx工程
F&A Wind
βz
合计ωk
(-)
(kN/m^2)
StoS Wind
βz
合计ωk
(-)
(kN/m^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609 0.600 0.592 0.583 0.575 0.566 0.557 0.547 0.538 0.528 0.518 0.508 0.498 0.487 0.476 0.465 0.453 0.441 0.428 0.415 0.402 0.388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第 4 页,共 6 页
LOGO
项目名称
风荷载计算书(封闭结构)
xx工程
表3--
序号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建筑结构中风载体型系数及体型设计

建筑结构中风载体型系数及体型设计

建筑结构中的风载体型系数及体型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建筑结构中的风载体型系数及体型设计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建筑结构中的风载体型系数及体型设计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建筑;结构;风荷载;系数;体型;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传统的确定建筑物和结构物风载体型系数的方法是对其刚性模型进行测压试验,然而风洞试验存在许多缺点,如:模型制作困难、费用高、周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大规模的参数分析性质的试验更是如此。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方法的进步,数值模拟方法逐渐被用于研究大气边界层中的钝体绕流问题,数值风洞技术已成为结构风工程研究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方向。

1、风载体型系数的影响参数分析节点i的风载体型系数和总体风载体型系数表达式分别为式中:cpi为i点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别为i点和参考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乞为节点i离基底的距离;zr为参考高度;a为地面粗糙度指数,本文仅=o.16.各立面总体风载体型系数随截面尺寸的变化曲线如图l所示,图中给出了高宽比分别为4、5和6的高层建筑模型正面和侧面的风载体型系数地随截面尺寸的变化曲线,由于背面的风载体型系数随截面尺寸的变化很小(高宽比为定值),故未给出.由图中可知,在高宽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截面尺寸大的建筑模型正面和侧面的风载体型系数也大,但是增加的幅度较小。

高宽比的变化对风载体型系数的影响如图2—4所示.由图可见,在保持模型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正面的风载体型系数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减小,而侧、背面的风载体型系数绝对值则逐渐增大;截面尺寸不变,高宽比对模型正面的风载体型系数影响不大,而侧面和背面的风载体型系数(绝对值)则随高宽比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这是由于随高度的增加,雷诺数越大,气流在侧面和背面的分离和旋涡运动更加强烈。

2、控制体型系数体型系数s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f(不计算地面)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v之比(s=fⅳ)。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欢迎共阅1 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按下式计算:1.1.1基本风压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50年一遇按公式 其中的单位为,kN/m 2。

也可以用公式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范以粗糙度类别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1.1.3风荷载体形系数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的矩形、鼓形平面(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3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1.1.4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

且可忽略扭转的结构在高度处的风振系数○1g为○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为地面粗糙修正系数,取值如下:为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Hz);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B为房屋宽度(m)。

○3对于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筑,、为系数,按下表取值:为结构第一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学确定,对于迎风面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剪力墙和框架均其主要作用时,振型系数查下表,其中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

为脉动风荷载水平、竖直方向相关系数,分别按下式计算:B。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1 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ωk (KN/m ²)按下式计算:ωk =βz μs μz ω0风荷载标准值(kN/m 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1.1.1 基本风压ω0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 0(m/s),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

按公式 ω0=12ρv 02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 2,其中ρ的单位为t/m ³,ω0单位为kN/m 2。

也可以用公式ω0=11600v 02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规范以B 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μZX=(H tB 10)2αB (10H tX )2αX (Z 10)2αXμZA =1.248(Z 10)0.24μZB =1.000(Z )0.30μZC =0.544(Z 10)0.44μZD =0.262(Z 10)0.601.1.3 风荷载体形系数μS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μS =0.8;(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μS=0.8+√n,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HB≤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μS=1.3;(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HB >4的十字形、高宽比HB>4,长宽比LB≤1.5的矩形、鼓形平面μS=1.4;(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风荷载体形系数

风荷载体形系数

风荷载体形‎系数一、有关脚手架‎风载体型系‎数计算的问‎题:在计算脚手‎架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时‎候,需要计算风‎载体型系数‎U s二、脚手架步距1.5m,纵距1.8m,横距0.8m第一种方法‎:第一步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规定采用‎,查表得敞开‎式脚手架的‎挡风面积为‎1.5×1.8×0.089=0.2403m‎2密目网的挡‎风系数取0‎.841,敞开式脚手‎架挡风系数‎为0.089,则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挂满密目网‎后,脚手架综合‎挡风面积为‎:(1.5×1.8-0.2403)×0.841+0.2403=2.31m2其综合挡风‎系数为φ=2.31/(1.5×1.8)=0.8556根据规范查‎表4.2.4 背靠开洞墙‎、满挂密目网‎的脚手架风‎载体形系数‎为1.3φ,即Us=1.3φ=1.3×0.8556=1.112这是一种计‎算方法,但我没有查‎处具体计算‎过程的依据‎。

另一种方法‎是:密目网的挡‎风系数取φ‎1=0.841,敞开式脚手‎架挡风系数‎为φ2=0.089,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φ=φ1+φ2-φ1×φ2/1.2=0.841+0.089-0.841×0.089/1.2=0.8676第二种方法‎是按照刘群‎主编、袁必勤为副‎主编的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一书P80‎的计算,请问哪种比‎较正确我个人认为‎第二种比较‎具有权威性‎,你呢??拐子马ΨЖ:第一种计算‎方法错误,不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要求。

第二种计算‎方法正确,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要求。

袁必勤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主要起草‎人,刘群是编委‎之一。

刘群主编、袁必勤为副‎主编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是规范最好‎的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荷载总体体型系数心得 迎风面都是等效受压力面,所以为正值。

相应其他面,背风面和平行面都是负值,其实就是相当一个吸力。

对于总的体型系数,是这样求解的。

首先是在根据风向来确定建筑物最大风向投影面积,如右边的“十字形”平面结构,建筑物边长尺寸如图所示,则总的体型系数如下:
只要知道a 和b 的具体数值就可以按照这个公式求出风
荷载体型系数。

这里公式分为2部分计算,按
照最大投影面分开(按照箭头分开)风向最大投影面分为3段,a ,b ,a 。

再依据规范,+0.6,体型系数;而红色部分代表的下部是0.50.5所以综合加权值也是0.5.但是为什么公式里不论迎风面还是背风面都是加号而没有减号,有点讲不通?这里的符合只是代表风向对建筑屋面的效果,如“+”代表迎风面“-”代表背风面;如果你从力的方向性考虑的话,它们是同向的。

因此在公式里才都是加号。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出现“-”时是要做减法的。

一开始列出的六种建筑平面中,有个矩形建筑背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是一个公式,这就说明此种情况下背风面的系数还跟建筑物的高度H 和长度L 相关。

再比如右图不规则六边形,边长关系如图所示。

当风向不再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而是有一定夹角30°。

此种情况下该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怎样计算。

同理在划分上
下部时,最大投影面是按照与风向接触面平行的那条线,即
就是
图示的箭线,仍旧是上部和下部。

所以计算式如下:
(其中a ,b ,a 分别是建筑物上部边长投影到箭线的长度
,这里下部可以用a ’,b ’,a ’代替;2a+b=2a ’+b ’)
'
'25.02''2'55.0255.024.027.0b a b a a b a a b a a b a a u s +⨯+⨯+⨯++⨯-+⨯++⨯=但是在这个公式里我们发现出现负号,不是说“-”是吸力,方向相同吗?这里为什么又是减号呢?其实是这样理解的,在最大投影面的同一侧如果出现不同负号,那么肯定会用加减,只是在不同侧时,“﹣”在运算过程中是当做同向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