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7浙大高分子物理博士生入学考试
中国海洋大学等(还有农科院农大浙江大学等)分子生物学往年考博试题

中国海洋大学等(还有农科院农大浙江大学等)分子生物学往年考博试题中科院2002年分子遗传学(博士)三、目前已经有一些现成的软件用来预测基因组全序列中的基因。
为了设计这些软件,你觉得哪些关于基因和基因组的分子遗传学知识是必须的?请说明理由。
四、在真核生物中转座子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请分述每种类型的结构和特征。
如何利用转座子进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五、自从克隆的多利羊诞生以来,报界经常传播所谓克隆动物的缺陷,有一种说法是克隆动物会早衰,有人推测早衰的原因可能是:(1)被克隆的体细胞核的染色体端粒变短或(2)被克隆的体细胞核的基因表达程序已经处在发育上成熟的阶段。
现在请你从染色体DNA复制的角度作支持第(1)种可能的阐述,并从基因表达调控的角度做反对第(2)中可能的阐述。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分子生物学2002年名词解释:基因组学基因组大小基因组复杂度基因表达正控制顺势调控元件开放阅读框架基因芯片内含子肽核酸内含肽问答题:1、叙述遗传中心法则,目前在用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哪些?请用中心法则解释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
2、基因基本结构如何?(即含有基因的DNA区域具有什么结构能使基因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3、什么是遗传变异?变异的本质是什么?现在使用的分子标记系统各利用了哪些变异?都是如何利用的?4、用哪些方法可以获得一段DNA的大量拷贝?分子克隆是获得大量拷贝的技术之一。
请对历史上使用过的和目前仍在使用的分子克隆载体做评述(描述特点,比较异同)5、DNA测序的方法是什么?目前在用的方法和原始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一段100千碱基对的DNA片断(没有重复区段),请设计最佳测序策略。
6、分子标记连锁图、物理图、序列图各是什么?相互有什么关系?中国在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序列草图绘制上有什么贡献?请评价这些贡献的原创性。
7、如果我们测定了某生物的一段DNA序列,你认为通过哪些可能的途径可以了解此段序列的功能?比较一下DNA复制与PCR扩增有和异同?简述分子标记的种类。
浙江大学2004年物理化学(甲)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

浙 江 大 学二〇〇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甲) 编号 343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1. (15分)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273K 、22.4dm -3的始态变到202.65kPa 、303K 的末态,已知系统始态的规定熵为83.68J ·K -1,11,471.12--⋅⋅=K mol J C m V ,求此过程的∆H 、∆S 及∆G 。
2. (15分)已知-5℃固态苯的饱和蒸气压为2.28kPa ,1mol 、-5℃过冷液体苯在p=101.325kPa下凝固时,146.35-⋅-=∆K J S ,放热9860J 。
求-5℃时,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设苯蒸气为理想气体。
3. (10分)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设二元系统中组分A 的偏摩尔体积和浓度的关系为*2*,AB A A V x V V α+=是纯组分A 的摩尔体积,α是常数。
试导出组分B 的偏摩尔体积V B 的表达式。
4. (10分)在101.325kPa 外压下,水的沸点为373.15K ,溴苯的沸点为429K ,水和溴苯的共沸点为368.15K ,水和溴苯两者完全不互溶。
试完成: (1)简单示意该二组分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2)该系统的上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5. (10分)一绝热的容器由隔板分为两部分,分别盛有温度和压力都相同的2mol 甲烷和1mol 氢气。
抽开隔板,气体自动混合。
若将甲烷和氢气视为理想气体,求混合前后的热力学概率之比W 2/W 1。
试从宏观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说明为什么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6. (15分)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生产乙酸乙酯是常压液相反应,简单流程为:在酯化塔釜中加入一吨乙酸、适量的催化剂(硫酸)和混合液(乙酸过量),回流,直到塔顶温度达70-71℃,这时一边回流一边出料,同时不断输送混合液入塔釜。
酯化温度一般控制在110℃。
已知: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的常压沸点分别为117.9、78.2和77.1℃;乙酸乙酯91.5%和水8.5%形成二元共沸物,共沸点70.45℃;乙酸乙酯的含水饱和溶液为乙酸乙酯96.76%和水3.24%(质量分数);20℃,该反应平衡常数K x =4.0,酯化反应的反应焓θmr H ∆为8.238kJ ·mol -1。
浙江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乙)2005--2017年考博真题

2、SSR:简章序列重复多态性,引物是根据微卫星DNA重复序列两翼的特定短序列设计,用来扩增重复序列本身。由于重复的长度变化极大,所以是检测多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特点包括:一般检测到的是一个单一的多等位基因位点,共显性遗传,故可鉴别杂合子与纯合子;得到的结果重复性很高。
3、EST:表达序所产生的cDNA序列。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相信,大规模地产生EST,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将为人们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发现新基因的方法。
7、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分子标记,其依据的是一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之间常常只有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差异,因此在分子水平上对单个核苷酸的差异进行检测是很有意义的。
8、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利用非放射性的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它将荧光信号的高灵敏度、安全性,荧光信号的直观性和原位杂交的高准确性结合起来,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待测样本的DNA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辨别和计数,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和诊断,为各种基因相关疾病的分型、预前和预后提供准确的依据。
考试科目:医学分子生物学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25%)
浙大高分子化学博士07真题和答案...pdf

中心,吸附单体定向配位,络合活化,插入增长,类似模板地进行定向聚合,形成立构规整 聚合物。
引发剂的使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能引发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如 Ziegler-Natta 引发 剂还有派-烯丙基镍和烷基锂类及茂金属引发剂中的金属离子半径小,它们的配位能力强, 所以容易引发烯类和二烯类和其他共轭烯类单体生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4、 CH2 = CCCOl OH 为什么其主链中含有内酯?
CO NH
NH CO
CO OH
106
132
n
结构单元平均分子量M0=(106+132)/2=119. 所以 r=Na/(Nb+2Nc)=0.7226/(0.7222+2*0.00844)=0.9777 ∴ X n = (1 + r) /(1 + r − 2rp) =88.69
Mn=M0*Xn=119*88.69=10554
10554+122=10676
③ Xn=(10676)/M0=89.71
Xn=1/(1-p) 所以 P=0.9888
区别就是一个有端基封顶,一个没有。
四、合成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嵌段长度和接枝长度能否控 制。 答: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的嵌段共聚物的长度能控制。而用 BPO 引发的 Ps/MMA 体系属于 链转移接枝法范畴,此法就是接枝聚合物的均聚物共存,接枝数和支链长度难以定量和测量。 五、简要介绍可控聚合?可控聚合主要有哪几种?举出一种已经工业化的可控聚合例子。 可控聚合包括阴离子可控聚合,阳离子可控聚合和自由基可控聚合。传统的自由基聚合反 应条件温和,工艺比较成熟,可聚合的单体种类多,但是聚合物的微结构,聚合度和多分 散性不好控制,这和自由基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的机理有关。阴离子聚合是快引发, 慢增长,无终止和无转移,反应终止端基还保留活性,加入新的单体可继续反应,所以, 阴离子聚合的端基组成,聚合度等都是可控的。
2007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综合解释答案

标准答案(要点)一、1、由于含氢指数低,天然气层中天然气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低于骨架,导致中子测井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孔隙度的一种物理现象。
2、传统的声速测井往往采用阈值检测法来判断首波的到达。
如果地层对声波的衰减太大,以至于使首波的幅度小于所设置的阈值,则不能检测到首波,而只能检测到后续波,这会使所测量的声波旅行时间变大,这种现象叫“周波跳跃”。
周波跳跃一般都发生在远波,使时差t 变大。
周波跳跃现象的产生导致时间测量误差为首波的若干个周期。
3、淡水泥浆滤液侵入条件下,含高矿化度地层水轻质油气层中的油气相对渗透率大于水相相对渗透率,导致在侵入带前缘形成的以原生高矿化度地层水相对富集的环带。
4、核磁测井三种横向弛豫机制之一。
发生在岩石孔隙中固体与流体界面。
表面弛豫取决于岩石孔隙表面弛豫率和孔隙比表面。
5、在给定的地区地质条件下,为了完成预定的勘探、开发或工程任务而选用的一套经济实用的综合测井方法。
岩性、物性、流体性质。
6、饱和多相流体孔隙介质中一相流体有效渗透率与绝对(空气)渗透率的比值。
二、1、根据岩石物理体积模型,采用反演理论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
以经过环境校正后的测井值(向量)为基础,根据适当的解释模型和测井响应方程,计算理论测井值(向量),并与实际测井值(向量)对比,按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原理建立目标函数,用最优化方法不断调整未知储层参数,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小值(能结合公式叙述最佳)。
2、是油藏描述和多井评价中的一项技术。
选择有系统连续取心、测试和较全测井系列等资料齐全的井,建立可以应用于整个油藏(田)其他井的测井解释模型、参数。
3、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一种直观图形手段。
如中子—密度测井重叠图可以直观反映地层岩性类型以及孔隙度高低;视地层水电阻率曲线与深探测电阻率曲线可以帮助判断储层流体性质等。
三、1、低电阻率油气层指与同等物性、岩性和水性的水层,电阻增大率小于2-3的油气层,主要类型有:具有高—极高地层水矿化度的低电阻率油气层,引起这类油气层呈低电阻率的原因是矿化度极高的地层水在孔隙中形成密布的导电网络,使油气层电阻率明显降低;微孔隙发育的低电阻率油气层,这类油气层低电阻率的原因是岩石的颗粒较细(细粉砂和粘土矿物),导致地层中微孔隙十分发育,微孔隙和渗流孔隙并存,再加上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其电阻率值可能极低;富含泥质的低电阻率油气层,这类地层往往是淡水泥质砂岩地层,这时泥质的附加导电性表现十分突出,成为引起电阻率下降的原因;粒间孔隙与裂缝并存引起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由于裂缝发育,在钻井过程中有相当的泥浆滤液侵入,驱赶并代替了裂缝中的油气,而使油气层的电阻率明显下降; 表面和骨架导电引起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2、(1)岩石体积模型方法的基本要点是:按物理性质的差别,将岩石分成几个组成部分,而且岩石的总体积等于各部分体积之和;根据测井方法的物理意义,表达出宏观物理量与测量的物理量(单位物理量)的表达式;对表达式简化得到体积模型方程。
大学物理浙江大学答案

大学物理浙江大学答案【篇一:1992-2016年浙江大学820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我们是布丁考研网浙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
我们亲身经历过浙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浙大。
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
有任何考浙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
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全套资料包含:一、浙江大学《普通物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6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4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 2012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11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9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8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7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6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5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4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3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2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1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2000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1999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1998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1997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1996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1995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1994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1993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1992年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二、浙江大学《大学物理及实验》期中期末试题汇编三、浙江大学《普通物理》复习笔记1、浙江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笔记此笔记是刚考上的2016届研究生在对浙大的普物课本仔细研读和对课后习题以及真题认真分析解答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公式定律总结和部分解题技巧。
浙江大学博士复试科目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一览

浙江大学博士复试科目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一览浙江大学博士复试科目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一览博士复试科目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化学工程一、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 复试科目:英语听力、专业英语、专业综合知识与实验技能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 .加试科目:高等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2 .参考书目:① 高等化工热力学:《 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 6 ),J.M.Smith, H.C.Van Ness, M.M.Abbott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化工热力学》( 通用型 )(1) 马沛生,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化工热力学》 (2) ,陈新志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
②化学反应工程:《反应工程》 (2) ,李绍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化学反应工程》 (2) ,陈甘棠,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
化学工艺一、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 复试科目:英语听力、专业英语、专业综合知识与实验技能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 .加试科目:高等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初试考物理化学者可选择催化反应工程)。
2 .参考书目:① 高等化工热力学:《 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 6 ),J.M.Smith, H.C.Van Ness, M.M.Abbott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化工热力学》( 通用型 )(1) 马沛生,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化工热力学》 (2) ,陈新志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
②化学反应工程:《反应工程》 (2) ,李绍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化学反应工程》 (2) ,陈甘棠,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
③催化反应工程:《催化反应工程》,朱炳辰等,中国石化出版社。
(NEW)浙江大学《726物理化学(甲)》(含结构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且:
为什么上述机理中出现 。
为什么上述机理中出现
,而不出现
,而不出现
或
。
9.(本题10分)
对于电池:
假设氢气H2服从如下状态方程: 。
,其中常数
9-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9-2 当
时,计算电池在20℃时的电动势;
9-3 此条件下,当电池可逆放电时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
10.(本题10分)
2012年浙江大学726物理化学(甲)考研真 题及详解
浙江大学
二〇一二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物理化学(甲)
编号:726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可能用到的常数:玻尔兹曼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
,普朗克常数 ,法拉第常数
1.简答(每小题5分,共20分)
有三种配合物A、B、C,它们是硝基氨合钴(III)八面体配合物的 氯化物,其化学通式表示为[Co(III)(NH3)x(NO2)y]Clz,其中有 一个配合物y=0,三种配合物分别为1-1.1-2或1-3价型电解质之一。试 根据摩尔电导率测定值推测A、B、C三种配合物的分子式。
0.00391 0.00781
A 128.7 123.1
11.(本题20分)
B 155.7 147.9
C 106.8 102.9
据报道,苯并[18]冠-6(以X表示,图1)与铯离子可形成一种夹心 型的超分子阳离子,它与镍的配合物[Ni(dmit)2]-(以Y表示,图2) 结合后可形成复合物并产生独特的晶体结构,具有优越的磁学性能。
3.(20分) 在一密闭真空容器内放置一小玻璃泡,内封有1.802 g的液态水,整 个容器置于105℃的恒温箱中,设法将玻璃泡击碎后,在容器内产生 105℃、0.05MPa的水蒸气。已知,水在正常沸点下的蒸发焓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大2004高分子物理
1、重点:高分子溶液(布拉格参数)
2、计算题
什么叫理想交联网?经有效交联后,利用方程式当5℃时,原分子量为50万,交联反应后,两交联点之间的分子量为1万,求小形变时的弹性模量,排除分子量次序或交联次序的影响
3、高分子物理改性方法,具体说明一种(包括原理、方法和结构等)
4、高分子溶液结构、分类、影响因素
5、由变-温度曲线,松驰模量-时间曲线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6、什么叫链段?举例两种试验结论链段分子量
动态力学谱图(IR)ABS
⑴、说明图中各个相态?
⑵、耐低温顺序怎样?为什么是这样的?
⑶、出峰的顺序为什么不同?
⑷、高分子溶液结构分类,影响因素,举一例说明其应用
⑸、第二溶剂体系分数,说明可能的原因
⑹、说明形成的原因(从E,ε,ζ和消耗功W方面进行解释)
浙大2005,10高分子物理
判断题:(13个,别的记不起)
1.触变流体一定是假塑性流体,但假塑性流体不一定是触变流体。
三柔顺性适中的聚合物适合做纤维,试解释。
(10)
四什么叫结晶度,测量结晶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具有可比性吗?试讲述用DSC测量聚合度的步骤。
(10)
五用公式计算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
(10)
六聚合物改性的物理方法有哪些,重点讲述其中一种。
(10) 高分子物理电子版ppt9中
浙大2007高分子物理
一、选择题
1、稀溶液粘度法测分子量需要校正的判据:①纯溶剂流出时间大于100s②纯溶剂粘度
③纯溶剂的流出时间④纯溶剂的粘度和流出时间⑤高分子溶液浓度
2、IPN聚合物性质主要决定于①②③先交联的④后交联的
3、PVC受热以后泊松比:A增加B减小C不变
二、简答题
1、高分子液晶粘度随浓度、温度和剪切力变化关系图并做简要说明。
2、异戊橡胶、丁基胶、丁苯橡胶和顺丁胶弹性优劣顺序。
3、温度升高,橡胶弹性模量为什么增加?(答案:化院版114)
二、计算体
1、微晶PVC碳碳主链为平面结构,键长××,键角109°28´。
氯原子范德华半径0.181nm,问PVC为何构型。
(10分)
2、Voight模型,ζ=××,Ε=××,无限长时间后,长度是初始长度多少倍。
(10分)
三、问答题
1、画出形变-温度曲线,松驰模量-时间曲线。
从两曲线中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2、de Gennes标度理论的起始浓度。
五、应用发挥题。
(20分)
举例利用高分子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科研中的问题,并阐述你的新见解。
jianfeng 发送 2008-2-16 20:58:
例1-5计算在平面锯齿形间同和全同PVC链中最近邻的两个氯原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氯原子的范德华直径为0.362nm,从该计算结果,你能得到关于全同PVC链的什么信息?
解:对于间同立构PVC
从锯齿形碳骨架的平面观察沿链方向观察
例1-5计算在平面锯齿形间同和全同PVC链中最近邻的两个氯原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氯原子的范德华直径为0.362nm,从该计算结果,你能得到关于全同PVC链的什么信息?
解:对于间同立构PVC
从锯齿形碳骨架的平面观察沿链方向观察
x=0.251nm;y=2bsin ,b=0.177nm,
≈109.5˚/2,因而y=0.289nm。
两个氯原子的距离为(x2+y2) =0.383nm。
对于全同立构PVC,氯原子的距离x=0.25
jianfeng 发送 2008-2-16 20:58:
x=0.251nm,因而平面锯齿形PVC链就不可能是全同立构的
jianfeng 发送 2008-2-16 20:59:
/redirect.php?tid=369145&goto=lastpost
2、de Gennes 标度理论的起始浓度。
4、高分子溶液结构、分类、影响因素
答案:
制备高分子单链试样的一个重要试验手段是采用极稀溶液法。
按照现代高分子凝聚态物理观点,高分子液体按照浓度大小及分子链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状态:高分子极稀溶液、稀溶液、亚浓溶液、浓溶液、极浓溶液和熔体(见图1-2)。
溶液浓度从极稀到极浓的变化过程就是分子链体系从单链状态转变成相互贯穿的多链体系的分子链凝聚过程。
高分子极稀溶液 → 稀溶液 → 亚浓溶液 → 浓溶液 → 极浓溶液和熔体 分界浓度: s C *
C e C *
*C
浓度范围: ~10-2% ~10-1% ~0.5-10% ~10
图1-2 高分子溶液及其分界浓度
稀溶液和浓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稀溶液中单分子链线团(或其流体力学体积)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没有交叠;而在浓厚体系中,大分子链之间发生聚集和缠结。
细致地区分,稀溶液和浓溶液之间还可分出一个亚浓溶液(semidilute)。
稀溶液和亚浓溶液的分界浓度,称接触浓度*c ;亚浓溶液和浓溶液的分界浓度,称缠结浓度e c 。
接触浓度*c 定义为稀溶液中,高分子链开始发生接触,继而相互覆盖的临界浓度。
当溶液浓度小于接触浓度*c 时,分子链相距较远,彼此独立。
达到接触浓度时,按定义单分子链线团应一个挨一个充满溶液的整个空间,或者说单分子链线团在溶液中紧密堆砌,互相“接触”。
一般接触浓度数量级为10-1wt%。
实际上在这个浓度下,单分子链线团并非以孤立的静止状态分散在溶液中,由于分子热运动有些线团已开始发生部分覆盖而形成少量多链聚集体。
关于接触浓度*c 的估算:de Gennes 基于标度理论提出一个接触浓度的计算公式。
在良溶剂中:
5
/433133*----==∝
Z b Z b h
Z c ν (1-1) 式中:Z 为大分子的平均链节数,相应于平均分子量;h 为分子链均方根末端距。
3/h Z 相当于一个大分子在其自身包含的体积范围内的浓度。
当溶液浓度与此浓度相当时,可以认为自由伸展的大分子链线团“紧密”地排列整齐,大分子开始相互接触。
上式中用到分子链均方末端距方程 νbZ h =。
式中b 为单体链节的等价长度;指数ν的值与溶液状态有关。
对Θ溶剂,即Gauss 链:ν=1/2 ;对良溶剂:ν=3/5 。
由公式(1-1)得知,高分子溶液的接触浓度是很小的。
例如Z = 104时,*c ~10-3。
若按单体单元占据的空间比计算,可以求出大分子的接触体积分数*φ~10-3。
注意这儿没有考虑由于高分子链段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无规线团的收缩效应。
图1-2中高分子稀溶液还进一步分为极稀溶液和稀溶液两类,两者间的分界浓度称动态接触浓度s c 。
当溶液浓度介于s c 和*c 之间(s C <C <*C =,即属于一般稀溶液时,分子链虽已相互分离,但由于分子的平动和转动,仍有机会相互接触而形成多链聚集体。
在溶液的任一微体积元中,聚集体随机地形成,又随机地拆散。
但在任一时刻,溶液中大小不等的多链聚集体和单分子链线团应有一个分布。
当溶液浓度渐近于s c 时,分子链线团的间距越来越大,单分子链线团的比例逐渐增加。
直到浓度小于s c ,即成为极稀溶液时,线团才真正相互远离,难有接触机会,才是真正的单链线团分散在溶液中。
这样的浓度一般在10-2wt%~10-1wt%。
因此制备单链分子试样,研究大分子单链凝聚态和单链单晶。
需先配置极稀的聚合物溶液。
然后用适当的方法将溶剂去除,并保持线团的分离状态,得到单链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