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口技集体备课卡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七下语文20,《口技》)(第二课时)

七下语文20,《口技》)(第二课时)
白湾子镇学校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人:邹瑞 审核人:李金艳时间:2013.5.13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口技 》(第二课时)
1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目标
1、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流程
【合作交流】
1、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三、教后反思
2、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有何变化?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摹这些声音的?
3、课文中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4、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小小积累 】
出文中的时间词,小组讨论争取找的完整并分类。
表示突然发生 __________ __________;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 ___________;表示两事相继发生__________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 __________;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巩固提升】
在林嗣环的引领下,我们欣赏了一场三百年前的口技表演,领略了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和表演一样精彩的文字,去感受《口技》这篇文章的魅力。说说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的是什么。(可从文章的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分析语言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种修辞等)
【拓展延伸】
由口技之精,我们可以联想到各行各业的技艺之善,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若要学有所成,你认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口技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口技教案2 新人教版

口技时间课题口技课型讲读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背诵课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教学重点积累识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检测案】1、课前预习:本文各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写在书上)2、预习检测:请各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

【合作研讨】1、口技者技艺高超,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一个字来形容?善2、你从哪些内容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口技人表演的这一特点?(1)通过正面描写精彩地描绘口技人所表演的三个场面。

(2)开头和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精湛。

(3)三次描述听众反映即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烘托口技人技艺高超。

(4)本文用词灵活多变,淋漓尽致的体现口技人表演的“善”。

【拓展延伸】1、《口技》一文通过描绘声响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口技人的精湛技艺,请你也用心感受生活,通过声音写一幕场景,(写在本子上)2、搜集中国艺人奇门绝招资料,与同学交流,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艺人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课堂检测】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⑵会宾客大宴(会:)⑶施八尺屏障(施:)⑷众宾团坐(团:)⑸妇拍而呜之(呜:)⑹奋袖出臂(奋:)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7、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教案(新人教版) (2)(2)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教案(新人教版) (2)(2)

《口技》教学目标:文言实词含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边译边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学生活动设计:1.多种形式读文章,明确重点实词的读音及含义。

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复述3个场景的描写。

3.通过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能理解两种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

这,又是一种享受了。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至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解题、简介作者:《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三、朗读课文①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

顷qǐng 倾qīng 呓yì絮xù叱chì间jiàn许许hǔ曳yè几jī②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

③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课文(一)第一部分:(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放置会:集会,恰逢但:只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2)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

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

(4)朗读、背诵(二)讲读第二部分1、学生朗读第2段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吃语。

”遥:远。

巷:胡同、里弄。

吠:狗叫。

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口技》教案02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口技》教案02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口技》导教案学习导航:1、经过朗诵、合作,累积文言词语,培育语感,意会口技表演的精妙。

2、经过研究、吟诵品尝,学习课文的写法,赏识课文的美点。

课前学习:一. 解说画线的词语:1施八尺屏障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来宾意稍舒4.曳屋许许声5.众宾团坐6.妇抚儿乳7.变色离席8.妇拍而呜之二. 辨析加点字的含义1.妙众妙毕备认为妙绝2.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3.指手有百指不可以指其一端4.绝认为妙绝群响毕绝三. 解说加点字的古今含义1.虽人有百手古:________今:________2.不可以名其一处也古:________今:________3.两股战战古:________今:________4.几乎先走古:________今:________四. 增补被省略的量词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两()儿百千()犬百()舌百()口讲堂学习:活动(一)栩栩如生读口技赏识 <<口技 >>。

(听录音)正确朗诵口技。

活动(二)跌荡起伏绘口技研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主要写法。

我会做:我喜欢课文的__段,因为_活动(三)咬文嚼字品口技点拨:能够品析玩味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能够品析玩味一种声响、一种氛围,能够品析玩味一种修辞、一种写法比如,“遥闻深巷中犬吠”:以“犬吠”开场,既写出一家人由睡到醒的缘故,又以动写静,衬托深夜的寂静氛围,致使一些奇妙的声响都能听得十分清楚,连“呵欠” “梦话”都能听得见;一个“遥”表现声音之远;专门址明“深巷”显示人家之多,为后文表演失火、救火伏笔。

我能行:我认为课文美在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入情入境诵口技点拨:背诵全文要理清文章脉络,注意首段与末段相照顾的构造特色,以及中间三段记述的内容、次序和层次。

背诵中间三段,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段都先写艺人所模拟的音响,后写听众的反响;2.“少顷”“既而”“是时”“一时”“不多”“忽”“俄而”“于是”“突然”等词语,拥有承接作用,可作为背诵的词语线索。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一、快乐预习1.请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出一处。

(1)京中有善口技者(2)遥闻深巷中犬吠2.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一段中概括介绍口技表演者艺术高超,点出演出的场合,点出演出的地点,点出口技表演的设施,介绍表演的道具。

二、合作探究1.课文除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外,还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试体会这些反应有何不同?明确:2、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C级)提示: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例如,我们班上自习课时,只能够听到笔尖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就是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明确: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明确:三、感恩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屏障()呓语()齁声()意少舒()()林嗣环()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B、动作缓慢C、舒筋活血3、翻译句子。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描写的特点是()。

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5、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是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口技 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口技 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20.口技(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口技表演的视频
二、学习目标
1.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重点)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难点)
三、检查预学(整体感知)
1.找出统领全文的字眼。

2.总结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四、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结合课后练习题一,分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注:第1、2小组完成场景一;第3、4小组完成场景二;第5、6小组完成场景三。


表演内容与宾客反应
场面描写声音种类声音特点宾客反应
梦中惊醒
由醒入睡
失火救火
五、深入理解
1.介绍正侧面描写:文中为什么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明确:侧面烘托口技者技艺高超。

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后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侧面烘托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六、课堂小结
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先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
2.而后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口技艺人技艺高超,这是侧面描写。

3.课文首尾呼应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侧面表现口技艺人技艺高超。

七、拓展延伸
一读:课外阅读推荐冯骥才《俗世奇人》
一写:模仿《口技》,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场景片段。

口技 第二课时

口技     第二课时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那些声音表现了火势的凶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作者盛赞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议论性句子?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 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且说明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 物来衬托,使人物更形象,更鲜明。 一是以景衬人 一是以人衬人

黑妞儿唱完之后,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 “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 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 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 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就是 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 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 一分的。

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总说
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

善”

道具中数字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强调道具简单
衬托表演者表演技艺的高超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渲染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 暗示口技表演这艺术声望之高

第二部分 第一层(第2自然段)
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 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口技(
乐丰中学
第二课时

陈志江

请按照 表演前 表演中 表演后把文章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口技第二课时》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口技第二课时》学案

《第20课口技第二课时》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3、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语意思、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具PPT教学流程教学内容以及师生活动课前展示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展示汇报实践创新1、课前一讲《童年》2、推普角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第二个场面:第三个场面:一、翻译文章,积累文言词语。

(一):难解字词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厅事:施: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当是时: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不能名其一处也:(二)词类活用1)妇抚儿乳“乳”(2)善口技者“善”(3)不能名其一处“名”(4)会宾客大宴“宴”(三)、通假字满坐寂然:(四)古今异义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今义: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今义:走古义:今义:奋袖出臂奋古义:今义: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于是 古义: 今义: (五) 一词多义妇抚儿乳( ) 众妙毕备( )儿含乳啼( ) 以为妙绝( ) 以为妙绝( ) 手有百指( )群响毕绝( ) 指其一端( ) 满坐寂然( ) 大呼火起( ) 众宾团坐( ) 夫起( )大呼 (六) 时间词语“一时”——同时。

“忽”,“忽然”——突然发生。

“既而”——两事相继发生。

“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每 堂 一 清 布置作业二、翻译全文。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⑶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5)中间力拉崩倒之(6)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7)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1、完成学案以及《导航》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集体备课卡2
年级
学科
课题名称
课时
时间
主备人

语文
口技
2
覃业朝
课时目标
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重点
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⑸指导背诵。
3、第五段:指名读本段并翻译。
三、学生熟读课文
找出文中描写观众反应的语句,并体会这些学生讨论。
2、指名回答。
3、教师归纳总结:
参考:
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
“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课时难点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个性修订
一、复习
1、背诵1、2段。(指名、齐背)
2、翻译句子:(出示问题卡)
⑴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⑵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二、继续串讲课文
1、第三段:
⑴学生齐读。
⑵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本段。
⑶指名翻译。
⑷教师点拔:
①既而:不久。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描写的作用:
侧面衬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高超。(揭示主题)
四、学生熟读首尾段
体会“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作用。
(让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在结构和文章内容中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在内容上:道具的简单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五、布署作业
1、第一段文字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文字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3、第三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第四段中正面描写的是什么,侧面描写的又是什么?有何作用?
5、如何理解尾段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板书

后记
②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舒,放松。
总结:写口技表演者摹拟四口之家醒后再次入睡的情状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⑸指导背诵。
2、第四段:
⑴学生齐读。
⑵教师点拔:
①俄而:一会儿。
②中间:中间夹杂。
③虽:即使
④一端:一种。
⑤名:说出。
⑶学生翻译本段,并指出难点。
⑷教师重点讲解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总结:写口技表演者摹拟一场突发火灾的情景以及宾客的强烈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