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课堂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业练习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前热身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 )缎晨xī( ) 箱qiè( ) 惊hài()瞥.见( ) 赃.物( ) 缀.满( )珐.琅()2、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3、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4、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纪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
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和《》。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课上作业5、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6、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电视机里传来了雄壮的国歌,屏幕上显现出那样鲜红的五星红旗。
啊,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终于站起来了。
它不再是那任人践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苍翠挺拔的大树,它不再是,而是。
它不再是,而是。
7、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
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①②③阅读“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阅读《针挑土》一文,完成小题针挑土芳菲①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②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
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
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
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
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
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
“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③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④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
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
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⑤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
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
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⑥看样子情况不乐观。
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
A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后习题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给.予( ) (2).奇迹.( ) (3).缀.满( )(4).珐.琅( ) (5).脂.粉( ) (6).晨曦.( )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不含有贬义色彩的一句是( )A.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B.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C.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D.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
3.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2).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为谁而建?(3).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A.耗费产物远望B.耗尽产物瞥见C.耗尽结晶远望D.耗费结晶瞥见=【综合练习】阅读课文,然后答题一.按括号内要求,改写句子,要求句意不变。
1.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改写成两句话)2.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变换语序)3.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改写成一句话)4.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把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二.课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练习】天安门前看升旗在琐细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再上心了。
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
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竞都是极相似的心境。
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去看看呢?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课堂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一、基础知识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影。
(2)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ǎo()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2.填空。
(1)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________精神,愤怒地谴责了________,表达了对________,震撼读者心灵。
(2)雨果,________(国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和《九三年》等。
3.选择下列句中加点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4.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然后仿写一个句子。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5.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6.“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语文八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

新人教版语文八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
尉的信》同步练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江西省临川区罗湖中学李瑞祥
基础知识应用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赞誉()赃物()箱箧()晨曦()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严历奇迹意想天开
B 隐弊依稀眼花了乱
C 视察惊骇众志成城
D 陡俏典犯荡然无存
3、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是()
⑴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⑵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A 名(姓名)尽(尽头)
B 名(说出)尽(全部)
C 名(名字)尽(穷尽)
D 名(出名)尽(到)
4、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⑴圆明园在()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艺术中的地位。
⑵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的建筑,某种()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基础导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巍巍(chàn)B.瞥.见(piē)给.予(jǐ)珐.琅(fǎ)赤裸.裸(luǒ)C.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乱(liáo)D.箱箧.(qiè)憧.憬(chōnɡ)瓦砾.(lì)片纸只.字(zh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B.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C.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D.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是()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4.将下列句子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
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5.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课时测练 (新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一、基础知识(15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掠.夺(lüè) 珐琅..(fà láng) 洗劫.(jié) 脂.粉(zhī)B.耗.费(hào) 惊骇.(hài) 绸缎.(duàn) 瞥.见(biē)C.赞誉.(yù) 箱箧.(qiè) 琉璃..(liú li) 赃.物(zāng)D.恍.若(huǎng) 给.予(jǐ) 晨曦.(xī) 行窃.(qiè)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圆明园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额尔金是臭名昭著....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3.下面语段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2分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
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1)下面不属于雨果作品的是( )A.《巴黎圣母院》B.《鲁滨孙漂流记》C.《悲惨世界》D.《九三年》(2)下面属于雨果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的是( )C.卡西莫多D.星期五5.说说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4分(1)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B.瞥.(piē)见给.(gěi)予珐.琅(fà)赤裸裸.(luǒ)C.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D.箱箧.(qiè)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字(zhī)答案:B解析:分析:B项“给”是多音字,有gěi 和jǐ 两种读音,“给以”时“给”应读gěi,“给予”是“给”应读jǐ,B项“给.(gěi)予”注意错,故选D。
点评:这道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多音字的字音把握可以据义定音。
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
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B.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C.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D.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答案:D解析:分析:A项“地窑”应为“地窖”,B项“脏物”应是“赃物”,C项“丰功伟迹”应是“丰功伟绩”。
ABC三项都有错误,故选D。
点评:这道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易错字。
另外要辅之以一定的解题技巧,如以义辨形、形旁辨形、结构辨形、出处辨形等,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B.小小的一杯牛奶,居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人们也许会感到难以制信,然而事实的确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一、基础知识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影。
(2)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ǎo()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2.填空。
(1)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________精神,愤怒地谴责了________,表达了对________,震撼读者心灵。
(2)雨果,________(国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和《九三年》等。
3.选择下列句中加点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4.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然后仿写一个句子。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5.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6.“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8.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9.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二)课外阅读圆明园残简一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
诵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带断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
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
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像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有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
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
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二这儿叫“大水法”,那是老佛爷给它的称呼。
西洋人叫“喷泉”,一个很文明的名词。
大水法,圆明园最壮观的喷泉。
那只威风凛凛的大铜狮,头顶喷出7层水帘;菊花形椭圆喷池中心的梅花鹿,鹿角喷水8柱;两侧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左右那两座13层的方形喷水塔,塔顶与四周88根喷管交织成网。
若喷泉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
当年,老佛爷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个奇景。
英国那个“文明”的使臣马戛尔尼,也在这儿瞻仰过大水法奇观。
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
这大水法应该搬到英吉利去叫大喷泉,如同将香港掳掠到米字旗下,那美丽的海湾就取了那位女皇亚历山德丽娜的名字,叫做维多利亚湾。
于是英吉利开来坚船利炮就这样做了。
英法联军闯入这宫廷禁地,将珍宝财物抢掠一空,焚火三天,烟尘蔽日。
万园之园,顷刻化为劫灰。
如今的大水法,孤寂在一片苇丛之中。
如今的大水法,那石龛式门洞如同一颗不屈的头颅,如同一副不倒的铮铮铁骨,昂然屹立在翠绿的苇丛。
它不会流泪了,喷泉早已干涸;它不会声如山洪了,它已喉干嗓哑。
我百年蒙屈的大水法哟,我撕肝裂胆的大水法!三不知道应该怎样称呼你,一米见方的一尊大石雕。
当年你应该嵌砌在那册简牍的哪一个部位?无论你嵌砌在哪一个章节,无论你组合在哪一个句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你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完美。
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过你,我在天坛祈年殿外见过你,还有华表,还有金水桥。
你的学名——叫汉白玉。
汉白玉,白如雪,洁如玉,一个多么圣洁的名字。
一见到你,我就在心里呼喊,你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子。
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你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你仰面朝天,经受着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洗刷,仍然棱角分明。
你孤身自守,展示着百年前的愤怒。
有小草与你为伴,绿茵衬托出你威武不屈的英姿。
牵牛花爬进你撕裂的伤口,你就有了生命。
你是一种精神,你是历史的铁证,你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身子骨。
我摄下你的身影,我把你珍藏在我的画册里,我把你嵌砌在我这篇简牍里,你是最美的一个标点、一个句子。
我白如雪洁如玉的汉白玉哟,我宁为玉碎的汉白玉!10.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中点的词语。
(1)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简毁珠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选文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试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文第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中引用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找出描写英国使臣的内心活动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1)骇曦瞥剪(2)缭 2.(1)人道主义侵略者的罪行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2)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3.B 4.略二、(一).5.荡然无存、富丽堂皇、有朝一日 6.圆明园法兰西英吉利拟人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7.略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8.“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反语 9.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
(二)1.(1)读:在这里有品味、研究的意思。
(2)简毁珠散:这里运用了借喻,指圆明园被焚毁。
2.第一部分总的介绍圆明园的美丽,却被英法联军焚毁;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大水法”这一景观;第三部分具体写汉白玉的精神。
3.文中用圆明园的“原本”的样子和现在的残骸进行比较,以此来突出英法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4.引用雨果的评价更能体现出圆明园是一个浓缩了人类文明精华的奇迹。
5.“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