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合集下载

(公开课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 (第二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 (第二课时)

29 掌声【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默写词语。

2.核对检查。

媒体出示: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动听鼓励普通话慢吞吞二、研读课文1.师: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2.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地读一读2.3自然段。

并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

3.交流。

(1)媒体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①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样?联系上文找答案。

(紧张、忐忑不安……)②媒体出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③媒体出示:想象说话:假如你是英子,走上讲台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话,老师会批评我。

)(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看到我这样子,以后会更加歧视我;如果不上去的话,老师肯定会失望的。

)④师:尽管从教室的一角到老师的讲台,只有短短的几步路。

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英子来说该有多难啊。

每走一步,英子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

一起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评价读,再读,女生齐读⑤她最需要的是什么?(鼓励、帮助……)媒体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人教版第五册《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五册《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五册《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掌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之后改变了生活态度(由先前的自卑变得活泼开朗、有自信)的故事,从而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课文以英子的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小学语文全新的结构与内容。

学生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乐于朗读新颖的课文,再加上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吸引学生乐于学习。

 【设计理念】
 1、把阅读、理解、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3、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感受,以表达促成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掌声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掌声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掌声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上课前我们来玩一玩,说一说自己,看谁把自己说得最棒,能赢得我们大家的掌声?有胆量试吗?学生纷纷叙述,随机请个别学生说说得到掌声后的感受。

二、直接导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掌声》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三、学习第一和第四自然段1、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原来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自卑、缺乏自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随机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A出示这段话,让学生自由读读,此时说说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如、默默地地坐在那儿(内向,不善于交谈,孤独,随即指导读句子)“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体会怕别人歧视她,自卑的心理,同时让孩子联系实际说说,你们在下课的时候都喜欢干什么,心情怎么样?可英子呢?B此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再一次去真真切切地感受英子的内心世界吧。

齐读这几句话。

2、刚才大家边读先想体会到了英子不愿意与大家交流,不愿意让大家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她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啊,课文中有一个词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大家找一找!(忧郁)板书:忧郁3、那后来的英子又变得怎么样了呢?板书:开朗出示: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掌声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设计A、指名读,说感受。

B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操场上我们能见到英子活跃的身影;课堂上能见到她那高举的小手;庆祝会上也能见到英子……是啊,此时的英子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她是多么快乐呀!C指名读。

《掌声》教案15篇

《掌声》教案15篇

《掌声》教案15篇《掌声》教案15篇《掌声》教案1(1)能独立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犹豫、寂寞、骤然间、经久不息”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残疾学生范小君的坚强勇敢。

能边读边思,大胆提问。

(3)感受“掌声”的魅力,感受同学间纯真的友情。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义,体会残疾学生范小君的坚强勇敢,感受“掌声”的魅力。

3.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质疑激趣:1.出示课题,齐读2.读课文时,你最想知道什么?(自由提问)说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自学生字词2.学习生字词3.指名分节读,要求:读正确4.读了课文后你知道,是谁为谁而鼓掌?掌声一共响起几次?说明: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生字词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互相交流。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十分困难,而要“读正确、读通顺”并不十分容易,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不加字,不漏字,注意标点的停顿。

同时,在读课文时,应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自由轻读课文,思考:那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是怎样的掌声?划出有关语句2、抓住关键词,讨论交流(1)理解词语:骤然间犹豫(2)为什么骤然间会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3)指导朗读第三节1、2、3句。

(4)小君演讲结束后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大家怎样的情意?(5)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小君又是怎样的呢?(6)感情朗读第三节3、那次演讲之后,小君有什么变化?齐读末节4、“寂寞”什么意思?原来的小君有多寂寞?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指名朗读一、二节5、齐读全文说明:抓住关键词语,说说、想想、读读、议议,帮助学生体会小君的勇敢,感受同学间真诚的友情。

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掌声》教学设计_5

《掌声》教学设计_5

《掌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

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

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二、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情绪、讲述、普通话、忧郁、犹豫、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4、抄写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借助画面内容,利用课前谈话交流,渲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的情感,以此渗透单元主题思想,为学生走入新课做好情感铺垫。

教师为学生准备电脑课件和学习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板书课题(指导“掌”和“声”字的写字要领。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书情况,解决生字词语,读通难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词语:默默地、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骤然间、犹豫、忧郁、因为、似的重点解决的句子: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二、走近人物,感受“情感”变化。

(一)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

“心”的对话—《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心”的对话—《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心”的对话—《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掌声,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

因为那是对一个人努力的回报,对成功的肯定,同时也更是支持和鼓励。

适时的掌声,对人的心理而言,如同给电池充电,给汽车加油。

带给人的感觉是满足、美好、得意和自信。

而这样的让人产生自信,增强自尊的掌声,对一个未成年人更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第五册《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

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中的英子是个得过小儿麻痹症而腿脚落下残疾的孩子,但是她却学习生活在正常孩子的校园里。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无法真正明白残疾孩子的心理,只能用一些词语比如悲哀、惆怅、失落、脆弱等等,去极力想象、推测他们的心理。

英子是个残疾学生,这是熟悉她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新来的老师却不知道,依然按照正常地顺序程序进行着课堂教学。

于是或许很少出现,或者压根就没有出现的场面出现了:“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残疾的孩子在不知情的老师的偶然失误里经受着折磨。

是的,应该是折磨。

同学注视的目光应该不亚于根根钢针刺痛孩子的心灵。

但是即便如此还得接受刺痛。

因为学生此时是弱势个体,老师的要求不可违背。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英子像变了个人一样,不再那么忧郁……”“骤然间响起的掌声,热烈而持久。

”这掌声好似化作一团火,在英子的心中剧烈地燃烧起来,使英子有了莫明的动力。

《掌声》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掌声》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掌声》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掌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爱”入手,谈话揭题一年前,我们学校为奉化市楼岩患重病的张伟浩小朋友进行了一次捐款。

现在张伟浩同学的身体怎么样了呢?这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

前些日子,我在电视台的“新闻”中看到了小伟浩,他的身体好多了,已经能和我们一样背起书包上学了。

听了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这就是爱的力量。

爱无处不在,她是老师鼓励的话语,她是小伙伴为你擦泪的手绢。

爱躲在同学借给你的橡皮中,爱还会藏在哪儿呢?(板书:掌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感受爱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导认读。

读中理解:①“小儿麻痹症”。

你见过吗?一般会落下什么残疾?②“落”在这里读什么?2.指名分别读五个自然段,说说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三、对比学习,感受变化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都说,英子给我们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自卑、孤独的,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2.指名回答并出示相应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1)“默默地”就是____。

“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是怎么样的?(别人说笑的时候,她____;别人放声歌唱的时候,她____;别人欢呼雀跃的时候,她____。

)这么大的一个教室,只有她总是默默地坐在“一角”,我们不禁要问:英子,英子,你在担心什么?你为什么不去玩呢?(2)句子帮助:我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每天(最早)来却(最晚)走,因为我担心____________。

“心”的对话—《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心”的对话—《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心”的对话—《掌声》第二时教学设计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47一、文本解读掌声,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

因为那是对一个人努力的回报,对成功的肯定,同时也更是支持和鼓励。

适时的掌声,对人的心理而言,如同给电池充电,给汽车加油。

带给人的感觉是满足、美好、得意和自信。

而这样的让人产生自信,增强自尊的掌声,对一个未成年人更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第五册《掌声》是一篇讲读文。

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

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文中的英子是个得过小儿麻痹症而腿脚落下残疾的孩子,但是她却学习生活在正常孩子的校园里。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无法真正明白残疾孩子的心理,只能用一些词语比如悲哀、惆怅、失落、脆弱等等,去极力想象、推测他们的心理。

英子是个残疾学生,这是熟悉她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新来的老师却不知道,依然按照正常地顺序程序进行着堂教学。

于是或许很少出现,或者压根就没有出现的场面出现了:“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残疾的孩子在不知情的老师的偶然失误里经受着折磨。

是的,应该是折磨。

同学注视的目光应该不亚于根根钢针刺痛孩子的心灵。

但是即便如此还得接受刺痛。

因为学生此时是弱势个体,老师的要求不可违背。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英子像变了个人一样,不再那么忧郁……”“骤然间响起的掌声,热烈而持久。

”这掌声好似化作一团火,在英子的心中剧烈地燃烧起来,使英子有了莫明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角色置换、发散想象等方法,深入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感悟掌声内涵,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关爱。

3、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人物内心,体会掌声内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掌声1.复习词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先来复习这篇课文的词语。

(出示词语:残疾文静姿势忧郁犹豫注视骤然掌声热烈持久平息镇定情绪讲述鼓励歧视)生开火车读词,全班齐读两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你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1个学生说)(出示关键词:残疾忧郁犹豫掌声鼓励)师:你说得真完整,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

3.引出掌声。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英子和她的同学们,知道了英子从一个自卑的女孩变成了一个自信的女孩,那么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同学们送给她的掌声)(板书:自卑自信掌声)二.聚焦掌声,领悟情感(一)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1.师:那么,同学们究竟送给了英子几次掌声?那又是怎样的掌声?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并且把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划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划出句子)2.交流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分男女生读一读。

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聚焦第一次掌声板块一初步感知掌声特点1.师:英子得到了同学们的两次掌声,让我们先把目光移到第一次掌声。

谁来把它读一读?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2. 师:你觉得同学们送给英子的第一次掌声有什么特点?请你从这句话中找一找。

生:第一次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

师:你知道什么叫热烈而持久吗?生:那些掌声的声音很响亮。

师:那些掌声很响亮,这就是热烈的掌声。

带着你的理解读一下这句话。

还有其他理解吗?(生读句子)生:持久就是拍了很久的意思。

师:掌声拍了很久很久,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生读句子)师:掌声的声音很响亮,又拍了很久很久,这就叫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来,让掌声来得热烈而持久些吧,读!(全班齐读)师:还有什么特点?生:掌声来得突然。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生:骤然。

师:来得很突然,一下子就来了,这就叫骤然。

来,让掌声来得突然些吧,读!(全班齐读)板块二深入探究掌声由来师:同学们送给英子的掌声是骤然间响起的,而且又是热烈而持久的。

可是同学们为什么要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让我们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着重去探究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中第一次掌声响起之前的部分,读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会让你情不自禁地也想把这样的掌声送给英子?边读边划出句子。

(学生读课文,找找、画画、品品)1.读划句子,引出犹豫A师:你从课文中找到了哪些原因?(学生读有关句子)生1: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找这句话吗?生1:因为英子她腿脚残疾了。

师:噢,英子的腿脚残疾了,所以同学们要给她掌声。

还有其他同学划这句话的吗?你能告诉老师你划这句话的理由吗?生2:因为英子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她很自卑。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英子的自卑,真了不起!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仅仅是因为她残疾吗?生3: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为什么找这句话?生3:因为英子很害羞。

师:噢,因为英子害羞了,所以同学们要给她掌声。

谁也找了这句话?说说你为什么找这句话?生4:因为英子不愿意上去。

师:你怎么知道她不愿意上去?生4:因为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你真会读书呀,能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英子的心情。

还有其他原因吗?生5: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为什么要找这句话?生5:因为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噢,因为英子走上了讲台,所以同学们要给英子掌声。

英子是很快就走上讲台的吗?生6:不是的。

师:那她怎么走上讲台的?生6:她慢吞吞走上去的。

师:噢,英子是慢吞吞上去的。

你们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她是慢慢走上讲台的?生7: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出示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2.初步感知,理解犹豫师:刚才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划了这句话,看来这句话和同学们要送给英子掌声有莫大关系。

现在我们就重点来品读这句话,请同学们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个句子,看看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生1:我读懂了英子很犹豫。

师:英子在犹豫什么?生:她在想我该不该上去。

师:我究竟该怎么做?上去还是不上去?英子拿不定主意。

这就叫犹豫。

跟老师一起读:犹豫。

(全班齐读:犹豫)预设2:生2:我读懂了英子不愿意上去讲故事。

师:你怎么知道她不愿意?生2:因为她犹豫了一会儿。

师:噢,你也是从犹豫这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3:生3:我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英子心里很难过。

师:你怎么知道她心里难过?生3:因为英子眼圈红红的。

师:噢,英子眼圈都红了,心里肯定很难过。

师:你还能从哪个词看出英子心里难过。

生4:慢吞吞。

师:为什么慢吞吞能看出她难过?生4:因为慢吞吞说明英子不想上去。

师:英子不想上去,所以心里很难过。

你还能从哪个词语看出英子心里难过?生5:犹豫。

师:噢,从英子的犹豫也能看出她心里很难过。

3.角色置换,体验犹豫师:看来这个犹豫里大有文章啊!刚才同学们说了英子在犹豫她究竟要不要上去,现在陈老师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你们了,假如你是此时的英子,你是决定上去还是不上去?如果上去,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上去的理由;如果不上去,请你也从课文中找出不上去的理由。

预设1:生1:我还是上去吧!师:为什么呀?生1:因为全班四十多双眼睛都看着我呢!我不上去多不好意思呀!师:噢,你是因为同学们的注视着你才上去的。

还有同学也选择上去的吗?有没有和他上去不一样的理由?生2:我也选择上去。

因为老师不知道我的情况,我不上去,她肯定会批评我的。

师:这个英子是因为怕老师批评才选择上去的。

还有其他上去的理由吗?生3:我也想上去,因为我只是腿脚不好,我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呢!师:这是一个勇敢的英子,她想去表现一下自己。

预设2:师:那有没有选择不上去的同学?生1:我不想上去,因为我不想别人看见我走路的姿势,同学们肯定会嘲笑我的。

师:我不想看到同学们嘲笑我,所以我坚决不上去。

还有同学选择不上去吗?生2:我也不上去,我的腿脚有残疾,平时我就不愿意别人看见我走路的姿势,何况现在有四十多双眼睛盯着我呢!上去被大家看见多难为情啊!师:这是一个自卑的英子。

还有不上去的同学吗?生3:我也不上去,我会和老师说一下我的情况,这样老师就不会让我上去了。

师:这个英子想方设法就是要逃避,不想上去讲故事。

4.体会心情,感悟犹豫师:同学们,此时的英子就和你们一样,她不想上去,可是又不得不上去,非常犹豫。

那你们觉得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心情啊?生1:我觉得她的心情很难过。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生2:我觉得她很痛苦。

师:请你读出英子的痛苦。

(生读)生3:我觉得她很无奈。

师:请你无奈地读一读。

(生读)生4:我觉得她很矛盾。

师:请你读出英子的矛盾。

(生读)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全班齐读)5.升华情感,释怀犹豫师:噢,可怜的女孩,疾病不仅带走了她的健康,还带走了她的自信,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英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矛盾,多么痛苦!她战胜自己是多么艰难!所以英子才会如此犹豫。

但是,英子最终还是作出了一个和我们很多同学一样的决定,她站起来了!请看大屏幕,一起读一读!(全班齐读)(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坐在英子的旁边,你会怎么做?生1:我会给她掌声。

生2:我会给她微笑。

生3:我会告诉英子,英子,你真棒!师:对呀,此时同学们的鼓励对英子而言是多么重要呀!所以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全班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板块三入境感悟掌声内涵师:同学们,你想用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告诉英子什么?(预设:1、英子,你是最棒的。

2、英子,我们从来都没有看不起你。

3、英子,你走上讲台,就是你的成功。

4、英子,你一点都不比别人差,不要那么自卑。

5、英子,只要学习好,腿脚的残疾算不了什么。

6、英子,你终于战胜了自己。

……)师:让我们把同学们对英子的这份鼓励与肯定通过朗读再次传送给英子吧!(全班齐读)师:这掌声是鼓励、是关心、是尊重。

我们读懂了同学们掌声里的含义,英子读懂了吗?(读懂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师:此时的英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想象说)(三)聚焦第二次掌声板块一入境感悟掌声内涵1.师:英子多么感动啊!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引读)——(出示句子: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师:此时,同学们又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学生想象说,教师随机点评,并板书:赞赏肯定……)3.师: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同学们对英子的赞赏与肯定吧!(全班齐读)板块二对比体会掌声作用1.师:英子再一次读懂了同学们的掌声,她(引读)——(出示句子: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生: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此时,有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学生拓展说话)(出示关联词:“如果……就……”“因为……所以……”帮助学生拓展说话)师:是啊,英子对同学们感激的话语千千万万,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所以英子只是向大家——(全班齐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2.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起在英子上讲台时,也是这么一摇一晃走上来的。

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这两个“一摇一晃”的动作,你觉得英子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第一句英子的心情是矛盾痛苦的,第二句英子的心情是轻松激动的。

)师:还是那个一摇一晃的走路姿势,可因为同学们的掌声,此时英子的心情已完全不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